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日的七種計算方法
我們知道,不管是難孕夫婦的好孕,還是健康夫婦的避孕,掌握排卵的規律和排卵的時間非常重要,而這個規律和時間的把握,就是排卵監測的內容,它可以為好孕和避孕創造順利實現的條件。另外,優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把握精卵鮮活的時期受孕,其中要把握卵子鮮活的時期,就要在女性的排卵期受孕,問題是,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排卵日?其實要想比較準確的推斷出排卵的日期並不難,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方法:
一、通過月經周期記錄來推斷排卵期
全世界女性的月經周期範圍是21~35天,平均是28天,一般來說,只要是有規律的、有排卵的正常月經周期,排卵後到來月經的黃體期,時間是相對固定的,都是12~16天,平均14天;排卵日前,我們叫卵泡期,它的時間因周期長短很不一致,但排卵日之後的黃體期,基本都一致,是14天。因此,規律正常的月經周期,你的周期是21天,那有可能周期的第6、7天就排卵了,如果你的月經周期是35天,排卵的時間有可能是在第20天或21天。
假如你的月經周期是35天,2011年10月1日來的月經,那下次來月經應該是2011年11月5日,中間35天是月經周期,排卵日應該從11月4號這一天算起的向前第15天,也就是10月21日。
所以,無論為了懷孕或避孕,你一定要養成一個記錄月經周期的好習慣,這很重要。另外,單純根據月經周期推算,往往不能確定排卵日期。尤其是月經周期不規律,下次月經來潮的日期不好預計的女性,必須求助於其他方法。
二、基礎體溫檢測
先簡單介紹下基礎體溫,基礎體溫簡稱BBT,又稱靜息體溫,是指經過6~8小時的睡眠以後,身體在沒有任何活動的情況下,人體基礎代謝所表現出來的體溫。這個體溫是人體一晝夜間最低的體溫。
在月經周期中,排卵前為卵泡期,卵巢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基礎體溫大多波動在36.5℃以下;排卵後卵巢內形成黃體,黃體主要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致熱升溫作用,使基礎體溫升高0.3~0.5℃,體溫的升高一直持續到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下降。這樣在一個有排卵的月經周期中,以排卵日作為界限,前半期體溫低,後半期體溫高,這種一高一低,就是醫學上說的雙相型基礎體溫曲線。
雙相體溫,表示有排卵體溫;如果體溫沒有一高一低的變化,就叫單相體溫,通常就是無排卵體溫。排卵後體溫上升並維持12~14天左右,則表示黃體功能良好。
由於影響體溫變化的因素很多,所以,如果採用基礎體溫的方法,就要堅持每天測量,尤其是接近排卵期不能遺忘,在基礎體溫表上繪製成曲線,一般應至少連續測量3個月經周期,才可以總結出你本人的排卵規律;
但是基礎體溫是一個回顧性指標,如果你計劃這個月試孕,測量基礎體溫,體溫升高之前也測量到了低溫,但不確定之後會不會出現更低的體溫,況且,即使這個極低溫代表已經排卵,但判斷出來的時候往往已經超過32個小時了,因此,基礎體溫是一個回顧性指標,還要和其他的檢查手段相結合。
三、宮頸粘液觀察
宮頸粘液,主要是指由子宮頸管分泌的粘液。宮頸粘液是排卵日前夕和排卵日最多,所以,可以根據粘液的狀況判斷是否是排卵期。
具體操作是,一般從月經周期的第10天左右,開始每天觀察和記錄。對於月經後的幾天,僅僅是有個印象就行,不要求從月經後馬上開始。每次去洗手間的時候,檢查一下護墊,看看護墊上的分泌物多少,有沒有特別透亮的粘液。這些透亮的部分,主要就是以宮頸粘液為主的,你可以用手的食指沾取透明粘液,然後用拇指拉開,看看拉絲度有多長,如果超過8cm,就接近排卵,如果超過12厘米,應該在24小時內會有排卵,當然,考慮到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性,建議還是以個人測量的數據為準。
在月經的第10、11、12天,每天可以檢查一次,在拉絲大於8厘米以上以後,每天至少要檢查2次,拉絲大於10厘米之後,每天要檢查三次,從拉絲突然降低之後,也要每天檢查兩次,堅持2天。這個月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宮頸粘液觀察,也至少要檢查三個月經周期,總結的規律才更有把握。
四、B超卵泡監測
所謂的B超卵泡監測,一般是做陰道B超。什麼時候做監測,很有講究,因為我們既要能抓住排卵的規律,又要盡量少的做檢查,因此,第一個排卵監測周期,以月經周期28天為例,理想的監測應該是這樣:
1.在月經的第7天左右,做一次B超,了解有多個卵泡同時發育,以及較大卵泡的直徑;
2.第二次B超在月經第10天左右,可以看到1~2個優勢卵泡,並能計算卵泡生長的速度;
3.第三次B超,恰恰在排卵前,如果不知道排卵前怎麼算,你就按照卵泡每天2mm的增長速度,看看卵泡什麼時候到1.9~2.0cm大小,通常來講,應該是周期的第13天左右,這時,B超會出現卵泡周圍透聲環,有經驗的技師會告訴你,卵泡應該在24小時內排卵;這樣,既能看到排卵前卵泡的大小,又能計算出第10天後卵泡生長的實際速度;
4.第四次B超,應該在剛剛排卵後,第14、15天左右,卵泡已經消失或顯著縮小5mm以上,子宮直腸隱窩內可見液性暗區4~6mm,甚至更多。由於有一部分人,卵泡雖然能長大,但不能排卵,比如未排卵黃素化綜合征,卵泡能長大30mm以上,甚至更大,但不排卵,因而也不會受孕。所以,到了排卵後的時間也要做一下排卵監測。
現在不孕不育或難以孕育的人,做B超監測卵泡發育的很多,因為,B超最直接、最準確又很直觀、對成人女性幾乎沒有危害,可以看到卵泡發育的情況、排卵的情況等,但考慮到B超的空化作用、熱效應、超聲波的機械效應等這些潛在威脅,還是盡量少做為好,包括孕期。
五、尿黃體生成素測定
這種方法主要用尿黃體生成素試紙,通過尿液檢測排卵。因為,在卵子快成熟的時候,下丘腦接到一個信號,然後讓垂體前葉趕緊分泌黃體生成素,形成坡度非常陡的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也就是黃體生成素峰值,這個峰從開始到結束大約持續48~50個小時,這個血中的峰值引起排卵,大多數卵泡在24小時內排卵,平均排卵時間在峰值出現後的16.5小時,最遲也會在48小時內排卵;尿LH峰值比血中的峰值晚4~6小時,血、尿LH峰有很好的相關性,重疊率很高。因此,尿LH峰後的大多數人在20小時內排卵,而又以峰值後的12~16小時的排卵為主。少部分人推遲到尿LH峰值後的20~44小時內排卵。
六、排卵痛記錄
作為排卵監測的手段,排卵痛也是一個非常具有特異性的指標。但是,調查數據顯示,明顯的感覺到有排卵痛的比例,在37%左右。
這種疼痛的感覺類似抽筋或岔氣。疼痛的部位絕大多數在左、右下腹部,個別人恥骨上方附近有疼痛感,也有的人會感覺肛門墜痛。敏感的人在排卵的前一天就能感覺到,在排卵時疼痛加劇,並持續2~6個小時,個別人會長達十幾個小時不等。一般情況下,即使排卵痛不易察覺的朋友,如果自我關注的話,大部分人都能感覺到。如果將排卵痛與B超、基礎體溫、宮頸粘液結合在一起,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排卵日期。
七、記錄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與排卵痛相類似,是僅僅少部分人具有的排卵期指標。在月經中期,也就是排卵期,雌激素在黃體生成素峰值以前,達到最高值,其後,迅速下降,下降後的雌激素水平,對於某些人來說,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生長的速度,引起子宮內膜表層局部潰破、脫落,發生少量突破性出血,我們就叫排卵期出血。一般會出現在排卵當天的晚些時候或者第二天、第三天。
排卵期出血不是每個人都有,也不是有過的人,每個月經周期都有,因此用來監測排卵是比較玄乎的,同排卵痛一樣,僅僅是輔助方式,而且,大多數人出血的時候,已經排卵、甚至排出的卵子已經過了受孕時間,我們在B超、基礎體溫的同時,記錄下月經中期陰道出血的時間加以印證就可以了。
以上這些排卵的方法,綜合起來運用是最好的。通常,B超監測排卵可以作為依據,其他的方式同B超的方式一一印證,這樣,既可以減少B超的影響、過多的花費,也可以同樣準確的掌握排卵的時間。
責任編輯:鳳凰(QN064)推薦閱讀:
※住建部:明確建設項目總投資費用項目組成及計算方法!
※天干地支計算方法
※常用搶救藥物的計算方法和劑量表
※八字空亡的意思及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