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品還是廢材?日本刀的終極揭密 – 鐵血網

日本刀的終極揭密

作者:扎古寶寶

就動漫、遊戲、影視里經常露臉的日本刀而言,相關的種種介紹已經很多,《遊戲天地》上似乎也有過刊登。但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各種各樣貌似專業,實則為本人所不敢苟同的「日本刀知識」層出不窮,有說日本刀可以切子彈的,也有說日本刀完全不是大刀片子對手,一打就斷的,就連筆者QQ上的朋友,也有胡說一氣的。

其實,早在1932年就有相關的研究書籍,當時的中國學者抱著比日本人還要嚴謹的態度,對日本刀進行了詳細的考證,整理成冊後由香港古籍出版社發行。而本文的目的,便是以那些畢生精研日本刀文化之先輩的成果為依據,對現今普遍流行的一些說法存疑再議,如有不同看法,歡迎通過編輯與我討論。

造型精美的日本刀

刀鐔也是日本刀的精髓之一

一、日本刀具體種類

在這裡要說明的有兩點:一、日本兵器為中國所傳;二、日本刀的種類。

關於第一種論調,常見於以弘揚國粹為己任的人士之口,他們大多把日本的冷兵器統統打上中國的烙印。對此我要說的是,如果說日本兵器受到了中國的部分影響,是能夠令人信服的。但自從唐代以後,日本已經研發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古兵器製造藝術,所以,那些全部傳承中國技術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特別是日本刀,無論在刀形還是規格上,都有其獨特的標記。中國刀的式樣不是沒有採用過,但後來逐步放棄了。

至於第二點,則更是混亂不堪。談到這個問題,玩過《信長野望》系列或者以古代日本為背景RPG的朋友多少都能說出一點門道來,但往往答非所問。他們經常把「天下五劍」或一些其它的名劍拿出來講,或者回答不完全,為此,我特地在這裡說明如下。

「日本刀」是一個通稱,其實就和現代的槍械一樣。它共分為二十六種,當然這不是指刀的具體名字,例如「村正」什麼的,而是說,它有二十六種形制類別。就象M-16和AK-47雖然都屬於突擊步槍,卻完全是兩碼事一樣。

其具體的稱謂和用途是這樣的:

一、[玉纏橫刀]伊勢大神官的專用刀,只有他一個人能帶;

二、[節刀]類似上方寶劍,由天皇授予出國使節;

三、[儀刀]專供禁衛軍使用;

四、[餝太刀]供大臣上朝時配帶;

五、[蒔繪太刀]又稱關東衛府太刀,是用來顯示官階的刀。三位以上用金,四位以下用銀;

六、[野太刀]這是最容易搞錯的哦,這東西日本古代壓根兒就沒有,直到近代才出現。現在我們常說的日本指揮刀和武太刀、白太刀、黑太刀等都屬於這種,甚至短刀也算;

七、[打刀]真正用於戰場的武器,多為穿盔甲的武士使用;

八、[大太刀]鎌倉幕府時代所出現的武器,長3尺9寸,也有長達7尺的,但不多見。與小太刀配合使用,戰場上用刀,大小兩把不離左右;

九、[鞘卷]這東西說白了就是一指揮刀,裝飾華麗,所有部件都鑲金飾銀。戰場指揮官用,和野太刀屬於同類。

十、[肋差]掛在腰上的短刀,但不是切腹專用刀(這是誤區),而是用來破鎧的。也就是說,這東西可以用來對付身穿重鎧的武士;

十一、[兵庫鎖太刀]禁衛軍高級軍官的專用刀;

十二、[丸鞘太刀]刀鞘象船,並且包金;

十三、[細太刀]重臣配帶的刀,不能實戰;

十四、[佩太刀]常佩之刀,和實戰用刀不同,是按照每個人的身高和手的長短而量身定製的;

十五、[銀劍](這名字...)禮器,德川時代各藩在中央軍的打擊下投降時用的,類似於保證書吧;

十六、[黑作太刀]屬於野太刀的一種;

十七、[長伏輪太刀]非常長(好象是廢話),但長得象個車輪,沒見過吧;

十八、[錦包太刀]用錦作刀鞘,刀柄部位也是用錦包裹的(很多動畫片里的NB劍客都用它);

十九、[守刀]6寸5分左右大小,非常小的刀,估計是用來刺殺用的,可以藏在懷中;

二十、[西卡西(音譯,公司電腦找不到日文輸入)太刀]字面意思是召喚者所使用的刀,早在日本戰國時代就喪失了製造的方法,現在所留的只有文字資料和刀銘;

二十一、[小太刀]說過了,和大太刀一起使用,長一尺;

二十二、[革卷太刀]包皮革的刀;

二十三、[中平太刀]比大太刀短,比佩太刀長,屬於戰場專用武器;

二十四、[葬禮刀]不是葬禮用的刀,在德川時代代替肋差的刀。沒有刀柄,要用的時候用白紙包裹(怎麼都覺得是半成品);

二十五、[大小](就叫大小,一個字不多,一個字不少)別小看哦,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都佩帶的,是古代腰刀的一種,長短在肋差和刀之間;

二十六、[木刀]刷了層漆的木刀,但不是練慣用的,而是給有武士地位,但沒力量揮刀的人充面子。例如醫生等。

附註:「天下五劍」及部分日本名刀介紹

「天下五劍」

日本的國寶級名刀。在SFC遊戲《幕末降臨傳ONI》以及許多其它遊戲中均有登場,在遊戲中,它們的名字大多被簡化為「大典太」、「數珠丸」、「童子切」、「三日月」和「鬼丸」。

[名物大典太]太刀,刃長66.10CM。平安後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刀銘為「三池光世」;

[數珠丸恆次]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日蓮上人所有;

[童子切安綱]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源賴光所有;

[三日月宗近]具體情況不明,為山城國刀工三條宗近所作;

[鬼丸國綱]具體情況不明,相傳為鎌倉北條家家傳寶刀,隨著北條一門的全滅而散落人間(這裡所說的北條氏與戰國時代的小田原北條氏毫不相干,後者是伊勢新九郎長盛冒姓北條,改名為北條早雲後形成的家族)。

其它的一些日本名刀

[菊一文字則宗]太刀,刃長78.48CM。後鳥羽院時期備前國刀工則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傳說後來為新撰組劍士沖田總司所有。刀銘為「菊一文字則宗」;

[長曾彌虎徹]脅差,刃長45.75CM。越前國刀工虎徹於寬文三年所作。為新撰組劍士近藤勇的愛刀。刀銘為「長曾禰虎徹入道興里」(在街機遊戲《吞食天地》的火燒新野那一關,好象可以從木桶里把它打出來......);

[和泉守兼定]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之定所作,新撰組劍士土方歲三所有。刀銘為「和泉守藤原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斗者皆陣烈在前」;

[堀川國廣]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九州日向住國廣所作,傳說是國廣作品裡的第一傑作。後為新撰組土方歲三所有。刀銘為「堀川國廣」;

[葵紋越前康繼]脅差,刃長35.3CM。江戶時代著名刀工越前康繼所作,作為御神刀供奉在尾張熱田神宮(御神刀:放在神宮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於戰鬥)。刀的兩側分別鑄有梅紋和竹紋。而之所以名為葵紋越前康繼,據說是由於是受家康賜予德川家葵紋之名,因而改銘。成刀於慶長十一年左右。刀銘為「葵紋越前康繼」;

[肥前國忠吉]刀,刃長67.3CM。江戶刀工肥前忠吉所作,後來為岡田以藏所有。刀銘為「肥前國忠吉」;

[村正]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工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被德川家視為「不吉」的象徵,斥之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時的長州倒幕派中人氣極高。刀銘為「村正」;

[正宗]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於鎌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後來不知為何流落到薩菲羅斯手裡(笑)。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無刀銘;

[長船]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長光,名刀工長光的作品,在室町時代即價值六百貫。因為大般若經剛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長光。本為室町末期將軍足利義輝所有,後來經由三好長慶、織田信長之手而到了德川家康處。長筱合戰後,家康將之賜予奧平信昌。刀銘為「長船」。

二、神品還是廢材?

網上的言論常常令人迷惑,具體到日本刀身上也是如此。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兩條,一條是說日本刀經不起劈砍,容易折斷,其論據在於明戚繼光抗倭時用大刀片子壓制了使用日本刀的倭寇,以及日軍侵華時被中國的大刀隊殺得屁滾尿流;另一條則是說日本刀如何如何的鋒利堅韌,其論據則是說通過實驗,它可以切開重機槍打過來的子彈,甚至還放出視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觀賞。

那麼,這兩個明顯自相矛盾的說法,孰真孰假?

就我看來,說日本刀敵不過大刀片子的所舉事例是真實的,但其中有著必須說明的原委。戚繼光抗倭的例案,是體現在數量的優勢之上,也就是說,相比於精工細造的日本刀,大刀片子有著便於製造,產量大的優勢,而涉海犯境的倭寇,卻無法得到相應的武器補給,此消彼長之下,自然不是對手;而至於「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勝利,則要追究到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軍備變化之上。

自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天皇下令禁止私人佩刀,隨著市場需求的下降,制刀業也逐步沒落。在日本新軍的軍械需求表裡,刀已經排到了末位,僅為指揮需要。相應的,日本刀在製造工藝上也日趨簡單,甚至開始進口和仿製西方國家的指揮刀。日軍侵華後,我國的大刀隊使日本人非常驚訝,於是日本下議院提出了復興日本刀的議案。從1939年開始,日軍完全放棄了歐美指揮刀,開始改用古式刀來對抗中國的大刀隊。不得不承認,在抗戰影片中鬼子隊長拔刀對抗的都是在39年之後了,之前的?估計拔刀的都是新來的。

因此,在抗戰中被鬼頭刀輕易打折的應該是歐美製或仿歐美製的量產貨,事實證明,日本舊式刀是能夠和中國的大刀相對抗的。

而有關日本刀斬重機槍子彈一節,我只能說它單單考慮了刀的硬度和耐久性,完全不具有實戰意義。首先,要完成這個匪夷所思的實驗,日本刀必須用特殊的機械固定。試想光靠人的手腕的力量,怎麼可能拿捏得住?當初我在北京的時候曾經用日本的一份資料做了個專輯,其中就講到了子彈是否能砍的問題,結果證明是不可行的。在以人的手腕力量操刀的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做到砍子彈,就必須使用槓桿原理使力量放大,那麼,刀的長度好象就得繞地球一圈......其次,就算刀本身的強韌度和力量都沒問題,子彈也一定要剛好打在鋒口上才行,打側面就完了,試問又有誰能看見子彈的軌跡,然後用刃口去對準?當這是黑客帝國么......

綜上,無論是抱著民族情感一味的看輕日本刀,或是受動漫影響把它看作神一樣的存在都是不客觀的,在這裡我並不想就日本刀的刀法或者藝術成就來多作說明,本節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端正視聽,破除虛妄而已。

三、日本刀的鍛造常識

在製作工藝上,日本刀確實是以一種類似十年磨一劍的態度去打造的,不過耗時沒有那麼長而已,但對空氣中的濕度、灰塵、礦石及爐火溫度的要求極高。真正的日本古刀是三層夾鋼所制,而且不是完全的熟鐵。火候也很關鍵,早了生鐵,晚了太軟,並非是很多人以為的百鍊成鋼,而是要鍛造到介於兩者之間的硬度。日本刀並非一條鋼所制,曾經上海動漫圈有個朋友在某次展會上拜港台一劍術大師為師,手被一千層鋼刀輕劃一下(這獃子用手去摸刀刃),然後縫八針。這還並非是真正的日本刀,只是千層折鋼而已,德國的菜刀也能達到這個地步。日本刀的打造有許多階段,真正的工藝是用三種不同的鋼材合成一把刀,刀背、刀刃和刀身用的是不同材質的金屬,然後用嵌土契合,其複雜程度難以想像。

16世紀中葉,也就是日本戰國時代,日本的冶金業開始使用進口礦石,這些礦石多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所販,通稱為南蠻鐵。但實際上,這票紅毛子也在賺矮子的錢,日本人總以為這些鐵錠都是從西方來的,但實際上卻是印度的烏茲鋼和馬來鐵(《大航海時代》把這做進去了沒有?)。而這些鋼材,曾是世界第一快刃大馬士革刀的原料。但在這之前呢,日本採用的是中國(注意,這是最大最大的誤區,這裡說的「中國」,是日本本洲島西邊的地區,而非我國)地方生產的純凈磁鐵礦。他們採用一種比較奇特的煉鐵法(請參看《幽靈公主》中,男主角踩風箱的那段)來煉製。到16世紀的時候改用熔爐,追求產量上的提高。直到1912年左右(大正年代,所以真宮寺櫻的光武和神武絕不可能用上真正的日本刀了),這種可謂最好的冶煉方法才真正絕跡。

日本早期的鍊鋼術,一爐鋼必須冶煉七天七夜之久。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在一爐中同時煉出鋼、生鐵、熟鐵等不同品種(我懷疑這是他們吹噓,估計煉出啥來,自己都不知道)。基本上一次鍊鋼,3400貫鐵礦砂、3600貫木炭可煉出300貫鋼,400貫生鐵和250貫熟鐵。由於冷卻方式(分自然冷和水冷)及熔爐的不同,根據大小、軟硬,分為頃鋼、玉鋼、火鋼、千草鋼、出羽鋼和水鋼。

鋼到了刀匠手上,尚不能打造相關的刀具,而是必須回爐,進行脫碳或滲碳處理,並熔鑄成條形。這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打造階段(可見碳的比例和鋼的火候是非常關鍵的)。

制刀時,需將此類條形鋼料加熱至赤灼,盡心錘鍛,並通過加熱反覆折迭打延,少則七、八次,多則二、三十次(這個或許有些兄弟不懂,一次就是對摺鋼、兩次就是四折鋼了,所以,所謂的「千層鋼」是不需要打太多下的),這個標準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龍泉寶劍的要求。究其目的,統一的說法是為了折出原料中的夾雜之物,並籍此使之質地勻稱。這時候,日本刀上獨有的花紋也會逐步出現(不同於大馬士格刀的那種凸起紋路),至於打延時的幾種方法和名稱,考慮到篇幅也就不再一一贅述。

其實,到這裡為止,鍛造日本刀看起來都還沒有太大的難度,可問題在於,那些技藝高超的工匠,是如何在摺疊打延時避免鐵鏽、粉塵及空氣等雜物污染摺疊層的(我能想到的是在一絕塵電腦機房裡打鐵...但空氣怎麼能隔絕啊!我想不出...)?如果摺疊時有雜物,會導致疊層間無法融合。鍛煉的時候,主要出力者為學徒,而師傅則在旁邊看火候,師傅一手拿鉗子,一手拿小錘,在需要敲打的地方先用小錘敲一下作為指點,然後徒弟就用重鎚跟進。

一天基本上要揮動2000下左右。不過,並非砸得越多,刀就越好。鋼的含碳量必須在生熟鐵之間,但古代沒有測試儀器,所以是不是好鋼全憑經驗感覺,外人是很難做到和了解的。 在如此折打之後,原本的鋼條重量減少三分之一,除氧化、雜料析出等因素外,質地因鍛煉而緻密亦為原因之一(宋朝的時候,曾經出現過一種冷鍛制甲法,在不經加熱的條件下,純靠鎚子砸,可將鐵料鍛薄至原厚度的三分之一。當然現在這技術也還在,但用在打金箔,貼佛像上了。不過我總覺得冷鍛和打金箔還是不太相同的,在技術要求上,鐵應該更加困難吧?)

至此,一柄也許在日後將要飽飲鮮血的兇器,才算初具模樣。

其一:日本刀的發展與演化分幾個階段?

相對於日本刀的演變過程,按照時代來分的話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8個時代。

第一期:1.刀劍舶來時代。

2.歸化人打制時代.

3.邦人打制時代.

第二期:1.天國以後(天國是文武天皇697~706年在位時大和之鑄劍名師,類似中國的幹將,從這個時代起,日本古兵器開始正式擺脫中國刀劍的式樣開始自行研發)

2.元歷以降建武頃間(元歷為安德皇帝之年號1180~1184年,年號只在1184年用了一年。標準的兒皇帝。後醍醐天皇1318~1338,在位期1334~1337。年號建武。)

第三期:1.南北朝以後。

2.足利時代(MD上的《太平記》玩過沒?根據小島法師的戰地日記描繪日本雙雄爭霸的年代。楠木正成與足利尊氏之間的戰爭。動畫片《一休》中的將軍正是足利第三代將軍)

3.織田、豐臣時代。

第二期是日本古單兵武裝開始蓬勃發展的時期,日本名工良匠層出不窮,冶鍛技術日益完善,而且時逢戰亂,天皇大力提倡制刀,而日本的相關財閥也加入到武器製造業中,使之成為當時的陽光產業。

第三期時代其制刀工藝已經完善,在描繪刀具鋒利的童謠中已經將吹毛斷刃,舉刀斷膝說成了家常便飯,鑄造者亦日益增多,制刀匠在人口中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東亞諸國,成為這個國家的一種普遍職業。

想像一下吧,一個全民帶刀,沒事就有人在菜場兜售刀具,並且不斷叫賣的國家是多麼的有趣。聯想到中東和北非的哪些國家了么?在這種環境下,人人配刀安居樂業。恩,估計還會出個什麼《刀具管制條例》的東西來裝裝門面吧。當然這是一個傳奇人物輩出的時代,各種在遊戲中登場的劍豪們要麼落迫、要麼瀟洒,要麼少個眼睛、要麼躲在陰影里都在各地活動著,傳奇故事也一再的流傳。然而這一切在德川時代就終止了。由於禁海令的頒布,日本開始了漫長的閉關鎖國時代。而且對內的刀具管制也使得刀具不再那麼普及。劍豪時代就這麼悄然的逝去了。

當然日本的遊戲製造業者圓了許多人的夢想,在《侍魂》中,這些曾經在戰國時代活躍的劍豪們才得以在德川家光年代揚眉吐氣。當然值得指出的一點是,在遊戲年代中,柳生十兵衛還健在,而且是德川家光(老狐狸德川家康的孫子,第三代德川幕府將軍)的侍童,後從師柳生但馬守,自闖了新陰流。老爺子死於1650年,在侍魂中離他去世還有兩年壽命,享年43歲(註:遊戲中為1648年,而天草死亡真正死亡時間為1638年,)所以遊戲中的他應該是個中年怪蜀黍的樣子。而且他能夠自創流派還是得益於自己是將軍的小受關係。

至於其他人物都是隨便抓來一用了。畢竟和靈幻搭上邊的東西我們就不能用啥歷史眼光去考證。順帶一提,不知道有多少記得曾經在16位家用機上曾經出過一款叫《槍神》的遊戲,其人物原形是寶藏院胤榮原本練劍的他有一日在月下看見池塘中的倒影而發明了鐮槍,創造了寶藏院流槍法。其槍法多從刀法上演變過來。但由於他沒有自創刀法流派,所以也算是一個劍豪之外的人物。

其二:日本刀如此纖細為何能夠在戰場上保持鋒利及刀身不斷?

這得先從制刃說起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古兵器製造工藝不同,在很早的時候,日本刀就採用了夾鋼工藝,通俗的理解,就是將刀背、刀身、刀刃用不同的鋼材進行打造,使其能夠在保持刀刃鋒利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自身的強度。而且在上文中所提及的打造工藝只是雛形而已,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刀,在日本被稱為「丸鍛」、「割刃鐵」或「數打物」(即一天可以製作數把之刃)。但由於此類刀具容易折斷,尚不能算是製作完成的刀具。其後必須專門為其製作刀體,刀體不能用純鋼,因為鋼雖然堅硬,但很容易折斷,而要輔助熟鐵混合打造。

經過組合後既不易彎、又不易折。根據西方學者考證,這種獨特的工藝形成於10世紀末,與現在工藝中的焊接花紋鋼的技術稍有不同。為了區別,而被稱為複合刃或者套夾刃。日本刀劍刃之常用組合防範有三合,(即將鋼夾於上下兩層鐵之間)與卷合(即以鐵為心,外包以鋼)。比較細緻的則有「本三枚合」(以鐵為刃背、鋼為刃口而夾於兩層鐵之間)、「四方詰」(以一條鐵料為干,左、右分別以鐵條、鋼條為刃背、刃口,上下再加鐵)、「五枚合」(基本結構與卷合相同,緯度在心材與鋼之間再加一層中間層)。也有在刃易折部位(如柄部)特別加用鐵料的。刃料組合必須在赤熱狀態下進行,將不同性質的材料經不同的打延方式融合為一體,並且必須保證全刃質地均勻。經過銼磨與淬火才是一把標準的日本刀。

稍帶一提,淬火工藝也相當複雜,由於刀體由不同材料組合而成,如果象普通鐵匠一樣將刀隨便丟入火里,會導致刀身部分材料之間滲透,而使刀失去原本的特性。所以必須加入相當複雜的敷土工藝。簡單說也就是在不同材料上敷以不同厚度的泥土來保持刀身受熱均勻。不會產生前面所說的不良效果。同樣由於各家制刀工藝不同,所以在淬火完成後刀身上都會顯露出完全不同的花紋類型。這也成個各家的獨有商標。

在淬火之後就是最後的工序「磨礪」,也就是俗稱的「開鋒」,由於刀的使用場所不同,所以按照特定的需求加以磨礪。刀鋒薄利的適合於巷戰(咳~~流氓鬥毆,絕斗,暗殺用這個東西吧)但是遇到鐵甲一類的容易缺口,鋒口厚的的是戰場用刀,但很難砍入毛皮之類的軟甲中。而這道工序由專門的磨礪師完成。在磨礪完成之後,由專門的裝鞘師裝上臨時的刀柄進行測試。類似現在的產品檢驗,最後才算是成品。

結果如此複雜的工序後。其鋒利程度可想而知。在歷史記載中,豐臣秀吉征高麗時,高麗武士及中國士兵的刀劍悉數被日本刀削斷砍折。在《明史》中戚繼光麾下士兵的刀劍也常為倭寇所斷。可見其巨大的威力及持久性。

其三:現在的日本刀是否就是古代的日本刀?

根據美國學者巴什福德·迪安(Bashfork Dean)的研究著作中記載,在西方已經絕跡200年的冷兵器,在日本19世紀依然盛行。到1868年封建割據時代結束後才開始逐步沒落,這位學者曾經於1900年遠赴日本考察刀劍的製造工藝,並且找到了幾位依然掌握此類技藝的家族。但在五年後重返該地時,發現這些老人已經離開人世。而子孫們已經將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物品賤價賣出。

這和日本明治維新毅然與舊時代割斷一切關係有關。導致有部分家族雖然保留了祖先遺留下來的產業。但技藝已經失傳。而在1905年之後,日本各地的古玩店裡到處可以買到這些使用古老技藝打造的神兵利器。而現代日本刀是在1933年2月6日,由荒川五郎、粟厚彥三郎等在東京下議院本著復興日本民族精神的旗號在帝國美術院第四部用收集到的民間資料重新製作的。所以現代意義上的日本刀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稱為復古。而不是真正意義上有著村正或者其他名稱的古代刀。目前一把現代日本刀的售價在1萬2千人民幣左右,刀柄底部刻有松、竹、梅等圖案,但這已經屬於工藝品範疇和以往的日本刀無論在製作工藝及精細程度上差距很大。

當然目前也有部分日本老藝人,依然執著的在復興日本刀的製作工藝,但這種手工製造的刀已經成為世間珍品了。


推薦閱讀:

[原創]淺談明朝兵器發展– 鐵血網
[原創]從來末世忠臣罪,豈聞國弱剩兵強,袁崇煥含冤未雪 – 鐵血網
戴潤生:「平型關大戰我軍傷亡近千,毛主席很痛心」(1)– 鐵血網
[原創]「湄公河慘案」契機:中國「中南半島經略」之新起點、新思維 – 鐵血網
中國現時流行的精句: – 鐵血網

TAG:日本 | 日本刀 | 鐵血網 | 廢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