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進師生溝通的基本條件

所有的人際關係理論,都強調良好的溝通取決於兩個前提:一是溝通雙方所擁有的對人際關係的理解和理念,一是雙方溝通技巧運用的有效性。要尊重學生,要發揚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一)同理心——與學生溝通的前提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也是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的首要條件。1.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溝通方暫時放棄自身的主觀參照標準,嘗試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參照標準來看事物,使我們能夠從對方的處境來體察他的思想行為,了解他因此而產生的獨特感受。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1)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2)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3)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了解讓對方了解。關於同理心要避免的三種誤解1)同理心不等於了解了解是以個人的主觀參照標準看事物。同理心是一種設身處地的感受狀態。2)同理心不等於認同和贊同對方。認同和贊同中包括溝通雙方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價值觀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帶入了自己主觀的參照評價系統。同理心是對對方有一種親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由此產生共鳴同感。3)同理心不等於同情。同情往往體現出雙方存在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別。同理心體現的是雙方地位的平等性,使得對方感到獲得了理解和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和舒暢的滿足感。在人際關係中,如果溝通雙方能夠從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感受、信念和態度,並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對方會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和舒暢的滿足感。這種感受可以誘發出彼此充滿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2.同理對方是一種溝通立場和能力同理的過程包括對對方理性和情感狀態的感受。在溝通中,越是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的種種感受和態度,就越能了解對方,越有能力與對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理的過程也是吸住對方進行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的過程。教師關懷學生的過程就是同理學生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進入學生的情緒和思想的參照系統中,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學生的心情去體會學生的心情,而且,以學生的思想推理來思想他的一切。3.教師對學生不能同理的不良後果1)學生覺得老師不能理解自己時,就會覺得老師並不關心自己,隨之會感到很失望、沮喪,對老師的信任度會降低、向老師敞開心扉的慾望會很快消失和終止。2)老師無法真正接納學生,造成對學生的無端的指責和批評,形成對立。3)老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生,作出積極的回應,無法提供建設性的幫助。4)由於缺乏對學生的正確了解與判斷,會給學生提供不合適的教育影響,甚至會誤導學生。4.老師對學生同理心的傳遞1)懂得「意譯」學生傳達出的信息這段對話中,老師的第一個反饋沒有準確的反射出對學生「擔心」,所以學生覺得有重新進行較為詳細對老師表述「擔心什麼」的必要,直至老師能真正理解為止。下面在看幾個「有效反饋」的例子:這幾個案例中的教師對學生的「意譯」是很準確的,知道學生的真正意思。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師的責任是幫助學生了解他們自身地感受,幫助他們探索他們自己地真正地問題,並能做到自行解決。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用自己地價值觀直接代替學生作出判斷和決定。老師根本沒有留意這個學生所說的話,她問學生為什麼如此悲傷,是個十分不適合的問題,說明老師根本沒有去感受這個學生的內心狀態。老師的回應雖然在內容上是和學生表面所說的一致,但他只領會了學生十分表面的感受,所以在回應上救只有內容上的表達,缺乏情感要素,顯得了解的不夠。老師要與學生產生積極的溝通效應,最低限度要達到這樣同理。周圍老師的回應顯示了他對學生表達的表面感受有正確的了解,但他仍然沒有對學生較深的感受做出回應。但是這樣的溝通已經能夠帶來正面效應了。這位老師由於她所達到的同感相當深,因此在她的回應中,她表達了學生表面言語後面更深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去表達更深和本來還沒有察覺到的感受。老師做到了正確的同理,無論在表面或深入的感受上都很準確,她不僅同感到了學生很失望很難過等表面感受,甚至連很深入的,如氣憤、不甘心和矛盾等也做了回應。在這個層次上能夠做出回應的老師完全能夠設身處地感受顯示的內心世界了。3)老師在同理心地交談中所應基於的立場同理心的溝通,真正地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增進對自己地了解和接納,是為了引導學生增強自己來解決問題地能力和自覺性。A.教師對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抱有信任感。這種信任應當是發自內心的。信任可以給與學生以信心和勇氣!B.同理感受的過程中,教師應能「由衷接受」學生所表現的情感,不管這種情感如何對教師心目中的尺度不相符合。在學生向教師無掩飾的表露自己的時候,往往就是其擺脫內心困擾的時候。C.教師必須由衷願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並為此安排時間。D.教師在對學生的煩惱感同身受的同時,又應當能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能捲入其中,使得自己也真正煩惱。E.同理心的目的是要在同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能更為深刻的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而不是「為了同理而同理」!5.如何促進教師對學生的同理心1)教師對學生向教師所傳遞的看法和感受持接受的態度。2)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身處地地從學生地立場來看待他們。3)透過語言或非語言地形式,向學生表達出教師對他們地了解。6.同理敏感度的訓練同理敏感度的訓練在心理輔導中被稱為「觀察力訓練」。主要包括一些一些方法:1)從學生的行為觀察,包括對方表現出的語言和非語言形式。2)從學生的說話特別是用詞方面著手,進入這些辭彙的含義中、語境中去體會學生的內心本意。3)加強和豐富個人的辭彙,對各種感受更加有清楚的分辨和體會4)留意學生說話語調的緩急高低,體會這些語調所表達出的情緒和心態。如:憤怒時聲音會很大、吐氣急甚至喊叫。憂鬱時會輕柔無力、吐氣很弱等。5)透過學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動作、坐姿等非語言行為,增強對學生的了解。6)學會進行邏輯判斷。例如,一個中學生告訴他的老師說他的父母吸毒,他很痛苦。老師在聽了這幾句話後,光憑邏輯的判斷,就能夠想像這個學生必然是感到恐懼、失望、傷心和憤恨孤獨。7)盡量多的接觸社會,加深自己對生活體會的廣度和深度,理解個人的生活經歷和背景對人性的塑造作用。(二)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感1、什麼是真誠?真誠是:由衷表達、真實、可靠、誠實、不戴面具、建立真實的關係、真情流露、坦誠、真實面對自我……2、真誠的意義馬斯洛:當人際關係缺乏真誠的時候,就無可避免地會產生疾病。真誠帶給人溫暖、體諒、寬容、心情舒暢。真誠的反面是掩飾與虛偽,這些會消耗掉人的許多精力,難以進行建設性的成長。造成人際的緊張、矛盾、煩惱恐懼、疲憊、焦慮與悲哀。3、教師對學生的真誠是一種教育的力量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後,才願意去回應給老師以信任感老師生命的接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對老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的接受度就有多高。4、教師向學生表達真誠的技巧1)自我接納和自信自我接納是指教師自己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了解自己內心中軟弱、陰暗和脆弱的地方。由此,可以體驗到每個人都有脆弱、陰暗、軟弱的一面,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寬容。自信來源於對自己的了解和由此產生的安全感、自在感。自信使人不再需要偽裝和防禦,從而給學生帶來安全的溝通氛圍。2)在恰當的時候勇於向學生承認自己也有無知、犯錯誤、存在偏見的時候,有分寸的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瑕的人。這種表達可以縮短與學生的溝通距離。3)在與學生相處,為學生制定事先制定教育計劃時,要有教師的高度,又要能把自己當作是與學生平等溝通的朋友。4)向學生表達真誠的自我體驗,不是無條件的自由向學生「傾訴」自己的心態。如果說出來的感受對學生沒有幫助,不必說出來。(三)接納和尊重學生尊重和接納學生的內涵1)對學生的尊重和接納並不等於贊同學生的不良行為。2)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思考模式。3)對於學生未來的良性成長持積極的態度。4)不要輕易下判斷和結論,而是充分地聆聽,寬容地接受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自我覺察。
推薦閱讀:

快速有效學粵語的幾種方法之常見粵語字的讀音、解釋、例句
網球家長和教練必看:如何有效減少青少年運動員傷病?
簡單有效減肥瑜伽動作 甩肉變瘦就是這麼輕鬆
輕微腰椎間盤突出,這樣練很有效!
有效協調的技巧

TAG:溝通 | 有效 | 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