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擊退孩子的恐懼感
很多情況下,父母都會認為孩子這種「恐懼」是膽小,會責備孩子不夠堅強、大膽,甚至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的心理發展出現了異常。準確來說,這種「膽小」心理其實是寶寶的「恐懼」心理,它反而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發展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恐懼情緒產生的原因。
一、孩子恐懼情緒產生的原因
1、未知事物產生恐懼
可以說,恐懼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出現較早的一種基本情緒之一,用斯波克博士的話說,所有的孩子都會有恐懼心理,因為世界上充滿了他們不知道的事物,這些恐懼體驗,有的來自於孩子的本能,比如,過大的聲響天然會讓孩子恐懼;有的孩子會由於想像而產生恐懼,比如,聽媽媽講過狼外婆的故事後,就產生了對大灰狼的恐懼。甚至,當他們的秩序感受到挑戰的時候,也會產生成人可能看不懂的恐懼。
幼兒無法像成人一樣區分幻想與現實的不同,當他們看見某種自己無法解釋的現象時,可能會聯想到另一件可怕的事情上,並且確信自己的聯想為真。
當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因應環境的需要,就會因為害怕失去掌控感而感到畏懼,可是受限於語言表達及理解能力的不足,無法把整件事情弄清楚,就會因此而感到害怕。
2、家長保護太多
在孩子喜歡自由探索的空間敏感期,如果家長出於安全的考慮,過於焦慮,處處給孩子設限,動輒一驚一乍地呵斥孩子,就容易讓孩子獲得這樣一種意識: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充滿了危險。
家長事無巨細的呵護又讓寶寶難以體驗到自身的力量,到了一定的年齡,還不願意獨自睡覺、不願意自己上學,自然就少了許多獨立面對世界的自信。
有高焦慮特質的孩子,通常他們的父母也具有高焦慮的傾向。簡單來說,就是什麼都要管,從孩子學走路就開始了:「小心啊寶寶!不要跌倒啊!走太快了…」。又例如,如果媽媽本身也很怕黑,一停電就大聲尖叫,孩子見到大人如此激烈的反應,就會做出負面模仿,加深對黑暗的畏懼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