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你從未讀懂過《美女與野獸》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上周末全球熱映,讓人們有機會再度重溫這個經典童話故事。它比王子和公主的愛情,更加善意地講述另一種真實——美女從最初對野獸的恐懼到最後真心愛上野獸,其實是自我成長的必然歸宿。「一個人除了完善自我外,還要能夠與他人共同生活並感到幸福。」《美女和野獸》給孩子帶來撫慰和勇氣:我們對現實世界的最初恐懼是自然的,然而一旦我們了解了野獸是怎樣一個善良可愛的人,我們最終也會通過愛情抵達幸福與安寧。

童話故事就是以這種方式消除孩子的擔憂,它用美好的方式展現那些令我們感到危險,令人不快,甚至有些要令人迴避的東西。正如布魯諾·貝特爾海姆在《童話的魅力》說,「每個童話故事都是一面神奇的鏡子。它映照出我們內心世界的某些方面,也映照出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經的道路。」它對應著我們內心的真實。詩人席勒說:更深的意義寓於我童年聽到的童話故事之中,而不是生活交給我的真理之中。童話從來都不是在遙遠的地方古老的時代發生的,太陽以東,月亮以西,童話其實從來不騙人。

《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

作者:布魯諾·貝特爾海姆

譯者:舒偉丁素萍樊高月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年7月

王子把公主帶進了愛情宮殿

卻沒有表明與所愛的人結為眷屬需要什麼

白雪公主被王子帶走了。她一動不動地躺在水晶棺里。王子宣稱沒有白雪公主他就無法活下去。為了她,王子願意滿足這些小矮人的一切要求。他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帶走了白雪公主。

灰姑娘一旦穿上水晶鞋,她的不幸生活就告結束了。王子為找到意中人而巧設機關。在沒有捉到本人而抓住了她的水晶鞋後,他四處奔波,遍尋天下。

王子親吻白雪公主

在這些故事裡——和其他許多故事一樣——拯救者以某種方式表現出了對未來伴侶的愛情。經受磨難,迎接危險,獲得勝利。這些童話故事似乎暗示,墜入情網不過是一時之興;但要相親相愛卻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男女主人公所經歷的一切可以被而且已經被比作宗教的開典儀式。參加這一儀式的新皈依教徒天真而又幼稚。但儀式一結束,參加者便被推進了一個更高水平的存在階段。這是他在踏上這神聖旅程之初做夢也想不到的。通過這一旅程他得到回報,或者從不幸中解脫出來。在真正取得自我完善之後,男女主人公就不會有愧對方的愛。

然而儘管這種自我發展值得稱道,而且它可以凈化我們的心靈,但要獲得幸福這還不夠。因此,一個人必須走出孤立封閉的自我,與他人建立聯繫。不論你的生活進入了多高的階層,有「郎君」無「娘子」的生活是孤獨冷落的。童話故事結束時,主人公總是與終身伴侶喜結良緣,一切皆大歡喜。這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然而這些故事並沒有板著面孔教導讀者,一個人在獲得自我成熟後必須怎樣超越他的封閉狀態。

無論是《白雪公主》還是《灰姑娘》都未涉及主人公的婚後生活;至於他們是否夫妻相愛生活美滿,故事隻字未提。這些故事雖然把女主人公帶進了真情實感的愛情宮殿,卻沒有表明,要與所愛的人結為眷屬需要取得什麼樣的個性發展。

一個人除了完善自我外

還要能夠與他人共同生活並感到幸福

如果童話故事不促使孩子從內心對男女相愛所需和所帶來的變化做好準備,那麼為獲得成熟的意識和人際關係而奠定基礎的努力就不是全面的。有許多童話故事,它們的開始之處正如《灰姑娘》或是《白雪公主》這類故事的結束之處。這樣的故事表明,為人所愛是令人陶醉的。但即使令王子傾心亦不能確保幸福長在。通過相愛或是在愛情中獲得幸福還需要另一個過渡。僅僅自我完善還不能找到幸福,即使這種自我完善經過了像白雪公主或灰姑娘所經歷過的艱難鬥爭,來之不易。

灰姑娘的水晶鞋

一個人除了完善自我外,還要能夠與他人共同生活並感到幸福。唯其如此,他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發掘出了他所有潛能的人。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觸及人們人格結構的最深之處。像任何觸及我們內心深處的變化一樣,這樣做會有危險,也會帶來重重困難。我們必須有勇氣正視危險,戰勝困難。這些童話故事啟迪我們,如果我們希望與他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以保證雙方的永久幸福,我們就必須放棄幼稚的態度走向成熟。

當有些事情不由自主地進入孩子的意識領域時,它們將極大地攪亂孩子的內心世界。童話故事要使孩子對這些事情獲得無意識的理解,以此方式為走向成熟作好準備。當孩子能夠理解這些事情的時機成熟時,那些蟄伏在孩子內心的前意識或無意識之中的觀念就會發揮作用。既然在童話故事裡一切通過象徵性的語言來表達,孩子可能只對他所聽故事的表層意義產生反應,而對他尚未準備好接受的意義避而不見。但隨著他日趨成熟,而且能夠理解這些象徵並從中受益,他就可以層層剝絲,一點一點地找出隱藏在象徵意義後面的東西。

就此而論,通過與孩子的年齡和發展中的理解力相適宜的方式,童話故事成為孩子去認識性生理現象的理想途徑。我們最終必須了解過去一直不知道的東西——或者用精神分析學的話來說,去解除性的壓抑。那些我們感到危險,令人不快,甚至有些要令人迴避的東西,必須改裝換面,從而使人感到它們完全是美好的東西。只有愛才能完成這一使命。

在現實生活中,壓抑的解除和對性經歷感受的改變是並行不悖的。而童話故事卻將二者分別對待。這種突然發生的變化極為少見,它常常是一個長期的轉化過程,使人們認識到性經歷與我們以往對它的看法似乎大不一樣。有些童話故事使我們洞悉了那令人歡欣的發現所帶來的驚喜,而另一些童話故事則表明,為了獲得這種意想不到的發現,進行長期的努力是必要的。

童話故事中的動物-新郎

流傳最廣的當屬《美女和野獸》

在童話故事裡,流傳更廣,數量更多的是這樣一些故事,它們僅僅向人們表明,為了愛的緣故,徹底改變過去對性的態度是完全必要的。和所有的童話故事一樣,註定要發生的事情通過一個最令人難忘的意象表現出來:一個野獸轉變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雖然這些故事的內容大相徑庭,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性愛對象首先要作為動物生活一段時期;於是,在童話故事研究的文獻中,這一系列的故事被稱為「動物新郎」故事或「動物丈夫」故事。

今天,這些故事中流傳最廣的當屬《美女和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這個故事。它的主題流傳之廣遍及世界,以至於與此相比,大概沒有任何其他童話故事主題擁有如此眾多的表現形式。

下面對《美女和野獸》的簡述是根據勒普蘭斯·戴·博蒙夫人(Madame Leprince de Beaumont)1757年發表的故事版本。它採用了一個更早的,出自維爾納夫夫人(Madame de Villeneuve)的法國故事的主題。流傳最廣的正是這個故事形式。

勒普蘭斯·戴·博蒙夫人

與大多數《美女和野獸》一類故事不同的是,在勒普蘭斯·戴·博蒙夫人的故事裡,那位富商不但按慣例有三個女兒,他還有三個兒子,儘管他們在故事裡可有可無。三位女孩都很漂亮,尤其是最小的妹妹,被人們譽為「小美人」。這一讚譽使兩位姐姐嫉妒不已,她們思想膚淺,生性自私,與美女形成對比;妹妹為人謙遜,惹人喜愛,而且可親可敬。突然間,父親破產了,賠光了所有的錢,全家人一下淪落到十分窘迫的境地。這一巨變對兩位姐姐打擊很大,而美女的品行在困境中顯得更加光彩照人。

父親不得不出門遠行。臨行前他問女兒們希望父親給她們帶些什麼禮物回來。兩位姐姐心想,父親此去將會重新獲得他的部分財富,所以要父親給她們帶回昂貴的衣物,而美女卻一無所求。最後在父親的一再催促下,她請他給自己帶一枝玫瑰回來。不料重振家業的希望成了泡影,父親仍然和離家時一樣,囊空如洗,不得不趕回家來。他在一座莽莽森林之中迷了路。就在他幾乎絕望時,他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座宮殿,裡面有食物,還有床,只是空無一人。次日清晨,當他正要離開時,他看到了一些美麗的玫瑰。他想起了美女的請求,便動手去採集一些玫瑰。正當他採花之時,一個可怕的野獸出現了,譴責他在城堡里受到主人良好的款待之後還要偷摘玫瑰。作為懲罰,野獸宣布說,他必須死去。這位父親請求得到寬恕,並告訴野獸,他是為女兒採摘玫瑰的。野獸提出,只要他的一個女兒前來代替他,接受野獸安排的命運,就讓他回家,但如果無人願意前來的話,商人就必須在三個月之內趕回來接受死亡的命運。臨行前,野獸送給商人一箱金子。當然,這位父親根本不想犧牲自己的女兒,只是想利用這三個月的期限再去看看她們,並把金子帶給她們。

回到家中,父親把玫瑰交給美女,也忍不住講出了發生的一切。幾位兄弟提出去找野獸,並把它殺死,但父親制止了他們,因為這樣做只能去送死。美女堅持代父受難。無論父親怎樣勸她,都不能使她改變念頭,她無論如何要與父親同去。此時,父親帶回的金子已經使兩位姐姐能夠體面地出嫁了。三個月之後,父親很不情願地在美女的陪伴下向野獸的宮殿走去。野獸問美女是否自願來此。美女回答說「是的」,野獸便示意父親離開宮殿,結果父親終於懷著沉重的心情走了。美女在野獸的宮殿里像王后一樣受到款待,她的所有願望都鬼使神差般地得到滿足。每到晚餐時,野獸便來看望她。時間一長,美女開始期待他的到來,因為這驅散了她的寂寞之感。唯一使她感到不安的是,每當探望結束時,野獸總要請求美女答應做他的妻子;當她婉言相拒時,野獸便十分傷心地離去。

三個月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當美女再次拒絕了野獸的求婚之後,它請求美女至少能答應絕不離開它。她答應了野獸的這個請求,但提出讓她回去看望一下父親,因為從一個能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發生之事的鏡子里,她得知父親由於想她而變得憔悴不堪。野獸同意給她一周時間,但警告說,如果她沒有按時回來,它就會死去。

第二天清早,美女發現自己已身在家中,與欣喜若狂的父親團聚了。她的幾個哥哥已離家從軍,兩位姐姐婚後生活都不幸福。出於嫉妒,她們存心使美女逾期不歸,心想,那時怪獸就會趕來殺死她。她們果然勸說美女同意多待一個星期。但在第十天夜裡,美女夢見了野獸,它用一種臨終前的聲音責備她。美女希望回到它的身旁,結果馬上被送回宮殿。她發現由於自己沒有信守諾言,野獸心碎欲絕,已經瀕臨死亡的邊緣。美女待在家裡時,就感到自己與野獸已息息相關,難以分開了;看到它這般受難的模樣,美女意識到自己已對它產生了愛情,便告訴它,在她的生活里,不能沒有野獸,她要和野獸結婚。話音剛落,野獸變成了一位王子。滿心歡喜的父親以及家裡其他人趕來分享他們的幸福。而兩位歹毒的姐姐在沒有認錯悔過之前,被變成兩尊石像。

所擔心的野獸般經歷

卻變成一種獲得深沉的人性和愛情的歷程

在《美女和野獸》中,父親為最鍾愛的小女兒偷摘了一束玫瑰,因而引出了一連串註定要發生的事。父親的摘花之舉既象徵著對女兒的愛,又預示了她少女時代的結束,正如那落英殘花——尤其是折斷的玫瑰——象徵著處女童貞的失去。父女二人對此似乎都感到,美女不得不身受一番「野獸式」經歷的痛苦。然而故事表明,這種焦慮是多餘的。他們所擔心的野獸般經歷卻變成一種獲得深沉的人性和愛情的歷程。

《美女和野獸》描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愛。野獸儘管外貌醜陋,卻像美女一樣,是美好善良的。與孩子們的擔心相反,這個故事向讀者表明,即使一對男女看上去差異很大,但只要雙方在個性上情投意合,並被相互產生的愛緊緊聯在一起時,他們就是一對天設地造,幸福美滿的愛侶。《美女和野獸》給孩子以勇氣去認識這一點:他的恐懼不過是性焦慮幻覺的產物;性,在初識之際似乎野性勃勃,但男女之愛在所有情感中卻是最暢快如意,最令人永久幸福的唯一途徑。

童話故事幫助孩子去認識俄狄浦斯困擾的性質,從而建立起戰勝它們的信心。沒有其他任何著名童話故事像《美女和野獸》一樣明確地表明,如果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孩子對家長的俄狄浦斯依戀之情發生轉變,從家長那裡抽脫出來,傾注在愛人身上,那麼這種依戀之情就是非常自然,令人嚮往的,而且會給大家帶來美好的結果。人們的俄狄浦斯之情並非僅僅是導致最嚴重情感危局的根源(如果在成長過程中這些戀情沒有經歷適當的轉化發展,情況的確會如此),它們也是產生持久幸福的基礎——只要這些情感經歷正常的發展,帶來正常的結果。

故事裡,美女的戀父之情不僅表現在她向父親索取玫瑰,而且表現在這些詳盡的細節里:當她的兩個姐姐離家外出,在舞會上結交男友,縱情歡樂時,美女總是待在家裡,她告訴前來求婚的人,她還年幼不願結婚,只想「在父親身邊多待幾年」。由於美女去見野獸完全出於對父親的愛,她當然不願與它發生超出一般友情的關係。在野獸的宮殿里,凡是美女心有所求莫不立即如願以償。孩子們在某些時候總是要幻想一種海闊天空、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所求必應,然而這個童話故事表明,這種生活不但不能盡如人意,而且令人感到空虛乏味——無怪乎美女要企盼野獸的夜訪,儘管她開初很怕見到它。

如果這種自我陶醉的夢幻生活一直順利進行,不受阻礙的話,童話故事就不成其為童話故事了。這個故事向讀者表明,獨處幽居的自我陶醉,儘管看來令人嚮往,但卻毫不理想、令人不滿,它甚至算不上真正的生活。只有在美女得知父親需要她的幫助時她才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在該故事的一些敘述形式里,父親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在另一些敘述形式里,父親或者思女成疾,憔悴不堪,或者處於其他形式的極度悲苦之中。面對這種情況,美女從自我陶醉和虛無縹緲的幻想中驚醒過來。她開始行動,於是(和故事一道)重返現實生活。

處於父親之愛與野獸之求這一矛盾衝突之中的美女,終於選擇了背離野獸去安撫父親。然而就在此時她發現自己是多麼深沉地愛上了野獸——這象徵著父女之間的相互依戀減弱了,美女的愛轉移到野獸身上。只有在美女毅然決定離開家中的父親回到野獸身邊之後——即在剪斷了種種戀父情結之後——過去令人厭惡的男女性愛才變得美好起來。

由此可見,這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預示了弗洛伊德心理學的觀點:只要孩子的性慾望還傾注在父母身上,就必須讓他感到性愛是令人厭惡的,因為只有這種對性的否定態度才能確立亂倫禁忌,確立由這種禁忌帶來的人類家庭關係的穩定。然而在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一旦這種性的渴求從家長那裡轉移到適齡夥伴身上,它就不再是粗野卑劣的——恰恰相反,它令人暢快、十分美好。

《美女和野獸》表現了孩子的俄狄浦斯戀情中積極的方面,也表明了隨著孩子的長大成熟,這種情結必須發生的變化。它完全無愧於艾歐娜(Iona)和彼得·奧佩(Peter Opie)在其《經典童話故事》的述評中對它做出的評價。他們稱之為「繼《灰姑娘》之後最富有象徵意義,也是在思想上最令人滿意的童話故事」。

從不成熟的自我中心

到完美的深情奉獻的人類關係

《美女和野獸》以童稚的觀念作為開始,將人置於一個既是動物又是心靈之智(以美女為象徵)的雙重存在之中。在孩子發育成熟的過程中,這些被人為地分割開的對立面必須統一起來;唯其如此,人們才能取得完全的人格成熟。

在《美女和野獸》中,不再有諱莫如深的性的秘密;要了解這一秘密必須踏上一段長期的艱難的自我發展的旅程,最後獲得幸福美滿的結局。換言之,在《美女和野獸》中,沒有隱藏至深的秘密,人們只是急於知道野獸的真面目。一旦認識了野獸其人,或者更確切地說,認識了他究竟是怎樣一個善良可愛的人,幸福的結局便來臨了。然而故事的關鍵不在於美女逐漸愛上野獸,甚至不在於她把戀父之情轉變為戀人之愛,故事的關鍵是美女在這一過程中的自我成長。她開初認定她必須在愛父親還是愛情人之間做出選擇,但後來終於欣喜地認識到,把這兩種愛對立起來是十分幼稚的觀點。通過把原來的俄狄浦斯戀父之情轉移到未來的丈夫身上,美女向父親奉獻了最有益的感情。這使他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得以好轉,也使他能在愛女身旁幸福地生活。而且這一轉變使野獸恢復了人性,確保了夫妻恩愛的甜美生活。

美女與野獸的結合就象徵著存在於人身上的動物本能與高尚理智的危險分離的解除——這種分離表現為憂患病痛,因為無論是父親還是野獸,一旦與美女以及她所代表的事物分離,都差點因此先後喪生。這種結合也是一個發展過程的歸宿——從一個不成熟的、自我中心的(衝動、暴烈和破壞性的)性特徵發展到建立了完美的、深情奉獻的人類關係:野獸之所以瀕臨死亡的邊緣就在於它與美女的分離,她既代表著人們鍾情屬意的女性,又代表著「普賽克」,人們的心靈之魂。這一發展,使一個低級的、自私暴烈的性本能轉變成作為兩相歡諧之恩愛關係的一個部分而達到完善境界的性愛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野獸要在美女肯定了她是自願前來代父之後,才同意這一替換。這就是為什麼野獸在三番五次的求婚遭到拒絕後沒有轉怒相責,也沒有在美女發自內心地表明她的愛情之前,採取進一步的相逼行動。

每個童話故事都是一面神奇的鏡子。它映照出我們內心世界的某些方面,也映照出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經的道路。對於所有為童話故事表達的內容深深著迷的人來說,它在開初似乎只映照出我們自己的影子;然而不久,人們就從裡面發現了自己內心深處翻滾不息的急流和波瀾——發現了情感世界的深邃微妙,以及怎樣去獲得內心的安寧,怎樣處事做人(這也是人們為之奮鬥的結果)。

作為一個家長,我特意選擇這樣一個故事來作為本書的結束,這個故事表明,父母對孩子的舐犢之愛,與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之情一樣,與人類本身共生,由來已久。正是從這脈脈溫情之中萌生出的另一種愛,使孩子長大成熟後與愛人緊密相連。不管現實情況如何,孩子在聽了童話故事後,總要假設和相信,他的父母會懷著一片愛心,不惜冒生命之險給他帶回最心愛的禮物。反之,對孩子來說,他相信自己無愧於這種奉獻,因為他也愛父母,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由此,孩子將成長起來,甚至給那些橫遭不幸,以至於以野獸之形現於世人面前的人,帶來安寧和幸福。這樣一來,他將為自己、為愛侶帶來幸福,也由此給雙親帶來幸福。他將如意安詳地生活,與大家和諧相處。

童話故事揭示了許多真理,這是其中之一。它們在生活中給我們以啟迪。很久很久以前,它們是真理,現在仍然是真理。

本文節選自《童話的魅力》,經社科文獻出版社授權,小標題為編者所加。整合與編輯:戶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直接點擊關鍵詞查看以往的精彩~

性教育|古典詩詞|生死|刷熱點|安·蘭德|「愛國主義」|共享單車|胡適|國學低俗化|弟子規|2016年度好書|美國大選|見信如晤|中年人醜態|人生無意義|小津安二郎|作家的臉|博物君|朋友圈|《西部世界》|黃永玉|高房價|錢理群|篡改歷史|抑鬱症|荒木經惟|沈石溪|心靈雞湯|帕慕克|龍榆生|奧茲|奧威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民國試卷

點擊圖片

購買《美女與野獸》光影立體書~~


推薦閱讀:

引用 【轉載】吹彈可破大美女(2)
為什麼印度女人那麼漂亮?
野趣—美女
如花似玉白紗美女
常看美女 精子更具活力

TAG:美女 | 事實 | 野獸 | 美女與野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