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你了解有多少

白領:情緒低落,是否得了抑鬱症?

專家:別和抑鬱情緒搞混淆了

新快報CBD記者 黃曉怡 蘇麗雅

8月28日,媒體報道,曾譯《麥田裡的守望者》等作品的翻譯家孫仲旭先生因抑鬱症去世。世衛組織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自殺是其最可怕的癥狀。抑鬱症有什麼表現?白領圈中是不是很常見?帶著這個問題,新快報CBD記者進行了走訪。

案例 白領情緒低落,疑心患病

「低落來得沒有預兆一般,突然就來了,感覺很難再有開心的感覺。上班之後,機械地把工作做完,以往下班之後熱衷聚會泡吧,現在只想回家躺著一動也不動。一點小事,很容易就崩潰大哭,我是不是得抑鬱症了?」今年3月左右,記者就看到女白領小林在朋友圈中發布的信息。半年過去了,孫仲旭先生去世引起很多白領關注,小林也再次審視自己長達半年的「低氣壓」情緒,覺得心理和生理的變化可能是抑鬱症初期癥狀,便積極尋求幫助。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像小林一樣,不少白領開始認識到自己有可能患上抑鬱症,而不僅僅是「純粹的心情不好」,不可能靠心靈雞湯等勵志話語來治療。

不過,有心理醫護人員告訴記者,抑鬱症就診率普遍還不高,就診人群年齡多數在20歲到40歲之間。廣東白雲心理醫院受訪醫生告訴記者,病人對心理疾病接受程度逐漸提高,以前致電諮詢的市民在描述病情的時候,言語會比較「隱晦」,就醫態度比較猶豫,或者打著他人名號諮詢,而通過一些醫院和媒體的努力,現在諮詢電話基本能明確描述病情,直接尋求心理治療和幫助。

自測 網傳十條自測標準不靠譜

抑鬱症引起白領的關注,很多關於抑鬱症自測的標準也在網路上流行開來。「抑鬱症早期典型癥狀:1.對一切喪失興趣;2.失眠多夢早醒;3.自我評價過低;4.消極悲觀;5.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緩;6.有強烈的自殺念頭;7.食慾減退體重減輕;8.性功能減退;9.焦慮易激動緊張不安;10.心境有晝重夜輕的變化。」近日,有關抑鬱症的十條自測標準在網上流行,針對這樣的標準,記者請教了專家。

廣州白雲心理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楊瑞東表示,這十條自測標準,除了「對一切喪失興趣」和「消極悲觀,有強烈的自殺念頭」符合抑鬱症的癥狀外,其他的諸如失眠多夢、焦慮激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創傷、情緒、壓力、婚戀等等引起的心理障礙中也會出現,「用來自測抑鬱症是不科學的」。

他介紹,在臨床上,心理諮詢師會使用SDS抑鬱癥狀自評表,一般通過21個問答來輔助醫師判斷病人的心理狀況。他建議白領,選擇通過心理醫院提供的心理自測軟體和在線醫師問答等方式來得到更科學的判斷。

楊瑞東說,有時候,白領們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將一些心理障礙也貼上了「抑鬱症」的標籤。對於網路上的一些癥狀描述,網友們可能會「越看越像」,總覺得自己患上了「抑鬱症」,通過不斷的心理暗示,變成如其描述的「心情低落」、「失眠」之類。

他建議,在自測時,在時間上可以自我觀察兩周,是否一直消極悲觀、有強烈的自殺念頭;在社會職能體現上,是否已經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情況;在自我體現上,內心痛苦和難過到不能自拔。如果持續兩周出現這種情況,便要主動尋求心理幫助和就醫。

治療 藥物治療最好到專業機構

「抑鬱症處於中間位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楊院長一邊耐心地在紙上寫,一邊分析。他說,一般情況下,神經症分三種:心理障礙、抑鬱症、精神疾病,「它們之間是一種遞進關係」。

他說,多數私人心理醫生、醫院的心理科室都能引導人們排解不良的情緒與障礙,可是如果當病人的癥狀被相關醫院確定為第二階段時,就不僅停留在心理排解層面了,必須藉助藥物的干預了。而且一旦涉及藥物治療,最好到專業的機構,「數據和治療都更為精準」。

當問及患者藥物治療期限時,楊院長說,時間長短因人而異。癥狀較為輕微、心情樂觀積極的患者,經過短時間,如經過一兩個星期藥物治療與心理輔導後,能達到停葯的標準,就「可以不再依賴藥物了」。

不過,楊院長提醒,有些癥狀嚴重的患者,會長時間離不開藥物,而且複發的可能性也得看個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Q&A

Q&A

1

2

3

4

抑鬱症

「抑鬱症」有沒有被濫用?

楊瑞東表示,抑鬱症是一個醫學專用術語。在一些歐美國家,大眾對於它的使用較為謹慎。但是,根據目前國內所了解到的情況,不少人動不動就說得了抑鬱症,把「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的概念混淆了。

抑鬱症是否出現低齡化?

從臨床實驗數據和患者案例數據看,抑鬱症並沒有出現低齡化的趨勢。楊院長分析說,大部分患者都集中在青壯年階段,年齡在20歲-48歲之間。因為這個階段的人在工作、婚戀、社會關係等方面的壓力都不斷增大,出現抑鬱症的可能性也隨之變大。

內向的人是否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楊院長說,並不能從性格的外向、內向來判斷一個人患上抑鬱症的難易程度。內向的人較不善於與人打交道,但不代表他不渴望與人交流。事實上,他可以通過在線、通話等方式交流,表達與表現自己。

外向的人雖然看起來活潑,懂得與人交往的藝術,可是他的內心有可能充滿了壓抑,且深陷其中。社會關係網越複雜,患上抑鬱症的概率越高。

抑鬱症會遺傳嗎?

目前在醫學上,還不能確定。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曾對患者情況做過統計,結果顯示,60%至70%的抑鬱症患者的父母與祖輩曾患有抑鬱症;而另外30%至40%是由於後天因素導致患病。

(原標題:抑鬱症 你了解有多少)

本文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推薦閱讀:

其實是可以悲傷的
自殺者的微博成了樹洞:別讓他們單槍匹馬對抗抑鬱
菜花黃瘋子忙 大笑50次治抑鬱
抑鬱症患者的,家庭之殤(三)
抑鬱症與女性

TAG:抑鬱症 | 抑鬱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