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秘莊子

探秘莊子

 莊子,名周,繼老子之後道家的傑出代表人物。

 此前,僅僅是在語文課本中通過簡單幾句「寧可曳尾於塗」「庄生曉夢迷蝴蝶」淺顯的與之相識,亦曾聽人提及其因妻死「鼓盆而歌」的獨特生死觀及「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逍遙境界。那個迷蝴蝶的庄生因其至高的精神境界使萬千中華兒女為之迷醉。同時,卻不乏有人說,莊子思想過於消極,缺乏擔當與責任,只是一介自我保全、消極退讓避的布衣隱士而已。

 那麼莊子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如何成為道學中不可替代的大家,待我探秘莊子,簡述其思想。

莊子的《齊物論》極為著名,他用了很多寓言故事,從他人之口道出不朽哲理。那麼為什麼會有人說其中思想荒誕怪異,純屬詭辯?

郭齊勇先生簡單一句話就道清了《齊物論》之核心所在。齊物論—— 「齊物」論、齊「物」論。「齊物」說明了經驗世界、經驗事物的相對性和不確定性;齊「物」 說明了經驗世界、經驗事物的人為性和主觀性的判定。這種相對性及主觀性在很多哲學思想中都有提及,西方有哲學家指出「以我感知世界存在」,我們所以為的世界是從人的主觀認識出發的,那麼什麼才是判別事物的標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困惑。然而莊子並沒有告及我們,對這個問題他選擇了取消問題的獨特回答方式。因而也就構建了其形上學體系。

 莊子的答案究竟是什麼呢?四個字——「道通為一」。

即在「道」的狀態下,取消萬物的差別,使得萬物同一,有點老子「混沌不分」的味道。

世間萬物從不同的標準來看有著不同的結果,只有取消對這種差別的認定,不去做區分,以合於「道」。「道」在老子的哲學體系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老子將其作為宇宙的實在本源。由此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如果說莊子只是援引其「道」對之簡單重複,那麼就無需再來提及,況且莊子境界高於老子之說又從何而來?兩者相同之處在「道」,不同之處也在「道」。與老子不同,莊子並沒有將「道」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因為一旦作為本源,他就有其實在性,儘管老子說「道生於無」,可是無又生於何處?莊子對此進行了終極性地追問,我們知道,但凡終極性的追問始終只是徒勞,睿智的莊子又怎會繼續陷於此漩渦之中呢?所以他的「道」並不是作為本源而存在的,他所追求的「道」只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道」更具神秘性,由此就有了莊子的「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故而「寧可曳尾於塗了」。

 為什麼時常有人說莊子缺乏擔當與責任,思想消極,行為荒誕呢?中國幾千年來佔主流的文化思想是儒學,從傳統儒家來看,立德、立功、立言,為賢成聖才是君子所應為,內修固然重要,但修己身後更為重要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賢聖之人皆為天下而生,不可持獨行之操,那麼一心求自由本真求高境界而不問世事的莊子怎能為儒士們所接受,出世的莊子之學必然與入世的儒學存在著矛盾。當然這種矛盾並不是絕對的,在我看來,莊子的自由境界與魏晉玄士不同,並非無所懼的放任、放蕩不羈,實質幾近於孔子所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何況,儒家亦講求內聖之道,由此看來,庄學與儒學亦存在共通之處。

 那麼,為何亦有眾多人士陶醉於莊子?恰恰也在於莊子對自然本真,對自由的熱愛。中國人自春秋時即有了「隱士」情節,莊子的游世之情、「隱於市」的大隱精神折服了萬千居於鬧市乃至深山的人,其內在精神所至之境界歷史上無幾人堪比。另外,莊子獨特的人生觀、生死觀也著實吸引了不少人士,「鼓盆而歌」成為千古傳唱。何況,那個夢迷蝴蝶,身段飄逸,極具浪漫色彩的莊子自由縱橫於天地間的逍遙之態也不失為一道絕美的風景。

推薦閱讀:

探秘中國巨幕:是山寨高仿還是國貨精品
【年味】探秘少數民族的春節習俗——赫哲族
探秘「死亡谷」(5集)
〖情感探秘〗女人出軌最想找什麼樣的男人!
探秘中國風水文化的發祥地:贛州三僚村

TAG:莊子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