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請不要拿「成熟」說事!
本人從事HR(人力資源)管理已是第8個年頭,8年來,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辦理過各式各樣的事情,其中聽到領導給我交代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個職工還不成熟,還需要鍛煉鍛煉,你們好好研究研究,下一步如何培養使用。」但,事實情況是,根據統計結果,90%的「這個職工」因此錯過了最佳黃金調整時機,要麼默默無聞,要麼調整調動,要麼捲鋪蓋走人。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領導口中的「成熟」有哪些要素?對成熟的理解誤區有哪些?以及什麼才是真正的成熟?
(一)「以領導為中心」是領導眼中成熟的重要標誌
領導眼中的成熟與普通大眾認為的成熟顯然不一樣,他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於是否是以領導利益為中心,你贊同他的權威,以他的利益為己任,那麼你就是成熟,也就是所謂進入了他的圈子,表現比較突出的特點有下面三點:
一是「聽話」。這個在行政機關中表現尤為突出,作為機關領導,當然希望自己手下的人忠於自己,說一不二,無論大小事情,請示報告免不了的,更有甚者自己的私事也讓領導去決斷,不斷培養著、促使著領導去靜心享受著「皇上走了」遺留下來的皇權思想。反觀歷史上,甚多功高蓋主,最終大禍臨頭的案例在此就不在一一羅列。作為部署,不聽話,是大忌,更是領導喜歡用「不成熟」來搪塞你不提升、不加薪、不調整的理由和借口。由此,在學術上還誕生了一種新的理論成果,即「厚黑學」,講的就是如何在職場風生水起,呼風喚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深入研究。
二是「熟悉」。站在領導角度考慮,選擇一個知根知底的部署,即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也能夠為自己不在這個位置時做準備。舉個例子,2017年有兩名本科生A和B畢業分配到某單位,單位當年需從兩人中挑選一名作為領導秘書,兩人基本情況是:學生A,優秀畢業大學生,國內外發表過多篇學術研究文章,擔任3年學生會主席,組織大項活動不計其數;學生B,能力素質一般,學術研究一般,組織協調能力一般,但,是應聘單位領導舊部的子女。應聘結果,不用大家猜,結果是B毋庸置疑。從這個案例中,假如你是領導你會如何選擇呢?
三是「經歷」。在如今,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21世紀,連銀行都已經推出了無人銀行,然而,在人事使用過程中,檔案材料50多年來,未曾做出任何改變,其中包括記錄格式、內容、手法,都保留了舊時代的痕迹。我們在選人用人過程中,審查檔案材料是重要環節,但往往因為很難去判斷某人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就比如,「德」的考核,僅僅停留在文件材料中,沒有具體的有效舉措。因此,在選拔任用領導時,基層機關上下經歷,學習培訓經歷,獎懲經歷等等成為我們去評價一個職工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
以上三種「成熟」只是領導眼中成熟的代表,也僅僅是其在沒有完全了解「什麼是成熟」的基礎之上,建立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水平,得出的「成熟」概念。
(二)畸形社會影響下的成熟認識誤區
在領導掌權引導大眾成熟畸形發展情況下,導致我們目前的一些認識存在一定意義上的偏差。
偏差一:共性即是成熟
有的人認為,成熟意味著擯棄個性發展,趨同與共性發展,在大家心中都有一個成熟的影子,一個共性的樣子,存在自上而下的成熟標尺,缺乏自下而上的成熟展示。原因有二:一是人多。人多意味著可選擇餘地大,作為管理者,去設立符合要求的條條框框遠比注重個性發展、注重人才培養來的簡便;二是長期模範、規範、榜樣的力量深入人心。幾十年來,我們的教育都是先設立一個標準、一個規範、一個形象,要求大家去按照其代表的特性條件發展。
偏差二:長大即是成熟
大部分人談到成熟,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年齡,這個也好理解,18歲未成年,不管你做出多大的成績,取得多輝煌的成功,在大家心裡,你就是一個還沒有成熟的孩子,目前取得的一切,在我們看來都是會變的,而且如果控制不好,肯定會往壞處變,這算不算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呢?
偏差三:世故即是成熟
某日,與單位老同志聊天,說起剛入職不久的小張,老同志意味深長地說了句:「小張同志啊,今年比去年成熟多了,會來事兒了!」
大學期間,我那時是學生會成員,也經常與大家分享這麼一個理念:「我們生來都是有稜有角的石頭,工作了,就如同掉入河流,隨著日月積累、時光流逝,我們身上那些稜角,逐漸被打磨殆盡,成為一個又圓又滑的鵝卵石。」
成熟,也許就如同上面兩種觀念認為的那樣,趨於世故,趨於認同,趨於同向而行,少了份激情,多了份安逸,就是成熟。但是,筆者認為,從說話人的心理去分析,說此話者註定也是這麼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在他看來,那些乳臭未乾的小子也註定會走他們的道路,心中始終有個聲音回蕩:「老子就是這麼過來的,你們早晚都會妥協!不信,走著瞧!」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世故」一詞變成了他們判斷成熟的「有力說辭」。
偏差四:自控即是成熟
自控,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屬於情商高的一種表現。自控的高級階段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自律,是一種優秀品質意志的體現。有的人就認為,良好的自控能力,較強的自律能力,就是判斷成熟的重要標誌。但,自控的火候把握不好,過了頭,超了限,那就變了質,成了壓抑。在身邊,經常看到某些朋友,為達到領導所認為的成熟,嚴重地、多度地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到了周末,就很容易用酒精麻醉自己,在紙醉金迷間感受虛幻縹緲的短暫美好時光,這種變態式的自控,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言不由衷、自私冷漠、壓抑消沉、缺乏活力的機器人罷了。
偏差五:不犯錯即是成熟
不犯錯不是意味著一點錯誤不犯,在領導心裡,他們會覺得那些儘可能把錯誤降到最低,不犯錯的人可能說明心智已經成熟,辦事已經牢靠。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驅使,產生了一批「躺文化」,認為不幹活、少幹活,就能減少出錯概率,不創新、不突破、維持現狀,那就能獲得應有的評價。在機關公務員等有些單位,這種情況比較普通。
(三)什麼才是真正的「成熟」?
尼采曾經這樣說過: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我想尼採的這句話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成熟就是接受世界本來的樣子。
成熟不是不犯錯誤,而是懂著自省。
成熟是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從容。
成熟的人,順境時不會得意忘形,逆境時不會失意變形。
在人情世故中,努力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寫在最後的話:經過五一小假期的思索,本公眾號決定改革,主要體現在形式上由每日推文變更為每周推文,文章內容也盡量往深度、廣度去拓展,由於本人學識有限,在加強自我學習的同時,歡迎廣大朋友投稿。
推薦閱讀:
※人的成熟不是年齡,而是心態【圖文】
※女生為什麼喜歡成熟穩重的男生?
※怎麼才算是成熟?
※≡ 12星座男人成熟指數!你的TA成熟嗎?
※讓愛情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