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詮釋了政治家的使命
- 2013年12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報
- 分享:
一周觀察 「跨世紀的政治導師」最能涵蓋曼德拉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他告訴世界政治家意味著什麼,告訴人們勇氣、力量、希望與和解的真實含義究竟是什麼。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在全球範圍內自覺地掀起悼念和緬懷之風。傑出的政治領袖?高尚的道德楷模?耀眼的全球英雄?這些只能分別授予其他人的桂冠,似乎都可以同時戴在曼德拉頭上。
苦難孕育品格,品格鑄就信仰,最終信仰不會失落。曼德拉用一生的長征,為結束種族隔離制度、實現民族和解而砥礪前行,勇於擔當。20多年的監獄生活,也沒有磨掉他的信仰。相反,苦難讓他追求自由的信心更足,對公正的熱愛更深,對人世間的溫情更切,對寬容的堅守更真。他領導南非以非暴力運動破除種族隔離制度之後,又以非凡的智慧促成民族和解。他擔任一屆總統後,便主動告別權力,讓後來者鞏固民主制度。
也許,跨世紀的政治導師最能涵蓋他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他告訴世界政治家意味著什麼,告訴人們勇氣、力量、希望與和解的真實含義究竟是什麼。
曼德拉以自己的踐行,大寫出勇氣的內涵。早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投身非國大反抗運動,他就反對黨內強硬派的種族仇視,堅持黑人白人的平等,追求無種族色彩的正義;60年代初創立武裝組織「民族之矛」並任總司令後,曼德拉的目標不是武裝奪取政權,而是迫使政府坐到談判桌上。最終白人政府彎腰,曼德拉既不控訴也不仇視,而是聚焦於寬恕與和解上。
曼德拉的人格力量,在殘酷的監獄生活中閃光。1962年他以「煽動罪」被捕後,審判官在結案前單獨看望他,握著他的手希望他好。他在監獄中拿出自己那點兒食物,與看守分享,並且幫助獄警寫論文。即便兩年後他被改判終身監禁,在羅本島上的採石場做苦工,曼德拉仍然對獄警和囚犯充滿關切,建議開闢菜園改善生活。他懷著變革的信念,堅持學習,堅持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撐鍛煉身體。
曼德拉的政治智慧和給世界帶來的希望,在上世紀80年代表現得淋漓盡致。年輕一代承續曼德拉的政治理想,繼續反對種族隔離,黑人城鎮發生騷亂,曼德拉的肖像貼得到處都是,甚至還出現在T恤衫上。獄中的曼德拉並沒有感到欣慰,而是焦慮。他明確表示反對暴力革命,對年輕一代表示不滿。這種政治智慧贏得西方國家尊重,也給當時的南非白人政府帶來國際壓力,倫敦的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一場音樂會,直接要求南非當局釋放曼德拉。1990年,南非總統德克勒克解除對非國大的禁令,釋放曼德拉。
1993年,曼德拉和德克勒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5個月後,南非舉行歷史上首次包括所有種族的選舉,曼德拉當選總統。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終結了,但黑人和白人間的和解,依然是嚴峻的挑戰。曼德拉的藥方出人意料,不是對作惡者的秋後算賬,而是公布《促進民族團結與和解法案》,成立由10餘名獨立人士組成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全面調查自1960年至1994年這段歷史時期內各種嚴重侵犯人權事件的真相,包括黑人;讓受害者講出真相以恢復他們的公民尊嚴,並對這些受害者給予救助;對那些服從政治指令嚴重侵犯人權,但已向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講出所有事實真相的犯罪者實施大赦。深刻的反思和檢討,在不受懲罰的寬恕中得以實現,為人類文明樹起豐碑。
在慶祝世紀之交的儀式上,曼德拉在他曾被囚禁的牢房中點燃一根蠟燭,象徵民主南非未來的希望,「在未來的南非,不論種族和膚色,人人和睦相處」。
曼德拉和這燭光一樣,照亮的不僅是南非的和解,而且是世界的和諧之道。
□陳冰(媒體人)
推薦閱讀:
※利比亞「奴隸拍賣」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清朝沒有覆滅,那麼現在依舊在清帝國統治下的中國是什麼樣的狀態?
※「劍橋五傑」是真正的共產主義信徒嗎?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信仰?
※同樣沒有經過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革,為何印度無法順利進行國內的各項大型建設,而歐美國家卻沒有此類情況?
※為什麼經歷了抗戰的軍人卻撐不過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