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李煜李清照婉約詞的藝術魅力
唐五代以來直至近代,婉約詞繼承民歌的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正如清代畫家查禮在《銅鼓書堂詞話》中說:「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於長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顯示了婉約詞「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藝術效果。可見婉約詞在表情達意上較之詩、文的長處。
李煜和李清照都是婉約詞人,雖然他們出身和地位無法相比,一個是南朝皇帝,一個是北宋知識婦女,他們生活年代也不一樣,兩人相隔了100多年。但是相似的生活經歷,相同的詞風格,把他們連在了一起。詞壇常稱「二李」或「雙子星座」。他們兩人都對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詞到了晚唐、五代,有了明顯的發展,日趨成熟。今存唐五代詞約一千一百首。其中花間詞人的作品佔五百首。五代時趙崇祚編的《花間集》,以晚唐溫庭筠為首,西蜀詞人為主,形成了以「花間」為名的詞派。作品多是文人學士酒邊尊前的小唱,內容多為閨情離愁,反映面不廣。花間詞派的鼻祖溫庭筠,是致力於填詞的第一人,善寫閨情,內容與南朝宮體詩相似;藝術上用曲折的筆調、華麗的辭藻,精雕細刻,蹙金組綉,自有獨到之處。 在花間詞以外還有南唐詞,主要指馮延巳、李璟、李煜這三人的的作品。南唐地處江南,他們的詞風與花間詞有所不同,特別是李煜,他降宋後所寫的詞感慨極深,並純以白描取勝,藝術造詣很高,且富有個性特色。清代常州派詞論家周濟說:「飛卿、嚴妝也,端巳、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
李煜天資聰穎,好讀書,又喜歡佛教。文章、詩詞樣樣精通,還通曉音律,工詩善畫,書法、音樂、舞蹈、無一不涉及,可以說是一個具有藝術靈性,才能廣泛、成就卓著的文學藝術家。他自幼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與藝術熏陶,長大後又篤信佛教。在人生的態度上,他重視社會倫理,講求真誠自然以及寬容不爭的處世風範。他具有忠厚、重感情、真誠而無矯飾的性情。他真是把真純寫入自己詞中,以君王身份,而不矯飾以自尊,不矜持以自飾,以本色語,真誠心,寫盡了人情的悲歡離合。李煜寫得最好的詞,還是在他後期當了俘虜以後。由於他親身經受了被囚禁、被侮辱的巨大痛苦,經歷了不是一般皇帝所能體會到的生活感受,因此在這一時期所寫的詞,完全脫去了遊樂的宮廷生活氣息,而充滿了深沉的、不幸的悲傷。如他的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的真情吐露:感懷故國,悲憤已極。追憶往事,痛不欲生,滿腔恨血,噴薄而出。一個自問,「吐露心中萬斛愁恨,令人不可卒讀。通首一氣盤旋,曲折回蕩,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簡直是血淚之歌。
李煜的詞何以寫得如此明白如話,真切感人,令人百讀不厭呢?加拿大華裔學者葉嘉瑩很欣賞李後主的詞,他說:「我們先從其閱世淺與不失赤子之心的一面來說,後主之為人與為詞的最大的好處原來就在於他的真純無偽飾。我嘗以為中國歷代詩人中最能以任真的態度與世人相見的,一個是陶淵明,另一個就是李後主。」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入詞中,披露於世人,這是他的詞之所以感人的主要原因,也是他對婉約詞的一個貢獻。
李煜對詞的另一個貢獻,就是擴大了詞的眼界。
婉約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跟音樂結下了解之緣。天才的作家們既有文學素養,又都洞曉音律。每填一闋,往往錘字鍊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鍊的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婉約詞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曲新詞酒一杯」,這些溫柔香艷之曲,懷人贈別之調,又多是歌伎舞女們在花間、樽前,輕歌曼舞中彈唱的。一曲之後,餘音繞梁,沁人心脾。「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便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淺戡低唱。
這類「旖旎近情,鋪敘展衍」的新曲,往往使聞者銷魂。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綺筵公子,綉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手,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榮,風靡全國。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可見當時傳播之廣。
唐五代以來,詞人往往通過一個婦女不幸的遭遇,無意流露或曲折表達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傾瀉寫自己的深哀與劇痛。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風格,而成為詩人們可以從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體詩。而李煜的詞,更以鮮明的形象,熾熱的感情,借花月春風,抒寫亡國之恨,身世之之感。使婉約詞從反映宮庭到反映社會,反映個人到反映國家,擴大了詞的眼界。這不能不說是李煜的又一貢獻。正如唐圭璋說的:「五代是小國割據的離亂之世,這時的文人詞正處於漸趨成熟的轉變階段,其中不乏佳作,而無論是金碧滿眼的花間詞,還是明白如話的李煜詞,都對宋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李清照是宋代最負盛名的女詞人,一生從事學術研究和寫作活動。她是我國文學史上有文採的作家,「她不僅寫下了為人傳誦的優秀作品,而且還創造了一種『李易安體』,這種淺俗、清新而又有深意的詞體,給詞的語言、風格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在前期,李清照是一個聰慧開朗、天真嬌憨的少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南渡後,國破家亡,丈夫病逝,她成了一個飽經憂患,孤獨憔悴的嫠婦。這一時期的作品,代表了她一生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李清照對詞的最大貢獻,是她寫了一篇著名的《詞論》。是她的「詞別是一家」的理論,確立了「詞」這一特殊的體裁在文學上的獨特地位。她的《詞論》,也使她自己的詞在宋代自成一家,獨樹一幟。李清照的《詞論》內容有三:首論詞的起源,從唐「樂府聲詩」的大盛,經五代,到宋朝依次敘說;次論北宋各家短長;三論詞的聲律標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重要觀點。詞「別是一家」之說,是詞壇一聲春雷,它引起歷代詞家的關注和研究興趣。她提出詞「別是一家」,還認為詞對音樂性和節奏感有更獨特的要求。它不僅象詩那樣要分平仄,而且還要「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以便「協律」「可歌」。
否則,詞就成了「句讀不葺之詩」,而失卻了詞作本身的文體特性。詞作只有保持自身獨立的文體特徵,才能不被詩所替代,在文學之林中佔有獨立地位。這種典雅美的追求,可以看作是李清照對詞的語言方面的要求。但她自已的代表作品,卻並不典重、故實,反以通俗白描手法見長。南渡以後,她的不少詞作,能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愛國思想,然而在語言音律上,卻與她自已《詞論》中的觀點大相徑庭。前期的作品,雖符合她的創作原則但大多局限於個人的哀感愁情,思想境界不高,可能正是她的這種觀點在詞的創作方面所起的局限和受其消極影響的結果。
南宋王灼站在正統封建士大夫立場,鄙視俚俗之作,在《碧雞漫志》中說李清照詞「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也。」這恰好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李清照詞風格的特點。如果說蘇軾是從詩詞同源的淵源角度提高詞體的地位,那麼,「李清照則是從詞的本體論出發,進一步確立了詞體獨立的文學地位。」)
李清照的《詞論》,為唐(北)宋詞作了小結,她以協音律、重典雅來品評詞人,僅周邦彥的詞未受指責,從這裡可以看出,北宋詞雖經蘇軾開闢途徑,但數量遠較豪放派詞人為多的婉約派詞人卻沿著花間、南唐的路子,以秦觀為正宗,到周邦彥更直接從柳永詞推進,兼采眾長,加強音樂性,形成沉鬱頓挫的詞風,影響南宋姜夔、吳文英諸家。
在李清照之前,詞中已形成了婉約和豪放兩派,婉約派從溫、韋開始,經李煜、二晏、歐陽修和秦觀,確立了一個傳統。李清照的詞也寫了這些前輩詞人寫過的某些題材,繼續發揮了婉約派特有的風格和手段;由於時代的動亂和個人生活的大轉變,她的詞顯然在內容上比前輩作家更豐富,情感更深刻 、更沉重。「她的成就超過了二晏、歐陽修和秦觀。(晏殊、歐陽修假託『閨情』寫他們自己的感情,畢竟不及這位女作家自寫『閨情』;秦觀有些詞『詞語塵下』,象柳永的狹邪作品,並且頹廢哀傷太甚,反不及這位女作家卻有鬚眉氣概)。
這也見出即使是描寫離開時代和政治鬥爭較遠的題材的婉約派,社會的變化仍然對它發生了深刻的影響。李清照詞就反映了婉約派在時代激流影響下的變化和發展。在婉約派這一詞派中,她的詞應該說是成就最高的,她是整個北宋詞中婉約詞派最恰當的代表人。這是這位女作家在詞史上地位。」
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不止「明白如話」這一點。她傳誦的名作,不但合了卷子聽得懂它的語言美,並且也聽得懂它的聲調美。加之有真實感情,就句句打動人心。「她和當時形式主義的作家是取對立的態度,這對宋詞發展有極良好的影響。這是她的作品在詞史上的價值。」
李清照還善用雙聲疊韻,如《聲聲慢》,這是南渡後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心情,這是空前絕後的。對此,歷來評價很高。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說:「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上十四疊字,則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徐釔《詞苑叢談》也說:「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 落玉盤也。」
李煜和李清照除了各自對婉約詞所作的貢獻外,他們詞的共同特點,一是感情真切,發自肺腑,直抒胸臆,故感人至深;二是語言樸素,自然本色,全用白描手法,故明白如畫。
推薦閱讀:
※她把3歲女兒的塗鴉變成美麗藝術品,有個會畫畫的媽媽有多幸福...
※傳統中式生活藝術【竹】
※[潮流快思慢賞] 抖音為什麼那麼火?還不都是科技「惹的禍」
※看看考上美院的學生是怎樣畫色彩的
※絕美在他處——「陌生風景」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