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遞減律
06-23
幸福遞減律 摘自《讀者》作者:江曾培 平時用水,家中有人大手大腳。洗一塊手帕,要衝幾盆水。我對節約用水,雖「言之諄諄」,但家裡人「聽之藐藐」。水,似乎來得容易,不足珍惜。日前,我們居住區斷水,日常生活頓起困擾。對家中殘留的一小盆水,大家都精打細算起來,先作洗臉用,再作洗抹布用,最後還用它來沖馬桶。水,顯示了它平常少為人感到過的珍貴。 由此我想到一篇題為《幸福遞減律》的作品,文中提及不少類似的情景: 一位美國青年在非洲沙漠里,口渴難熬,當時得到一杯凈水,給他帶來無比的滿足與幸福。而當他回到美國,到處都是飲用水,一杯凈水給他的幸福降到零。 一個中國老太太,「文革」期間在東單菜市排隊買魚,凍了兩三個鐘頭,買回一條胖頭魚。中段清蒸,尾段紅燒,魚頭做砂鍋,一條魚讓全家高興兩個禮拜。後來去了美國,魚隨時可以買到,再不用排隊,她卻覺得美國魚沒有當年北京魚好吃。 朱元璋還是個窮小子時,一天又餓又病,乞得一碗雜七雜八的湯水,上面漂著幾片青菜,還有幾塊豆腐,覺得滋味美極了。後來他當了皇帝,山珍海味越吃越沒胃口,下旨御廚做當年的所謂「翡翠白玉湯」,可是御廚做來做去,也做不出朱元璋要的當年的美滋味。 這些現象表明,同樣的物品,對處於不同需求狀態的人,其幸福效益是不一樣的。這在西方經濟學中,把它概括為「邊際收益遞減規律」。這就是說,人從獲得一單位物品中所得的追加的滿足,會隨著所獲得的物品增加而減少。按《幸福遞減律》作者林火女士的觀點,這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悖論。經濟發展本是為了給人類創造更多的幸福,但經濟越發展,物質的邊際效益就越遞減,人們從物質當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背離了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據此,有人說,上帝所以不時在人間製造一些天災人禍,就是為了解決這個悖反律。在戰爭中,在災難中,物資的邊際效益就會陡然增加。我們自然不會贊同「上帝」的做法,但到底應該怎樣解決,人們似乎還在探索中。在我看來,不貪得無厭,不暴殝天物,永遠懷著一種「常將有時思無時」,「常將甜時思苦時」的心態,也許不失為控制「幸福遞減」的一種方式。時下無論國內外,都有些富裕程度相對較低的人,從物資中獲得的快樂和滿足,超過富裕程度高的人,原因與這種心態不無關係。 他們在走向富裕時,沒有忘記沙漠中的口渴,沒有忘記無魚無食,又餓又病的日子。 此外,要控制「幸福遞減」,還在於要「恆念物力維艱」,「常思一飯一粥來之不易」。先哲們早有這樣的話:得之愈艱,愛之愈深。如果認為自來水真的是「自來」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自然就不會珍愛它了。斷水這件「壞事」教育了人,讓他們認識到水的來之不易,水的彌足珍貴,從而在對自來水的享用中,增添了珍貴感,幸福感。這似乎可以表明,人們從物資享受中獲得的幸福與愉快,不僅與物品本身有關,而且與人的心境,心態有關。健全文明的心態,也有助於人們不致於在物慾橫流中,讓幸福遞減下去。
推薦閱讀:
※幸福的婚姻需要一個「減齡妝」
※你的努力一定會被人看到!?
※做最幸福的女人【美文欣賞】
※懂一點「心計」 幸福便會如期而至
※女人幸不幸福,就看她的起床習慣?
TAG: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