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跨省盜採游擊隊」——廣東江西構建礦產資源聯合執法機制紀實

圍剿「跨省盜採游擊隊」
——廣東江西構建礦產資源聯合執法機制紀實

參加兩省聯席會議的代表考察江西省龍南縣稀土礦山視頻監控系統。首席記者祝桂峰攝

在廣東、江西兩省交界處,亂采濫挖稀土資源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首席記者 祝桂峰 攝

  □首席記者祝桂峰通訊員曾永盛

  核心提示

  為進一步加大對兩省交界處以稀土為主的非法開採打擊力度,江西和廣東兩省國土資源廳前不久召開聯席會議,簽署出台了《贛粵兩省關於共同構建省際礦產資源聯合執法機制的意見》。這在全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系統尚屬首次。業內人士表示,跨省聯合執法機制,可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及時制止,有效提升礦產資源執法監察效能。

  經驗

  江西省龍南縣:

  明確了各鄉鎮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設立了專線聯絡電話,實現信息共享。建立每日巡查、重點跟蹤蹲守等制度,確保省際交界處不留任何死角。2008年,龍南縣與廣東省和平縣國土資源部門聯合打擊,取締武當鎮橫崗與和平縣俐源交界處的非法開採礦點。

  廣東省平遠縣:

  去年5月至今,平遠縣與江西省尋烏縣礦產資源管理局執法隊聯合執法6次,出動人員250多人次,對兩省交界處非法礦點實施打擊,有效打擊了「插花地」、「兩不管」地段的稀土偷採行為。

  廣東省連平縣:

  在全縣設立了村級監察員、信息員,加強動態巡查,招募了220名青年志願者協助礦產資源執法。在2009年5月,成立了「連平縣國土資源公安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國土資源局,縣公安局派駐4名幹警,協助查處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2010年2月,連平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先進集體」。

  李桂春沒想到,自己的形象會出現在中國新聞網上。

  前不久,中國新聞網在重要位置刊登了一條消息,題為《粵贛建省際聯合執法機制打擊非法偷盜採礦產資源》。作為江西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總隊長,李桂春的一張工作照配發其中。

  「還是一位礦山老闆看到消息後告訴我的。」這讓李桂春感到意外,也很高興,但更讓他高興的是粵贛兩省建立的聯合打擊邊界礦產資源盜採的執法機制。

  江西、廣東兩省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稀土資源儲量可觀,由於有利可圖,稀土盜採一度十分猖獗。尤其在兩省交界處,大多山高林密,道路崎嶇,衛星難拍到,巡查難達到,信息難傳到,稀土執法監管難以完全到位。

  「尤其是在『插花地』,一些違法分子與執法人員打『游擊戰』,晝伏夜出,偷采以稀土為主的各種礦產資源。以前,兩省是背靠背檢查,常出現村民到對方行政區盜採,一旦被發現,往往因找不到違法相對人而不能及時立案查處的現象。現在跨省合作執法,解決了大問題。」與記者談起這些,李桂春滔滔不絕。

  這樣的執法形式,也被寄予厚望。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巡視員王宗亞指出,贛粵構建區域礦產資源聯合執法機制,在全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系統尚屬首次,「聯合執法機制很好,很有必要,值得推介。」

  跨省執法

  說到粵贛跨省合作執法,還要從6月22日說起。

  是日上午,根據《南方5省15市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方案》精神,為進一步加大對江西、廣東兩省省際間礦產資源保護和對非法採礦的打擊力度,共同構建兩省礦產資源聯合執法機制,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和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在江西贛州召開贛粵兩省聯合打擊非法採礦聯席會議,共同簽署並出台了《贛粵兩省關於共同構建省際礦產資源聯合執法機制的意見》。

  該《意見》確定了聯席會議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建立了聯合執法、研究交流機制。根據《意見》,雙方建立的聯席會議制度,成員為兩省執法監察局(總隊)、相關設區市國土資源局和有關縣(市)國土資源局分管領導及執法監察機構負責人。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聯席會議由兩省輪流主持召開,兩省執法監察局(總隊)負責人為輪值主席,會議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相關設區市國土資源局承辦。如遇特殊情況、重大問題或根據任一成員單位的提議,亦可隨時召開。

  「聯席會議重點分析研究兩省交界處礦產資源非法開採形勢,交流執法經驗,擬定聯合執法重點區域和聯合執法方案以及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等方案。各成員單位分別指定一名協調能力強、執法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作為聯絡員,負責日常聯絡工作等。」李桂春對記者介紹。

  同時,兩省相關市、縣(市)之間根據需要,建立信息情況通報制度,加強信息情況溝通與交流,及時相互通報轄區內的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動態。

  記者從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拿到的一份資料顯示,兩省相關縣(市)對邊界非法開採行為採取聯合行動時,可以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成立跨省界聯合執法隊伍;也可以約定時間,輪流開展邊界實地巡查執法工作,清除省際間執法死角。

  「在辦理跨省案件時,實行『邊界開採共同抓,處理問題再分家』的模式。按照規定,執法隊伍可根據需要,向所在地國土資源(礦管)部門提出申請,協調當地有關部門協助查處。所在地國土資源(礦管)部門要積極給予幫助,協調有關部門給予積極配合,共同打擊礦產違法犯罪行為。」

  根據辦案工作需要,這樣的協作配合可以採取直接調查、協助調查、聯合調查、委託調查等方式。在辦案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非本地管轄對象的案件線索和相關證據材料時,將統一發函移送。涉及重要案件線索時,及時移送。

  「對相互移送的違法案件,在案件結案後一周內,雙方相互書面通報處理結果。」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形勢所迫

  建立這樣的機制,對兩省來說,都是形勢所迫。

  「去年,廣東省開展了嚴厲打擊非法採礦專項行動。通過這次行動我們發現,由於種種原因,在粵贛兩省邊界,礦產資源執法,尤其是在打擊稀土盜採行為中,存在一定的監管空白,給不法分子鑽了些空子。」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執法監察局局長李師對記者實話實說。

  他告訴記者,有部分老闆不出面,通過與廣東一些內部人員合作,形成了利益集團,出現「江西老闆出資,廣東部分官員當保護傘,偷挖廣東礦產資源」的現象。

  不僅如此,兩省交界處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權屬特徵,也給礦產資源執法帶來了難度。

  例如,在江西省全南縣茅山林場、社逕鄉與廣東省翁源、南雄交界處,近年來相繼出現過非法開採稀土資源的現象。非法採礦點地處偏僻的深山老林之中,縣城至非法採礦點交通不便,開車至少需要2小時~3小時左右。

  「在這個交界處,有的山林權是江西的,行政區域是廣東的;有的山林權是廣東的,行政區域是江西的;也有東一塊、西一塊的『插花地』。違法行為人正是利用這個特點,遇到全南縣的執法人員,就說是在廣東地界採的礦,以逃避打擊處理。」全南縣礦管局工作人員黃財輝向記者介紹。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定南縣也是如此。該縣與廣東省交界線比較長,邊界處的很多林權存在爭議,雙方立案難度較大,難以處置當事人。同時,定南縣的稀土礦山較多,且分布廣,受利益驅使,非法採礦現象時有發生,給管理部門帶來巨大的監管壓力。

  廣東省的一些地方,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興寧市開採稀土資源的歷史悠久,大部分稀土開採礦點地處偏遠,且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比如,羅浮鎮小佑村粗坑旯、白葉嶂礦點,屬於『三不管』的偏僻地段,行政轄區屬興寧市,山地權屬歸龍川上坪鎮和江西省尋烏縣龍庭鄉。」興寧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張俊傑介紹,「要取締該非法採礦點,從羅浮走公路要3個多小時,從上坪鎮坐衝鋒舟走水路也要1個多小時,監管難度非常大。」

  其實,這些現象並非個例,像廣東省平遠縣、龍川縣、和平縣,江西省始興縣等17個市、縣,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在這個背景下,粵贛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師說。

  重在落實

  非法開採礦產資源尤其是非法開採稀土活動的猖獗,不僅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破壞。「前兩年,非法開採稀土在廣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受此影響,一些群眾的飲水都成了問題。」李師說,「所以,我們遏制非法採礦行為的決心很堅決。」

  在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建立省際間「互信合作、統一協調、屬地負責、快速高效、嚴厲打擊」的礦產資源聯合執法機制,可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及時制止,將有效提高礦產資源執法監察的效能。

  「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機制建立後,兩省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將打擊非法採礦作為一家事來辦。」李師告訴記者。

  執行的關鍵點在哪裡?

  李師認為,首先要落實地方政府的管理責任制。例如,如果非法採礦沒有得到處理的案件超過一定數量,應該問責地方政府領導的責任,並與獎金掛鉤,與幹部的任用掛鉤,這樣才能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其次,要部門聯動。打擊非法採礦往往涉及多個部門,例如,在兩省邊界查處非法開採稀土行為,往往涉及林地。「這時候,林業部門應該和國土資源部門聯合執法。」

  最後,要發揮公安機關的作用。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對非法開採稀土案件的查處中,很多是由於找不到違法當事人,執法效果大打折扣。利用公安機關的力量,才能採取強力措施,控制違法當事人。

  地方在實踐中探索出的經驗,也值得借鑒。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2012年11月,江西省全南縣政府與廣東省翁源縣政府簽訂了《關於聯合開展打擊非法採礦行為合作協議》。

  該協議規定,按照「誰管轄,誰負責」的執法原則,根據違法行為發生地不同,以行政區域界限劃定執法主體,由具有管轄權的一方進行立案、調查,並依法處理。需要雙方配合開展聯合執法、調查取證的,另一方應予以無條件配合。若違法行為發生在權屬界線存在爭議的區域,則通過雙方協商,確定一方為執法主體,另一方在案件的調查、取證、現場執法等方面予以必要的協助。

  黃財輝介紹,雙方在巡查(或舉報)中發現交界區域有違法行為人正在或已經毀壞林地進行非法勘查、採礦的,必須立即向所在地礦管部門作書面報告,所在地政府負責召集有關部門組織開展聯合打擊整治工作,並在2個工作日內函告另一方以及縣級相關職能部門。

  如遇緊急情況,案件發生地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電話通知另一方,組織公安、林業、礦管等職能部門到現場處理。雙方對交界區域進行動態巡查監管,實施打擊取締非法開採行動時,可邀請另一方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參與,被邀請單位必須無條件派員參加,確保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良好,維護自然生態和社會穩定。

  觀點

  加大稀土專用稅票管制力度

  □首席記者祝桂峰通訊員曾永盛

  有消息稱,5月13日,工信部開了一個閉門會議,稀土行業的大企業和相關主管部門均到場,主要是討論打擊違法開採和非法經營稀土的工作方案;6月22日,境內外媒體傳出「粵贛將聯手嚴打邊界稀土盜採」的消息;7月2日,江蘇再傳打擊稀土私礦的消息。

  種種跡象表明,新一輪稀土行業整頓風暴已悄然開始。

  稀土礦私采濫挖到底有多猖獗?知情人士透露,現在全國經營稀土礦的公司有100多家,但是稀土採礦證不到100個,大部分省份甚至連一本採礦證都沒有。而在稀土資源豐富、擁有採礦證較多的江西、廣東,國土資源部給這兩個省的開採配額也就每年1萬多噸,實際的開採量卻達到了6萬噸。

  「這些稀土從開採出來就不帶票,生產不帶票,出口不帶票,沒有關稅。所以,正規礦山企業沒有辦法與其競爭。」

  不可否認,目前國家對私採行為打擊力度大,「私礦的老闆到處跑,抓起來就坐牢。」但這位業內人士擔心,絕大多數私採礦點在深山裡面,政府很難打擊,屬於「民不舉官不究」。而且,真正的打擊並非簡單地抓人,應是管制稀土專用稅票。「這個如果再不做的話,整個行業就難以好起來。」他補充道。

  據了解,工信部此輪稀土整頓可謂力度空前,其聯合環保部、海關、國土資源部、商務部等多部委將進行多輪清查,以整治黑色產業鏈條為手段,達到穩定稀土價格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政府近年來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保護稀土資源的開發,包括開徵資源稅、指令性計劃開採、出口管制等,稀土價格曾「一飛衝天」。在2011年第二季度末,氧化鏑、鐠釹金屬的最高報價一度飆升至1480萬元/噸、200萬元/噸。但短短兩年後,稀土價格被「痛斬」——目前,這兩種稀土含稅價分別為120萬元/噸、35萬元/噸左右。

  值得欣喜的是,稀土整頓已對稀土價格有了明顯影響。

  知情人士稱,過去上游價格暴漲傷及需求,日本很多企業開始循環使用稀土材料,減少甚至不用鏑等材料。目前由於走私嚴重,海外稀土價格低於國內價格。如果日後關稅取消,相當於國內出口價格下降,走私吸引力減弱將導致體量減小,實際上有利於稀土價格回升。

  延伸閱讀

  廣東:2015年底基本完成稀土產業鏈整合

  本報訊(首席記者祝桂峰)8月26日上午,國土資源部第11次部長辦公會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國土資源部關於下達2013年度稀土礦鎢礦銻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確定今年全國將維持離子型稀土開採總量不變,稀土礦(稀土氧化物REO)的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4.69萬噸。

  廣東作為稀土大省,近年稀土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也呈收縮趨勢。

  來自該省國土資源廳的數據,2010年,國土資源部下達的指標為2000噸,2011年增加到2200噸。2012年第一批下達1100噸後,國土資源部在第二批下達指標時並沒有分配給廣東指標,但在年底時為廣東追加了800噸,因此全年為1900噸。而今年初下達的2013年稀土礦開採企業及控制指標(第一批)分解情況顯示,今年第一批指標與去年首批指標數維持不變,也為1100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廣東的稀土儲量以及稀土產業鏈產值相比,廣東每年2000噸上下的開採指標顯得並不匹配。

  據了解,目前廣東僅有4個稀土礦山擁有採礦證。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廣東一年的稀土冶煉分離指標接近1萬噸;根據《廣東省稀土產業發展規劃(2008-2020年)》,廣東省稀土產業鏈產值到2020年將超1萬億元。但實際上到2012年,這一目標就已提前實現,到2020年該數字更可能翻番。

  據了解,除了加大對非法開採稀土礦的打擊力度,根據廣東省政府發布的《關於推進我省稀土行業整合的意見》,廣東省也將進行稀土資源以及稀土產業鏈的整合,預計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省內稀土產業鏈整合。


推薦閱讀:

聶樹斌再審案紀實
53集紀錄片《BTV全紀實》
【紀實攝影】盤錦市盤山縣繞陽河捕魚節之一
浙江教育科技頻道《紀實》欄目最讓你毛骨悚然的案件是什麼?

TAG:礦產資源 | 資源 | 江西 | 執法 | 紀實 | 礦產 | 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