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久咳)的中醫治療
06-23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時間≥8周,其病因相對複雜, 2009年中華醫學會《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指出:「常見病因包括: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後滴流綜合征、嗜酸粒細胞支氣管炎、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等。這些病因占呼吸內科門診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其他病因較少見,但涉及面廣,不僅與呼吸系統疾病有關,還與其他系統的疾病有關。多數慢性咳嗽與感染無關,無需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時,慎用口服或靜脈糖皮質激素」。鑒於西醫治療慢性咳嗽有一定的限制,而具有5 千年傳承的傳統中醫對慢性咳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治療經驗,值得進一步挖掘與宏揚。筆者作為全國名老中醫邵長榮教授的學術繼承人(由國家衛生部頒證),較全面的師承了邵長榮教授肺科學術思想,結合本人近十年來中醫呼吸病臨床病例回顧,對久咳的中醫治療方法作如下探討:一、從風論治久咳對於咳嗽多在夜間發作,可因吸入冷空氣或運動誘發。咽癢即咳,既往可有過敏性疾病史或家庭史,如過敏性鼻炎、濕疹;實驗室檢查血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或血清IgE增高,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抗過敏藥物治療有效,鎮咳藥物治療無效。曾自擬祛風止咳抗敏湯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45例獲滿意療效。將臨床診斷的咳嗽變異型哮喘隨機分為中醫中藥組(治療組)與西藥組(對照組)各45例,治療14 d後,觀察癥狀,比較兩種治法的臨床療效的差異。結果 經統計學分析,在控制咳嗽、咳痰癥狀方面,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和顯控率,均有顯著差異(P<0.05,P<0.01)(發表於上海中醫藥雜誌2006年第6期)。結論祛風止咳法對咳嗽變異型哮喘療效肯定,咳嗽變異性哮喘(CVA)、嗜酸粒細胞支氣管炎(EB)可參照此法治療。二、從肝論治久咳「止咳不獨治肺,重在治肝」是吾師邵長榮教授通過長期的肺科臨床積累而提出的學術觀點,他認為久咳的病機是肝氣鬱結。對咳嗽兼咽喉梗塞,胸悶,咯痰不暢,用疏肝理氣法調氣暢郁,止咳之效甚捷。臨床上許多久咳者,曾用過各種中西藥,其中不乏苦寒敗胃之品,以致脾虛濕郁,此時再用清肺類藥物,無異於雪上加霜,而用疏肝法可以調氣化濕,咳嗽自止。筆者曾將臨床上符合肝氣鬱結的久咳患者71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41例,對照組30例中。治療組內服疏肝止咳方每日1劑,分2次服。對照組服用復方甘草合劑20ml,1日3次。1周為1個療程,均治療1~2療程。療程1~2周。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25%,明顯優於對照組(66.67%),P<0.05(發表於上海中醫藥雜誌2001年第10期)。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支氣管擴張咳嗽等可參照此法治療。三、從胃論治久咳胃食管反流病(GERD)雖多以反酸、燒心等消化系癥狀為主要表現,但為數不少的患者常伴有消化系統外癥狀,如慢性咳嗽、哮喘癥狀,有的甚至以慢性咳嗽癥狀為唯一臨床表現,這給臨床診斷帶來了極大困難,常易誤診為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久治不愈。中醫最早的經典著作《內經》指出: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醫就觀察到胃病可以導致咳嗽。現代醫學認識該病的機理是胃食管反流,刺激食管下段受體,引起迷走神經反射,使呼吸道抵抗性增加,導致痙攣和咳嗽,或胃內容物直接(微量)吸入,胃酸直接刺激和損傷氣管、支氣管粘膜,引起炎症、感染、支氣管痙攣,從而導致咳嗽或哮喘。胃食管反流所致咳嗽,屬祖國醫學嘔逆咳嗽等病症範疇,西醫治療本病以抑酸劑如奧美拉唑等為主,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我們發現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更佳。旋覆代赭湯出自《傷寒論》,具有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效。其治療的病症和現代醫學的胃食管反流十分吻合。實驗表明,旋覆代赭湯具有促胃動力作用,同時旋覆代赭湯對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能夠明顯提高血漿胃動素水平,從而可增加食管下括約肌(LES)的壓力,促進胃排空,防止酸反流,促進疾病的恢復。本病以酸反流為主要機制,一旦反流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咳嗽自然消失。四、從脾論治久嗽中醫認為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因「咳」、「嗽」常兼見,固統稱咳嗽。中醫還認為「肺不傷不咳,脾不傷無痰」。臨床常有患者訴無咳痰自涌,或輕輕一咳,痰便咯出,痰多常伴胸悶腹脹,大便溏薄,食慾不佳,舌苔白膩,脈弦滑。這類咳嗽是因脾虛痰濕內生,痰濁阻肺所致,通過健脾可以化濕除痰,常用六君子湯加三子養親湯加減治療獲得滿意的療效。五、從火論治久咳有一部分本身偏於陰虛內熱體質的患者到了秋天出現乾咳伴有咽干、鼻干,病因是燥邪傷肺,還有些患者由於工作壓力大,出現乾咳伴有咯血,心煩易怒,胸脅疼痛,屬於肝火傷肺,分別可用潤燥養陰,或清肝瀉火的方法進行治療。古代醫書《醫學入門》指出:「無痰便是火熱,只宜清之,久咳無痰者,清金降火。」1、潤燥養陰:常用玉竹、天花粉、梨皮、天門冬、麥門冬、沙參、知母等。根據溫燥、涼燥的不同,常用桑杏湯或杏蘇散加減。2、清肝瀉火法 常用藥物有青黛、海蛤殼、桑白皮、梔子、白芍藥、牡丹皮、桑葉、鉤藤、刺蒺藜等。常用方劑為黛蛤散或黃芩瀉白散加減。一些無法明確病因的久咳乾咳如符合上述特點可參照此法治療。六、從咽喉、鼻論治久咳有些咳嗽以喉癢如蟻行及異物阻塞咽喉之不適而致,多為陣發性短陣咳嗽,以乾咳為主,多白天發作,夜間極少咳嗽,屬於咽源性咳嗽,中醫採用清利咽喉的藥物:射干、桔梗、玉蝴蝶、蟬衣等或採用活血解郁的中藥:赤芍、丹參、蘇子、僵蠶等治療可獲滿意的療效。還有些反覆不愈的久咳和慢性鼻炎有關。咳嗽常伴有頭疼、鼻塞、流涕。鼻腔炎性分泌物長期下流刺激咽喉及氣管,或誘發氣道炎症致使咳嗽反覆不愈。需要在處方中積極治療鼻炎。也可應用中成藥:鼻淵舒或辛芩顆粒。咳嗽病因為鼻後滴流綜合征等可按上述方法治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寶寶黃疸好了,只有感恩小兒推拿才能表達我的心情!
※60甲子五運六氣表 鐵杆中醫論壇
※銀屑病的中醫認識
※專訪問痧堂李道政——砭法與古中醫大的智慧(更正)
※三命通會學習筆記(四):原造化之始開篇之陰陽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