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腿麻禍首或是頸椎而非腰椎

腿麻禍首或是頸椎而非腰椎

脊髓型頸椎病發病時,雙下肢會有麻木、乏力、靈活性下降等癥狀,患者往往以為是腰椎病發作

  本報訊(記者莫冠婷通訊員銀春林)陳伯3個月前開始感到雙腿不靈便,走路時經常感到乏力,漸漸地雙腿發麻。剛開始,陳伯以為是腰椎病,到醫院就診後進行理療和藥物治療,但病情不見好轉,而且雙腿的靈活性越來越差。1個月前,他逐漸感到雙手也不靈活了。後來到脊柱外科就診,經檢查發現陳伯頸椎椎體退化嚴重,頸椎間盤突出物突向椎體後方,已直接壓迫脊髓,確診患有脊髓型頸椎病。脊柱外科專家表示,脊髓型頸椎病是容易被忽視的一種頸椎病,也是後果最嚴重的一種。脊髓型頸椎病「青睞」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該病保守治療無效,若不及時手術減壓,可導致四肢癱瘓。

  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出現退變導致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等重要結構受壓所造成的一系列病變。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骨科醫院副院長吳增暉教授介紹,頸椎病一般分為5種類型:頸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交感性頸椎病、混合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多發於55歲以上中老年人。吳增暉介紹,該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以及鄰近軟組織如椎間盤突出、或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等,造成對脊髓的壓迫,導致脊髓神經受損,從而引起四肢麻木、乏力、走路不穩、手腳不靈活等一系列癥狀。

  「脖子有活動受限制等不適感、手麻、頸肩痛,是一般頸椎病的典型癥狀;而脊髓型頸椎病主要以四肢麻木、無力、走路不穩等癥狀為主,病人常感到手很重、手腳不靈活。」吳增暉表示,「脊髓性頸椎病通常在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一般患者在初期出現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無力、行走困難;繼而再出現上肢發麻、手持物件不穩。癥狀進一步加重時,可伴有便秘、排尿困難、尿失禁、卧床不起、吞咽困難等癥狀。由於先是下肢出現癥狀,不少患者容易以為是腰椎病,導致延誤診斷。」

  治療:一旦確診應及早手術

  如何確診脊髓性頸椎病?吳增暉表示,通過臨床癥狀、物理體檢結合頸椎X線片、MRI、CT等影像學檢查,就能明確診斷是否患有脊髓型頸椎病。

  「一旦確診,一般保守治療效果非常有限,患者應進行手術治療。」吳增暉解釋道,因為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突出及骨贅增生,導致頸脊髓受到壓迫,而頸脊髓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因此需要及早通過手術解除脊髓神經的壓迫,以免出現四肢癱瘓或生命危險。他提到,目前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是一項非常成熟和精細的技術,並沒有患者想像的那麼危險。但他提醒,頸椎手術風險大,手術技巧要求較高,患者要選擇正規大醫院就診及手術。手術的方式有多種,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提醒:別嘗試手法按摩

  然而,很多頸椎病患者都喜歡保守治療,比如選擇熱敷、按摩、牽引或自行購買家用頸椎牽引器治療等。對此,吳增暉表示:「推拿按摩等方法,不但無法根治脊髓型頸椎病,還可能在不合理的治療過程中導致脊髓受壓加重,延誤病情。」他表示,頸椎病分為不同類型,牽引理療並非對所有類型的頸椎病都有效,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不推薦手法按摩。

  此外,某些機構宣稱「激光針刀松解術」的微創療法能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對此,吳增暉表示,該治療方法對交感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一定效果,但脊髓型頸椎病不推薦採用該方法,正規大醫院是不採用這種治療手段的。

  預防:伏案族、電子族要警惕

  吳增暉介紹,除了年齡因素外,長期不良的姿勢和劇烈運動等因素都可導致頸椎病。40~60歲之間年齡段的人往往是家庭支柱和單位骨幹,日常久坐和長時期使用電腦等,更要警惕頸椎病。此外,低頭族、伏案族、電子族等頸椎病的高發人群也要注意。「預防頸椎病的有效方法就是減少頸椎向前屈曲的狀態。」吳增暉建議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經常對電腦打字的文員、會計等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50分鐘至1小時,要適當做頸椎後伸鍛煉。

  2.很多年輕白領上班時對著電腦工作,下班後又忙著玩手機、電腦,或躺著看電視,這樣身體長時間處於同一個姿勢,為日後頸椎病的發病埋下禍根。

  3.選擇合適的枕頭,因為高度過高的枕頭,會加速頸椎的退變。

  4.進行仰頭運動,如蛙泳、放風箏、打球等抬頭運動,對鍛煉頸項肌有幫助。


推薦閱讀:

名醫說|范德輝 :膝蓋痛竟然是頸椎惹的禍,中醫「整體觀」診斷找到「元兇」
撕掉頸椎病的「偽裝」
頸椎性高血壓,你被誤診了嗎?
頸椎腰椎病
瑜伽肩倒立★怎樣做才不壓迫頸椎?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