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園地】13
三點水既不同於篆書,亦不同於楷書,三點聚攏,成左開右合之勢,三點應與右部相呼應。下四點應散開,長短參差,變化豐富。八字點應成上合下開之勢,左右展開,呼應相顧。(二)、橫,隸書作為漢字方塊形狀的奠基,在將篆書的圓轉變為方折的過程中,賦予了橫畫新的使命和特色。隸書的橫畫,按其形體可分為平橫和波磔橫,如下圖所示:
隸書的橫切記「雁不雙飛」,即每字只應有一個重點的波磔橫。如年字上兩橫為平橫,其筆勢宜縮,末橫為波磔橫,其筆勢應放。道字因下部捺為主筆,捺磔,則上橫只應用平橫了。(三)、豎,豎是僅次於橫在方塊漢字中頻繁使用的筆畫按其形體,隸書的豎可分為直豎和右彎豎兩類,如下圖所示:
右彎豎多用於門字以及象門字這樣以對稱豎作為主筆的字中。有時還出現類似門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肅,膏等。雙人旁的豎筆亦用右彎豎,如德,往,役,征等字。隸書的直豎用得較多,有懸針豎、垂露豎,平豎、圓豎四種,可細心體會,區別運用。(四)、波挑,或叫掠,或稱撇。按其形體可分為斜,彎,直三種,如下圖所示:斜波挑勢較平,或叫平撇。彎波挑勢宜彎,先豎後挑。直波挑幾乎是豎筆帶挑。(五)、波磔,楷書稱之為捺,其形體略如波磔橫,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為平,斜兩類。如下圖所示:
平波磔多為一波三折,頭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於走部,走車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勢宜平,尾部誇張放開。斜波碟使用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勢應斜,上曲下弓,與所配之部應和諧呼應。(六)、折,折畫在隸書中一般起副筆作用,它斬釘截鐵,乾淨利落,分為直折和斜折,如下圖所示:
直折多用於口、日,田,月等封閉結構,其勢稍向內收攏,斜折多用於右耳部、子部等,其內折勢比直折更加強烈。(七)、鉤隸書的鉤大多用於副筆,與其它筆畫相配合使用,其勢較為圓轉,應含蓄自然,如下圖所示:
(八)、挑,隸書的挑(或稱提)多作副筆用,其形與斜橫相同,其勢斜而平,無什麼特別之處。如下圖所示:二、鋼筆隸書的結字掌握了隸書的點畫特點之後,進一步則要研究隸書的結字規律,了解結字特點。下面我們將從以下因字立形,各自成形,偏旁錯落,形斷意連,點畫避就五個方面去分析:(一)、因字立形 隸書的總體勢為扁方形,以左右八分取勢,波磔分明,舒展自然。但並不是所有的隸書都必須寫成扁的,也就象楷書所有的字並不都是方塊形狀一樣。漢字的筆畫有多有少,要寫得順乎自然,就必然有長短大小的變化,這便是因字立形。如漢摩崖《石門頌》中的頌、定、谷、受、以、更、銘、石因其筆畫較少,加上波挑,波磔的誇張和變化,所以橫勢扁方特點較突出而鮮明。如圖所示。但象書、晏、罵、事、陽、躬、隆、域等字,筆畫較多,橫畫亦多,所以寫得較窄而長,八分勢不明顯。如圖所示。還有《石門頌》中的命,升等字,豎筆寫得更長更誇張,有趣味性。因字立形不只是《石門頌》古樸誇張之結字特點,而且是所有漢碑的結字特點之一。如下圖所示:
(二)、各自成形 隸書結字不但要求每個字的重心平穩,而且要求每一個字中的偏旁均能獨立存在,而不欹斜。這是由於它是從篆書獨立偏旁演變而來的緣故。如下圖中的請,動、輸、鮮、計、職、君、意等字,其上下左右偏旁都各自成形,而楷書則不具備這一特點。一個字若上下左右都能獨立成形,這樣組合成一個字就要平穩了,這正是隸書的端莊、樸素、典雅的特點。如下圖所示:
(三)、偏旁錯落 隸書的偏旁既能獨自成形而又錯落有致,豐富多變,給人挪移生動之感。如《石門頌》中的者、必、義、節、截、毒、屈、空等字,錯落變化,生動有趣。如者字,將波挑斷開,位置錯開,這一移便增添了一份生氣。如必字,波挑和波磔對應交叉,三點隨意點下,頗有趣味。義字變異大,卻不換原形,節字,縮上放下。截字自然隨意,毒字亦縮上放下,正斜映襯,令人愛之。屈字上展下縮,左包之勢顯明。空字將寶蓋展開,完全蓋盡,有篆書之意趣。如下圖所示:
(四)、形斷意連 漢字每個字都是由點畫的連續書寫而成,因此,在書寫時就產生運筆的筆勢,點畫與點畫之間呼應相顧,血脈貫通。隸書的點畫呼應和楷書一樣,畫斷而意連,似斷還連,形斷神連,雖沒有象草書那樣的牽絲,但精神意趣是緊密相連的。筆畫間毫不孤立,呼應相顧,配合默契。所以,我們在臨習隸書碑帖時,一定要注意筆勢的往來,注意筆畫間的呼應關係,做到形斷意連,形神兼備。如下圖所示:(五)、點畫避就 要使每個字寫得都具有不同的形態、活潑、生動、優美,就要講究點畫之間的避就關係,要主次分明,輕重有別,隸書中點畫避就有較多表現,有的收斂,有的放縱,各有意趣;你讓一點,我進一點,穿插呼應,配合密切。如下圖的道字,上部首字收斂,下部的走車放開,用波磔表現,修長而舒展。至字,上小下大,下部的土字,第一橫收用短平橫,第二橫放用波磔橫。其字,上大下小,第二橫長而下部點宜縮,子字豎彎向左伸展而橫收斂,則字左下而右上,上下錯開,而趣味生焉。清字三點水斂而靠左上,以讓右部之青字。功字左部之工字縮以讓右部之力字。拾字提手旁讓右部之合字。
(六)、變化生新 隸書結字又善用筆畫的增減和字形的變異來變化,結字奇特,耐人尋味。如下圖朔字變兩點為橫。直字上下斷開,中下部用點相連,罔字左右變為對應直畫,垂字省上—橫,下部變為山字,其字上部多加一豎畫,年字中間變化為—橫一點。在字省去左豎。師字省去左上一撇,右上又多加一點。弘字右部變厶為口。原字上部多加一點。
三、寫好鋼筆隸書應注意的問題隸書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具有美化裝飾特點.是次於行書的常用書體,特別是鋼筆隸書,平直中有變化,風格多樣,千姿百態,為廣大青少年朋友所喜愛。學習鋼筆隸書,除了認真臨池,反覆讀帖外,還應從整體上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八分取勢。隸書的最大特點是取橫勢,左右舒展,「八分」取勢,所以又稱為「八分書」。在書寫時,首先要設計好扁方格,為「八分」取勢創造好條件。寫時要注意基本筆畫的「平」,且平中略有斜勢,修長而舒展,飄逸而流美。不要過於拘束,取勢要寬,收放自如。如下圖所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隸字都取橫勢,亦有取縱勢的,臨帖時,應該區別對待.處理恰當。如下圖所示:
(二)、主次分明。每個字都有主筆和副筆,練習時一定要處理好主次關係,重點要突出,主次應分明。常言道:「蠶無二頭,雁不雙飛」。即每個字中只能誇張主筆,寫成蠶頭雁(或稱磔)尾,其次的橫畫要寫成不帶波磔的平橫。如圖所示:
(三)、辨析文字。漢碑中有許多字通過簡省、挪移、異化、繁寫等方法表現,和我們今天通用的簡化字有較大差距。這也正是漢碑之所長,變化豐富,千姿百態。我們在臨帖習字時,一方面要認真辨認分析,集字或創作時,不要用錯。如下圖的:靈、定、澤、谷、其、秦、以、路、永、年、淵、源、尾、空、導(同道)、毒、霜、截、苗、者、知、執、深、議、涼、原、本、勒、必、節等字。
四、學習鋼筆隸書的最佳典範——《石門頌》臨習指要漢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數量之大,風格之多,在書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每通碑皆有每通碑之風格面目,「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學習鋼筆隸書究竟以哪一種漢碑為範本?有人主張先學遒麗平正的《乙瑛碑》,有人卻先學樸拙方俊的《張遷碑》,又有人喜歡習飄揚雅逸的《曹全碑》,各有道理。其實,通通漢碑都精彩,要我說,從鋼筆書法的工具和特點出發,以瘦勁奇放的《石門頌》為隸書入門的最佳典範為好。因為《石門頌》用筆細勁,結字多變,平正中又具變化,以骨氣和韻味兼長,適合用鋼筆來表現。(一)、《石門頌》總體風格簡析《石門頌》為東漢刻石中的一支奇葩,它自然、奔放、樸拙、雄強、清新。為漢碑中之神品,歷來為書法金石家所讚賞,被稱為「隸中之草」。羅復堪詩云:「高超奇逸石門頌,膽怯何由敢問津,合與孟初稱草隸,苦心力學莫因循。」楊守敬稱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鷗,飄飄欲仙。」《石門頌》集各種書體之優點,有篆書的筆法,隸書的結體,行書的意態,草書的趣味。學寫《石門頌》,既要把握其用筆中鋒,纖細而有力度,平正樸拙之風格,更不可乎視其平中寓奇,變化誇張之特點,要由平入奇、由巧漸拙,努力尋求其開闊縱放,飄逸新奇,健勁姿肆的不凡境界。(二)、《石門頌》用筆分析《石門頌》在崖壁上書寫鐫刻,形成了奇特的遒古婉蜒的筆法,這是大自然所賦予的美。它雖為摩崖碑刻,卻較少森嚴肅穆的廟堂氣象,而多了些迭宕野逸的山林之趣。其用筆多沉厚,圓入圓出,多用中鋒,含而不露,頗類秦篆,圓勁而縱放,飄逸而多恣。《石門頌》多系一分筆書成,善用鋒尖,提筆運行,因而筆畫極為細勁,但由於善於藏頭護尾,卻不顯單薄,頗有沉厚之意。用鋼筆臨寫《石門頌》,用筆取其細勁易,得其沉厚難,要善於藏鋒回筆,注意輕重提按的處理。要寫得有金石趣味,則可加入少許顫筆。如下圖所示:
(三)、《石門頌》結字分析《石門頌》結字的特點在穩衡中極盡變化之能事,以「險」取勝。因字立形,或取橫寬之勢,或顯縱長之姿,率意天真,妙趣天成。內斂外放,險中取平,正中寓斜,欹中取平,變化多端,耐人尋味。叉通這筆畫的挪移和增減,使字形更加美妙奇特,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豎畫垂下特長,如漢簡之率意而為,誇張大膽,令人嘆絕。用鋼筆臨此碑,要注意其結字之豐富多變,或橫或縱,或收或放,要因字成形,取其自然之美,先求形准力至尖端,中宮收緊,四面如意。如下圖所示:
粉筆行書的常用偏旁寫法
較熟練地掌握了行書筆畫的寫法之後,我們可以進入行書偏旁的寫法訓練。因為偏旁是各種點畫的固定搭配,是筆畫訓練和文字書寫之間的中間環節,這一中間環節不掌握好,在整個字的行書書寫中就很難收到好的效果。在第一章第三節中,我們將形態、寫法有共性或者有可比性的楷書偏旁,分組講析,這些共性在行書中多存在,但由於行書偏旁變化多,有的偏旁有多種寫法,有的偏旁書寫筆順較楷書亦有改變。因此,這種分組法也隨之有變化。這樣可操作性強,便於練習和記憶。一、木字旁、禾苗旁、示字旁、米字旁這四個偏旁都將「撇、點」二筆畫連接寫成撇挑,示字旁也改變了楷書書寫的筆順。例字:
二、提手旁、車字旁、牛字旁這三個偏旁都是最後二筆畫豎和挑連帶寫出。例字:
三、提土旁、玉王旁、蟲字旁這三個偏旁的最後一挑畫與前一筆畫緊密連寫不斷筆,玉王旁改變了楷書寫法的筆順,先橫再豎,後連寫。例字:
四、單人旁、雙人旁這兩個偏旁的撇畫要用挑腳撇,暗與豎畫相連,雙人旁的兩撇一般連寫。例字:
五、雙耳刀、單耳刀雙耳刀的第一筆畫——橫撇彎鉤畫可以寫得快些;左耳旁的豎用挑腳豎,不封耳刀口;右耳旁和單耳刀的豎畫用懸針豎,且封耳刀口。例字:
六、言字旁、食字旁、金字旁這三個偏旁,都有豎提畫,前兩個寫法基本上同楷書,唯金字旁的撇畫可適當拉女Ⅱ月帶鉤撇。例字:
七、山字旁、口字旁、又字旁這三個偏旁的寫法同楷書一樣,位在字的左上方。例字:
八、馬字旁、弓字旁這兩個偏旁都要寫得窄,要特別注意折畫的斜度和分布。例字:
九、立刀旁、反文旁這兩個偏旁寫在字的右邊,所佔比例較小,因此要寫得瀟洒些。立刀旁的豎鉤之鉤可省,反文旁的捺可用反捺。例字:
十、豎心旁、火字旁這兩個偏旁的左右點先寫,可以牽絲,豎心旁的豎可用挑腳豎。例字:
十一、女字旁、絞絲旁女字旁較難寫,形態亦有多種,練習時要多觀察比較。絞絲旁可以一筆寫成,形態較楷書稍有變化。例字:
十二、反犬旁、衣字旁反犬旁的最後一撇從彎鉤的中上部起筆,再沿原筆跡挑回,以求與字的右半部呼應。女字旁的最後兩點要連寫且隨勢向右挑出。例字:
十三、人字頭、父字頭、春字頭、卷字頭、登字頭這六個偏旁以撇捺二畫取勢,一般左右伸展,撇畫可隨勢出鉤,捺畫可以回鋒。例字:
十四、禿寶蓋、寶蓋頭、字頭、字頭、字頭這六個偏房均以禿寶蓋為主畫,書寫時,垂點與橫鉤可以連成一筆,雨字頭中的兩對點筆畫要交待清楚,寫得靈活,但不必涇渭分明。例字:
十五、廠字頭、廣字頭、屍字頭、戶字頭、病字頭、虎字頭六個偏旁,均以撇畫取勢。撇要曲中求直,有一瀉千里之勢,可用楷書的斜撇,也可用行書的帶鉤撇。例字:
十六、草字頭、竹字頭草字頭可以先寫一短豎,再寫橫,橫要似斷似連,有S形筆意,最後寫一撇,與字的下部呼應;竹字頭的寫法是左收右放,中間似斷似連,點要變化。例字:
十七、田字框、國字框、同字框、門字框這四個帶框的行書偏旁,轉折處可方可圓,要有節奏感,框內字心要分布勻稱,與外框協調。例字:
十八、走之旁、建字旁走之旁的耳刀呈側勢,建字旁的撇捺要交叉,否則容易同走之旁混淆,這兩個偏旁平捺可以隨勢變化。例字:
十九、心字底、四點底、皿字底這三個偏旁的體勢向右上,寫法與楷書相同,重在點畫的牽絲自然。例字:
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區別 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一般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了解區別有助於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廣內涵。
(一)篆書 篆字分為大篆、小篆兩種。 1. 大篆 (1)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時期,先民們預測凶吉禍福,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刻在龜骨、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歷史上曾經失傳過。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藥「龍骨」中被學者發現,以後在河南安陽古殷都廢墟中陸續大量發掘出來,共有十多萬片,在四千六百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辨識了一千七百多個。 (2)鐘鼎文。是在青銅器時代的商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為金文,鍾代表樂器,鼎代表禮器。周宣王時有位姓籀的太史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鐘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3)石鼓文。是戰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十個,形似鼓狀,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2. 小篆李斯刻石。 早期文字處在初創階段,尤其是甲骨文還不規範,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較多,如其中的「馬」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小篆的寫法就統一了。小篆字的結構成縱勢,布白對稱勻稱,用筆中鋒圓轉,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具有遒勁、圓潤的美,被稱為玉箸篆,象玉質的筷子。 相傳在秦朝時篆字就有若干種。有鳥、蟲、蛇頭篆,這些篆書的起筆處畫有鳥、蟲、蛇頭的形狀。書法藝術不是具象的再現客觀事物,而是抽象的藝術。因此,這類書體只能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藝術。就篆書的藝術而言鐘鼎文、石鼓文結構奇古,融入了先民質樸的美,更受後人所喜愛。周宣王時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銘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盤》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二)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隸書的起源——秦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正的發展》)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隸書的繁盛——漢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隸書的第二次高峰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隸書的演變——隸變 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為「隸變」,隸變承前啟後,對草書和楷書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隸書的名詞古隸 今隸 秦隸 漢隸 佐書 八分 草隸 魏隸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漢隸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鈾鏡中精美絕倫。而在碑刻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直至清朝。漢隸才得以復甦。有餘農、鄧石如、何紹基等,別有建樹。 隸書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漢《張遷碑》、《曹全碑》、《禮器碑》、《史晨前後碑》、《乙瑛碑》、《石門頌》等。早在秦以前的竹簡上就有隸書的初形,經過長期演化,當漢代發明和運用紙張以後,書寫不再受窄長的竹木簡的限制,毛筆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隸書突破了秦篆單一中鋒運筆,筆法很豐富,中鋒和側鋒,方筆和圓筆,藏鋒和露鋒各顯神通。筆畫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蠶頭」、「燕尾」的筆畫,這樣的線條標明當時的書家在觀念上是要破除整齊劃一的單調,求生動活潑的多樣。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小篆擬橫揚豎的趨勢,字勢向橫向伸展,成熟的漢隸在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把漢字的基本型態確立下來了。隸書的總體風格是嚴整壯闊而又舒展靈動。
(三)草書 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 狂草」。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劃連綿。「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 1. 章草的代表作有吳皇象《急就章》、《文武將隊帖》、晉索靖《月儀帖》 草書是早於楷書的書體,章草始於篆書向隸書演化的過程中,隸書對章草的影響大些,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所以又把章草稱為草寫的隸書。章草的代表人物:漢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張芝、張旭、等人,三國有皇象、索靖等人。 2. 今草起於東漢末期,風格多樣,筆勢秀麗,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晉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孫過庭《書譜》等。今草是從章草繁衍而來的。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為「草聖」。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為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鮮於樞、祝允明、文徵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草書筆畫省略,相互縈帶,便於快捷書寫,以符號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規範性,又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是最善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3. 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張旭《古詩四帖》、唐朝懷素《自述帖》 狂草字的寫法和今草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寫得狂放,連帶、省略更多,最能體現書者狂放的性情。史稱「顛張醉素」,是講張旭、懷素常在醉酒後,筆飛墨舞,其狂草線條流走飛動,結體險絕,謀篇奇特,尤如夏雲變幻莫測,痛快淋漓。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云: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髮之」,故學張旭難。 近常見隸書筆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書隸草能獨樹風格。也是書寫表演的一種手法。 「破草」是現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洒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於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書概》云: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於真,「草行」近於草書而斂於草。唐朝張懷
(四)行書 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行書是介於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俯(頫)、鮮於樞、康里,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分為行楷和行草。 1. 行楷。如:東晉王羲之《蘭亭序》現代見到的王羲之的很多書法碑帖,並不是他的原跡,多是由後人臨摹或集字而成的。王羲之的原跡多數隨葬在唐太宗墓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黃庭堅《松風閣詩》、宋米芾《苕溪詩卷》、元趙孟 《洛神賦》、明文徵明《醉翁亭記》等 2. 行草。如:晉王獻之《鴨頭丸帖》、《中秋帖》、唐顏真卿《祭侄稿帖》,行書是界於楷書和草書之間最適用的一種書體,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接近於草書的稱為行草。行草是王獻之創立的書體,《鴨頭丸帖》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真跡現存於上海博物館。行書碑帖眾多。
(五)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盂附)等。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茲分別簡介:1. 歐陽詢的正楷,源出古隸,以二王體為基礎,參以六朝北派書風,結體特異,獨創一格,權威尤熾,其勢力深入社會,幾為學書的標準本。究其楷書特點,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體開朗爽健。他的楷書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碑等。 2. 虞世南的楷書,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禪師的遺軌,為王派的嫡系。雖源出魏晉,但其外柔內剛,沉厚安詳之韻,卻一掃魏晉書風之怯懦。其楷書代表作,當以《夫子廟堂碑》為最。 3. 褚遂良的楷書,以疏瘦勁練見稱,雖祖右軍,而能得其媚趣。其字體結構看似非常奔放,卻能巧妙的調和著靜謐的風格,開創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書代表作,當以《雁塔聖教序》為最。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蘇東坡論書有「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麼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地位(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果字體變成了鬆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儘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更是經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小字為古代日用必需的書法,以前科舉應試時,閱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後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響。朝考狀元、翰林,尤注重書法。是故凡狀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讀書,也都善寫小字。如今硬筆盛行,用毛筆寫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筆臨寫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顯進效,因此想寫好硬筆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練習。定能打下堅實基礎,裨益終身,受用不盡。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要以晉唐小楷的聲名最為顯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時鍾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唐鍾紹京的《靈飛經》等。還有元趙孟俯、明王寵、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跡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範本。 鍾繇書法,具古樸風格,惟傳世作品《宣示表》《薦季直表》,無一確實者,多為後人傳模或臨作。欣賞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書風。大楷: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準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楷書是最晚形成的字體,始於漢末。漢鍾繇《宣示表》、鍾繇《薦季直表》、北魏《張猛龍碑》、晉《爨寶子碑》、晉王羲之《樂毅論》、晉王羲之《黃庭經》。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一道士知王羲之愛鵝,以白鵝換《黃庭經》,所以此帖又稱《換鵝帖》。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南朝《爨龍顏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唐顏真卿《勤禮碑》、唐柳公權《神策軍碑》《玄秘塔碑》。鍾繇對創立楷書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鐘的真跡,早已失傳,《宣示表》是晉唐人臨摹的。用筆質樸渾厚,雍容自然。體勢尚存隸意。魏碑和《爨寶子碑》、《爨龍顏碑》都屬早期的楷書,以方筆為主,開雄強古樸之風。楷書到晉代就完美了。唐朝將楷書規範化,唐楷法度嚴謹,結字端莊。端莊並非橫平豎直的呆板,細心的欣賞者可以看到書者微妙而又協調的變化。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潛藏豐富的內涵。歷代25種典型書法風格精解書法藝術風格是書法作品所表現出的主要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徵,可分為群體風格和個體風格、群體風格由客觀因素造成的,個體風格則千姿百態,但不同之中又有種種相似性和相近性。在對中國歷代書法差異性、相似和相近性比較鑒別的基礎上,歸納出工巧、天真、獰厲等25種典型的風格表現並給予簡要闡釋,以此作為對書法藝術個體風格審美範疇的初步探索。1、工巧。工巧是一種精工巧飾的風格。它相涵、相當或相似於工細、工緻、精巧、雕飾、華飾,與「自然」、「古樸」、「獷野」風格等相對應。工巧之作給人以直中繩、方中規、經緯合度,書寫得心應手、餘裕有餘之感,它不是枝枝節節而為,是書者苦心經營、精工雕琢的積極成果。創作工巧之作應與書者自身的功力相當,方為「正宗」。漢隸《曹全碑》、《張景碑》和小楷特別是蠅頭小楷都表現出工巧之美。《張景碑》2、天真。天真是一種毫無矯揉造作之態、亦無雕蟲斧鑿之痕的風格。它是書者不拘於成法、不泥於世俗,心地單純、性情率放、獨表性靈、信手而為的結果。在書法的歷史流程中,「尚意」的宋代是充滿「天真」氣息的時代,蘇軾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和米芾的《蜀素帖》就極盡天真之態。3、自然。自然是一種近於天然或宛若天成的風格。它是書者在長期實踐基礎之上豁然貫通、於自然形象觸發「頓悟」而為書的結果。中國書法史上常用「屋漏痕」、「拆壁路」、「蟲蝕木」、「錐畫沙」、「印印泥」比喻自然之態。在中國書法史上,真正具備自然風格的作品為數不多,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就富於自然風格,晉代王羲之的作品如《十七帖》、《蘭亭序》都頗得天趣,是自然風格美的極品。《十七帖》4、方正。方正是一種字形結體外滿、整齊、端方、正直的風格。它給人以嚴正、密滿、靜穆和敦厚之感。《張遷碑》是漢隸方正美的代表作,具有方正風格的作品還有晉代的《王興之夫婦墓誌》和高句麗的《好太王》等。《王興之夫婦墓誌》5、圓熟。圓熟是一種書法技巧純熟而演化形成的風格。書者因平時對古法帖名家揣摩至深,技巧已爛熟於心,信手拈出皆成法,融會後的技巧當然有質量上的保證。圓熟之作表現性強,其技巧動作豐富的特徵自然高人一籌,但因圓熟周到、動作太定型化而較少微妙的變化調節能力,使自身的風格較固定而缺少跨度,生辣不夠、氣息強勁不足。清朝趙之謙的書作是圓熟風格的代表,在這之前具備圓熟風格的還有隋代的智永和元朝的趙孟等的書法作品。6、豐潤。豐潤是一種外不露鋒芒、內藏肅穆之氣,豐肌附骨,作品無論是肌膚還是氣度在整體上都有一種滋潤感的風格。豐潤的極端是「腴」,豐腴未必肥,「豐」要能「潤」,不可留下「墨豬」之態。豐潤美包含內外兩個方面:一是表面的豐腴,即不尚枯筆、不求扁簿,也不傾向於刷筆迅捷之勢,其速度感應該是平和的、不求變幻的。二是內面的潤,即不縱橫奇肆、不劍拔誇張,信手悠悠拈出,是一種極自然、極和諧的筆劃銜接和字形安排。唐代虞世南的《夫子廟堂碑》是豐潤風格的一個典範。虞世南《夫子廟堂碑》7、瘦硬。瘦硬是一種與「豐潤」相對應,畫瘦而質硬的風格。它給人以貌清氣健、骨重神寒的感受。漢隸《禮器碑》歷來被奉為瘦硬美的傑品,在唐代草書中,如果說張旭書法的風格偏側於豐肥,那麼懷素的作品則偏側於瘦硬。8、緊結。緊結是一種字心攢集,給人以裝束緊嚴、結構縝密之感的風格。表現出此類風格美的代表作有北朝的《張猛龍碑》、唐朝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和宋代黃庭堅的《松風閣詩》等。《張猛龍碑》9、寬博。寬博是一種與「緊結」風格相對應,表現為外滿內疏特別是中宮虛疏的風格。《衡方碑》是漢隸中寬博風格的代表,在書法史上,唐朝顏真卿的楷書堪稱寬博美的豐碑。《衡方碑》10、雄渾。雄渾是一種似豐碑巨額之大、商鼎周器之重的風格。它給人以深沉博大、一言九鼎、雄強有力、陽剛之氣的感受。如秦褐漢碑、商鼎周彝和唐代顏真卿的楷書、清朝伊秉綬的古隸等,就屬雄渾風格。11、剛健。剛健是一種有「雄渾」的陽剛之氣,但更加突出「鍵」即力感的風格。剛健之美在於發「力」,這個力不是物理之力,而是通過對比、彈性、逆勢等一系列輔助手段呈現出來的,生硬的刻鑿是難以為繼的。甲骨文是剛健的,唐朝顏真卿的《劉中使帖》線條豐腴健勁,幾如鋼筋鐵弓,有一發千里之勢,是剛健風格的最好代表之一。《劉中使帖》12、秀逸。秀逸是一種與「雄渾」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風格。它可以是娟秀、雅逸、恬靜、輕鬆、嫵媚、柔婉、清麗等,體現出成熟、理性的特徵。南帖是秀逸風格的典範,晉代王羲之的書法、元朝趙孟的行楷和宋初蔡襄的大王小行書就相當秀逸。蔡襄書法13、古樸。古樸是一種脫去巧飾、見出自然與真性情的風格。古樸的內容包括「質」與「拙」 這兩個方面,它不拘於小處的微妙處理,立足大氣氛的把握,是一種宏大的審美氣度,因而從古樸之美中可以引伸出磅礴大氣、取象恢宏、深厚沉穩等偏於壯美的內容。古樸之風,常常給人以歷史感,有時表現為大智若愚、大巧若挫或稚挫美。書法鑒賞一是在本屬自然的非書法作品中發現古樸美,二是在後人刻意求古的作品中理解古樸美,如上古留下的字跡、古人遊歷時留下的摩崖題名和清代金石小學家們那種強調氣息、不求小處變化的篆隸作品就很顯出古樸的風格。14、瀟洒。瀟洒是一種揮灑自如和逸筆草草、輕鬆而幽雅自如的風格。是具有一種偏於外表的、柔性基調的、翩翩風度的美。瀟洒風格是書法技藝的熟練升華到風格層次的顯現,鑒賞此類作品可以觀照到書者嫻熟的技藝。風雅的官員與翰林學士以及精通藝術的學者愛貓撲.愛生活風格瀟洒,唐朝褚遂良的楷書、宋代米芾的行楷書、元代鮮於樞、清朝祝枝山和王文治的書法都具瀟洒風格。鮮於樞書法15、文靜。文靜是一種內力含蓄、形式內斂、以靜取勝的風格。它是典型的滿腹珠璣、錦衣繡口、飽學聰穎的士大夫格調。文靜絕非完全不重書法的運動感,只是動感不以強烈的動態表現出來,是將運動感從表面的形式表露引向深層、內含不露,在呼應揖讓之間以欲擒故縱的方式完成的。文靜風格頗具優遊之態,常常使人感覺出其不屑外顯的幽雅氣氛,給人以和平、寧靜、幽雅、柔和的境界之美。清朝董其昌行楷書是文靜風格的典型。16、清雅。清雅是一種與「文靜」風格同類,但重在韻致的提取而非偏於形式內斂的風格。「清」是秀美而不是壯美,「雅」是格調高深、不落世俗。它於搔首弄姿者不屑,故作驚人之筆亦不求,平和寧靜之間盡情揮灑,一切都是從錘鍊之至走向虛靜之至,作品為人所感受到的是鮮明的書卷氣息。隋朝智永、晉代王獻之乃至王羲之的一些作品,都是當之無愧的清雅風格,元代李惆為陸柬之文賦作的兩段跋文也是清雅風格的典型。17、端莊。端莊是一種有廟堂重臣之威嚴、動輒有據之穩重,似「正人君子」的風格。此種書作間架結構是平凡的橫平豎直而不作欹斜取巧貌,線條是沉實而過,即使有微弱的頓挫筆但不故為誇張佛達以見穩健之旨,章法則是一反錯落而縱橫相安,作品整體氣氛上呈現出堂正之氣。「端莊」不應有壓抑感,它在技巧處理上是得心應手的,這需要爐火純青的錘鍊,細心鑒賞能夠看到其微妙細膩的變化,體會到一種在貌不驚人的外表下潛藏著的豐富內涵。與篆書、隸書、行書和草相比楷書是最端莊的,唐朝歐陽詢的傳世楷書無愧於端莊風格最理想的典範。18、沉著。沉著是一種近似於「端莊」風格,其用筆不輕浮、不薄弱、不纖巧,線條渾厚飽滿、行中有留,壓得住紙、留得住筆的風格。它給人以如錐畫沙、力透紙背,深沉穩健、遒煉頓挫之感。唐朝顏真卿的《顏勤禮碑》和《祭侄文》就充分表現出沉著的風範,同朝的歐陽詢、柳公權用筆也富於沉著風格。19、爽利。爽利是一種在技巧上求「顯」棄「隱」、用筆乾脆利落、進退分明,不屑含糊而尚清晰、不求蒼老而重精警的風格。如宋朝黃庭堅用筆斬截爽利,每頓挫必有線型的抖動以作標誌,折金斷鐵,有一種技巧上的爽利之美,其字結構也隨線條而發展,最典型的即是「輻射」體,收縮中宮、張開四圍,是一種縱橫揮灑無不如意,似長槍大戟的爽利式結構。宋代米芾的用筆就極具爽利風格。20、老辣。老辣是一種「人書俱老」、很有個性且不矯飾的風格。它往往表現為筆力蒼勁、筋骨壯健、格調古樸、體勢雄峻,大體上屬於陽剛之美。「人老」絕非僅指年歲大,內含書者個性天成、風格成熟之意,「書老」即書法功力深厚且自然流露。老辣是積累工夫的產物,是一種有血有肉的功夫的藝術表現。說它是工夫的積累,是指它那非認為的個性,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刻意求之是無用的。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沒有屢經滄桑的歷史,有意老辣是一種矯飾。說它是藝術表現,則是指它植根於書者的審美個性。唐朝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是老辣之作,清代吳昌碩充滿強勁雄武之氣的大篆書作,老之沉厚深透,辣之倔強無潤,近代黃賓虹和潘天壽的書法也具老辣的風格。21、醇和。醇和是一種爐火純青、意境深遠而形式恬淡、技巧貌不驚人卻千錘百鍊,給人以平和、坦然、超脫,特具回味悠長之感的風格。它平淡而絕非淺薄,並不一般地反對衝突與對比,而是在衝突前提之下的和諧,具有自身的厚度和深度,是陳釀老酒所具有的持久悠然的醇香。此類風格的作品中通常技巧動作藏而不露,結構間架平穩不欹,章法則是以整飭勝而不以錯落對比勝,但整飭中卻又處處見出微妙內含的變化來。如明朝祝枝山的小楷、王寵的書法是醇和風格的理想典型。22、險勁。險勁是一種脫出平整與秩序而求變化的風格。它與「文靜」風格相對應。反常求變謂之「險」,險體現於字的線條組織具有一種明顯的張力,給人以顯然的不穩定、緊張、收縮與擴散的感覺。此類風格的書作,筆畫線條在一般情況下多呈現出三角形,有一種傾斜度,順著三角形的尖端延伸,能感受到運動的衝擊趨勢在無限伸展,故而「險」必然與「勁」攜手。北碑很體現險勁的風格。23、獷野。獷野是一種與整飭背道,給人以生疏、幼稚、貧乏、笨拙之感,留下亂頭粗服印象,幾乎讓人感到不愉快和不滿足的風格。它解散成法,縱任無方,往往既不注重線條本身的圓潤周到,也不考慮結體必須平衡穩定,信手刷去,無論優劣,簡直是一種完全反理性的狂放追求,是書者複雜的個性的反映。書法中的獷野之風,主要體現在行草書中,唐代張旭、懷素粗放的書作,特別是楊維幀率筆狂掃的作品當屬此列。24、怪奇。怪奇是一種不同書體或不同用筆畸形交雜、融為一體,給人以常情驚詫的風格。如唐朝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就具有怪奇風格,清朝揚州八怪的代表鄭板橋擅長於寫怪奇書法,他的「難得糊塗」一幅就很著名。25、獰厲。獰厲是一種「蔑視」固有技法傳統,幾乎不體現既定的書寫規範,線條方折生硬、圭角橫生得令人吃驚,章法處理錯落與穿插不顯示理性思考的任何痕迹的風格。獰厲是一種氣魄之美,它崇尚雄強,誇張力度,有強烈得常常讓人受不了的氣概,使人想起地獄和魔鬼,獰厲之美不登大雅之堂也顯然易見。北魏諸刻所具備的陽剛之美,嚴格說來是以書法技巧被忽略、被遺忘、被破壞為特徵的,如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就是獰厲風格的代表。以上審美範疇相互之間有或明顯或不明顯的差異性與相似相近性,需要鑒賞者對照具體的作品細心加以體會、鑒別和反覆揣摩,方能得到對書法藝術個體風格美較為準確的把握。運用以上審美範疇進行書法鑒賞,還應與書法的群體風格相結合,才能較為完整、深入地進行書法藝術風格審美。在鑒賞書法作品時,切忌採取僵死的、固定不變的、「非此即彼」的邏輯運用以上審美範疇,因為一幅作品或許同時具備若干種個體風格,而這些風格又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書法鑒賞是一個主體性、闡釋性很強的自由的過程,見仁見智是十分正常的,也是書法藝術鑒賞中積極一面的表現,因而有彈性的、有啟發價值的探索與思考是使書法審美豐富化並逐步走向完美與高水平的必然。一攬千言名佳句只為翰墨添飄香一、四字妙語(精選80)博雅達觀、寵辱不驚、道法自然、淡泊明誌、大智若愚、清氣若蘭、福由心造、中庸和諧、紫氣東來、觀海聽濤、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海納百川、積健為雄、境由心造、境隨心轉、虛懷若竹、蘭氣隨風、敏事慎言、妙造自然、寧靜致遠、品茗撫琴、品茗聽琴、氣若幽蘭、曲徑通幽、素心若雪、天道酬勤、萬事隨緣、唯善是寶、閑心逸趣、從善如流、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喫虧是福、抱檏守眞、雲鶴遊天、韻雅趣幽、知足常樂、知足者富、剛健篤實、篤禮崇義、竹影清風、篤行致遠、以德為鄰、惟善為寶、養德澤福、鵬程萬里、見賢思齊、崇德尚賢、學貴心悟、開卷有益、卧雲聽泉、琴韻書聲、積學儲寶、怡然自樂、翰逸神飛、返檏歸眞、耕雲種月、謹言愼行、景氣和暢、百福具臻、鴻喜雲集、和氣致祥、惠風和暢、福夀康寧、清風朗月、室雅蘭香、和風祥雲、和風朗月、天朗氣清、萬福無極、物華天寶、鴻業遠圗、駿業肇興、駿業宏開、大業鼎盛、敬業樂羣二、八字佳句花間酒氣;竹裏棋聲山奔海立;沙起雷行誦赤壁賦;聼廣陵濤。心無物趣;坐有琴書。聼鳥說甚;問花笑誰。有容廼大;無慾則剛。流水無意;落花有聲。尺璧非寶;寸隂無價。靜觀世態;細品人生。流水無意;落花有聲。雲水風度;松柏氣節。風雲論道;筆墨通天。江山入畫;意氣淩雲。花晨月夕;茶半香初。松風高潔;蘭氣幽芳。事理通達;心氣和平。蕩思八荒;遊神萬古。倚劍天外;射鵰雲中。移花得蝶;買石饒雲。(鄭燮)曾三顔四;禹寸陶分。(鄭燮)三、十字佳句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蔭。(集陶淵明句)與世爲依怙;如日處虛空。(釋弘一)山深春自永;海靜日尤高。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風雷。天長落日遠;意重泰山輕。(集李白句)無極原有極;欲仁存至仁。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雲山起翰墨;星斗煥文章。(集唐詩句)雲卷千峰色;泉和萬籟色。不矜威益重;無私功自高。甘從千日醉;恥與萬人同。(集杜甫句)日麗千芳鬧;風和百鳥鳴。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集杜甫句)風輕一樓月;室靜半枕書。心同孤鶴靜;節效古松貞。(集唐詩句)心源無風雨;浩氣養乾坤。以文常會友;惟德自成鄰。去草尋怪石;留雲補斷山。丘壑趣如此;鸞鶴心悠然。(集唐詩句)蘭風載芳潤;谷性多溫純。半窗知我月;千卷鑒人書。有山皆園畫;無水不文章。有容德乃大;無欺心自安。竹石得幽秉;壺觴多雅遊。(梁同書集文同句)會心今古遠;放眼天地寬。名隨市人隱;心與古佛閑。(梁同書集蘇軾句)異石歸海嶽;高士標雲林。芳野留勝事;藝苑重高文。披雲煉瓊液;坐月觀寶書。(集唐詩句)卷簾花雨滴;掃石竹蔭移。(查士標)茗杯暝起味;書卷靜中緣。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鄭燮)幽林聽鳥語;深谷看雲飛。倚石得奇想;看雲多遠懷。(祁雋藻)倚杖看孤石;開林出遠山。(集杜甫句)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齊白石)誰知大隱者;乃是不羈人。(集唐詩句)頗得河山趣;不知城市喧。(集唐詩句)騏驥出絕域;鸞鳳本高翔。四、十四字佳句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張大千)萬類靜觀鹹自得;一春幽興少人知。(集蘭亭序字)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雲物月華中。集唐詩............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與賢者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集蘭亭序字)萬壑泉聲雲外去;數點秋色雁邊來。山勢盤陀真是畫;泉流宛委遂成書。天生萬寶無窮極;鼎銘百言紀子孫。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爲卻病方。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無事在心惟極樂;有功於世不虛生。無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覺氣如霜。無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開圖草裏驚蛇亂;下筆階前掃葉忙。(齊白石)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鄧石如)韋孟五言作清詠;晉唐八法爲工書。(黃賓虹)雲歸時帶雨數點;木落又添山一峰。雲淡風清詩世界;雨香竹翠畫乾坤。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五野綠雲患詵w;一庭紅葉掩衡茅。(集唐詩句)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爲功名始讀書。不盡松濤堆翠浪;無涯柳眼訴衷情。不華不樸同所好;既安既甯樂乃時。(集石鼓文字)不知明月爲誰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集蘭亭序字)不除庭草留生意;愛養盆魚識化機。不要錢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不知明月爲誰好;時有落花隨我行。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梁啓超)世間唯有讀書好;天下無如吃飯難。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八大山人)世情豈盡能相合;賢者所爲固自殊。(集蘭亭序字)中天明月懸肝膽;大海澄波漾性情。日照青山山隱畫;春臨綠水水含詩。日潤梅花增秀色;風彈柳葉奏強音。書有未觀皆可讀;事已經過不須提。書因鳥跡方成篆;文是龍心不待雕。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成花露朝分潔;悟對松風夜共幽。(集懷仁聖教序字)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書求往跡得其化;文有真宗鑒乃神。(集王居士磚塔銘字)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書到右軍難品次;文如開府得縱橫。(集爭坐位帖字)月沼觀心清若鏡;雲房養氣潤於珠。(集醴泉銘字)月寫個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月榭琴彈新制曲;曉窗畫展舊遊山。月寮煙閣標清興;文府書城縱古今。(集爭坐位帖字)風人所詠托於古;靜者之懷和若春。(集蘭亭序字)風節爲貞金樂石;心神如秋月春雲。(集王居士磚塔銘字)勿施小惠傷大體;毋以公道逐水情。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氣上天爲白雲。(高邕)文章奇古原西漢;詩律精深祖後山。文章或論到閫奧;笑談與世殊臼科。文從疑古參同始;道在黃花翠竹間。(馬一浮)風度鶴聲聞遠穀;山橫雨色卷浮嵐。文生於情有春氣;興之所至無古人。(集蘭亭序字)文比韓公能識字;詩追老杜轉多師。(尹秉綬)文如秋水塵埃淨;詩似春雲態度妍。(劉墉)文能換骨餘無法;學到尋源自不疑勸子勿爲官所腐;知君欲以詩相磨。(集蘇軾句)心腸鐵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黃賓虹)心收靜裏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爲學深知書有味;觀心澄覺寶生光。(集醴泉銘字)文章散作生靈福;議論吐爲仁義辭。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翁同龢)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王夫之六經以外無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爲人不外修齊事;所樂自在山水間。(集蘭亭序字)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于右任)爲有才華翻蘊籍;每從樸實見風流。爲人樹起脊樑鐵;把卷撐開眼海銀。(譚嗣同)水天秋晚時呼茗;蘆荻風來欲系船。(翁方綱)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水寬山遠煙霞迥;天澹雲閑今古同。水不求深魚自樂;人之好吾鹿則鳴。玉海金濤千里秀;綠樹紅樓萬家春。水能性淡爲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玉瑟瑤琴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間。(梁啓超)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峰。正值萬株紅葉滿;問言何處芙蓉多。(集韓愈句)玉子半枰敲淨幾;爐香一縷上藏書。(王文治)未出土時便有節;及淩雲處更虛心。(李苦禪)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書望若仙。(集西嶽華山碑字)古人卻向書中見;男子要爲天下奇。(黃興)功深書味常流露;學盛謙光更吉祥。(集醴泉銘字)古與爲懷稽作者;興隨所引契天然。(集蘭亭序字)古人所重在大節;君子於學無常師。(集樊敏碑字)古迹雖陳猶在目;春風相遇不知年。(集蘭亭序字)古來畫師非俗士;此間風物屬詩人。(集蘇軾句)石含太古雲水氣;竹帶半天風雨聲。古琴百衲彈清散;名帖雙鉤榻硬黃。柳蔭中來走馬;好花深處有鳴禽。右軍書法晚來善;庾信文章老更成。石徑芳蹤林蔭道;小橋流水稻香村。石徑有塵憑雨掃;庵門無鎖任雲封。右軍帖許懷仁集;興嗣文宜智永書。(林則徐)龍門開鑿曲通海;石樑高懸峻極天。(集石門頌字)過如新竹芟難盡;學似春潮長不高。業高乎幸庳M滿;澤及於人功不虛。(集爭坐位帖字)舊書細讀猶多味;佳客能來不費招。舊書百讀無新意;古事重論感世情。四面雲山歸眼底;萬家燈火繫心頭。四面江山盡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生當稽古右文日;老作觀山樂水人。(集蘭亭序字)四壁春煙無燕到;一窗雲影有龍飛。氣雄河漢開天鏡;聲振關山度月魂。生活恰如魚飲水;進修渾似燕銜泥。(董必武)白石清泉從所好;和風時雨與人同。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湊文。(老舍)處事待人諣懕荊.懷旨伊I儉當先。樂善不言而果事;養心有取老莊書。鳥啼碧樹閑臨水;竹映高牆似傍山。(集唐詩句)冬雪戲梅千里畫;春風搖柳萬行詩。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立節可爲千載道;成文自足一家言。(黃興)立身以至兆鞅荊蛔x書以明理爲先。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立志須如三古盛;爲書自起一家言。(集爭坐位帖字)立品直須同白玉;讀書何止到青雲。立定腳根撐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徐岱雲)立腳怕隨流俗轉;高懷猶有故人知。(黃興)立腳怕從風俗轉;高懷猶有古人知。(集宋詩句)半空月影流雲碎;十裏梅花作雪聲。(集詞句)半世在身蝴蝶夢;千秋萇血杜鵑吟。絲竹放懷春未暮;清和爲氣日初長。(集蘭亭序字)司馬文章元亮酒;右軍書法少陵詩。漢璧秦璆千歲品;光風佳月四時春。老可情懷常作竹;少文樂事在遊山。(集蘭亭序字)吉金樂石有真好;讀書校碑無俗情。老愛江山成獨住;醉搴民物入衷吟。老樹蒼岩含古色;清溪白石稱幽尋。(林則徐)有血性人能共事;無身家念可居官。壓角舊儀煩閣老;譯經新諦出高僧。老驥伏櫪千里志;短錐處囊半寸鋒。有時自向竹間坐;無事一至蘭若遊。(集蘭亭序字)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爲。有足春隨惠風至;無懷人合盛時生。(集蘭亭序字)有時俗事不稱意;無限好山都上心。有酒便應遺世事;得閑隨處勝爲官。有意春風點柳眼;無聲時雨潤桃唇。機雲才學有天趣;王謝風流本性成。(集懷仁聖教序字)有惠及人春映日;其清在抱水當風。(林則徐)捫心只有天堪恃;知足當爲世所容。(林紓)西清恩挹三霄露;東觀文成五色雲。(集醴泉銘字)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死生一度人皆有;意氣相傾山可移。(集李白句)此間只可談風月;相對何須問主賓。(餘小霞)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雲。當局能肩天下事;讀書深得古人心。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曲徑每過三益友;小庭長對四時花。(陳洪綬)歲星仙氣原方朔;璧玉新詞是義山。(集西嶽華山碑字)豈因果報方行善;不爲功名亦讀書。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竹榻夜移聽雨坐;紙窗晴啓看雲眠。竹環窗外圖書潤;花落池中硯水香。自笑平生誇膽氣;須知節候即風寒。(集韓愈句)自古在昔有述作;當今之世鹹清賢。(集蘭亭序字)自身卓爾青松操;挺志堅然白壁姿。自喜軒窗無俗韻;亦知草木有真香。似疑畫楫浮天上;欲掛輕帆入鏡中。合遝聲名動寥廓;縱橫逸氣走風雷。(集唐詩句)會須上番看成竹;何處老翁來賦詩。(朱彜尊)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名山自是無雙地;妙法仍然不二門。名花異果雕闌護;古款新銘小篆鐫。(陸潤庠)名畫要如詩句讀;古琴兼作水聲聽。名美尚欣聞過友;業高不廢等身書。(集爭坐位帖字)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名高北斗星辰上;詩在千山煙雨中。(梁同書集宋詩句)冰醒百溪川自秀;風吹千竹嶺能歌。燈火夜深書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集懷仁聖教序字)汲水灌花私雨露;臨池疊石幼溪山。(張問陶)江山畫本因時異;人物風流有浪淘。宅旁五柳鶯啼序;園內群芳蝶戀花。安知峰壑今來變;不露文章世已驚。(集唐詩句)論心只覺宜狂士;得句常疑復古人。論文古人可平等;瞰窗明月能自由。盡日山遊得風趣;一生浪跡契天隨。(集蘭亭序字)盡日言文長不倦;與人同事若無能。(集蘭亭序字)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集唐詩句)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樹當窗翠欲流。山當戶碧雲晚;古屋貯月松風涼。(集宋詩句)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複來。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好古不求秦以下;遊心常在物之初。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好裝書畫終年住;欲部風波此地稀。觀水期於無情地;生天當是有情人。(集蘭亭序字)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紅豆山前雲出岫;綠楊煙外水橫舟。紅樹暗藏殷浩宅;黃花尚醉葛天民。花開花落僧貧富;雲去雲來客往還。(鄭燮)昔時嘗品惠山水;異日期爲少室遊。(集蘭亭序字)花綻江南香伴雨;柳垂塞北綠迎風。花帶野煙迎旭日;燕銜春色到江南。花裏題詩香入名;竹邊留客翠沾衣。芳林新葉崔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花萼一家春富貴;竹林三益酒神仙。兩三竿竹見君子;十萬卷書思古人。更築園林負城郭;先安筆研對溪山。(梁同書集宋詩句)吾山自信雲舒捲;片心高與月徘徊。(集宋詩句)兩卷道書三尺劍;半潭秋水一房山。述古期同彭不作;臨風若遇惠之和。(集蘭亭序字)極清閒地是蘭若;觀自在春於竹林。(集蘭亭序字)報國文章尊李杜;攘夷大義著春秋。(老舍)揚帆學海心潮激;策馬書山眼界寬。園中鳥語勸沽酒;窗下日長宜讀書。(集黃庭堅句)時契幽懷同靜氣;因觀流水悟文情。(集蘭亭序字)吟餘擱筆聽啼鳥;讀罷推窗數落花。吟壇贈答追長慶;花榭壺觴繼永和。(鄧石如)每聞善事心先喜;得見奇書手自抄。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集蘭亭序字)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詩有味君勿傳。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老胸中常有詩。(集宋詩句)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已往事皆非。作書久意張安世;時論虛歸祖孝征。但有餘閑惟學帖;即逢佳客莫談天。作文每期於古合;寄懷時或與天遊。(集蘭亭序字)但教有花春滿眼;何曾不醉月當頭。住山緣熟塵機息;養氣功深道味甘。(曾國藩)作者多大方家數;望之如神仙中人。(集東方朔像贊字)身爲遊忙翻得健;客留春住抵還家。坐隨蘭若幽懷暢;遊及竹林躁氣清。(集蘭亭序字)身向尺天崇位業;人從香海望才名。(集爭坐位帖字)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集蘇軾句)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燮)身經億萬百千劫;丘也東西南北人。(康有爲)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維其時。(集秦繹山碑字)應視國事如家事;能盡人心即佛心。言以思真歸渾厚;氣因善養得和平。床頭古器周秦物;坐上名流漢魏人。應憑業績標高准;不以浮名樹偉人。(臧克家)閑對古經搜舊疏;細研流水寫新詩。(祁雋藻)閑爲水竹雲山主;靜得風花雪月權。閑看春水心無事;靜聽天和興自濃。(集唐詩句)閑觀世事如修史;多見通人始信書。閑情慾被春將去;落筆月與天同功。閑情小品茶煙酒;得意揮毫字畫詩。閑栽花木知寒暑;靜讀詩書鑒古今。懷古人若不可及;生今世豈能無情。(集蘭亭序字)閑邀風月爲良友;漫步園林寄逸情。沙棠作舟桂爲楫;浮雲似帳月如鉤。(集古樂府句)快坐崇山觀大水;慨陳古事悟時人。(集蘭亭序字)窮經豈有息肩日;學道方爲絕頂人。(集玄秘塔字)實事漸消虛事在;長年方悟少年非。(集唐詩句)忌我莫非知我者;有言盡在不言中。即以蓬萊作舟楫;不怕滄海起風波。雞黍延賓見二子;車馬觀風曆八方。勁骨堅心梅傲雪;修身正氣竹淩雲。雞豚異日爲同社;魚鳥依然笑我頑。張顛草聖雄千古;焦遂高談驚四筵。(梁同書集元好問句)縱懷華事當春去;暢足清遊載月歸。(集魯峻碑字)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其書莫廢文明道;不爵而尊禮衛身。(集爭坐位帖字)林花經雨香猶在;芳草留人意自閑。(集宋詩句)林間虛室足觴詠;山外清流無古今。(集蘭亭序字)松下琴書晴亦潤;竹西窗戶晚猶明。林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響覺風來。(集宋詩句)松濤在耳聲彌靜;山月照人清不寒。(集懷仁聖教序字)松間明月常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集唐詩句)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松竹節操溪澄性;山展屏風花夾籬。(集唐詩句)楓葉荻花秋瑟瑟;浴鳧飛鷺晚悠悠。(集唐詩句)直上青雲攬日月;欲傾東海洗乾坤。事業成於志所向;生機得在氣之先。松窗翠繞淩雲久;蘭畹香清得露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範文瀾)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奇石盡含千古秀;春光欲上萬年枝。雨醒詩夢來樵葉;風載書聲出藕花。(徐渭)雨餘窗竹圖書潤;風過瓶梅筆硯香。明月不離光宅寺;清風常渡出山鍾。(集懷仁聖教序字)非關因果方爲善;不計科名始讀書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說家常。齒牙吐慧豔如雪;肝膽照人清若秋。明月超然懷遠鑒;緒風和處覺春生。(集王居士磚塔銘字)明月清風深有味;左圖右史交相輝。(集醴泉銘字)圖史芬芳閑領味;雲煙共養靜怡神。國臻畫意詩情際;春在人心物性間。岩前煉石雲爲質;檻外流泉月有聲。(集醴泉銘字)呼吸湖光飲山淥;卷藏天祿包石渠。垂竿可泛北溟釣;掛笏看度南山雲。和平峻望中書令;典則高文太史公。(集西嶽華山碑字)知足一生得自在;靜觀萬類無人爲。(集蘭亭序字)知足是人生一樂;無爲得天地自然。(集蘭亭序字)舍南舍北皆春水;他席他鄉送客懷。(集唐詩句)側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集杜甫句)受欺貌譽甯知己;獲益譏彈賴雅人。(金埴)金簡文成三篋秘;紫泥書卷五雲多。(劉墉)追摹古人得真趣;別出心意成一家。周鼎湯盤見蝌蚪;深山大澤生龍蛇。(集黃庭堅句)魚龍寂寞秋江冷;碧水春風野外春。追隨永日情殊暢;坐領春風氣不群。(集蘭亭序字)放水流長觀其曲;爲文氣盛集於虛。(集蘭亭序字)夜靜鬥橫談劍處;春深花饒讀書廬。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集唐詩句)法雨慈雲窺色相;清池明月露禪心。(集懷仁聖教序字)學力無邊勤是舵;人生有道德爲鄰。潑墨爲山皆有意;看雲出岫本無心。沽酒近交鄉父老;解衣平揖漢公卿。(汪劍潭)學向多自虛心得;風物長宜放眼量。學以精神通廣大;家從清健足平安。(集東方朔像贊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能通達知真趣;心以和平得坦途。空不到空方是禪;畫如無畫即成佛。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官如草木我如土;舌有風雷閉有神。(梁同書集蘇軾句)宜今宜古宜風雅;半耕半讀半經廛。澤以長流乃稱遠;山因直上而成高。(集秦繹山碑字)簾外微風斜燕影;水徑疏竹近人家。詩興作者多麗藻;齋心如水自澄瀾。詩人司空廿四品;書臨大令十三行。(王文治)詩成謇C開胸臆;論極冰霜繞齒牙。詩興春風勁草木;書成快劍砍龍蛇。詩賦於光風霽月;琴操在流水知音。詩成擲筆仰天笑;酒酣拔劍斫地歌。弦上深知流水意;筆端真有造化爐。居身不使白玉玷;潔志直與青雲齊。(祁雋藻)細雨隨心蘇草木;豔陽著意染河山。經行草色侵草軟;作伴梅花到酒邊。(趙之謙)春隨香草千年豔;人與梅花一樣清。(徐霞客)春風無意管楊柳;晴日有心烘杏花。(祁雋藻)春歸花外燕組織;雨洗林間翠欲流。(集聖教序字)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持身勿使白壁玷;立志直與青去齊。城隅綠水明秋日;江上詩情爲晚霞。(集唐詩句)臨窗喜見山嵐色;聽雨常懷壟畝青。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要除煩惱先成佛;各有來因莫羨人。持身每戒珠彈雀;養氣要如刀解牛。柳枝水灑一溪月;豆子雨開千嶂煙。相知當不在形跡;修己豈可殊初終。(集蘭亭序字)輕鷗白鷺定吾友;綠竹高松無俗塵。(梁同書集宋詩句)柳帶朝煙桃獻壽;花含宿露鳥鳴春。豎直背梁立定腳;拓開眼界放平心。臨水人家茅蓋屋;向陽魚舍網張門。畏友恨難終日對;異書喜有故人藏。(集爭坐位帖字)將合萬類爲一己;每以內觀當外遊。(集蘭亭序字)星河界裏星河轉;日月樓中日月長。(馬一浮)是何意態雄且傑;不露文章世已驚。骨氣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巔。(祁雋藻)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爲神。看花臨水心無事;嘯志歌懷意自如。看鏡已成雙白鬢;名山踏破幾青鞋。(集陸遊句)秋水才添四五尺;綠陰相間兩三家。種樹樂培佳子弟;擁書權拜小諸侯。(沈德潛)信之爲言有諸己;文亦不外生於情。(集蘭亭序字)秋花錦石誰能數;高棟層軒已自涼。(沈曾植)律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傾壺待客花開後;出竹吟詩月上初。(集唐詩句)獨抱琵琶尋舊曲;數教鸚鵡念新詩。(集詞句)獨汲寒泉鳴細綆;靜聽漏鼓下高城。(曾國藩)亭外一蘭領群竹;林間曲水會諸山。(集蘭亭序字)勝地花開香雪海;妙林經說大羅天。(集懷仁聖教序字)庭小有竹春常在;山靜無人水自流。亭間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時有無。(集蘭亭序字)庭下已生書帶草;袖中知有錢塘湖。聞得書香心自悅;深於畫理品能高。養成大拙方爲巧;學到如愚才是純。養氣不動真豪傑;居心無物轉光明。(于右任)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養成心性方能靜;實用人才爲至公。(祁雋藻)恬然清行同南部;積有文才是左思。(集爭坐位帖字)養病只求心氣爽;著書都爲稻粱幀室有芝蘭氣味別;胸無城府天地寬。室人名花樽人酒門無俗客案無塵。染指何妨因滌硯;折腰不惜爲澆花。室臨春水幽懷朗;坐對賢人躁氣無。(集蘭亭序字)室因抱水隨其曲;竹爲觀山不放長。(集蘭亭序字)架上有書隨我讀;壺中無酒任它空。室臨春水秋還朗;坐對賢人躁氣無。(集蘭亭)屋堪容膝何妨小;事可修身莫等閒。除卻詩書何所癖;獨于山水不能廉。(鄂文瑞)眉宇之間見風雅;笑談與世殊臼科。(梁同書集黃庭堅句)晝泥琴聲夜泥書;醉聞花氣睡聞鶯。幽圃落花多掩徑;短籬疏菊不遮山。蚤滌瓦壺沽卯酒;晚磨眉墨寫辛詞。盈手水光寒不濕;入簾在氣夢難忘。栽竹盡成雙鳳尾;種松皆作老龍鱗。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匱文高二漢風。(集懷仁聖教序字)莫憂世事兼身事;卻道新花勝舊花。(集韓愈句)莫對青山談世事;休將文字占時名。莫思身外無益事;須讀人間有用書。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孫星衍)荷香半畝承朝露;柳色一堤向晚霜。荷氣竹風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桂子飄香花弄影;蓮池浸玉月涵秋。菰蒲放鴨空灘雨;楊柳騎牛隔浦煙。鶯啼暖樹鶯啼序;鵲報新春鵲踏枝。桃影橫窗知月上;花香入室覺春來。校書長愛階前月;品畫微聞座右香。(集爭坐位帖字)較量人世無窮樂;羅列生平未見書。顧視清高氣深穩;文章彪炳光陸離。(集唐詩句)筆老詩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集蘇軾句)筆下留有餘地步;胸中養無限天機。筆健乍臨新獲帖;手生重理舊彈琴。(林則徐)修己可知有樂地;作文自合舍陳言。(集蘭亭序字)修和群品先鹹苦;管領春風日亦長。(集蘭亭序字)修身豈爲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集爭坐位帖字)胸中新滋三都賦;筆底煙霞五嶽雲。胸中已無少年事;門外猶多長者車。(梁同書集黃庭堅句)高人自與山有素;老可能爲竹寫真。鴛戲清流花爛漫魚遊碧水燕逍遙。胸藏萬彙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座攬清輝萬川月;胸含和氣四時春。(集懷仁聖教序字)高山流水詩千首;明峽清風酒一船。淩霄羽毛原無力;墜地金石自有聲。旁羅米家書畫船;博搜趙氏金石錄。(畢沅)酒杯在手六國印;花霧上身一品衣。煙霞盡入新詩卷;山水遙開古畫圖。流水白雲常自在;金風玉露一相逢。(集詞句)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峰。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懷抱和無同。(集蘭亭序字)流水永無風浪作;春情時以管弦和。(集蘭亭序字)澗雪壓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瓏。流水斷橋芳草路;澹雲微雨養花天。家無山住因藏畫;天與人閑只種花。浣溪石上窺明月;向日樓中吹落梅。(集李白句)家醞滿瓶書滿架;山花如繡草如茵。(集唐詩句)家有藏書日可讀;學慎始習功在初。讀書已過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袁枚)案頭貝葉原無字;座上曇花別有春讀書臨帖我所樂;抱甕灌花心自閑。讀書當觀其氣象交遊求益於身心。讀書寫字種花草;聽雨觀雲品酒茶。課茶聲細爐中雨;種墨香生紙上煙。課子課孫先課己;成仙成佛且成人。讀畫校碑無俗情;吉金樂石有真好。隨時靜錄古今事;盡日放懷天地間。(集蘭亭序字)袍笏呼來先拜石;管弦麾去獨聽松。(翁方綱)隨所遇時將靜悟;老於文者不陳言。(集蘭亭序字)隨群流觀及盛事;欣樂歲述古初言。(集蘭亭序字)桑梓不叨門第陰;華夷曾問起居安。(沈葆楨)留得銘詞篆山石;相於仙侶集江亭。(何紹基)綠水映霞紅勝澹賄h山凝黛淡如煙。綠楊堤外晚風細;紅杏枝頭曉露濃。綠野有添皆畫韻;紅燈無處不書聲。綠染東風看柳絮;紅沾春雨問桃花。能受苦方爲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梁同書)能論佛法先無我;解說儒書尚有人。黃昏花影二分月;細雨春林一半煙。(集懷仁聖教序字)能穿星斗掛胸次;卻掬山泉流筆端。梅含白雪詩無字;柳綻青絲畫有聲。梅花萬樹鼻世界;茅屋三間心太平。掩卷古今都在眼;擁衾寒暖不關情。梅橫畫閣有寒豔;雪照書窗生夜明。雪點梅花輕作畫;風搖竹葉漫吟詩。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雪舞長空開瑞景;寒凝大地蘊春華。虛懷視水人鹹悟;和氣爲春天與遊。(集蘭亭序字)虛竹幽蘭生靜氣;和風朗月喻天懷。(集蘭亭序字)眼明小閣浮煙翠;身在荷香水影中。常愛此中多勝事;更於何處學忘機。(集唐詩句)眼前滄海難爲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開處有波濤。野煙千疊石在水;漁唱一聲人過橋。野樹穿花月在澗;清風拂座竹環門。崇山有閣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集蘭亭序字)崇竹幽蘭生靜趣;和風朗日喻天杯。崇蘭清詠懷賢契;修竹欣現長茂林。(集蘭亭序字)梨雲滿地不見月;松濤半山疑爲風。遇事虛懷觀一是;待人和氣聽群言。得山水樂寄懷抱;於古今文觀異同。(集蘭亭序字)敏則有功公則說;淡而不厭簡而文。(集四書句)得趣在形骸以外;娛懷於天地之初。(集蘭亭序字)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欲作蘭台快哉賦;最愛靈隱飛來孤。欲論古來興廢事;須平自己是非心。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艱難好作人。(俞樾)欲放紅桃含宿露;才黃綠柳帶朝煙。脫俗書成一家法;寫生卷有四時春。(集多寶塔碑字)彩毫閑試金壺墨;青案時看玉字書。(鄧石如)道藝工於寫華柳;秀靈時或載淵魚。(集石鼓文字)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深知寡過難。(林紓)情文俯仰懷遷固;述作風流契老彭。(集蘭亭序字)情詞超邁高常侍;書法清圓趙集賢。(集玄秘塔字)情寄古懷同竹靜;品殊群類契蘭修。(集蘭亭序字)情摯能交知己友,心清好讀等身書。清風無私雅自愛;修竹有節長呼君。清風有信隨蘭得;激水爲湍抱竹流。(集蘭亭序字)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清風明月誰供養;紅樹青山我主持。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清風明月不論價;紅樹青山合有詩。清華詞作雲霞彩;典重文成金石聲。(集懷仁聖教序字)清而不矯心無滓;儉以爲節家之肥。(集東方朔像贊字)清言每不及世事;靜坐可以修長生。(集蘭亭序字)清時盛治人同仰;名世高文興鶐煛#癄幾惶鄭清流笛韻微添醉;翠閣花香勤著書。清詩不敢私囊篋;明月儻肯留庭隅。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養和。(梁同書)清秋高舉鴻毛弱;穹宇雲揚鳳羽張。淡如秋水閑中味;和似春風靜後功。漁艇到門青漲滿;書堂歸路晚山晴。深林閑數新添竹;殘燭貪看未見書。(集宋詩句)深山大澤龍蛇遠;古木蒼藤日月昏。寄興在山亭水曲;懷人於日暮春初。(集蘭亭序字)寄字遠從千裏外;論交深在十年前。喜伴好書消永晝;漫誇肝膽照平生。宿雨暗滋書帶草;春風先報墨池花。寄懷楚水吳山外;得意唐詩晉帖間。韓子文皆自己出;溫公事可對人言。(胡林翼)欺霜傲雪紅梅豔;挺幹舒枝翠柏堅。紫塞風寒花待放;春城日暖燕初飛。雅善既崇東漢藝;天然且愛北朝書。雄詞脫手堅如鑄;秀語生華粲欲飛。蜀紙麝煤添筆意;越甌犀液泛茶香。紫薇華省承綸誥;金粟香風舞綵衣。(集懷仁聖教序字)集古人文爲目錄;攬當世事察時風。蛛絲有力縈琴帶;蠹粉無聲點研池。黑髮不知勤學好;白頭方悔讀書遲。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達夫)遙看北斗掛南嶽;常撞大呂應黃鍾。(聞一多)遊春人若在天坐;聽曲情隨流水生。(集蘭亭序字)遊者當知山所向;靜時猶有水能聽。(何紹基)寒岩枯木原無想;野館梅花別有春。(釋弘一)窗外淡煙無墨畫;林間疏雨有聲詩。窗含竹色清如許;人比梅花瘦幾分。窗含遠樹通書幌;風颭殘花落硯池。(集唐詩句)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也精。謝傅心情托山水;子瞻風骨是神仙。(集懷仁聖教序字)瑞氣回浮青玉案;清名合在紫微天。(集唐詩句)疏鬆影落空潭靜;細雨春香小洞幽...路從絕處開生面;人到後來看下臺。瑞氣氤氳梅竊笑;春光旖旎燕思歸。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置酒張燈促華饌;投壺散幘有餘清。(吳昌碩)新得園林種樹法;喜聞子弟讀書聲。新天新地新圖景;春山春水春意濃。(王夫之)滿地綠陰飛燕子;一簾晴雪卷梅花。(何紹基)數幅蘭石稱著作;一庭花木似兒孫。溪畔遊魚吹柳絮;竹邊啼鳥避茶煙。滿室古香人有會;當階清蔭月初中。(集爭坐位帖字)群然和者幽蘭曲;快哉當之修竹風。(集蘭亭序字)群芳呈豔香清遠;萬木爭榮葉綠新。碧海芝濃春五色;丹崕日暖鶴千年。碧通一徑晴煙潤;翠湧千峰宿雨收。靜坐不虛蘭室趨,清遊自帶竹林風。(集蘭亭序字)碧海青天一行墨;荻花楓葉四弦秋。霽月風光在懷袖;白雲蒼雪共襟期。境幽室雅宜藏畫;月白風清好詠詩。牆外春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歌詞自作風格老;詩卷長流天地間。(集杜甫句)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蝶欲試花猶護粉;鶯初學囀尚羞簧。歌繞夜梁珠宛轉;山連河水碧氤氳。蝶銜花蕊蜂銜粉;犀辟塵埃玉辟寒。(集李商隱句)瘦馬踏平黃葉路;寒鏡敲碎白雲峰。精神到處文章在;學問深時意氣平。(石韞玉)蝶鬧花叢飄化韻;鶯穿柳浪蕩春歌。翠竹臨窗宜入畫;紅梅當院好題詩。漫研竹露吟唐句;細嚼梅花讀漢書。繅成白雪三千丈;淨掃清風五百間。(梁同書集宋詩句)翠竹黃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禪心。(集唐詩句)飄搖有伊洛間意;放浪爲山澤之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墨池水滴星花雨;清磬聲傳貝葉風。醉緣詩味非關酒;香在蘭言不是花。篆籀煙雲金石錄;軒窗風雨竹梧陰。鏡水屏山開勝境;瑤林珠樹擷名香。(劉墉)藏胸丘壑知無盡;過眼煙雲且等閒。(馬一浮)邊款的基本知識1、至於印章的邊款始於什麼時代,目前還無法定論。但所見最早的要數隋代的官印「廣納府印」,在這方印的背後,鑿有「開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造」的楷書,類似的款還有「觀陽縣印」等。但有人卻認為這兩個款可能是後人加上去的。其實,真正普遍在印背鑿款的做法始於宋代,此風一直保持至明清。這些大致可稱為銅印時代,當然邊款的內容也比較單一,一般是刻上釋文、製作機構與年代。銅印時代發展到了石印時代,石質的優越性為篆刻家提供了良好的創造條件。自文彭始祖以來,湧現了許多刻款的大家名宿。如:何震、丁敬、蔣仁、陳豫鍾、趙之謙、黃易、吳昌碩以及現代的錢君陶等等。歷來習慣稱凹入的陰刻文字稱為「款」,而凸起的陽刻文字稱為「識」。邊款的書體根據作者的書法造詣而定,行、楷、草、篆、隸均可,,然以行、楷為最多見。亦有以圖案為款識者。刊刻的刀法可用單刀、雙刀及兩種刀法結合,重在恰好表現文字線條質感。關於邊款的內容,一般可綜合為如下幾種:1、 作者簽署的姓名、字型大小、齋號、時間、地點、天氣、心情等。2、 表明作品的歸屬及作者與求刻主人之間的關係。刻款的格式也可以隨意變化,一般為先刻求刻者名號,後署作者名號,這樣的款一般稱之為「雙款」。如「XX」先生囑刻、教正等。亦可刻成「為XX制」。3、 除了落款,還有一種稱為「題」的邊款,是對印文內容的補充說明。如趙之謙有一方「我欲不傷悲不得已」印,是什麼事讓他這麼悲傷呢?且看邊款,刻有「撝叔悼亡,乃刻此語」八字。還有如刻「君子弘毅」一印,可刻「語出XX,並加上原詞句」等。4、 註明印文中篆法的出典來源。這是指有些奇古難辨的字,不註明出處,恐遭人譏為杜撰造字。行文可如「說文X字作X」、「金文X作X」、「XX印X字省文如此」等。5、 說明印風的取向和風格借鑒與探索等。如「擬將軍印式為之」,「參吳讓之意」「師楚璽法」等。6、 表達作者的藝術見解、宗旨以及刻款動機,記敘刻印的過程及感受等。如趙之謙在「何傳洙印」一印的邊款中便刻有「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雄渾,學雄渾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越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吳昌碩於封泥得益匪淺,他的心得是「刀拙而峰銳,貌古而神虛,學封泥者宜守此二語」。其實這些精品的印論凝聚了作者創作的甘苦與心得,是寶貴的理論財富。7、 以各種圖案入款識,如趙之謙、弘一法師都有佛像入款,當然圖案的形式有很多,如車馬、山水、博古等等。欣賞一些好的邊款這是陝西魏傑先生刻的一方傳統單刀楷書款。單刀楷書款是很多印人常用的方式。然而很多印人把精力集中在字的筆畫和結構處理方法發麵。而對整體章法的考慮則少了許多。魏傑先生卻在這方面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大膽的採用界格和標點符號。使得本似平淡的一個單刀楷書款,變得生動美麗。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省美觀念也在改變,有時在傳統方式基礎上,增添一些現代元素便可產生一種新的視覺效果。關鍵是你的視線關注哪裡。
欣賞幾個好的邊款這類邊款的做法是近幾年常見的。在邊款的天頭用不同於印面的篆法刻一個與印文內容相同的印,然後用單刀刻款。這種款式是通過天頭的篆刻來豐富邊款。而決定這個款是否成功的是上面的篆刻,有些印人覺得邊款上的那個印不必太認真,其實不然,態度決定成敗的。當然這個款式也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做出來。天頭的篆刻不必刻,直接把印面拓下來貼在上面便是了。
欣賞一款好的這是西泠楊華先生的款。清新典雅。這種款是利用印石本身的薄意來體現它的美。然而印石的檔次決定了款識的是否精美。因此,擁有幾方精美的印石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一方印的價值是由篆刻、印石、邊款三方面共同決定的。
欣賞一下好的邊款這簡直就是一個魏晉殘石的拓片。文字率性有力,章法錯落有致。給人古樸天真之感,這個款的效果是由拓法、設計、刊刻和作者的書法造詣等多方面共同呈現的。一個印人需要的綜合能力真的很多。
欣賞好款。。這是魏傑先生的又一邊款傑作。這是一方圖案與文字完美結合的邊款典範。朱白相間所產生的視覺效果非常自然和諧,這種圖案與文字相結合的創作手法是現代印人比較喜歡的,然而能讓文字與圖案結合得融洽、自然、優美的卻不多。從這個款我們知道,可以利用的圖案其實有很多,不僅僅是佛像,還有漢磚等。
欣賞。。。這是古印中常見的邊款形式。楷書在邊款中也是常常被運用的。然而像這種以宋體字入款的還不多見,給人的視覺效果卻是耳目一新的。這這個款的成功不僅是因為作者大膽的運用了宋體楷書。更關鍵的是字刻的好,結字古拙、線條渾厚,看上去非常古樸。倘若一味匠刻的話,也許適得其反。
欣賞精彩邊款。。。以下列舉的是三個不同方式的多面款,一個印屏如果都是單面款的話未免有點少了。多幾個款會讓印屏感覺更豐富。同時不會做多面款說明你對邊款的把握能力還不夠。也許這也是評委考慮的因素之一,可以這麼說,評委也許不懂篆刻,但是他可以從你的邊款上看出你有幾斤幾兩。從以下幾個多面款來看,多面款可以有不同的粘貼方式、有圖案和文字的結合。不要怕自己做不來這樣的款式,只要你用心琢磨,很快你的邊款也會變得非常的豐富多彩。
這是我的一個邊款,這個邊款在空間分割方面做了一些設計,讓畫面靈活豐富起來。這個邊款是受魏晉刻石拓片的啟發,因此文字也是採取魏晉刻石那種天真古拙的形態和用筆,因此你不比擔心自己的款刻不端正,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迴避自己的不足處,展示自己的過人處。當然為了追求這種刻石拓片的味道,因此在拓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一味拓黑,要讓墨色的變化來表現那種滄桑感。因此拓款未必一定要黑,效果至上是不變的真理。。。。。
當然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魏晉石刻,比如下面兩個款,也是我刻的,一個是仿金文拓片,一個是仿漢磚拓片。只要用心去挖掘,資源是有很多的。書籍是財富,我覺得看書的時候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且把看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作品這才是真正的財富。每天我夜深人靜的時候就看書,夜深人靜的時候就開始總結最近的學習情況。寫這篇文章不是在賣弄自己的能幹,而是我自己的一個學習總結,同時也把我學習的這些東西分享給大家,給大家彙報,也懇請各位師友多多指導。
如今書法作品做形式是一個必須做的工作,沒有一個好的形式就不能吸引評委的眼球。同樣的,印屏也必須做形式,除了印屏本身的設計以外,邊款也是十分重要。因為邊款的形式可以非常豐富,變化多端,好的邊款會讓評委和觀眾眼前一亮。閑話不多扯了,明白人一看就懂,,,,拓邊款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看了一下也有很多人發過這樣的話題,有視頻有圖片。但是還是有很多朋友不會弄,其實如果有人當面示範一下的話,一天就可以學會。當然這裡也還是有必要說一下拓邊款的問題。當然我拓邊款主要是本著方便快捷又能拓好的原則。工具如下:1、連史紙。連史紙比較關鍵,它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拓的質量以及蓋印的質量。連史紙以超薄、韌性好、光滑的為好。2、牙刷,新牙刷。本來傳統是用棕刷,但是我覺得還不如牙刷好用,而且購買方便。可以準備兩三把,毛的強度不一樣的。3、膠水,固體膠棒也行。傳統是用白芨水。但是膠水也可以,用的時候擠少點。4、宣紙。用來吸水和沾掉拓包多餘的墨。5、拓包。自己做比較麻煩,中國篆刻網商業中心那時花開文房店有賣,2元一個。一次性買100塊錢的可以用一年。6、保鮮膜。這個東西比較薄,也耐刷,超市到處都有賣,10來塊錢一卷,省著點可以用十年。7、墨汁,經過多次嘗試。發現一得閣的高級濃墨比較好。這個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的。。。8、印章。印章在拓款之前要洗乾淨,把邊款文字的石粉,其他髒東西都要洗掉。平時用油養的話,也要洗乾淨。
首先把印石有款的那面塗上水,要均勻全面。然後再用手指沾去半顆米粒大小的膠水,記住一定要塗勻石面的所有角落,膠水太多等下拓完以後不好揭,太少固定不了連史紙。
把連史紙蒙在石頭上。注意一定要讓連史紙徹底的與石頭粘在一起,並讓連史紙徹底打濕。不能有氣泡。不能褶皺。
用準備好的宣紙吸掉多餘的水分,不能吸的太干,也不能留的太濕。這個濕度掌握不難,不會太過都問題不大。
蒙上保鮮膜。一層就可以。千萬不要蒙兩層啊。。。然後讓保鮮膜繃緊,注意不要移動連史紙,或者使之皺褶
刷子開始派上用場了。刷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費時費力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要細心而且要耐心。刷的不好就拓不好。用刷子往不同的方向刷,既要全盤顧及又要有針對。用力不要太大,以防刷破了保鮮膜。這個環節一定要仔細認真哦。。。。。。。。。
刷的差不多以後掀開保鮮膜,仔細看看該凹下去的是否凹下去了。如果有沒有刷到的地方就再蒙上保鮮膜繼續刷,刷到滿意為止。
刷好以後放到一邊晾乾。一定要自然晾乾,這個時間要有一會兒,不過天氣熱就乾的快在晾乾的時候可以準備好墨和拓包。只要先滴出一兩滴墨來就夠用了。拓包沾墨要均勻,而且要沾飽。
把拓包多餘的墨在宣紙上吸掉。一開始用小力氣按一下,就會很黑,然後慢慢的打拓,直到拓包打出的墨幾近沒有了為止。
當拓包的墨打的快沒有了,然後再往晾乾的印石上打,要垂直打在印石上,不能刷。第一遍上墨一定要輕、要淡。稍微有點點黑的感覺就可以。當然要打拓均勻。
等第一遍稍微晾乾一下子以後,第二遍打拓可以開始。拓包的墨可以比第一次稍微多那麼一點點。但是也不能太多。第二遍基本就要出效果了。
等第二遍晾乾差不多了。第三次開始。這次拓包的墨又可以比前一次多一點點。但是只是多那麼一點點哦。經過三次上墨,基本就成功了。然後再稍微的調整一下。拓好以後一定是烏黑亮麗,並帶有反光的感覺。
拓好以後先別撕下來,等墨徹底幹了以後再撕,否則會變形。拓的成功的烏金拓一定是正面烏黑亮麗反光,背面不能透墨。
如何寫字一、寫字的字體已經成形,能不能改,怎樣改法?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這種看法不對。要知道,寫好字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你方法對頭,改正舊的寫字習慣。具體地說,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現在列舉先人練字二例,現結合本身體會,談談這個問題。大家知道,中國書聖王羲之,他先從衛鑠學書,之後又多見先代名家鍾繇等名著,遂改變初學。正是他,繼往開來,把古樸的書體變成嬌美流暢的今體,對楷、行、草書均有創造性的貢獻,這就是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歷史功績。再說顏真卿,他初學褚遂良,後從張旭得法。他參用了篆書筆意,寫出了端莊雄偉的楷書。是他開創了二王以外的新風格。我本身先從鍾紹京的楷書摹法,後又從歐陽詢、黃自元的楷書得法,在行書上追學黃若舟的筆法,自感距離尚遠,自己仍須努力。但不論你寫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有的同志提出:寫鋼筆字摹仿毛筆字帖行嗎?實踐證明,可以,其效果一樣。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不論年齡大小,不論你寫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當頭,下定決心,認識到對工作對前途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經過一番努力,是能寫好的。起步雖晚猶可追,古往今來,有許多三十而立後學成才的名師。宋朝的梁顥,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他詠道:「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奪龍頭屬老成。」明朝李贄,棄官就學,立志著書的時候已是五十四歲了,他的名著《焚書》,《藏書》先後在六十四歲和七十三歲時完成的。成就的取得,不在於年齡大小,關鍵在於志向和恆心。
二、寫字應當從何學起?答: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寫字的姿勢和執筆(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頭部不能歪,更不要低;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三寸。(2)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4)握筆要輕鬆,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據在中學講課所見,一個有五十人的班級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大學裡也是這樣,正是這個緣故,這些同學寫出的字,鉤不象鉤,捺不象捺,筆畫全是平拖堆砌。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係。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答: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四、為什麼說學字必先練楷書?答:大家知道,幼兒開始走路時,必先學站立,站穩了才能學邁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後跑起來。這和練字的三部曲一樣,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歷代書家一致主張,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五、先學楷書需要多久呢?答:只要你選好字帖,每天堅持寫兩頁,持之以恆,兩個月就可以收效。至於練寫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後臨摹,然後對照找差距。對難寫的字,要分別記下來,專門突破。當你練有成效的時候,你就自然產生了興趣:越寫越愛寫,越看越高興!這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六、寫行書已經習慣,再練楷書能成嗎?答:沒問題,而且還快呢。因為你對字形的結構已有一定的印象,在書寫上也有一定的基礎,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養,只要方法改變一下,糾正你原來拿筆和運筆姿勢,按著楷書的基本體系,堅持練下去,那麼,在半年的時間就可收效。
七、要想寫好每個字,其重點應當掌握哪些?答:第一要掌握筆力,這裡指的是該用力的筆畫就要用力;不該用力的就要輕筆過渡。例如寫國、紅、真、鋼等字,輕重分得清,看起來就會給人以美感。一般來說,寫「丶、一、丨、丶(捺)」等筆畫著筆應用力,其它稍輕些。但一個字中的個個筆畫不能都用力。比如,寫「人、大、天」等字的撇畫應當輕,捺畫應當重。相反,撇畫寫成重,捺畫寫成輕也可以,總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說,基本筆畫好練,間架結構難寫,是這樣嗎?答:說起來好象很難,實際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是很容易的。比如,你首先練好了基本筆畫之後,就有基礎功底了。所說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指的是在結構上分清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如果是獨體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獨體字,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橫畫稍長,豎畫稍短,而豎畫必須居中而下(楷書)。如果是合體字,則要分清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是半包結構,還是全包結構。弄清這六個區別,再按字的定義和組織規律去掌握。這樣,就可寫出一個完美而秀麗的字形來。例如:「好」「媽」屬於左右結構;「幸」「素」屬於上下結構;「常」「掌」屬於上中下結構;「匠」「醫」屬於半包結構;區別這些不同的結構定義,就好辦了。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兩豎,注意居中對齊;常掌二字是個長形體勢,不要寫太長,稍加緊縮;好媽二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稍小,右邊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當,參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嗎?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當,一寬一窄,線條輕重不分,那就難看了。
九、有人說,要想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 毛筆字才行,是這樣嗎?答:不是。實踐證明,那樣要多走彎路。為什麼?道理很清楚:因為漢字的結構規律完全一樣,只是字形大小書寫工具及手法不同,兩先學哪一種都行。繼承和臨摹古人作品,應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丟開個人的風格。有些人對怎樣寫好字過於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寫好字說成是天生的……。事實上,不論寫毛筆字還是寫鋼筆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氣地說,毛筆字我只練了兩年。當我把兩年後寫的字聯拿給一位書法編輯看時,所得到第一句評語是:「你的字起碼有十年的功夫」。這位編輯問我:「你都跟誰學過?」我說:「沒跟誰學過」。事過三個月之後,我寫的字聯在一本雜誌上選登了。此事使我聯想到,多少人和書法資料都一再聲稱:要想寫好字,沒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頭是練不成的……。又說,寫好字是天才等等。這些論斷是不符合實際的。事實上,只要字帖選好,方法對頭,下定恆心,用不上一年的時間就可取得成效,請同學們試試看。有的人提倡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毛筆字,實際不必要,因為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同時掌握兩種筆法。
十、怎樣安排好字形有大小?答: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論用毛筆或鋼筆,寫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樣,我們管它叫「參差有序」。具體要求: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騰」字同「小」字;「口」字同「國」字;「工」字同「騫」字。
十一、寫字講究呼應,這指什麼說的?答:要想把字寫得生動活潑,就得注意線條的往來和筆勢的呼應。筆畫相間有呼應,句間的開頭和末尾也講究呼應,這樣的寫法是為了避免機械式和堆砌現象。我們經常提到的「筆斷而意連」,使點畫互相間的聲勢具有連貫性,這種聲勢好比幼兒伸手喊媽媽,媽媽伸手接幼兒的那種動作。《書筏》中說:起筆為呼,收筆為承。反之,如果寫完一筆再考慮下一筆,中斷筆間勢能,那就是《續書譜》所批評的:「圖寫其形,末能涵容,皆支離而不貫,其結果多成珠子,字形當然活不起來」。所以要使字寫得生動活潑,情趣誘人,呼應二字是不能忽視的。
十二、據說橫豎有原則寫法,是這樣嗎?答:是的,這是當代書法家鄧散木說的,鄧老講得有道理。寫「橫」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5-7度上下。不要低於5度。不要高於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如果把「橫」畫寫成平直,那麼,由於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漢字的「豎」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著棟樑作用。虞世南在《筆隨論釋行》(引王羲之語)說:「為豎必弩,貴戰而雄。」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練字用什麼樣紙好?應注意些什麼?答:用方格本(田字格?)較好,因為它有一定的方格,對你練寫的字形在規範上有一定的約束。在練寫時要按行按序進行,每寫完一頁,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寫完一本,也要留存起來,以鑒別對照,衡量進步的程度。在練寫時,切不能無規律地東寫一個,西寫兩個,這樣的練字會影響你掌握章法和布局。按著次序練寫,一能練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會幫你養成寫好行序的好習慣。如果任意亂寫一通,那你在正式寫作時,雖然字形本身寫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規整,這是個大事。
十四、寫字在快慢上有關係嗎?答:關係很大。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係,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筆的人寫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氣勢!這就是他們運用了「一氣呵成」的良好效果。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並盡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十五、書寫基本筆畫時,應注意哪些?答:(1)寫「點」重如石,形斷而意連;(2)寫「橫」要稍斜。一字有兩「橫」上「橫」要仰勢,下「橫」寫俯勢;(3)「豎」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4)「撇」之發筆利,「捺」之發筆揚;(5)「折」的發筆緩,「鉤」之發筆沖。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十六、學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體嗎?答:是的,這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但是時代在前進,事物在發展,各種藝術總是要不斷創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應當取其精華。明代的陳洪綬說:「謂學者,竟言鐘王,顧古人何師?擷諸家法意,自創一體」。蘇軾在「畫論」中也提到:「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王羲之變隸法為行楷後稱「書聖」;張旭變二王草法為今草稱「草聖」。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體,千字一面,那就說談不上書法藝術的發展。脫其窠臼,創出新貌,沒有個性創新,就等於失去其生命力了。這是兩種書法在發展上的必然趨勢。十七、怎樣選擇字帖?答:這要看你對哪種字體感興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種,然後就可定下來。如果選不到理想的鋼筆字帖,也可選毛筆的字帖。如「靈飛經小楷字帖」,歐陽詢的「三十六法」,黃自元的「九十二法」,這些秀麗端莊,遒媚勁健的楷書雖屬毛筆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學習鋼筆字的範本。十八、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來評價?答:第一要看字的「筆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筆力」分布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適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十九、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答: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看準一句,接連不停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產生字間、行間以致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鋼筆字橫寫居多,要邊寫邊向左方看齊,豎寫時邊寫邊向上部看齊。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寬高度,字間的距離應佔一個字的一半,行間距離應佔一個字的寬度。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二十、怎樣體現書法藝術美感?這種美感從何而來?答:書法藝術是運用聯想來喚起人們內心情感的萌發,其中包括「形、神」兩方面。書法「形」的美主要運用點線、結構、疏密、輕重、行筆的緩急組成形象的「字形」,以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結構的美喚起人們的情趣和美感!書法「神」的美,指的是線條組合後總體的外貌。它不是象幾何學裡那樣機械式的配合,而是書家以唯物的、運動著的氣勢和本能,發自熱愛生活的審美理想。「壯則雄健以嵑嶫,麗則綺靡以清遒」。這就是書法「神」美的應有體現。古人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它體現在書者的廣闊胸懷中。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憤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書者內心蘊含著生命激發的意念,洋溢於字裡行間震撼著欣賞者的心靈,從而引起共鳴。我國書法藝術「形神」兼備,氣勢生動!正是這種美,中國的書法藝術價值已被世界所重視。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國耶魯大學舉辦的首屆國際書學史討論會上,就有《中國書法對現代畫家的影響》的論文。具有典型東方美並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國書法藝術,其影響之大,可窺一斑了。二十一、今後在寫字上應注意哪些?答:要注意「識、簡、連、美」四個方面,這是原副省長,遼寧書法家協會名譽會長朱川同志提倡的,這四個字,對今後硬筆書法規範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識」指的是寫出的字要準確,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無聲語言的符號,表達一個人的心意和行動,那麼,這個符號寫出來就得叫人認識。如果寫得七扭八歪,誰也不認識,日子久了,連自己也不認識了,這種字還有什麼用處呢?「簡」指的是按國家規定的簡化字去寫。要知道,漢字由繁向簡發展、不斷輾轉演變已不是現在的事。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並做了規範以後,小篆變隸書,草書變楷書,漢末的草書又變成楷書的草體。字體的不斷簡化是漢字發展的規律。今天,我們正在建設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人們對漢字書寫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簡寫漢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寫簡化漢字,不是亂來的。「連」指的是用連寫的筆勢寫出的字,簡單地說,就是快寫的連筆字。不論行書或草書,都必須有規範性的約束,不是無規律地亂來。重複地說,寫出的字,必須叫人看得懂,領會其意,不給別人為難才行。「美」是指一個字寫出後的最高要求。書法美的表現形式是以線條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比如寫個「魚」字,欣賞者如果根據這個「魚」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魚」而判斷它美不美,這就混淆了美的含義。評價字形美不美,應摒棄漢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線條造型所體現的「形、神」為依據。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漢字象形性的古老寫法已不被人們所重視。如果有人認為象形性強的甲骨文是美的,那麼,沒有象形性的楷書就不美了,這顯然不符合中國書法史的實際情況。線條本身的美,來源於造型。毛筆字表現在「筋、骨、血、肉、神、氣、韻、味」(朱川語)上,鋼筆亦如此。這種美不是牽絲拖沓或牽強做作,而是線條整體自然美,它通過「形、神」的具體化所表現出來的。
推薦閱讀:
※書法鑒賞
※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八)元明時期六大高手
※今日書法展賞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張興純書法草書字帖
※書法空間更名為「書法孔見」通告
※030 臣服戎羌丨終於等到你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