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我執分別妄念:修心利刃輪釋 第五課
現在我們正在學習,《修心利刃輪》當中的,以溫和的方式教誡斷除我執。其中反覆講到,即生所感受的種種不幸和痛苦,皆來自於前世的業力。對世間人來講,這個道理特別需要懂得。所以我非常希望,這次聽的人能多一點!但事與願違,聽的人並不多。講密法時,很多人都聽不懂,但往往聽的人特別多。因此,以後有些方式也需要改變。
唐捐必需用品時,是蔑他人之所需,
惡業利刃輪自己,今當成辦他之需。
在生活中,自己經常唐捐所需要的用品,比如錢、車、筆、地基、院子、房屋、法本、作業本、錄音機等,不知不覺就變壞、浪費、丟失,或被他人偷走、搶走等,始終不能用上。因為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窮光蛋,最喜歡的東西已經丟失,必需用品突然損壞,私有財產被他人侵佔、破壞……此時會特別痛苦、傷心,甚至大哭等。其實不應該這樣,因為這是自己往昔搶奪、霸佔、毀壞、侵害、輕毀、騙取他人的財富等必需品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上。
因此,當諸如此類不樂意事發生時,一定要想是自己的惡業現前。因為,因緣或緣起規律非常奇妙,以前傷害過他人,此惡業利刃遲早會旋轉到自己頭上。在即生中,自己也應當成辦他人的所需,不管自己有多大能力,都應盡量幫助他人。
對學習佛法的人來講,幫助他人很重要,特別是大乘佛教徒,不僅要幫助人類,還應幫助所有眾生。以前,我在聞思的過程中,始終覺得自己背誦、辯論最重要,別人再怎麼窮苦,也置若罔聞。但現在看來,這是聞思過程中的最大錯誤。若那時就幫助他人,到現在已經幫助了不少的人,而自己的聞思也不會受到特別大的影響。在接觸社會後,這種感覺異常強烈。所以,應如《入行論》所云:「直接或間接,所行唯利他,為利諸有情,迴向大菩提。」
若能如此行持,即生自己的所需很快就會圓滿。《雜寶藏經》有一則公案:往昔有夫婦二人非常貧窮。有一次,丈夫看到很多長者都去寺院供養僧眾,心裡特別羨慕。回到家後,他哭著對妻子說:我前世沒有修福,感得今生貧窮;如果今生再不修福,後世會更加貧窮。而那些長者,前世修福,今生富貴;今世修福,來世會更加富貴。妻子說:光哭也沒有用,你把我賣了,所得的錢就可以供養僧眾。丈夫哭得更加厲害,說:沒有你,我怎麼能活得下去?妻子很有智慧,說:不如我們一起賣給他人做傭人,這樣既不分開,還可供養僧眾。後來他們一起到一富貴人家賣身,主人說:錢先給你們,若七天之內還不上,就當奴婢。
得到錢後,他們日夜不停地做準備。到第六天,國王也準備第二日供僧,但僧眾沒有同意,說已答應窮人。國王很不高興,三次派人前往商量,他們夫婦都不應允。國王感到奇怪,便親自前往。他們告訴國王:明天一過,我們就沒有自由了,因為為了修福,已經賣身於人,明日是最後的期限,故只好冒死相爭。國王被他們深深感動,不但隨喜他們的行為,還將自己和夫人所穿的衣服和瓔珞贈給他們,同時還封贈給他們十個村落。從此,他們就變成了有權有財的人。
所以,若我們的心真的很善,在即生中也能感得很多果報。在大學演講時我也講過,李嘉誠以一個小小的行為,就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因此,在即生中,大家皆應以利他心盡量幫助他人。
心不明了不喜時,是於他眾積累罪,
惡業利刃輪自己,今當斷除他罪緣。
在修行或日常生活中,心不明了,智慧不明清,經常處於糊裡糊塗的狀態,或像患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一樣,經常產生憂愁之感,心不喜悅,比如時常無緣無故不高興,或今天笑逐顏開,明天愁眉苦臉,讓人感到莫名其妙。這是什麼原因呢?也許在即生中找不到原因,因為誰也沒有得罪過他,更沒有人打罵他,或搶奪他的財富等,而且他的生活資具樣樣具全、應有盡有。當然,有些在即生中也找得到原因,比如夫妻像仇人一樣,經常吵架、打架等。實際上,這是自己前世對他人生嗔恨心,毀壞他人事業等傷害他人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上。
所以,當我們心不快樂,經常處於愚痴狀態,比如:睡眠很重,迷迷糊糊(既不是睡著,也不是清醒),黑白顛倒(白天昏昏大睡,晚上興奮不已;或該睡時睡不著,該清醒時清醒不了)等,此時一定要想:這是自己前世依靠他人造了很多惡業的原因導致的,從現在開始,我應當勵力斷除依靠他眾而產生的一切罪緣,比如貪心、嗔心、痴心等。
其實,斷除這些罪業的緣,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的因緣最好。但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認為出家是逃避,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崇高的追求。《雜阿含經》裡面講:有一位叫聞陀的婆羅門問阿難尊者:你出家的目的是什麼?阿難回答得很好,他說:我出家的目的是為了斷惡生善。(所以,並不是為了生活過得快樂,怕梳理頭髮麻煩等而出家。)婆羅門又問:斷何等惡?阿難尊者回答:斷貪嗔痴。婆羅門問:為什麼要斷貪嗔痴呢?阿難尊者說:不管是貪財、貪人,還是貪著其他事物,都會對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而產生嗔恨心,不但毀壞自己的一切善根,還傷害他人。(大家都清楚,社會不安定的因就是嗔恨心。若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之間沒有嗔恨心,特別是所有國家領導都獲得阿羅漢果位,就不會天天在新聞中互相說壞話,世界也就和平了。而有了嗔恨心,特別是國家領導有嗔恨心,就會不斷爆發戰爭。)而痴心,就是對人和事物的真相不明白、不明了,這是一切罪業之源。因此要斷除三毒。
所以大家,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明白出家的責任。實際上,一位合格的出家人,就是一位高尚的教育工作者。因為出家的職業要求,出家人必須利益眾生,即幫助人類為主的眾生斷除三毒。若所有人都沒有貪嗔痴,人類就真正實現了幸福、快樂的夢想。但有人經常問:如果出家人越來越多,那誰來供養呢?其實根本不用擔心,因為從事教育的人雖然有很多,也沒有直接從事生產等,但並沒有人餓死。
言歸正傳,即生出現心不明了、心不歡喜,要想是前世造了很多惡業,並勵力懺悔,代受一切眾生的痛苦。但有些道友在心痛苦、不快樂、睡不著等時,內心往往發出絕望的呼喊:這怎麼辦哪!其實,若是前世業力所致,醫藥是不可能治療的。國際衛生組織通過各方面調查得出結論,世間上大多數病都沒辦法用醫藥來治。所以很多醫生口口聲聲都說:這是業力病,沒有辦法醫。但不知是醫術不好,還是真正業力現前。
不能成事心亂時,是於勝事造違緣,
惡業利刃輪自己,今當斷除諸阻礙。
本來自己想成辦一件偉大的事業,但後來沒有成辦,未能如願以償,以致心煩意亂。表面看來,這是即生中人或非人對自己製造違緣導致的。其實,這是自己的業風直接融入人或非人的心,他們才對自己的事業製造違緣,很多前輩大德都這樣講。比如,我今天要做一件重大的事情,但有一個人站出來對我製造違緣,致使不成功。其實,這是自己前世所造惡業的業風把這個人給吹來了,或自己的業風入於這個人的心,所以他給自己帶來違緣。但主因並不是這個人,而是自己前世的業。
那是什麼業呢?是自己對他人做非常殊勝和盛大的佛事,比如弘法利生的事業,造佛塔、佛像等製造違緣,這樣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上。因此不能怨天尤人,從今天開始,要斷除對他人行善製造違緣或做阻礙。
在這些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在他人弘法利生時,若我們能幫助就盡量幫助,若不能幫助,也應該對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善加觀察,千萬不要對他人製造違緣。但有人經常阻止他人行持善法,比如:有一位乞丐正在乞討,有人想給他一毛錢,但有人說:到底是真乞丐還是假乞丐,誰知道啊!有些乞丐特別富裕,比如某某乞丐在銀行里就存有幾百萬。要小心,不要上當受騙!他人聽了,就沒有給。當然,自己不想給也無可厚非,但也沒有必要阻止他人行善。
紀曉嵐描述過這樣一個人:在清朝時,有一位秀才很有智慧,但他有一個毛病,經常對好人好事挑剔。有一次,一位老師死了,學生們紛紛捐錢操辦後事,事事辦得周全妥貼。但他說:世間哪有這樣好心的人,分明是沽名釣譽,將來好攀附鑽營。
有一位貧民,其母病餓交加,死於路旁。他跪在母親的遺體旁,向路人乞錢買棺,以安葬母親。他面容憔悴,形體枯槁,聲音酸楚悲哀。很多人為之淚下,紛紛施捨。但這位秀才卻說:這人是借死屍發洋財!那躺在地上的,是不是他母親還不知道!什麼大孝子?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
有一次,他路經一座表彰節婦的牌坊,看了一陣碑文後,嘲笑說:她家裡奴僕眾多,誰知道她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節婦。因為尖酸刻薄,他一輩子一無所成,最後窮困潦倒而死。
因此我希望,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不要看別人的過失。但有些人往往吹毛求疵,在雞蛋裡挑骨頭,看別人過失方面表現得很有才華,而在認識自己過失方面卻特別低能,甚至經常掩蓋、不承認,這就是所謂的業力現前。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人,好的方面,讓他講考《入行論》的一個偈頌,一分鐘就解釋完了,而講別人的過失,卻天南海北、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以前讀書時,有些學生也是這樣,一講壞事就興緻勃勃,一講好事卻一聲不吭。
作為修行人,尤其是大乘佛教徒,應像《佛子行》中所說的一樣 ,不說他人過失,因為這會毀壞自己的功德,也毀壞菩薩律儀。而恆觀清凈心,對自他的事業和善行都不會有障礙。學院有個別高僧大德,聽到他人行持善法就深深地隨喜,聽到他人說過失,就不往下聽,也不往下說。而有些人雖然不喜歡說過失,但卻特別喜歡聽,這也不是很好。
現在網路上有一群人,對他人做好事一概否認,比如聽到哪裡做慈善,就說:這是假的,他們想通過慈善發財;聽到哪裡講經說法,就說:他們講得如何如何不好,等等;聽到哪裡造佛塔,就引用佛經說造塔沒有功德等……但他們的追隨者還特別多,這就是眾生的可憐!以此惡業,在眾多生世中,都將感受痛苦的果報。
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成為這樣的人,不如話少一點的好。有些人語言特別少,除了點點頭以外什麼都不說,看起來就像啞巴一樣,很讓人討厭,但實際上他們卻減少了很多語言的罪業。以前上師如意寶講《百業經》時,大多數人都發願,以後在說話方面要注意。但時間久了,惡習就會複發,所以要高度警惕!
現在有些居士,雖然學習了《入行論》、《大圓滿前行》等論典,但在相續調柔方面,卻讓我很失望。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雖然他們口口聲聲都說,自己已經系統學習佛法五六年了,但其語言、行為、心態卻讓我很不滿意。有時我也安慰自己,一個人的行為不如法,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如法;有時則生起厭離心:依此類推,大多數人都僅此而已,只是徒有名相,不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亦令師不喜,是於妙法有表裡,
惡業利刃輪自己,今當於法表裡一。
有些人不管怎麼做,所作所為始終令老師、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不歡喜,即或偶爾滿意,長期也不認可。此時有人心中很不高興、很不平衡:別人並沒有做什麼善事,也沒有以三喜供養,為什麼對他這麼好,而對我這麼差?其實,在這個時候應該想:這是自己前世對依止上師、修行妙法表裡不一的原因導致的,即世人常說的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比如:當著上師、高僧大德的面,就說奉承話:您老人家是諸佛菩薩的真正化現,只要見聞憶觸都會得到解脫,我們好有福氣啊!而在背後,不但沒有信心,反而說過失,甚至誹謗。現在這樣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上,從今天開始乃至生生世世當中,我再也不能這樣做,應這樣提醒自己。
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若長期讓上師不歡喜,對自己的解脫就會有很大的障礙,所以要儘力讓上師生起歡喜心。若上師身口意的加持融入自心,這就是一切所得當中最殊勝的獲得。以前上師如意寶曾經講過,他老人家雖然沒有見過無垢光尊者和麥彭仁波切,但通過祈禱,他們的意傳加持確實已經融入自己的心,所以今天攝受弟子才有不共的能力。因此,對很多人來講,讓上師生起歡喜心,進而獲得上師的加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現在很多修行人言行都不一致,以此必將感受痛苦。《諸法集要經》裡面講:「愚人空妄說,而不能修作,彼言行相違,當受無量苦。」意謂:愚人經常空口說妄語,而不能好好地行持,彼言行相違的緣故,當感受無量痛苦。因此,做人不能表裡不一,不要表面很甜、很美,背後卻又苦、又澀,而應表裡如一。有些人當面很粗暴,或說話聽起來很不舒服,背後卻從來不說壞話,句句都很負責任,這樣的人就很可靠。
若在即生中,始終無法讓上師歡喜,則應痛改前非,否則業力還會延續到來世。佛經講:提婆達多表面上對佛陀非常恭敬,背後卻經常惡口罵佛、噁心向佛。很多比丘問佛陀:為什麼提婆達多在您面前這麼調順,而背後卻在僧團里挑撥離間,說您的壞話呢?佛陀說:不僅今世如此,在過去世他就諂誑成性,比如提婆達多變成鸛雀,我變成白鵝時,我就以偈(「舉腳而徐步,音聲極柔軟,欺誑於世間,誰不知諂詭。」意謂:雖然你在水池中,舉腳下步很緩慢,聲音特別柔軟,但這是以諂詭的手段在欺誑大家,這是誰都知道的。)揭露過他的過失。所以,若現在不下定決心改正過失,後世將受苦無窮。
道友當中,有些人我還是比較喜歡。因為他的語言直截了當,當面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雖然當時聽起來有點難以接受,但除此之外,背後再不會有什麼。總之,大家不要做表裡不一的人,否則生生世世都會讓上師不歡喜,道友不歡喜,所修法也不成功。
眾人群齊反駁時,是輕有慚及有愧,
惡業利刃輪自己,今當警惕不防護。
在生活中,眾人全部變成了自己的怨敵,或對自己不滿,所有人一起反駁自己,說自己壞話,或說自己不對,甚至在自己沒有任何錯誤時,他人也會如此。這是自己前世對世間有慚有愧的人不在乎,沒有把慚愧當作功德,而經常輕蔑、毀壞,這樣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上。因此在即生中,應當警惕不防護,即不要放逸,應恆時守護三門。如《雜阿含經》云:「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慚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意謂:應善護自己身口意的一切業,若以慚愧而自我防護,則是善於守護者。
若修行人經常有慚愧心,來世就不會墮落。若沒有慚愧,造很多惡業,來世就會變成旁生、餓鬼眾生、地獄眾生,即使獲得人身,也特別低賤。但現在社會,無慚無愧弘揚得很廣,大家都覺得沒有慚愧很了不起,這是很可怕的!
最近我看到一張九十多歲老人的照片,她頭上長有一隻羊角。很多新聞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都覺得很奇怪,人頭上為什麼會長羊角呢?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業力不可思議。《楞嚴經》中講:「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如果人吃了羊,將來羊就會變為人,人就會變為羊,互相噉食、盡未來際。而在人時,羊角長在頭上,則是下世變羊的預兆。可是一些醫學家,卻不信佛理,偏偏要在細胞上去尋找羊角的種子。
眷屬集聚即嗔時,是劣秉性蔓諸方,
惡業利刃輪自己,今當處處人格妙。
自己的眷屬、親朋好友,集聚在一起時,就會產生嗔恨心,甚至說自己的過失,誹謗自己。這有可能是他們性格不好,為人處世不善巧導致的。但最主要的,是自己往昔秉性特別惡劣,不好的行為蔓延到了十方,即自己前世無惡不作,傷害、毀壞了很多人,現在這樣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上。所以,在即生做事的過程中,當自己受到別人譴責,心裡充滿痛苦時,一定要想:這是自己前世秉性特別惡劣,對他人不好,這樣的業力之輪已經旋轉到了自己頭上。從現在開始,我處處都要人格善妙。因為只有先做一個好人,才有聞思修行、弘法利生的機會,來世才會獲得安樂。
為什麼法王如意寶特彆強調人格呢?這是因為做人是基礎,然後才能做事、作佛。《法句譬喻經》中講:有一家人有一獨生子,在上學時,他驕橫不馴,不敬師長,不學知識,以致學無所成。後來父母讓他回家操持家業,他好吃懶做,言行極不檢點,所有人都看不起他。但他從不反省,整天埋怨他人。
在走投無路時,他往見佛陀,欲求出家為僧。佛陀說:你不具備世間的功德,出家的因緣、條件不成熟。你應該回家孝養父母、尊敬師長、誦習經論、精勤做務、改正惡習,在做人合格時,再考慮出家。佛陀的語言對他觸動很大,回家後他就變了一個人,在三年中上敬下愛、勤勞持家、精進修學,所有人都讚歎他。三年後,他又到佛陀面前祈求出家,佛陀就歡喜地攝受了他,並說:你有世間的人格基礎,出家有機會成就。後來他精勤修行,獲得了阿羅漢果。
所以,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做人一定要過關。若不過關,連世間的功德都沒有,出世間的功德就無從談起;而在世間,別人見你說話做事稀奇古怪、神神道道,任何一個單位都不會接受。尤其是欲出家修行而獲佛教至高無上境界者,一定要打好人格的基礎,若連好人都不是,則困難重重。想必大家都清楚,出家人的層次比世間人要高,從別解脫戒方面講,在家人最多守五條戒,而出家人要守二百五十條戒。所以,首先要完善自己的內心、語言和行為,還應提高各方面的素質。
無論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都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出家前要考察一段時間,這樣就能避免人格不好的人混入僧團。在我們學院,法師、管家一定要長期嚴格審察,不要一曝十寒、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千萬不能讓一些連世間功德都不具備的人,進入這個高素質的人才群體。因為,只有具備智慧、悲心、戒律等世出世間功德的人才,才能肩負弘法利生的重任,否則會對佛教帶來負面影響。當然,其他佛教寺院和團體,在這方面也要引起注意!
以上教言特別珍貴,希望大家重視!藏地俗話說:一句真正的教言,在降生時聽到,到死時都應完好無損地保存在自己心中。不過做到這樣非常困難,但至少要讓它在幾月、幾年當中發揮作用,不要像對待世間文件那樣。否則,對聞思修行、弘法利生是很不利的。
思考題:
1.在唐捐必需用品、心不明了不歡喜、不能成事心煩亂、如何亦令師不喜、眾人群齊而反駁、眷屬集聚即嗔之時,應如何修鍊自心?並請詳細闡述理由。
2.通過學習《修心利刃輪》,有人深深體會到:一切逆緣皆自己業力所致,所以應勵力懺悔、遷善改過,不應怨天尤人。你是否同意此觀點,為什麼?
心一禪個人微信號:xinyichangongyi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干大事的能力來自哪裡,著實讓人想不到
※關於儒家修心道家打坐佛家參禪還有站樁的疑惑!?
※《修心七要》講記(四)
※《修心七要》第三十講
※修行先修心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