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錯別字的方法
在日常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寫錯別字,自己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止寫錯別字的方法,錄於此,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根據字音記字形。
漢字雖然是表意文字,但它的形聲字同樣具有表音的功能。有些字從形體上看容易根據字音相混,我們就可以利用形聲字表音的特點,抓住字音,把它們區分開。如「舀」(yao)和「 臽 」(xiàn)兩類字,凡普通話韻母讀ao的,都寫「舀」,如「稻」「蹈」「韜」「滔」等,否則,都寫「臽」,如「陷」「閻」「焰」等。這樣一來,如果你記不住「稻」的右邊是寫「舀」,還是寫「臽」時,只要一想它的讀音是dào,韻母是ao,立刻就可以斷定該寫「舀」了。
二、根據偏旁的含義記字形。
學生常常把「初」的「衤」部旁寫成「礻」部旁,把「禍」「礻」部旁寫作「衤」,究其原因,是沒有搞清「衤」與 「礻」兩個偏旁在意義上的區別。「衤」即「衣」的變形,凡以「衣」為偏旁的字,往往與衣服被褥等有關,如「被、褥、褂、裙」等;「礻」即「示」的變形,「示」《說文解字》釋為「告也,天巫象見吉凶示人」,因此,凡以「示」為偏旁的字,往往與吉凶禍福神事有關,如「神、祈禱、福祿」等。搞清了兩個偏旁的區別,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解釋「初」的本義,《說文解字》對它的解釋為「始也,從刀從衣,裁衣之始也」,用刀裁衣服的開始,會意字。當學生明白了這些涵義,一寫到「初」,馬上就會想到用刀裁衣服,自然不會寫錯偏旁了。
三、根據漢字結構,編成順口溜記字形。
除了向學生講清易錯漢字的構字方法以外,還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找准他們的不同之處,編成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幫助記憶。如「已」「己」「巳」三個字,字形相近,人們往往混淆。怎樣記住三者的不同呢,前人早已編成這句順口溜「全堵巳,不堵己,半堵不堵是個已」或說「己全不封,巳全封,半封不封是已經」。再如「戍」 「戌」「戎」 「戊」四字,常常讓人搞不清寫不準,如果我們用這樣的順口溜「點(、)戍橫(-)戌戊中空,十字交叉就是戎」,記起來就容易多了。再如「贏」,可以這樣編排「扁『亡口』疊上邊,『月、貝、凡』排下邊,這樣排列好,贏字在眼前。」
四、根據造字方法,注意細微差別記字形。
如「炙」與「灸」。「炙」,從「月(肉)」,從「火」,肉在火上,表示「烤肉」,是會意字;而「灸」字,從「火」,「久」聲,是形聲字,《說文解字》釋為「灼」,《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用燃燒的艾絨熏烤一定的穴位」,引導學生從這兩個字的造字方法出發,了解他們的原始字義,就能比較明確地看出兩者的區別,避免出現「膾灸人口」的錯誤。
再看「即」與「既」的區別。看「即」甲骨文的寫法,左邊是食器,右邊是人,人面對著食器,表示就食,會意字。由此可以看出「即」的本義是走近、靠近的意思,根據本義還可以引申出「立即、馬上、就是」等含義。再看「既」甲骨文的寫法,是人吃完東西,轉過頭來,表示已經吃完,會意字。因此,「既」的本義是盡、完了、終了的意思,根據本義還可以引申出已經、既然、不久等含義。通過以上的分析解釋對比,學生馬上就會對兩個字不同的意義用法瞭然於胸了。
推薦閱讀:
※《泰拉瑞亞》地牢五神器介紹 地牢五神器有哪些?
※禪門紅茶的沖泡方法
※門對門的危害及化解方法
※選擇吉日方法之一:大黃道擇日
※煮、煎、點、泡,學下古人的喝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