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學保健之穴位10
06-23
10中脘穴
屬於「任脈穴」,有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作用;中脘穴的位置:肚臍向上4寸。
《針灸大成》: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
《類經圖翼》:孕婦不可灸。
《循經考穴編》: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使用方法:
1按摩。雙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併攏,點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點,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為準,堅持10秒鐘,鬆開,然後再點,再鬆開;或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堅持3--5分鐘。緩解脹氣、胃痛、黃疸、頭痛等。
2拔罐。用氣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鐘,隔天一次,可緩解治療頭痛、黃疸、便秘等。
3刮痧。用刮痧板刮拭中脘穴,以出痧為度,隔天一次,可以緩解治療腹脹、嘔吐等。
4艾灸。胃熱胃寒,都可以灸中脘。艾灸可對抗虛寒症,有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療效。其中中脘是調理脾胃的要穴。艾灸中脘宅急送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治療胃病,效果非常快。一般在第一次灸時,就會感覺非常舒服,癥狀緩解。輕的胃病兩三天,重的胃病一周左右,一般都有非常明顯效果。
推薦閱讀:
※下次胃痛按摩這幾個穴位,比吃藥快得多!
※溫灸的方法與穴位
※夏天補陽氣、祛寒邪,艾灸這4個關鍵穴位
※婦科病穴位大全
※十二經的足底穴位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