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胡鴻
留學生在海外打工,代購是最容易上手的一種方式。留學生到了海外,發現當地產品與國內的巨大價格差,以及國內市場對海外產品的龐大需求,會抽出空餘時間,嘗試做個人代購而賺取小額生活費,一度十分普遍。
海外代購在這幾年日益興盛,其背後隱藏的風險也逐漸浮出水面。曾經備受關注的空姐李曉航因代購而獲刑三年,罪名是走私普通物品罪,也令留學生代購充滿了爭議。另一方面,留學生代購已不如過往那麼吃香,在當前代購市場的強烈衝擊下,留學生代購在市場中也失去了魅力。
留學生代購初體驗 「代購太浪費時間和精力」
浙江農林大學的小張去年10月留學去了英國,就讀考文垂大學的設計專業。剛到英國不久,她就做起了代購,偶爾在微信的朋友圈發一些當地品牌新出的商品款式和價格。
一開始,小張的微信中出現了不少詢價的客人,不乏親朋好友。「bueberry的牌子有折扣嗎?」「lamer的套裝現在有沒有?什麼價格?」她把這些客戶的需求記錄下來後,在周六休息的時間,從學校乘車去英國的比斯特名牌購物村,幫助客人詢價,打探最新折扣。為了集中選購,小張每周六都會抽空來這裡逛逛,有時也會把自己的戰利品在朋友圈晒晒。
但一個月下來,她僅僅成交了兩單。「很多人只是詢問,查看款式,得知價格後就沒有回復了。」小張說。有個親戚的朋友需要代購一隻最新款的gucci包,英國折扣價1825元,看到這麼低的價格,她趕緊先搶單。當時她心裡略有一絲擔心,朋友尚未付款,萬一跑單怎麼辦?不過她還是咬咬牙,先買下來了。沒想到的是,對方遲遲沒有給她答覆。「那段時間浪費了很多精力,也沒有充分的餘力完成課業,學習也受到影響。」
事實上,小何並不缺錢,但因為代購門檻低,比較好上手,所以她想找個機會鍛煉鍛煉,圖個開心,也收穫成就感。但接下去的經歷,則讓她徹底放棄了代購。
「居然有客戶抱怨價格太高,說我開的價格虛高,賺得太狠,跟網店的價格相差很多。」小張了解後發現,原來一些賣家偽造海外代購的小票,故意壓低價格來獲取暴利。網上的很多山寨代購店,都由一些廠家供貨,這些廠家會主動聯繫你並提出可以分成,而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一般賣家容易走上賣假貨的道路。比如代購化妝品,賺個幾十塊代購費,但有的人會拿山寨貨當正品代購,還能提供購物發票,這在當前的網路代購中,已非常普遍。
後半學期,因為學業緊張,小張也慢慢放棄了代購之路,開始專心學習。現在,小張也僅限於幫親戚朋友代購,而且在代購之前,要與對方約法三章。對方如果要購買,必須提供商品的詳細信息,包括貨號、型號和價格等,匯率、運費之類細節問題都要事先說清楚。
留學生代購也容易「觸礁」
或涉嫌走私
今年8月初,《海關總署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正式實施,新規的發布在留學生代購圈裡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根據新規,個人通過經海關認可並且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實現跨境交易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應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物品申報清單》,採取「清單核放」方式辦理電子商務進出境物品報關手續。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之前帶有部分私人代購甚至朋友幫忙性質的海外代購將被列入監管範疇,很多網上專營海外代購的「海淘」商戶也將受到影響。
像小張這樣的個人代購,利用外出旅遊和遊學,帶一些物品入境轉手出售,也容易觸碰「雷區」,即便在海關全數申報繳稅,也會因轉手牟利,涉嫌走私。
國浩律師(杭州)事務所的趙尋律師說,倘若遊客以營利為目的,從海外代購大量的消費品並逃避海關監管、拒絕或者怠於交納關稅,有可能涉嫌走私。根據海關總署《關於進境旅客所攜行李物品驗放標準有關事宜》的規定,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合理數量。
海關規定的「免稅物品」具有「自用」特徵,即入境後不得出售或者出租。趙尋指出,「如果攜帶或者郵寄的目的是為了入境後進行銷售牟利,就不符合自用的目的,不能享受免稅政策。」
那麼,什麼是「自用」呢?業內人士表示,倘若在網站上明碼標價,大量出售自己代購的海外商品,就不屬於此處所說的「自用」了。即便單次攜帶的價值和數量都很小,「自用」的規定也明確了像小周這樣的代購者在通過海關時必須按照進口貨物來繳稅。如果事先以「自用」的名義將物品帶入境內,隨後再以「自己用不了那麼多」而轉售,這樣的行為已經觸碰了海關規定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