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兒麻痹後遺症的刮痧療法

小兒麻痹後遺證,又稱「脊髓灰質炎後遺症」。多流行於夏秋季節,好發於1~5歲兒童,急性期過後,遺下肌肉癱瘓、萎縮,關節畸形等症,並具有軟、細、涼、畸形等特徵。 小兒麻痹後遺症的主要表現為:肢體肌肉萎縮無力、肢體變形、上下肢活動困難、關節不穩定、雙側肢體不等長等。例如以下肢來說,兩側肢體不一樣長,患肢細小、走路瘸,髖關節攣縮屈曲或者鬆弛不穩,甚至形成髖關節脫位。膝關節屈曲畸形、小腿向內彎或者向外彎。腳也可以發生各種畸形,例如走路時腳跟不能落地或腳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內翻用腳背外側走路等。另外,身體其他部位也可發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彎曲畸形、骨盆的傾斜畸形等。 一、刮痧治療 (一)癥狀 臨床表現比較複雜,有上肢、下肢同時癱瘓;但以下肢為多見。上肢主要表現為舉臂困難,伸屈肘無力,腕下垂等。下肢主要表現為抬腿困難,膝反屈,足下垂,足內翻,足外翻等。 (二)治法 (1)選穴 ①上肢癱瘓:頸夾脊、臑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台谷。 ②下肢癱瘓:腰夾脊、環跳、殷門、足三里、三陰交。(見圖8-1-1、圖8-2-4、圖8-4-1、圖8-4-2、圖8-4-3、圖8-4-4、圖8-4-5)

(2)定位 頸夾脊:在頸部,當第一頸椎至第七頸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O.5寸,一側7個穴位。 臑俞: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肩髎: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肩關節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問,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環跳:在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骨裂孔的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殷門: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 足三里: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刮拭順序 ①上肢癱瘓:先刮頸部夾脊穴、月需俞、肩髑、肩髂,然後刮前臂曲池至手三里,最後刮合谷。 ②下肢癱瘓:先刮腰夾脊,然後刮臀部環跳,再刮伏兔、殷門、三陰交,最後刮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如為上肢癱瘓,先刮拭頸部夾脊穴,重刮,自上而下反覆刮拭,中間不宜停頓,出痧。然後刮拭肩部臑俞、肩髃、肩髎,由於肩部穴位鄰近關節,故不宜重刮,出痧即可。再刮拭大腿內側伏兔、殷門穴,宜重刮,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和外側足三里穴,30次,出痧。 二、病例 王某,男,6歲。父母代訴:發現右手右腳變形已3月余,醫院診斷為小兒麻痹後遺症。右手、腳萎縮,無力,苔白,脈細。取頸夾脊、臑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腰夾脊、環跳、殷門、伏兔、足三里、三陰交穴,在塗抹刮痧油之後,行刮痧治療,每周2次。2個月後,患者右手、腳肌肉萎縮減輕,肌力稍有恢復。繼續治療。
推薦閱讀:

「閃婚」的六大後遺症
八針法:治療中風偏癱後遺症療法穴位
帶狀皰疹的癥狀及後遺症
剖腹產會帶來哪些後遺症
讓寶爸進產房陪產,不但當場嚇吐了,還落下了ED後遺症!

TAG:後遺症 | 刮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