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法美學講義(二)

書法美學講義(二)

我們知道藝術作品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書法藝術也不例外。因此作為觀念形態的書法藝術,它內容的特徵,往往取決於它所反映的對象的特殊性和把握方式的特殊性的統一。具體地說書法藝術反映對象的特殊性是文字書寫,把握方式的特殊性是筆墨線條。因此,書法文字的內容對其所具有的書法美學價值來說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關鍵四在筆墨線條藝術水平的高低雅俗之分。這一點可以結合書法審美的歷史與現狀來看。

歷史上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對於今天的大多數人來說是不懂的(不識),但甲骨文的堅勁峻麗、金文的古樸雄逸、小篆的典雅秀美,依然為當代人的審美所接受。又如張旭的狂草《古詩四帖》、《肚痛帖》,懷素的狂草《自敘帖》、《苦筍帖》等,其文字內容也是大多數人所不完全認識的,但他們那瀟洒不羈、跌宕豪放,「揮毫落紙如雲煙」(杜甫《飲中八仙歌》)的筆墨線條之美,深為人們欣賞並讚嘆不已。再如歷代所流傳下的大量碑帖墨跡,其中不少文字內容是帶有封建落後意識以至封建迷信的成分,但這些碑帖墨跡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因此人們依然肯定它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地位。很自然這種肯定的依據是後者而非前者。所以,根據書法藝術的客觀特性來看,書法藝術內容特徵的確立應是書法藝術的文字線條本身,而不是文字內容的本身。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看白謙慎《也論中國書法藝術的性質》(《書法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他根據筆墨線條組合的藝術原理,把各種點畫部首有機地組成從未有過的臆造的「字」,這些字是不具備任何內容的,但由於白謙慎藝術地運用了筆畫線條的功能,仍然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可見在書法美學中,內容與形式作為對立面的統一表現得十分鮮明。關於內容與形式的關係,黑格爾曾作過極為生動的闡述,對於我們理解書法美學中的這一問題是十分有益的。黑格爾首先肯定了「內容即具有形式於其自身」,接著他說:「內容非它,即形式之迴轉到內容,形式非它,即內容之迴轉到形式。」(《小邏輯》)內容與形式是相互包含,相互轉化的。黑格爾的這一「迴轉」說,辨證地說明了書法美的內容與形式,即書法美的內容非它,只文字內容本身迴轉到文字線條本身。書法美的形式非它,是文字線條本身迴轉到文字內容本身。可見在這裡書法文字線條是起著「迴轉」的主導作用,是內容特徵的標誌。

黑格爾在《美學》第一卷中曾從審美心理角度分析過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他認為藝術作品從一方面看,「具體的內容本身就已含有外在的、實在的,也就是感性的表現作為它的一個因素」,而從另一方面看,「在本質上就是訴諸內心生活的」,「為著感情和思想存在的」,而「只有因為這個道理,內容與藝術形象才能互相吻合」。因此,作為書法美的內容特徵是文字線條本身,但書法家在書寫這些文字線條是卻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審美意識,通過線條來「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孫過庭《書譜》),「訴諸內心生活」。孫過庭在《書譜》中就集中了王羲之所寫的幾種書作,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揭示了這位「書聖」訴諸於線條中的不同情感元素,說他「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又如顏真卿所寫《祭侄文稿》是悼祭侄子季明之作,號稱「天下第二行書」。整幅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枯筆,結字也欹側跌宕(也許這篇文稿文字內容本身亦會有這種情感,但觀者還是首先從文字線條本身獲得這種情感。)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被定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王羲之《蘭亭序》被定為「天下第一行書」其道理也一樣。《蘭亭序》、《祭侄文稿》的文字線條本身被作為書法美的內容特徵肯定的。相反此二帖如用現代鉛字排版印刷出來,其文字內容不會變,但作為書法美來講是不存在的。因此,從審美心理來看,書法美的文字線條本身是第一性的,文字內容本身是第二性的。能否可以這樣講:書法作品所寫文字內容本身是什麼,對其美學價值無關大局。而書法作品所寫文字線條本身怎麼樣,對其美學價值到是至關重要,從而為書法美的內容特徵作了質的規定。

《書法美學常識(二)》由【水墨長安書畫網】整理提供!


推薦閱讀:

美學中的意境美
漢字蘊涵的美學(上)
盤點目前最先進的美學修復
詩歌翻譯的美學取向
參遇話菩提之星月篇——為什麼錢沒少花,配出來的星月卻總不滿意

TAG:美學 | 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