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全民醫學模式
功能醫學在美國頗受重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美國註冊的功能醫學醫生有75000多名,他們分別服務於美國50個州的4000多家健康及醫療機構,引導美國大眾體驗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美國的Genova功能醫學研究中心被白宮指定為專門服務機構,為美國政要高級人員服務。
功能醫學(Functional Medicine)是一門以預防醫學為基礎的保健醫學,它是利用分子醫學、細胞功能和營養學的檢測手段, 對人體幾乎所有的生化指標進行高靈敏度分析並進行個性化干預的新興健康管理科學。
功能醫學不僅診斷疾病,更主要的是找到亞健康、亞臨床、慢性病之導因,通過營養醫學、飲食改善、生活形態調整、壓力管理和運動等要素來制定個人化的干預方案以逐步平衡生理各系統之功能,從而達到提升身心健康的目的。
功能醫學對於「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乃是積極的活力,而不僅是沒有疾病而已。目前流行的身體檢查如常規化驗,掃描X光、超聲波、CT等,是偵探器官的損傷程度及解剖生理上的改變,而功能醫學檢測則是進一步檢測器官功能方面的改變,通過分子生物檢測,遺傳檢測,評估人體器官功能,生化體質、代謝平衡、生態環境,以及系統功能的各種指標,了解人體在出現臨床癥狀前器官功能的改變程度。
功能醫學不僅可以預則及預防十年之後可能發生的疾病,而且有助於探求一些慢性疑難病症的病因從而對因治療。功能醫學檢驗是主流醫學檢驗最有意義的補充,是預防醫學的最有效工具。兩者在醫學上不但不互相排斥,反而有相輔相成功用,未來醫學發展方向將是功能醫學和現代主流醫學的結合。
功能醫學作為一個理論體系被提出來是在20世紀70年代,它是融合由獲兩屆諾貝爾獎的鮑林博士(Linus Pauling)提出的「分子矯正醫學」與現代 「基因組學」, 「營養基因組學」為基礎的臨床醫學。其發展過程可簡釋為:從70年代初開始,西方醫學界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社會富裕、公共衛生改善以及疫苗和抗感染藥物不斷湧現,主流醫學的發展在傳染病、急診、疾病診斷等範疇確實有了長足性的進步,使得人類的平均壽命因此獲得大幅的延長。然而對於慢性疾病: 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中風及退化性疾病(即退化或稱衰化)的治療與預防卻沒能有明顯的進步。對於多系統受累而原因不明的疾患主流醫學常常束手無策而歸為疑難病症:慢性疲勞綜合症,自閉症,纖維肌痛症,慢性頭痛等。究其原由有以下幾點:
1、主流醫學由於慣性或過分強調實證醫學概念,臨床常規檢查常常滯後於當今醫學的前沿水平。沿用多年的作為肝功能指標的轉氨酶檢查,在肝功能損傷四分之三時仍能保持正常,很多肝活檢證實的脂肪肝其肝功能指標都正常,可見靈敏度很差。而作為重要的肝功能之一的解毒功能卻沒有常規檢查,更談不上早期探查。有人稱主流醫學是『等待醫學』等待身體器官發生明顯的病變及損害,才能發現,才符合疾病的診斷標準方予以治療。
2、主流醫學分科不斷細化,專科醫生「專家」化,反而忽視了傳統的整體觀念及個體化特點。一些多種主訴的慢性病病人常被各科轉送仍然診斷不清而冠以神經官能症或抑鬱症患者。
3、有人稱主流醫學是『對抗醫學』— 視疾病如寇讎,只知一昧打擊病兆,而不知事實上造成兩敗俱傷。主流醫學所主張的對抗療法,的確成功挽救了無數人類的生命,並且,傳染性疾病也從世界各國的十大死因名單中被去除。然而,藥物雖能夠殺死細菌,確無法支持人體細胞進行代謝和提供細胞修復所需的物質。
1974年,Alan Dever提出了慢性病流行病學的模式,發現影響民眾健康的四項因素及其比例:
分子細胞活力型態失衡及退化(佔48﹪)
生物遺傳因素(佔26﹪)
環境(佔15﹪)
健康管理體系(佔11﹪)
1975年,美國參議院特為成立「慢性病預防與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集全美國人類生物科學各領域的精英共同討論、探討「慢性病的起因與預防」, 「營養與人類所必要的物質」,其研討範圍涵蓋全世界的營養問題。而在美國參議院的調查報告中特別提到「細胞分子矯正醫學(Ortho Molecular Medicine)」,引起全球醫學界的重視。「分子矯正醫學」理論則是由美國著名量子化學家 Linus Pauling(中文音譯:萊納斯·鮑林,1954 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63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出。 他在1968年首次以「細胞分子矯正醫學(Ortho Molecule)」為主題發表了慢性病治療的新方向。他認為:現代慢性病其實就是細胞代謝異常的疾病,是起因於分子細胞活力以及分子細胞營養的代謝失衡。慢性病的發生就是個體器官功能不彰而產生失衡,以及器官儲備能量的能力下降而衰老。他認為疾病可經由給予身體「正確分子」的營養素,達到矯正失衡及去除癥狀。
源於以上對現代主流醫學的追索與反省,「分子矯正醫學」的建立,以及對慢性病的起因與治療的新方向, 一群醫界精英於1984年共同成立美國的Genova功能醫學研究中心,專事基礎醫學與營養學相關之研究。發展出綜合「基因體醫學」、「功能醫學」、「病理醫學」、「營養醫學」、「生活醫學」五大領域的五體合一的完整健康管理體系。
功能醫學是一種新型的醫學模式,將最新的基礎醫學前沿應用於臨床,強調個體化及整體概念,在科學前提下整合西醫中醫各種手段為一體,著重預防醫學及慢性病病因診治。打破傳統的疾病分類,發現功能失調,促進自我調節,從而防病治病。
除了正常人群的疾病風險預測,早期發現潛在疾患。那麼,哪些病人最受益於功能醫學呢?他們的疾病不屬於一個簡單的分類,而是複雜的炎症性,神經性,消化性,能量性的過程,比如慢性疲勞,自身免疫,全身肌痛,消化疾患,診斷為自閉症,多動症及各種精神病者等。常見的功能失調包括:氧化壓力,營養失調,消化道失調,解毒功能障礙,免疫與炎症,內分泌失調。
功能醫學視飲食,營養,環境毒素為人類疾患的起源。有些頑固的慢性頭痛常常是某種食物過敏造成,有些久治不愈的精神病竟是缺乏某種維生素造成,有的自閉症是慢性汞中毒或者亞臨床真菌感染的結果等等,現代的臨床常規檢查通常不能發現這些病因。
推薦閱讀:
※打開β阻劑「正確使用模式」
※陳子明:談談「中國模式」問題(2)
※同為新零售行業,喜茶與Luckin coffee的商業模式有怎樣的共性和不同?
※稻蝦鰍共作新模式
※【酌古參今】論大唐盛世的矩陣式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