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應與生態養生
《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呼天氣」。人與自然界具有相通相應的關係,不論四時氣候、晝夜晨昏,還是日月星辰、地理環境、氣溫、氣壓和濕度等各種變化,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人體也會對其影響做出不同的反應。
中醫學理論認為,天有三陰三陽、六氣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變化,人體也有三陰三陽、六氣和五行的運動。而自然氣候的變化,關係到陰陽六氣和五行的運動,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取決於六經和五臟之氣的協調。自然界陰陽五行的運動,與人體五臟六腑之氣的運動是相互協調一致的,這就是「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應」和「人與天地相參」的「天人一體」觀。正如《靈樞·歲露論》所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這裡的日月,是指日月的運行,也就是天體的運動、氣候的變化。
「天、地」,古人是指整個自然界而言,「天地一體」就是說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也就是說,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天地之間由於四時五行的變化,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氣候,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一切生物也都相應地有生長、發展、消亡的變化。而人體五臟也隨之有不同的變化,產生喜怒悲憂恐五種情志。
「四時」就是每年的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它的形成還得從我們生活的場所——地球說起。地球每365日5時48分46(或45)秒繞太陽公轉一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年。地球本身每24小時自轉一圈,也就是一天。它的旋轉軸和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面有66.5°的夾角,於是在公轉過程中有半年是北半球離太陽較近,有半年是南半球離太陽較近。北半球的夏至,太陽直射於北緯23.5°上;北半球的冬至,太陽直射於南緯23.5°上。其他時候,太陽直射在這兩個緯度帶之間,即春分和秋分。太陽兩次過赤道天頂,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地球公轉一周,太陽直射的位置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一個來回,世界各地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也隨之出現有規律的變化,這就形成了有規律的季節交替。
一年四季的氣候各有特點,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涼秋收,冬寒冬藏。這四個季節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沒有生長,就無所謂收藏,也就沒有第二年的再生長。正因為有了寒熱溫涼,生長收藏的消長進退變化,才有了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變化規律。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本也」,這裡的「四時陰陽」,是指一年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由陰陽消長所形成的,故稱「四時陰陽」,例如冬至則陽生,由春至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則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由於四時陰陽消長的變化,所以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物發展生長的規律,因而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是萬物生與死的本源。
「六氣」是指自然界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這六種氣候是一年四季氣溫消長變化中產生出來的,它們雖然各有特點,但又是互相調節的,因為有了這六種正常的氣候變化,才有一年溫、熱、涼、寒和生長收藏的陰陽變化,所以自然界的氣候可以互相調節,以利萬物的生長發育,並使整個自然界氣候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一整體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是有規律的,遵循和利用這個規律,維持陰陽動態平衡,對人類有益,破壞這個平衡,則會「災害至矣」。
不難看出,自然界的複雜變化,影響著人體的各個方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這裡的東、南、中、西、北是謂五方;風、熱、濕、燥、寒是謂五氣;木、火、土、金、水是謂五行,酸、苦、甘、辛、咸是謂五味;肝、心、脾、肺、腎是謂五臟。中醫學認為,人體以五臟為主體,適應自然五方、五氣、五行、五味的變化,這五大功能系統與自然界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人與自然密切聯繫的功能活動體系,進一步說明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統一的哲學觀點。
生態養生觀是在研究自然界變化規律,四時陰陽消長對人體影響的同時,充分結合現代人的體質特點和生活習慣以及常見的健康問題,提出順應四時變化規律,適時調整養生保健的內容和方法,並貫穿於生態情志養生、生態飲食養生、生態運動養生、生態起居養生、生態中藥/保健食品養生這五大養生技術與方法的始終。
生態四季養生就是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適時調整個體的養生保健內容和方法,以期實現養生保健效果最大化的理論和方法。生態四季養生必須在情志、飲食、運動、起居、中藥/保健食品這五大養生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一年四季、一日四時的變化特點以及對人體生理和病理的影響,進行適當的調整,方能起到理想的養生保健效果。
推薦閱讀:
※治療便秘,怎麼治
※養生篇(十六)養生詩詞集粹上部
※養生寶典:(304)手足皸裂難愈?試試碘甘油
※今日冬至|你該知道的養生秘訣!
※【健康圖文】養生保健《百常經》讓你健康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