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皮炎」~「葯毒」!
1、什麼是葯毒?有何特點?
答:葯毒是指通過口服、注射或皮膚粘膜直接用藥等途徑,進入人體內所引起的皮膚粘膜的急性炎症反應,亦稱葯疹,相當於西醫的藥物性皮炎。其特點是發病前有用藥史,並有一定的潛伏期,皮損形態多樣,可泛發或僅局限於局部。
2、葯毒的發病機理是什麼?
答:由於稟賦不耐,風熱、濕熱邪毒內侵,郁於肌膚;或外邪郁久化火,血熱妄行,溢於肌表而成。重者火熱熾盛,燔灼營血,外發於皮膚,內攻臟腑;甚者久病陰液耗傷,氣無所生,形成氣陰兩傷,病重危及生命。
3、引起葯毒的常見藥物有哪些?
答:任何一種藥物在一定的條件下都有引起葯疹的可能,但常見的有以下幾類藥物:①抗生素類:青黴素居首位,其次為鏈黴素、頭孢黴素、慶大黴素等;②磺胺類:如復方新諾明、磺胺噻唑、長效磺胺、磺胺增效劑;③解熱鎮痛葯類:如氨基比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保泰松等;④巴比妥類:苯巴比妥、甲苯氨酯(安寧)、水合氯醛等;⑤草藥類:大青葉、板籃根、穿心蓮、魚腥草、大黃、蟾蜍、地龍、外用的丹藥等;⑥預防接種的生物製品:如破傷風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乙肝疫苗等。
4、葯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葯毒癥狀多樣,表現複雜,但基本上都有以下特徵:①發病前有用藥史;②有一定的潛伏期,第1次發病多在用藥後5-20天內,重複用藥在24小時內發生,短者甚至在用藥後瞬間或數分鐘之內發生;③發病突然,自覺灼熱瘙癢,重者伴有發熱,倦怠,全身不適,納差,大便干,小便黃赤等全身癥狀;④皮損分布為全身性,對稱性,可泛發或僅局限於局部,皮損形態多樣。
葯毒具體表現分型如下:
蕁麻疹樣型:呈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或融合成片的風團,瘙癢劇烈,重者出現眼瞼、口唇、包皮及喉頭等皮膚粘膜疏鬆部位的水腫。這種風團性皮疹較一般蕁麻疹色澤鮮艷,持續的時間長。引起此型的常見葯有青黴素、痢特靈、血清製品。
麻疹樣或猩紅熱樣型:皮疹為針頭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斑丘疹,散在或密集成片。有自上而下的發疹順序,以軀幹為多,也可擴展到四肢。皮損焮紅灼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病情於停葯1-2周好轉,繼以糠狀或片狀脫屑。整個病程較短。引起此型的常見藥物有青黴素(尤其氨苄青黴素)、鏈黴素、巴比妥類及解熱鎮痛劑等。
多形紅斑樣型:皮疹為水腫性紅斑或丘疹,黃豆或蠶豆大小,中央色稍深,略顯紫紅,有時紅斑中心為水皰。皮疹多對稱發生在四肢遠端,也可散在分布在四肢及軀幹,並伴有發熱、關節痛、腹痛等全身癥狀。皮疹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重者,口、眼、肛門、外陰等處粘膜也常累及,發生水皰、糜爛,疼痛難忍,肝腎可受損。引起此型的常見藥物有磺胺類、解熱止痛劑、青黴素等。
固定紅斑型:此型為葯毒中較特殊的一型。皮疹為局限性水腫性紅斑,圓形或橢圓形,色由鮮紅變紫紅,中央可有水皰,愈後留有色素沉著,持續數月始退。再次服用同種藥物數小時後則在同一部位發生同樣皮疹,為該型之特徵。發作愈頻則局部色素沉著愈深。也可同時增加新的損害,數目單個或多個,皮疹可發生全身任何部位,但以皮膚粘膜交界處,如口唇及口周、龜頭、外陰最常見,其次為四肢、軀幹。消退時間一般為1-10天,但發生於陰部者常有糜爛、潰瘍、灼痛,癒合緩慢。引起此型的常見藥物有解熱止痛劑、磺胺類、四環素或巴比妥類。
濕疹皮炎樣型:此為一特殊型。常先由致敏的外用藥引起局部接觸性皮炎,以後由於機體的敏感性增高,再內服、注射或外用同一或成分類似的藥物,即可發生此型葯疹。皮疹多泛發性或對稱性發生在軀幹或四肢,自覺瘙癢,或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與一般濕疹相似,但停用致敏葯後消退較快。引起此型的藥物有磺胺類、青黴素類。
剝脫性皮炎型:此型較為嚴重,其特點為潛伏期長,初次發病潛伏期多在20天以上。皮疹開始為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多見於胸腹及四肢,伴有瘙癢。很快擴大融合成片,致全身瀰漫性潮紅、腫脹、滲液、結痂。粘膜可充血、水腫、糜爛。皮疹於2周左右開始消退,繼以全身片狀脫屑,有干脫和濕脫兩種,前者手足可呈大片手套或襪套式剝脫,可反覆發生,持續1個月或更長,重者毛髮及指甲脫落;後者可出現水皰及廣泛性糜爛,尤其是皺摺部位更易出現。在發病前先有皮膚瘙癢,全身不適,寒戰高熱,頭疼等前驅癥狀,發病後高熱可達39℃-40℃以上,畏寒戰慄,口渴思飲,煩躁不安,嚴重者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腎損害,並可出現昏迷。引起此型的常見藥物有鏈黴素、魯米那、保太松、抗癲癇藥物等。
大皰性表皮鬆解型:此型是本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皮疹為瀰漫性紫紅色斑,自覺灼痛,迅速增多擴大波及全身,並在斑片的基礎上出現大小不等的鬆弛性水皰,且可互相融合,形成皺紋紙樣外觀,皰液為淡黃色或血性,皰壁極薄,尼氏征陽性,大皰極易破裂,破裂後形成深紅糜爛面,呈Ⅱ度燒傷樣外觀,口腔、支氣管、食道、眼結膜等粘膜以及肝、腎、心等內臟均同時受累。其特點是起病急劇,全身癥狀明顯,嚴重者出現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引起此型的藥物有磺胺類、解熱止痛劑等。
5、葯毒發生後,醫生需要關注你的哪些檢驗指標?
答:①血常規:可有白細胞總數增多,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但也有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者;②肝功能:可有異常,血清轉氨酶增高;③尿常規:出現血尿、蛋白尿;④腎功能:可有血尿素氮增高、肌酐增高;⑤心電圖:可有異常。
6、葯毒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答:首先停用一切可疑藥物。中藥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為主,但重症患者必須中西醫結合治療。
內治:
濕毒蘊膚證:皮疹為紅斑、丘疹、風團、水皰,甚則糜爛,滲液,表皮剝脫,伴劇癢,煩躁,口乾,大便燥結,小便黃赤,或有發熱,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為主,方葯選用萆薢滲濕湯加減:萆薢、苡仁、丹皮、黃柏、茯苓、澤瀉、通草、滑石等。
熱毒入營證:皮疹鮮紅或紫紅,甚則為紫斑、血皰,灼熱癢痛,伴高熱,神志不清,口唇焦躁,口喝不欲飲,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苔少或鏡面舌,脈紅數;治療以清營解毒涼血為主,方葯選用清營湯加減:水牛角粉、生地、玄參、竹葉心、金銀花、連翹、黃連、丹參、麥冬等。
氣陰兩虛證:嚴重葯疹後期大片脫屑,伴低熱,神疲乏力,氣短,口乾欲飲,舌紅少苔,脈細數;治療以益氣養陰清熱為主,方葯選用增液湯合益胃湯加減:玄參、生地、麥冬、沙參、玉竹、冰糖等。
外治:皮損潮紅無滲液者,用馬齒莧或大青葉煎湯外洗,或爐甘石洗劑外塗;皮損潮紅腫脹、糜爛滲出者,用馬齒莧或黃柏煎湯冷濕敷,青黛散麻油調敷。皮損脫屑乾燥,用麻油或甘草油外擦;皮損結痂,用棉簽蘸麻油或甘草油揩痂皮。
另外,輕型葯疹,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維生素C和鈣劑;重症葯疹,宜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除上述內治、外治方法外,宜早期足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維生素C加入葡萄糖中靜脈滴注。待癥狀緩解後逐漸減量,直至改為強的松或地塞米鬆口服,必要時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防繼發感染。
7、如何防治葯毒?
答:預防本病的關鍵是合理用藥,避免濫用藥物,避免應用有過敏史類的藥物,應用青黴素及抗毒血清製劑,用藥前要做過敏試驗;用藥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遇到皮膚有皮疹或原有皮膚癥狀加劇,或局部全身感覺劇癢,應立即停葯,及時就醫治療;輕型葯疹應多飲開水,宜食清淡,忌食辛辣魚腥發物;重型葯疹需住院治療;皮疹忌用水洗或搔抓;應銘記自己易過敏的藥物,並要求醫師在病歷上記明,妥善保管,避免再次應用此類藥物。
推薦閱讀: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及藥物選擇
※常用抗生素藥物有哪些?
※冠心病藥物治療
※降壓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與方法
※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男人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