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一:關於道德經中的「玄」,通常的理解是「玄妙」、「玄奧」之類。或者是——「奧妙」,沒法說清楚的「奧妙」。這樣的回答,幾乎等於什麼都沒回答。說了半天,那個「玄」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最後「玄」就成了沒法理解的、神秘主義的存在了。然而真的是這樣么?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可能就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一百萬個人對「玄」有一千萬個理解,最後誰都扯不清楚「玄」到底是個什麼鬼?如果真當「玄」是「玄妙」意思的話,那麼「玄之又玄」的意思差不多就成了:玄妙啊真踏馬的玄妙啊……如果真當「玄」是「奧妙」、「說不清的奧妙」,這樣的意思的話,那麼「玄之又玄」的意思差不多就成了:奧妙啊真是說不清楚的奧妙啊!這感覺,簡直就像是老子想問題想不明白了,於是寫個《道德經》來吐槽似的……直接點兒說,老子應該不是那種想不明白問題了,就瞎吐槽的人吧?畢竟真實的老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不是瞎胡鬧的神棍。哲學,一定包含有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所以,「玄」肯定是有一個比較確定的意思才對。
二:接著,在說明「玄」到底是個什麼鬼之前,我們忽然換個角度,先說點兒別的,說羊。之前羊年,有個很火的梗——外國人不理解中國的羊年到底是什麼羊的羊年?因為羊的品種有很多,外國人描述不同的羊,有不同的單詞,比如說山羊(goat)和綿羊(sheep),就是不同的單詞;而在中國人眼裡,goat是羊、sheep也是羊,雖然它們的確有區別,但確實也可以無需具體細分的統一用個「羊」字來概括。那麼我為什麼要在這裡說「羊」?這個「羊」和「玄」到底有什麼關係?直接點兒回答就是——「羊」就是「玄」了。Emmmmm……直接說清楚點,「玄」其實就是「概括」的意思。
三:所以,「玄之又玄」其實應該理解為——「總結了又總結,概括了又概括」的意思。實際上,幾千年下來,中國人一直是這樣的——習慣于歸納總結。老子只是早就看明白了而已。比如說「樹」這個字。所有的「樹」,不管是梨樹、桃樹、桂花樹還是楊樹柳樹梧桐樹,在中國人看來,那都是「樹」,無需細分。所有的草,無論是狗尾巴草、蘆葦草還是不知名的小青草,在中國人看來,那都可以是「草」。然後所有的「草」和所有的「樹」,按照共同特徵歸納到一起,就是都是「植物」了。再比如說「家畜」這個概念。羊、雞、牛、狗、鴨……這些顯然是截然不同的物種,但它們都可以按照共同特徵被歸納在「家畜」這個概念之下。又比如說水稻、小麥、高粱、玉米之類的東西,它們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植物,但它們也還是可以按照共同特徵被歸納在「糧食」這個概念之下。然後「植物」、「家畜」、「野生動物」甚至是「人」,又可以概括在一起,畢竟它們都是「生物」……好了,我們把這種思維方式再提純一下,大意就是:觀察不同的事物,找到不同事物的共性,將其歸納總結為一類。這樣的總結還可以一直繼續下去,比如說「生物」還可以和所有的「非生物」歸納總結在一起,因為它們共同存在於天地之間,構成了這個世界。「玄之又玄」可以一直繼續下去,從理論上來說,它的極致是為世間萬物、乃至整個宇宙找到一個大一統的、共性的概念……那個概念,就是整個宇宙的最極致的真理了。於是「玄之又玄」,就是「眾妙之門」了嘛!這樣理解,是不是很簡單?
四:可以說是受老子的影響、也可以說老子是第一個在哲學高度做出總結的學者——中國人總是習慣與歸納總結,喜歡把萬事萬物歸納在一個統一的概念之下。《道德經》中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樣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思維方式,在中國人的方方面面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比如說大家都喜歡尋找彼此之間的共性,相比之下,個體的個性就不是太被重視了。比如說從古至今,在國家層面,中國人都更趨向於選擇「大一統」,而非分裂。還有,關於從西方傳來的「科學」這個概念……為什麼中國沒有首先發展出現代科學?從「玄之又玄」的角度來說,這確實是思維方式的問題。西方古代的學者,看到一棵桃樹,會很仔細的研究它的組成部分,接著再研究它的組成部分的組成部分……然後就這麼一直細分下去,直到分無可分為止,最後得出結論——樹是由很多細胞組成的。接著,他們可能就繼續去想——細胞是不是還能再細分?中國古代的學者,看到一棵桃樹,會很仔細的觀察它的特徵,接著再觀察蘋果樹,看看桃樹和蘋果樹是否有共同的特徵……然後還可能會觀察梨樹、李子樹之類……最後得出結論——它們都是果樹……接著,他們可能會繼續想——那麼,果樹和柳樹之間還有什麼共性?
五:因為時間倉促,這並非一個完整的回答。只是大概說明了一下「玄」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推薦閱讀:
※(93)拳說老子(47)
※周隱謙先生著作《老子真說》第五篇—和光同塵
※《老子本義》初謄本(未校)魏源 著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19--27章 熊春錦
※老子混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