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小利大事」的哲學
國學課堂之
第十二篇
「小利大事」的哲學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賴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
人們做事情的時候,總希望儘快把事情做好,可情況往往是越急越辦不好,所以孔子說「欲速則不達」,凡事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心理。這和老百姓口中所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一個理。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你越是著急往往就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相反,有耐心和恆心的人往往能通過踏實的努力成就一番大事。
持之以恆地把事情一步步完成,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質。而大多數人都是急躁之人,他們最欠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總是渴望能一朝飛黃騰達,卻不懂得天下沒有一蹴而就的好事。
「羅馬非一日建成,」「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欲速則不達」,世上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成功是沒有捷徑可尋的。一味主觀地求急圖快,違背了客觀規律,後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一個人只有擺脫了速成心,一步步地積極努力,步步為營,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
有一個小孩,很喜歡觀察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繭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叢中看見一隻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觀察。幾天以後,蛹出現了一條裂痕,裡面的蝴蝶開始掙扎,想抓破蛹殼飛出。艱辛的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掙扎。小孩看著有些不忍,想要幫幫它,便拿起剪刀將蛹剪開,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沒有想到,蝴蝶掙脫蛹以後,因為翅膀不夠有力,根本飛不起來,不久,痛苦地死去。
破繭成蝶的過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艱辛,但只有通過這一經歷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幫助反而讓愛變成了害,違背了自然的過程,最終讓蝴蝶悲慘地死去。將自然界中這一微小的現象放大至人生,意義深遠。
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會導致最終的失敗。做人做事都應該放遠眼光,注重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達成自己的目標。許多事業都必須有一個痛苦掙扎、奮鬥的過程,而這也是將你鍛煉得堅強,使你成長、使你有力的過程。
急於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事與願違,大多數人知道這個道理,卻總是與之相悖。歷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過此類錯誤之後才懂得成功的真諦。宋朝的朱熹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十五六歲就開始研究禪學,然而到中年之時才感覺到,速成不是創作良方,經過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16字真言對「欲速則不達」作了一番精彩的詮釋:「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
推薦閱讀:
※只有在大事面前,才能看清一個人
※男人擁有大事業的面相
※大事不糊塗
※稱職伴郎伴娘手冊 伴郎伴娘必須留意的四大事項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寫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