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學困生」是我們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實際問題,作為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如何去幫助班級中的這些暫時的「弱勢群體」克服困難,重拾找回自信,是很多一線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所以,近期本網站將繼續對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希望老師們在積极參与跟帖討論的同時,把您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寫下來通過「在線投稿」欄目發給我們,讓大家一起分享! 一、一個故事引發的思考。 曾經讀過一個看似平常的小故事,但讀過後竟久久不能忘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是帶著特殊的情感、從特殊的視角去讀這個故事的。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那位犯人這樣寫道: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那位成功人士這樣寫道:我和弟弟都爭著要大的。媽媽說:「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同樣的教育契機,結果卻有著巨大的差異。能只怪當初那個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的孩子嗎?是什麼導致他形成錯誤的觀念?看似出發點很好的教育,為什麼反而將孩子引入了歧途?心靈的航向一旦偏離,又該怎樣幫助他找到回歸的路?這個故事常常引發我的思考,使我不斷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在教育教學中,幾乎每個班級都會出現幾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困生,他們是怎樣成為學困生的?拋開智力因素的影響,是否是由於有的教師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當造就了今天的學困生?該怎樣才能幫助這些孩子更好地發展?我想,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面向全體學生」,學困生在班集體里所佔的比例雖小,但要想真正實現「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目標,教師就必須深入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探究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力爭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二、學生是怎樣成為學困生的。 要幫助那些學習困難的孩子,首先要了解他們是怎樣成為學困生的。辨證地說,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從學生自身原因分析,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主動性、自制力較差,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日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久而久之,與其他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逐步喪失了信心,開始放任自流。還有部分學生雖然有學習的衝動和熱情,但缺乏恆心和毅力,不能持之以恆地學習,這也導致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多數情況下這種非智力因素導致的學習困難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幫助和引導而改變的。
此外,我認為學生學習成長的歷程中,對他們影響最大的莫過教師了。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可是,作為教師,我們在面對孩子時,是否能夠發現孩子心靈深處最真實的需要?是否能讀懂他們透過簡單動作傳遞的信息?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時,他是否願意把老師當成排解煩惱的朋友?要想了解孩子,必須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及時摒棄那些能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的言行,把積極的、健康的、快樂的種子撒播在孩子的心裡。學生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為學困生也有一個過程。讓我們來看看教師的哪些行為可能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1)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意麵向全體,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範圍比較小,課堂成為少數尖子學生展示的舞台,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得到鍛煉和提高。(2)教學設計時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題目難度較大,使一部分學生達不到學習要求,日積月累,越來越多,難以彌補。(3)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練習機械重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還能堅持學習,主動性、自制力差的孩子往往思想就開小差了,課堂教學目標達不到,當然影響成績。(4)教學中教師沒有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急於求成,拔苗助長,反而使部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學習積極性降低,有的乾脆放棄。(5)教學中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具有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的評價,使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進步,缺乏成功的體驗,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必須時刻關注、認真反思自己的言行給學生帶來的究竟是怎樣的影響。 當然,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也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方面。主要表現在:(1)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文化水平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厭學。(2)畸形家庭的影響:單親家庭子女、離異家庭子女往往在學習上受到影響較大,孩子情緒低落,對生活缺乏熱情,做事敷衍。(3)父母過於溺愛,使孩子養成任性、懶散的毛病,不能正確對待錯誤,只能聽表揚,不接受批評,改正錯誤的過程延長。(4)父母期望值過高,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不顧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報各種學習提高班,導致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不好好學習。這些主要是來自家庭的影響。此外當前社會上存在的競爭壓力、就業難等實際問題,也使部分學生對學習很淡漠,感到學習並不能改變什麼,也不能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轉而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迷戀上網、遊戲等虛幻的事物,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三、學困生的幫輔和轉化。 面對學困生,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這些孩子呢?我想,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走出人生的低谷,開創美好的未來。
1、用尊重喚醒孩子的上進心。 學習困難的學生並不是天生喜歡落後,而是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打擊之後喪失了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必須給這些學生以正確的引導,用尊重喚醒這些孩子的上進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於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使命就在於:要使我們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個專業,這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麵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可見,給予學生做人的自尊感比單純教給他技能要重要得多,前者可以有效激發起孩子內心深處的源動力,幫助他自主地去探索,去學習。正像新課改所倡導的理念一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了解和重視。這樣,學困生就會在平等交流中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改變自甘落後的思想,從而產生一種積極進取的動力,激發起內心的進取精神和求知慾。 2、用關愛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困生,用真誠的關愛激發這些學生的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同情心和由衷的關懷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這些學習困難的孩子在一次次的失敗面前,已經逐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很多學困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大多由於失去自信心所致,在迷茫的時候,這些孩子非常需要有人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和真誠的讚美,此時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老師應當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表現出來的進步行為及時進行褒獎,讓他們在表揚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逐漸樹立自信心。與優秀學生相比,學困生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和鼓勵。我班上原來有一名學困生,因為口吃不敢當眾講話,非常自卑。經過我的多次談心與鼓勵,他終於敢舉手回答問題了,雖然說得不很流暢,卻贏得了老師、同學熱烈的掌聲。來自老師同學的關愛讓他放下了思想包袱,不斷地練習,現在已經能比較流暢地回答問題了,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自信的笑容掛在他的臉上。我就是這樣經常鼓勵我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產生不斷進取的精神動力。來自教師的信任與期待,會使學生擺脫心理壓力,輕鬆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逐漸找到自信。 3、用閱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為教師,在尊重愛護學生的同時,必須充分履行自己的育人職責,要懂得「授之以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幫助每個孩子成才。面對學困生,該怎麼去幫助他們成才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生學習越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會越多,這時候閱讀是對學困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這位教育大師在實踐中也是這樣做的。他寓習題於孩子喜歡的閱讀內容中,充分調動起了學困生小費佳的學習興趣,使他的成績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後來費佳成長為一個高度熟練的技師。根據這個觀點,我想可以讓閱讀成為轉化學困生的一把金鑰匙。在平日的語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讓腦力勞動始終伴隨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一些難度適當的練習,啟發學困生思考,讓閱讀真正變成激發智力活動的催化劑,有效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我在班級中設置了圖書角,發動學生拿來自己喜歡的書籍,引導孩子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受到學生的歡迎。慢慢地,我發現隨著閱讀量和閱讀時間的增加,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確有很大提高,閱讀在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用賞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的本質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著名教育家第多惠斯揭示了複雜的教育現象背後的真諦。學困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興趣的培養,對於學困生的轉化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並在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得到他人的賞識,從而激發對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學困生一般性格比較內向、孤僻,在平日的學習活動中容易被人忽視,教師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製造各種機會讓他們展示自我,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我會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學習空間、藉助多媒體增強直觀感受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有真實的體驗,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學習興趣濃厚。因此,興趣的培養,對轉化學困生也非常重要。 轉化學困生的策略還有許多,只要我們堅信學困生是能夠轉化的,用愛心去關注,用智慧去啟迪,用科學去引領,用尊重去激勵,學生一定能不斷進步的!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出處: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 作者:青島鄭州路第二小學:羅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