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的長期變數之二——人口

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放開二孩的決定,是中國30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

人口問題向來是敏感、熱門話題(福卡文章《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閱讀超過10萬)。

從經濟角度來說,人口是影響未來經濟的長期變數,而且是根本性的內生變數。

經濟問題核心是圍繞人開展的,從投資、生產到流通、消費,全部都要依靠人來實現,而且經濟發展最終以人為目的。

所以人口問題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高度和長度。

在近期的中東難民危機中德國表現積極,很重要的原因是通過移民應對國內日漸枯竭的勞動人口危機。

日本在1990年左右到達勞動人口頂峰的同時到達經濟的最高點,這一高點至今沒有突破,雖然有人認為1985年的廣場協議將日本拖入「失去的20年」,但是很多經濟學家卻認為,日本在1990年到達「劉易斯」拐點之後,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口結構的惡化導致了經濟發展停滯,而不僅僅是廣場協議的影響。

最近網上的一則消息通過用電量分析得出上海人口在大量撤離的結論,上海市緊急闢謠,用數字證明上海仍然是人口輸入型城市,生怕這則消息破壞了上海作為一線城市對於流動人口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形象。

根據有關機構的研究顯示,東北地區這幾年經濟增速大幅下滑與東北人口的外流趨勢息息相關。

在2012年中國「劉易斯拐點」出現以後,對於人口拐點何時到來有各種預測,包括2017年、2020年、2025年等幾個版本,在現有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我們預測是2030年左右。原因在於:

一是全面實施放開二孩政策之後,中國在如今每年1600萬人左右的新生兒出生規模基礎之上,將會出現一個小幅的生育高峰,2018年左右年出生人口最高可達2500萬人左右,但是在過去幾十年積攢的二孩生育累積釋放之後,中國的新生兒數量將迅速下降,依照當前新生兒出生規模變化的數學模型估計,維持人口政策不變,到2030年左右中國年新生兒數量將下降到1400萬人左右。

二是根據中國人口預期壽命推算,如今去世人口出生年份在1940年左右,去年死亡人口977萬。而中國去世人口要達到1400萬人的規模,要等到1950年以後第一批嬰兒潮的群體進入衰老期,這還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三是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在不斷提高,提高速度每年大約提高0.3歲,大規模人口進入衰老期又將延後3年以上。三者相加,綜合權衡,中國的人口拐點將在15年之後的2030年左右出現。如果出現生物醫學的重大突破這一年份還將延後。

中國人口的真正危機不在於人口拐點何時出現,而在於中國人口結構不合理。

首先在於中國人口的老齡化不可逆轉。

依照經濟發展規律,對經濟長期發展最有利的人口結構是溫和上漲型的,例如美國,這是美國過去幾百年來長期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

中國當前的人口結構是橄欖形的,這種人口結構的優勢在於當「橄欖」中部的大規模人口進入勞動年齡後,對於短期的經濟增長十分有利,所以中國近三十多年以來的經濟增長曲線與勞動人口增長曲線高度吻合。

但危機在於未來當這大量的勞動人口進入老齡化之後,後代人口無以為繼,無法負擔起如此規模龐大的人口的養老、醫療、保障,整個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將被拖累,是一種不可持續型的人口結構。

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中國人口的中位數為50歲(如今為37歲),屆時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50歲以上,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36.5%,養老負擔繁重。如果繼續維持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這一結構在未來二三十年之後就會變成倒金字塔形,如果在五年之後人口政策進一步放開,未來二三十年之後中國的人口結構將是啞鈴型的,即兩頭多、中間少,老人孩子多,勞動人口少,那將是中國經濟的困難時期(雖然困難這一詞年年用都被用爛了)。

等到金字塔形或者啞鈴型的人口結構到來的時候,中國經濟將進入橫盤,就像今天的日本。同時中國的人口結構要比今天的日本嚴峻的多,而中國真正進入一個合理的人口時期將要在2060年以後。

如今各國對抗老齡化的舉措主要是延遲退休,日本60歲以上的勞動人口占勞動人口總數的10%,美國的退休年齡為67歲。中國的延遲退休計劃也已經開始著手實施,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未來中國的退休年齡將逐步與發達國家持平甚至超越發達國家。

人口結構的第二個危機在於勞動力人口將快速下降。2014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371萬,2013年下降240萬人,2012年下降345萬人。

在2015年至2020年,勞動力人口將由負增長逐漸轉為正增長或者基本持平,原因在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人口出生較少,2018-2020年這些人口進入退休年齡,在2020年之後,中國勞動力人口將迅速下降。

在2022年以後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年減少人數將接近千萬級別,每年新增勞動人口不到退休勞動人口的70%,如果不改變人口政策這一勞動人口減少趨勢將持續20年左右。

這樣的一種減少趨勢將嚴重拖累其他領域的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的再一個危機是性別比例失衡。

根據有關適齡人口統計,在五年之後中國的光棍危機將全面爆發,那時中國的光棍數量將超過3000萬人。

有專家建議實施一妻多夫制,遭到網民指責其沒有道德倫理底線。

中國目前採取的措施是提高適齡男性的結婚年齡,男性法定結婚年齡比女性法定結婚年齡高2歲,同時男性的預期壽命比女性的預期壽命低5歲左右,這一前一後的對沖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現實狀況是光棍的數量越來越多,同時越來越少的女性選擇到達法定結婚年齡就立即結婚,中國的晚婚人口比例越來越大,如果晚婚人口佔大多數,那這樣的政策設置將失去實際意義。

所以未來可能的措施是進一步提高男性的結婚年齡,同時鼓勵女性適齡早婚,或者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的力度來解決這一問題。

溫和的中產階級社會的第一標準就是穩定的家庭關係,所以這一問題不但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多種政策預案協同解決。

當然,對於中國人口結構而言不只有壞消息,也有好消息。

首先,中國的人才紅利仍有很大潛力,未來可以抵消人口結構惡化和勞動力人口快速下降對於經濟發展的拖累。

中國年畢業大學生由改革開放初期的30萬人左右,增長到1998年的100萬人,之後爆炸式增長,到2015年增長到749萬人,未來這一數字還將持續增加。

中國人口中的人才結構至今仍然是金字塔形的,這將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結構轉型。

未來新就業勞動力的主力由農民工轉變為大學生之後,將進一步倒逼產業升級。未來中國的人才紅利將持續二十年以上,在2000年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進入退休年齡之後,這一波人才紅利才徹底結束。

這將是維持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同時,當未來二十年以後,如果中國的人才紅利用盡,人口結構處於深度老齡化階段,那時將是中國經濟真正的長周期增長頂部,那時候談論中國經濟的收縮、衰退、橫盤才有意義。

另一個好消息是中國的城市化遠未結束。

雖然農村、農業在產業經濟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但是中國當下的經濟產值主要是由城市貢獻的,第一產業的增加值佔比10%左右,而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字,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的近三倍,這基本上代表了城鄉之間經濟財富創造能力的差距。

當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剛剛超過50%,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未來還將有30%以上的人口從鄉村轉移到城鎮創造更多的經濟財富。農村也在大量人口轉移到城市之後實現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創造更大的產值。

未來可能存在兩大變數對過去的人口理論形成根本性顛覆。

一是人口將進一步擺脫資源環境的約束。

中國歷史上的治亂秩序與人口規模息息相關,社會整體生產力發展水平緩慢,當人口增長速度超過經濟承載能力的時候,將爆發戰爭、饑荒等社會動蕩減少人口,馬爾薩斯人口論對此有詳細論述。

但是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二戰和二戰以後突飛猛進的科技革命,讓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逐漸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而且如今兩者之間的增長速度差距不斷擴大,最起碼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可能會有幾個世紀那麼長,這樣的現狀不會被逆轉,甚至永遠不會逆轉。

二是科技進步可能對原有的人口理論產生根本性的顛覆。

近一個世紀以來,生命科技、生物科技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人類的預期壽命大大提高,並且仍在持續提高。

人類擺脫傳統肉體束縛的命題也逐漸看到實現的曙光,依照醫學、材料學、基因科學、能量科學、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人類本身的內涵和外延將發生重大變化,到那時,人口問題將不再是一個被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也再是一個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變數。


推薦閱讀:

未來一周,時來運轉,家財萬貫,福祿滿滿的3大生肖!
未來的主人翁
西門子未來工廠,德國工業再次讓我們目瞪口呆!
未來備忘:A(151-200)

TAG:中國 | 經濟 | 中國經濟 | 未來 | 人口 | 影響 | 影響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