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是種享受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數字不斷攀升,作為社會、家庭辛勤一輩子的老人來說,什麼才是既讓自己身心愉快又能減輕子女的擔憂的生活方式,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正在思考的問題。在中年和老年能享受高質量的生活,說明一個人擁有真正的健康。重點在於生命、生活。高質量的生活意味著純粹意義上的健康生活——它指的不僅是沒有疾病,還包括充沛的體力、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交際能力。

而心理、人際交往、生活方式等都體現了老年的一種生活態度,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後,便一心為撲到了子女的身上。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為他們的家庭服務——做做家務、帶帶孩子、買買菜、做做飯……甚至用自己的「棺材本」為孩子買房、買車、準備結婚的財禮等等。很多老年人一生辛勞,年輕時忙工作,中年時忙家庭,好不容易退休了,還要為了讓孩子、孫子過上更好的生活操心、奉獻「餘熱」。甚至有人調侃地說,老人活著10%為自己,10%為子女,70%為孫子。有時,並非子女要求父母這麼做,但有些父母總認為自己退休了,能為孩子做點貢獻就行,他們年輕人不容易,工作壓力也大,還要照顧孩子,所以能幫就幫了。

其實,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享受的日子還在後頭,讓他們自己去奮鬥吧。父母不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嗎?年輕人也應該經過這樣的鍛煉。作為老年人,其實疼愛自己就是對子女的一種支持,如果讓子女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病倒,這才讓他們更加分心。與其這樣,不如把錢和精力花在保健和養生上,讓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才是對子女最大的支持。

其實,這正是「活到老學到老」,連「花錢」也得學,錢一定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不是浪費。政府多次為老年人增加養老金,就是讓他們能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安享晚年。

老年人又何必成為子女們的義務保姆呢?當然,作為家中的成員之一,在家庭遭遇「經濟危機」時,不能袖手旁觀,伸出援助之手也是應當的,即便是為子女照顧孩子,老年人也不應迷失自己生活的方向。

畢竟孩子的生活與父母的生活還是有區別的,在父母勞累幾十年之後,作為子女應該讓父母們休息了。在年輕時,他們為了工作而放棄了許多自己喜歡的事情,退休了,如果他們也該成為自己生活的掌舵者。

可老年人如果只懂奉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一方面,他們一生的操勞,希望年老後得到更多關愛,但很多時候,子女由於照顧下一代、工作等等原因不能在身邊日夜相伴,讓老人感到失望。另一方面,如果總是把自己曾經對家庭的付出掛在嘴邊,兒女們會感覺負擔很重,不知道到底怎樣做父母才會滿意。

因此,台灣《康健》雜誌指出,先懂得珍惜自己,別人才會珍惜你。與其期盼著家人關心,老人倒不如自己關心自己,利用相對空閑的時間,瀟洒地為自己活一回。既創造快樂的老年生活,又讓子女安心。

對於擁有大量閑暇時光的老年人來說,可以約上幾個老朋友,遊山玩水,每年旅遊一兩次,既強身健體、又打發時間,還能給孩子們帶點禮物,給他們送份驚喜。此外,還可以把年輕時沒有實現的興趣愛好重拾起來,將注意力轉向豐富自己的生活,這樣不僅能收穫一項技能,還能為家人帶來不少快樂。

而這些無形中都讓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換言之,在相當的程度上,老年人可以自行決定自己的老齡化進程。他們可以選擇過糟糕的晚年生活,也可以選擇擁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如此一來,他們的差別就體現在了這些選擇上,每一種選擇的差距則相去甚遠。同時,他們可以選擇為社會作出貢獻,也可以選擇向社會索取,雖然從主觀上這未來是他們的本意,但他們的一些選擇卻成為了這些結果的導火索。

其實這些選擇也都是老年人生活的一種態度。有些老年人選擇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生活,有些老年人則選擇淡定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有些老年人則選擇了熱情的生活方式,當然有些老年人則選擇了為子女們幫忙,為他們減輕生活壓力,同樣,這也是種生活的態度。

無論老年人選擇了怎麼樣的生活方式,他們都在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當他們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心中的寬慰感不足以用言語來表達;當他們看到子女在事業上的成功,也會產生自豪感;當他們在一天天健康生活時,雖然對過去的記憶漸漸模糊起來,但是對短暫的未來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在老年生活中的每一個感動和感受都讓他們記憶深刻的,而這樣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也更為真實,而這樣的晚年生活對於老年人而言,其實是種享受。

我們常說養老,但老年生活最重要的並非是養,而應該是享受。人們辛苦地工作了一輩子,到了晚年不應再去做一些讓自己辛苦的事情,人的一生中每個階段皆有辛苦與快樂,晚年時,最應該享受生活。


推薦閱讀:

他用十年做出了油燜之王,讓無數人一邊享受,一邊排隊到淚流
早安心語150528:沒有陽光,就要學會享受風雨的洗禮
享受生活
愛是享受 也是責任

TAG:生活 | 享受 | 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