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 卷八
第8章 卷八
摩揭陀國上。
摩揭陀國,方圓五千多里。城市中居民少,村鎮里編入冊籍的民戶多。土壤肥沃,有利於農事。有一種奇特的稻米,它的顆粒粗大,香氣、味道、光澤和顏色都特別好,那裡的習慣稱之為「供大人米」。地勢低而潮濕,城市村鎮都坐落在高處。夏初至中秋期間,平地被水淹沒後可以划船通行。風俗樸實。氣候溫熱。重視學術,尊敬佛法。寺廟五十多所,和尚一萬多人,多半崇敬和學習大乘法教。外道神廟有幾十所,異教很多。
波吒厘子城及傳說。
舊城在恆河南邊,方圓七十多里,雖然早已荒蕪,基址還在。從前,在人的壽命無限長的時代,它叫做拘蘇摩補羅城大唐語言是香花宮城。因為王宮裡香花繁盛,所以給它起了這麼個名稱。到了人的壽命為幾千歲的時代,改名為波吒厘子城舊譯巴連弗邑,誤。
當初,有一位高才博學的婆羅門,收了幾千名徒弟,在那裡傳授本領。徒弟們一起外出遊覽,有一個讀書人卻在那裡徘徊悵望。同伴們對他說:「你在愁什麼呀?」他說:「我正當壯年,卻還孤身在外,形單影隻;求學已經多年,仍然沒有學會本領。一想到這種情況,我的心情就非常沉重。」於是徒弟們跟他開玩笑說:「我們現在就來給你求婚聘親。」接著,他們假定兩人為男方父母,兩人為女方父母,坐在一棵波吒厘樹下,這樹就是所謂的女婿樹。於是採摘時果,盛取清水,當做佳肴美酒,把婚姻的事情提了出來,請問了結婚的日期。這時候,假的女方父親拖來一截帶花的樹枝給讀書人,說:「這是你的賢妻,希望你不要嫌棄。」讀書人心裡欣然自得,到了傍晚該回去的時候,他戀戀不捨,止步不前。徒弟們說:「剛才說的話不過是鬧著玩的罷了,咱們還是一起回去吧!不然,樹林里的猛獸恐怕會傷害你的。」讀書人終於留了下來,在樹旁來回地走著。天黑以後,神奇的光把野外照得通亮,還響起優美動聽的音樂,出現了一排排帳篷。不一會兒,一位老翁拄著拐杖前來向讀書人表示慰問,又有一位老婦人領來一名少女,後面跟著的客人堵滿了路,都穿著大禮服,奏著音樂。於是老翁就指著少女對讀書人說:「這就是你的妻子。」隨後,大擺喜宴,盡情地慶賀了七天。徒弟們懷疑他遭受了野獸的傷害,就去找他,這才看見他獨自坐在樹蔭下,好像正陪著貴客。勸他一起回去,他依然不聽從勸告。後來他自己進城去拜訪親友,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們。聽到的人無不大吃一驚。於是他就領著朋友們一同到樹林中去,大家都看見花樹是一座大戶人家的住宅,許多僕人正在那裡來來往往地忙碌,而那位老翁則從容不迫地接待,擺筵席,奏音樂,賓主的禮節都很周到。朋友們回到城裡就把這件事情傳開了。結婚一年以後,生了一個兒子。讀書人對妻子說:「我現在想要回去,卻不願離開你們;要是繼續留在這裡,風吹露打的,我又受不了。」妻子聽了,就把這番話稟告了父親。於是老翁就對讀書人說:「人生行樂,難道非在故鄉不可嗎?我打算現在就給你們建造住宅,你就不要三心二意了。」於是他差遣精靈,不到一天工夫住宅就蓋成了。原來的香花宮城搬到這裡的時候,由於那位讀書人的緣故,神靈們幫著修築了新城,從此以後這座城就命名為波吒厘子城。
無憂王作地獄處。
舊的王宮北邊有石柱,高達幾十尺,是無憂王作地獄的地方。釋迦如來涅之後第一百年,有一位名叫阿輸迦大唐語言是無憂。舊譯阿育,誤的國王,也就是頻毗娑羅大唐語言是影堅。舊譯頻婆娑羅,誤王的曾孫,把國都從王舍城遷到波吒厘子城,在舊城周圍又築起一圈外郭。由於年代久遠,現在只剩故基。寺廟、外道神廟和塔的遺址有幾百處,保存下來的寥寥無幾。只是在故宮北邊靠恆河的小城裡,有一千多戶人家。
當初,無憂王繼位之後,政策法令苛刻殘暴,並且設立地獄,荼毒生靈。那地獄四周修起極高的圍牆,圍牆上還有角樓聳立;熊熊的烈火,高大的熔爐,鋒利的刀劍,諸如此類的刑具無所不有,如同陰間;還招募本性兇殘的人,封為獄主。開始,他把國內犯法的罪人,不論罪惡輕重,統統投入地獄進行折磨。後來,連路過地獄的人也要被捉去殺害;凡是到了那裡的人無不喪命,於是那裡的情況就絲毫不曾泄露。這時候,有一位出家不久的沙門,在乞食的路上無意之中來到地獄的門口。兇殘的獄吏把他抓去,想要殺害他。沙門嚇得心驚膽戰,經過請求被允許做一場禮拜和懺悔。不一會兒,他看見一個人被綁著進了地獄以後,手腳被砍斷,身體被撕裂,頃刻之間就粉身碎骨。沙門見後,心裡非常難過,並且因此就懂得一切無常的真理,獲得了無學果。獄卒對他說:「你可以去死了。」沙門獲得聖果以後,心無生死之感,雖然被投進一大鍋開水[里],卻好像身在清池;水面上還長出一朵大蓮花來給他坐。獄主見後十分驚恐,派人立即報告國王。於是無憂王就親自前來觀看,非常稱讚神靈對沙門的保佑。獄主說:「大王應當死。」他說:「為什麼?」獄主回答說:「大王先前下過命令,給我們當做管理刑獄的依據:凡至本獄圍牆者,格殺勿論。沒有說國王進來以後偏偏可以不死。」無憂王說:「法律一經制定,當然不得再變。我先前下的命令,難道把你除外了嗎?你活到今天,是我的過錯。」說完,他就命令獄卒把獄主投入高大的熔爐。獄主死後,無憂王才脫身,於是,推倒高牆,墊平深溝,廢除地獄,放寬刑罰。
無憂王建舍利塔。
地獄南邊不遠,有一座塔,基座已經傾陷,只剩下覆缽形狀的主體,四側裝飾著珍寶,石頭做成欄杆,它就是那八萬四千塔之一,由無憂王用人工建於宮中。這塔有如來的舍利一升,間或有靈異出現,時常有神光燭照。無憂王廢除地獄之後,遇見近護大阿羅漢。近護採用方便之法,循循善誘;根據他的根機引導他依了佛法。國王對羅漢說:「我有幸靠前世修的功德,現在做了皇帝;可嘆的是由於我的罪過,我未能受到佛的教化。現在我要為如來的遺身舍利重新建塔。」羅漢說:「大王靠行善獲得的力量來役使眾神靈,用以實現這個誓願,保護三寶,這是我的願望;現在是我實現這個願望的時候了。」接著近護就給他詳細地講述了獻土的因緣,以及如來關於興建八萬四千塔的預言。無憂王聽說以後非常高興,他召集鬼神,發布命令說:「法王引導人們修功德,是眾生的幸福;我依靠前世的善行,當上人中之王。我要重新供養如來的遺身;你們這些鬼神必須同心協力,在整個贍部洲贍部洲:佛教把世界分為四大洲,贍部洲即其一。我們就住在贍部洲上。見本書《序》。的境內,在千千萬萬有人煙的地方,都為佛的舍利修起寶塔。發願的是我,成功要靠你們。由此產生的無上功德,我並不想要獨佔。你們應該各自修建一座塔,然後再來待命。」鬼神們奉命前往各自所在的地方動工,完成以後又都回來請求命令。無憂王打開八國所建的那些塔,取出舍利,分給眾鬼神,然後對近護羅漢說:「我想要在所有的地方同時把舍利藏進塔內;儘管希望如此,但是事情還不能如願。」羅漢說:「請大王命令鬼神們,到了約定的日期,一旦太陽被一個手狀的影子遮住,應該同時把舍利藏進塔內。」無憂王接受了這個指示,就向鬼神們去宣告。到了約定的日期,無憂王觀察空中的情景,等候著那一個時刻到來。太陽到天空正中的時候,羅漢運用神通,伸手把太陽遮住;在所有營建寶塔的地方,鬼神們都看到這個景象,便同時把舍利藏進塔內,從而大功告成。
如來足跡石。
塔側附近的精舍中,有一塊大石頭,如來在上面踩過,一雙腳印還在,各長一尺八寸,寬六寸多。兩個腳印上都有千輻輪相,十個腳趾全帶字花紋,腳印上顯現魚形圖案,不時放出光芒。從前,將要涅的如來在前往北邊的拘屍那城的途中回頭看南邊的摩揭陀國的時候,曾經站到這塊石頭上,告訴阿難:「我將要涅,現在回頭看一看摩揭陀國,最後留下這腳印。一百年以後,無憂王統治世界的時候,將在這裡建都,保護三寶,役使眾神。」到了無憂王繼位的時候,他就在這裡築城建都,並且為這塊有如來腳印的石頭修建精舍;由於它就在王宮附近,所以他總是親自來供養。後來各國國王爭著想把這塊石頭抬回去;石頭雖然不大,卻沒有一個人能轉動它。不久以前,設賞迦王毀滅佛法,於是就來到這塊石頭所在的地方,想要消滅聖跡。石頭鑿過以後又變得跟原來一樣平,紋路和色彩依然如故。接著把它拋進了恆河,它馬上又回到了原地。它旁邊的那座塔,是過去四佛座位和散步的遺迹所在地。
無憂王大石柱。
有如來腳印的精舍附近,立著一根大石柱,高三十多尺,刻在上面的文字已殘缺不全,大意是說:「無憂王信仰堅定,三次把贍部洲施捨給佛、法、僧,三次用自己的各種珍寶重新把它贖回來。」話很多,大意如此。
摩醯因陀羅故事。
故宮北邊有一間石頭造的大屋子,外表看上去像一座高山,裡邊有幾丈寬,這是無憂王為出家的弟弟使用神鬼的力量建造的。當初,無憂王有一個同母所生的弟弟,名叫摩醯因陀羅大唐語言是大帝,他出身於貴族,野心勃勃地穿戴起國王的服飾,生活奢侈,為所欲為,殘暴成性,百姓們對他敢怒而不敢言。王國的輔佐和老臣們向國王提意見說:「你那位放肆的弟弟作威作福也太過分了。統治者對百姓一視同仁,國家就安定;百姓們擁護,統治者的地位就穩固;這是祖先的明訓,由來已久。但願你維護國法,把他交付執法。」無憂王含著眼淚對弟弟說:「我繼承祖先的事業,保護眾生,何況你是同胞兄弟,我怎能忘記對你照顧和愛護?我還沒有對你挽救、引導,你已經觸犯了刑法。現在我對上懼怕祖先在天之靈,對下受不了群臣百姓的批評。」摩醯因陀羅向國王叩頭請罪說:「我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觸犯了國法。但願你賜我第二次生命,再寬延七天。」於是無憂王把他禁閉在一間幽暗的屋子裡,嚴加守衛;同時供給他最好的飲食,毫不虧待。看守的人喊道:「一天已經過去,還剩六天。」這樣直到過了第六天,摩醯因陀羅不但深感憂傷和恐懼,而且發憤修行身心,終於獲得羅漢果;他升入高空,顯示神通,立即脫離塵世,置身於遙遠的山谷之中。無憂王聞訊之後親自去跟他說:「以前我受國法的約束,要讓你受嚴厲的刑罰;哪裡料到你會得道高升,獲取聖果。你已經看破紅塵無所牽掛,那就可以回國了。」他弟弟說:「從前我受慾望的羅網束縛,醉心於聲色享受;如今我已逃出如同危城一般的塵世,喜愛山谷。讓我脫離人間長久地跟丘壑在一起吧!」無憂王說:「想要使心境清凈,難道非住在深山裡不可嗎?不過為了順從你的意願,我應當在這裡為你建造住所。」於是無憂王就召集鬼神,命令他們:「我定於後天舉行宴會,你們一起前來參加,各自必須攜帶大石一塊作為座位。」鬼神們接受了命令,到了日期全都趕來參加宴會。宴會結束以後,無憂王告訴鬼神們說:「石座凌亂,應該由你們自己堆聚起來;我想利用你們的力量,不再另外花費力氣,把石頭壘成一間屋子。」鬼神們接受了命令,不到一天工夫就把石屋建成。於是無憂王親自前往迎請摩醯因陀羅,住進這一所石廬。
無憂王諸營造遺迹。
故宮北,地獄南,有一個大石槽,是無憂王利用鬼神的力量製成的器具,在向和尚們施食時用以盛飯。
故宮西南面有一座小石山,山谷中間有幾十間石屋,都是無憂王為近護等阿羅漢役使鬼神所建造的。山旁原來有一座高台,現在已經倒塌,成了一堆石頭。還有一個水池,一會兒波紋微動,一會兒清如明鏡,鄰國和遠方的人們都稱它為聖水,要是喝了這水或者到水池裡洗個澡,罪惡就會消除。
山的西南邊有五座塔,高高的基座已經下陷,但剩下的那一部分依然很高;從遠處望去,重重疊疊像是一座山;塔的每一面有幾百步寬,後人在基座上又修起小塔。《印度記》說:從前,無憂王建成八萬四千塔以後,還剩五升舍利,所以另外又建造五座高塔,形制較其他各處更為奇特,時常出現靈異,用以表示如來的五分法身。那些不信佛法的傢伙私下議論,說這是難陀王建造的五座寶庫,用以儲藏七寶。此後有一個國王並不真正信佛,聽到前人那些似是而非的話以後就放縱了貪慾,興師動眾地親自前往發掘。到了那裡,忽然地震山倒,大雪下得天昏地暗,寶塔中雷聲大作,士兵們撲倒在地,動彈不得,象和馬被嚇得狂跑。從此以後,沒有人再敢打它們的主意。有人說,關於此事雖然議論紛紛,但還不算可靠,根據古代的記載,可以相信它是事實。
雞園寺廟。
舊城東南有屈居勿反吒阿濫摩大唐語言是雞園寺廟,是無憂王所建造的。無憂王初信佛法的時候,恭敬營建,修善行,積功德,召集一千名和尚,包括凡、聖兩部分,用四事供養,還施捨日常用品。這座寺廟早已倒塌,基址還在。
阿摩落迦塔。
寺廟旁邊有一座大塔,名為阿摩落迦。阿摩落迦是印度的一種藥用果子的名稱。無憂王患病在床將要去世的時候,知道自己的生命無法挽救了,想要施捨珍寶,為來世修福。然而大權已經落入有勢力的大臣手中,國王下了命令也不能如願。後來無憂王利用吃藥的機會,留下一個阿摩落迦果在身邊;到把它玩得半爛的時候,他手裡握著那半個果子,長嘆一聲,問大臣們:「如今誰是贍部洲的主子?」大臣們回答:「只有大王您是。」無憂王說:「不是這樣。我如今不是主子。只有這半個果子,我還做得了它的主。唉!風燭易滅,人間的富貴更難保。我的地位達到了據有疆域的地步,頭銜之高也超過了一切的稱謂,臨終時卻一無所有,還要受強臣的欺侮,天下不再歸我,只剩下這半個果子!」於是他就命令侍臣說:「拿著這半個果子到那雞園寺廟去,把它施捨給和尚們,你這樣說:從前整個贍部洲的主子,如今半個阿摩落迦果的大王,謹向大和尚頂禮,但願接受我最後的施捨。一切屬於我的東西皆已喪失,只有這半個果子我還多少做得了主。可憐我貧窮,我期望這樣能積德增福。」後來,和尚中的上座這樣說:「無憂大王平素就期望弘濟眾生,如今他身患瘧疾,奸臣篡權,積蓄的財寶全部喪失,只能用這半個果子來做施捨。我一定按照大王的命令,把它施捨給所有的和尚。」說完,他就吩咐典事把這半個果子放在湯羹里煮;然後建造一座塔,把那果核收藏起來。既然蒙受了國王的大恩,就以此來紀念他的遺言。
建椎聲塔及提婆故事。
阿摩落迦塔的西北,在一所舊寺廟裡有一座塔,名為建椎聲。
當初,這座城裡有上百所寺廟,和尚們嚴肅認真,學術水平很高,外道的學者一聲也不吭。後來和尚們相繼去世,後輩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繼承前人的事業。而外道的師傅們卻教出了一批有本領的學生。於是他們就互相招呼,集合起成千上萬的同夥,來到僧坊,高聲喊道:「使勁兒敲椎,把你們的學者都召集起來!」那一群傻瓜全都來到,荒唐地把椎敲響。於是就報告國王,請求比出高低。外道師傅才能高強,學識淵博;和尚雖然人多,但是提出的論點都很淺薄。外道說:「我們的論點勝了。從今以後,所有的寺廟不得再敲椎來召集和尚。」國王依據先前的辯論規定,批准了他們的請求。和尚們蒙受了恥辱,無可奈何地走了;十二年內再也未敲椎。那時,南印度有一個菩薩叫做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閼剌樹那:一般多譯為龍樹。古印度大乘佛教的著名學者,中觀學派的創始人,約公元3世紀人,著作很多。大唐語言是龍猛。舊譯龍樹,誤,從小就名聲很好,成年後聲譽更高。他拋棄一切慾望,出家修行學法,深入鑽研精妙的佛理,達到了初地的階位。他的大弟子提婆聰明機警,思維敏捷,理解力強;他對師傅說:「波吒厘城的那些學者辯論輸給外道以後不敲椎,轉眼之間,已經十二年了。我斗膽想去把邪見之山推倒,把佛法之炬點燃。」龍猛說:「波吒厘城的外道學問淵博,你不是他們的對手,如今要去還是我自己去吧!」提婆說:「想要剷除腐爛的草,何必使整座山傾倒?請允許我領受了您的指教,去把那些外道的學說打倒。師傅您替外道立論,而我來依理批判分析,弄清楚兩者的優劣,然後再計划去的事情。」於是龍猛就替外道立論和進行辯護;提婆跟著批判他的理論。七天之後,龍猛的論題被駁倒,他因此而感嘆地說:「謬誤的言詞容易被駁倒,惡意的義理難以站住腳。你就去吧!肯定能把他們打敗!」提婆菩薩早就享有崇高的聲望,波吒厘子城的外道聞訊立即互相召集,跑去對國王說:「大王以前屈尊降貴親臨辯論的現場,規定沙門不敲椎。希望大王傳令各城門官,不得讓外國的和尚進城,以免他們互相支援,輕易地改變先前的規定。」國王批准了他們的請求,嚴加監督。提婆到達以後,進不了城。聽說了那個禁令,他就更換衣服,疊好僧伽胝,把它藏在草束中;然後撩起衣裳,頂著草,快步闖過城門。進城以後,他扔掉草,披上僧伽胝,來到這所寺廟,想在那裡居留休息。由於沒有熟識的人,誰也不留他住宿,他就在椎台上過了夜。天一亮,他便奮力猛擊椎。和尚們聞聲前來察看,得知原來就是昨天那個外來的比丘。各寺廟跟著都敲響了椎,互相呼應。國王聽到以後派人進行追究,沒有一個人知道是誰領的頭。使臣來到這所寺廟,大家都檢舉提婆。提婆說:「所謂椎嘛,就是為了召集和尚們而敲的東西。有了卻不用,掛它做什麼?」使臣回答說:「從前和尚們辯論失敗,國王下令不準敲椎,至今已有十二年。」提婆說:「有這回事情嗎?那我今天就重新把法鼓敲響。」使臣向國王彙報說:「有一個外國和尚想要洗刷從前的恥辱。」國王於是就召集學者,並且規定說:「在辯論中違失自己的論題者,必須以死謝罪。」於是外道學者們爭相陳列出旗鼓,紛紛談論不同的義理,發揮自己的口才。提婆菩薩登上論座以後聽他們先說,然後針對不同的義理一一將他們駁倒,不到十二天工夫,就把所有的外道統統擊敗。國王和大臣們皆大歡喜,因而營建這座塔,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的德操。
馬鳴遺迹。
建椎聲塔北面有一個遺址,是從前鬼辯婆羅門居住的地方。
當初,這座城裡有一個婆羅門,他在荒野中蓋起草屋,住在那裡,不與世人交往。他通過祭祀鬼神來求功德,在妖怪的幫助下能夠提出高明的見解,熱烈地論辯,迅速地運用華麗的言辭。任何人向他提出問題,他總是放下幕簾,隔簾回答。學歷深、才能高的人當中,沒有一個能夠超過他。官吏和百姓對他肅然起敬,把他當做聖人一樣來崇拜。有一個菩薩名叫阿濕縛窶沙阿濕縛窶沙:一般都譯作馬鳴。古印度著名佛教學者,詩人,約公元1世紀人。大唐語言是馬鳴,遍知萬物,通曉佛法,他常常對人說:「這個婆羅門既沒有師傅向他傳授學問,也沒有前輩教給他本領,隱居在荒野中,卻有很高的名望,要不是有鬼神幫助,妖怪附在他身上,為什麼能夠這樣呢?凡是依靠鬼神授辭來進行辯論的人,都是不能面對著人說話的;而且話說過一遍,就沒有哪一個能夠說第二遍。我現在到他那裡去,看看他的舉動。」於是馬鳴就到他的住所,對他說:「我敬仰您的美德,已經有很多日子。希望您撩起帘子,我冒昧地向你談一談平素的想法。」然而那婆羅門卻態度傲慢,若無其事,他隔著帘子與馬鳴說話,直到最後也不面談。馬鳴心裡明白其中必有鬼怪,所以神情也很自負。他說完話退出來以後,對人們說:「我已經了解他了,肯定能夠把他打敗。」於是馬上就去向國王說:「希望您批准我與那位在家人進行辯論。」國王聽了,非常驚訝地說:「這是個什麼人物呀!要不是已經獲得三明、具備六種神通,怎麼能與那婆羅門辯論呢?」國王命令準備車駕,親臨現場,以便仔細考察他們的辯論。這時候,馬鳴論說三藏的精微要妙之言,闡述五明的重要義理,巧妙的爭辯運用自如,高超的論理達到深入淺出的地步。等到那婆羅門講完以後,馬鳴大聲說:「誤解我的意思了,應該重新講一遍。」這時候婆羅門默不作聲,啞口無言;馬鳴怒喝:「為什麼不答覆問題?受他祭祀的鬼怪趕快把詞兒教給他!」同時飛快地撩起他的帘子,去看他的鬼怪。那婆羅門驚慌地說:「站住,站住!」馬鳴退出來以後說:「今天早晨這個人聲譽掃地;所謂虛名不常,就是這個樣子。」國王說:「要不是有您這樣的美德,誰能識破邪道?按照國家的傳統制度,對於空前絕後的善於識別他人的智者,應該表彰他的豐功偉績。」
羅擇迦寺廟及附近佛遺迹。
城的西南方二百多里處,有一所寺廟的遺址,旁邊有一座塔,那裡時常有神光照亮,間或有靈瑞出現,遠近的老百姓無不到這裡求福請願,這是過去四佛座位及散步遺迹所在地。
從舊寺廟往西南走一百多里,到達羅擇迦寺廟。庭院有四座,觀閣分三層,高台達幾仞,院門洞開,是頻毗娑羅王的末代孫子所建造的。他大規模地招聘才能高強的學者,廣泛地延請品德優秀的人才;外國的學者,遠方的俊傑,同類的人爭先恐後地接踵而來。和尚有上千人,都學習大乘。大路當中,正對著中門,有三座精舍,每一座頂上高置著輪相,輪相四周懸掛著許多鈴鐸;下邊築起層層台基,周圍是設有低欄的長廊;門窗棟樑以及矮牆和台階上金銅隱然現出,上面鑲嵌著各種美麗的裝飾。中間那座精舍中的佛立像,高三丈;左邊精舍中是多羅菩薩像;右邊精舍中是觀自在菩薩像。所有這三尊像都是用黃銅鑄成的,它們威嚴神秘,令人敬畏,在冥冥中看得很遠。精舍中各有舍利一升,不時放出靈光,間或發生神異現象。
從羅擇迦寺廟向西南走九十多里,來到一座大山前,山上雲霧幽暗,岩石林立,是神靈仙人居住的地方。毒蛇暴龍盤踞在它的大澤里,兇猛的飛鳥走獸棲伏在它的森林中。山頂上有一塊大磐石,上面建造了一座塔,高十多尺,是佛入定的地方。從前,如來施展神通,降臨此地,坐在這磐石上入滅盡定,歷時一宿。天神和聖人都來供養如來,奏起天上的音樂,像下雨一樣撒下天上的花。如來出定以後,天神們出於對他的敬慕,用各種寶石和金銀建造了一座塔。由於離大聖愈來愈久遠,寶已經變成石頭。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到過這裡;遙望高山,看不見人,只見長蛇猛獸成群地在那裡繞著它右旋,天神大仙精靈聖人排著隊前來讚美和禮拜。
大山的東岡上有一座塔,是從前如來長久地觀看摩揭陀國時所踩過的地方。
德慧寺廟及遺事。
在那大山西北三十多里的山坡上,有一所寺廟,背靠山嶺,基石高大,開崖鑿岩建成,樓閣峙立。和尚五十餘人,都學習大乘法教。這是瞿那末底大唐語言是德慧菩薩降伏外道的地方。
當初,這座山裡有一個名叫摩沓婆的外道,宗奉數論派的學說並且依據這個學說修道。他精通內學和外道,能把關於空和有的道理講得很透徹。他的名聲超過前輩,德行為當代人敬重。君王珍愛而尊敬他,稱他為國寶;百官和人民敬仰他,都叫他家師;鄰國的學者接受他的學風,敬仰他的美德,把他當做長輩。他確實是學問廣博而通曉一切。國王按照封郡建國的制度,把兩座城封給他作為食邑。當時南印度有一個德慧菩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就以精專深妙而聞名,他的學問達到了通曉經律論三藏的地步,在佛教教理方面窮究了苦集滅道四諦。聽說摩沓婆的理論極為深奧精密,他下決心要去挫敗強敵。於是派一個徒弟去給他送信說:「謹向摩沓婆問安。你應該不顧疲勞,把學過的東西溫習精熟,三年之後我來摧毀你的好名聲。」第二年、第三年都派人去送這樣的信。到了準備出發的時候,德慧又寫信說:「年限已滿,你的學業怎樣了?你應該知道,我現在就要來了。」摩沓婆心裡非常恐慌,他命令所有的徒弟和邑戶:從今以後,不得收留沙門異教徒在家裡住,各家各戶必須一一轉告,不得違犯。這時候,德慧菩薩拄著錫杖來到了摩沓婆的食邑,食邑的人們都遵守規定,誰也不敢收留他住下;有些婆羅門還罵他:「光禿禿的腦袋,稀奇古怪的衣裳,什麼怪人哪?快走開,別在這裡待著!」德慧菩薩為了打敗外道,希望在他們的城裡過夜,也就懷著慈悲的心腸,客客氣氣地對他們說:「諸位是相信世俗真理的修道人,我是相信佛教真理的修道人,既然同樣都是修道人,你們為什麼要排斥我?」這樣,婆羅門就不跟他說話了,只是一個勁兒地趕他走。趕出城以後,他進了一座大森林。森林裡的猛獸經常成群地出來吃人,那裡有一個凈信人恐怕被野獸傷害,就打著火把、拿著棍棒。他對菩薩說:「南印度有個叫做德慧的菩薩,名氣很大,他要到這裡來辯論,所以這個城的主子害怕自己聲譽掃地,下了一個嚴厲的命令,不準收留沙門住下。我恐怕德慧菩薩受野獸的傷害,所以前來幫助他。你放心走吧,不必有其他的顧慮。」德慧說:「不瞞你凈信人說,我就是德慧。」凈信人聽說以後,更加恭敬地對德慧說:「真要是這樣的話,那就請趕快走吧!」隨後,他們離開茂密的森林,到一處空曠的沼澤[地]休息,凈信人點一把火,拿著弓,在周圍進行保護。黑夜過去了,他就對德慧說:「可以走了。我擔心人家知道以後會來謀害您。」德慧感激地說:「我決不敢忘記您的恩德。」於是他就出發來到王宮,對衛兵說:「現在有一個從遠方來的沙門希望大王恩准與摩沓婆進行辯論。」國王聽說後驚訝地說:「這個人不過是個狂妄之徒而已。」接著他就命令使臣到摩沓婆那裡宣布國王的旨意說:「有一個外國沙門前來要求辯論,現在已經打掃好論場,宣告了遠近,大家正盼望著您到來,我希望您光臨。」摩沓婆問使臣:「不就是南印度的德慧論師嗎?」使臣回答說:「是這樣。」摩沓婆聽了,心裡很不高興,然而事情已經難以推辭,他就到了論場。這時候國王、大臣、士大夫、平民百姓和豪門大族全都集合到會場,想聽一聽精彩的辯論。德慧首先提出論題,加以論證;到了傍晚,摩沓婆借口年紀大了,腦子不行了,不能馬上進行反駁,請求回家靜心思索,然後再來答覆對方提出的問題。每次德慧提出一個新的論點,他都說要回去想一想,到了第二天早上升座以後,竟然說不出什麼特別的見解。到第六天他就吐血而死。臨死的時候,他給妻子留下遺言說:「你才能高強,千萬別忘記所受的恥辱!」摩沓婆死後,他的妻子不但瞞著不辦喪事,反而穿起鮮艷的衣服,來到辯論大會上。大家都喧鬧起來,互相說道:「摩沓婆自恃才高,把與德慧辯論當做恥辱,所以派他的妻子前來;就憑這一點,誰優誰劣已經很明白了。」德慧菩薩對摩沓婆的妻子說:「能夠制服你的那個人,我已經把他制服。」摩沓婆的妻子知道難以取勝,便退了下來。國王問德慧:「你說了些什麼秘密的話,她就默不作聲了?」德慧說:「可憐啊,摩沓婆死了!他的妻子不過是要來跟我辯論罷了。」國王說:「您怎麼知道他死了?希望予以指教!」德慧說:「他的妻子來的時候,臉上帶著剛失去親人的神色,話里充滿悲哀怨恨的聲調,所以我知道摩沓婆死了。『能夠制服你的那個人』指的是她丈夫。」國王命令使臣前往觀察,事情果然與德慧所說的一樣。國王這才自愧不及地說:「佛法真是玄妙,聖人賢者相繼出世,採用無為而無不為的辦法來守護佛道,使眾生受到佛法的教化。我要依據國家原有的典章制度,按常規獎勵有德之士。」德慧說:「我雖然愚昧,但是行佛道,守貞操,堅持知止知足的原則,主張平等地看待萬物。當我準備弘濟他人的時候,我首先把對方的傲慢壓倒,然後用權宜的辦法來濟度眾生,現在正是時候了。我只希望大王讓摩沓婆的邑戶的子孫世世代代充當寺廟的人;這樣的話,可以給後世留下一個教訓,使美事永遠流傳下去。只有那個保護過我的凈信人,應該讓他世代享福,吃和用都同和尚一樣,以便勉勵人們虔誠信佛,以便獎勵有大德的人。」於是建造了這所寺廟,表彰了德慧的出色的功績。
當初,摩沓婆辯論失敗之後,有十幾個婆羅門逃難到鄰國,把受恥辱的事情告訴了那裡的外道,並且招募了有才華的學者,回來洗刷先前蒙受的恥辱。國王已經珍愛和尊敬德慧,便親自去請他,說:「如今那些外道不自量力,他們結成黨連成群,竟敢把論鼓敲響。我希望大師去挫敗那些外道。」德慧說:「那就請把要辯論的人召集起來。」於是外道的學者們高興地互相安慰說:「如今咱們勝定了。」這時候那些外道闡述了論題,進行了論證;德慧菩薩說:「那些外道曾經逃難在外,根據國王先前的規定,他們如今都是不可接觸的賤民,我怎麼能夠與他們面對面地進行辯論呢?」德慧有一個為他背負座床的仆童,素常旁聽一些德慧的議論,對於精微的旨趣相當嫻熟;他正站在一旁侍候,聽著精彩的辯論。德慧拍一拍他的座床說:「床,你可以來辯論。」人們都大吃一驚,對他的命令感到不可思議。這時候那背負座床的仆童接著就發問詰難,深刻的義理像泉水那樣湧出,清晰的辯詞如回聲應對迅速。經過三個回合,外道的論題被駁倒,他們再次遭到慘敗,猶如鋒芒受挫,羽根被折。自從辯論失敗以來,他們一直充當寺廟的邑戶。
戒賢寺廟及伏外道事。
從德慧寺廟往西南走二十多里,到一座孤山,山上有一所寺廟,是屍羅跋陀羅大唐語言是戒賢論師捨棄辯論得勝後所受的封邑而建造的。寺廟旁邊,聳立著一塊高大的岩,猶如一座安置佛舍利的塔。論師是三摩吒國的王族,婆羅門種姓。少年時,他勤奮好學,品德高尚,周遊印度各地,求訪明智。到了此國的那爛陀寺,他遇見菩薩,聽到佛法,產生信仰,開始覺悟。於是請求出家,詢問達到終極真理的方法,請教實現解脫的道路。他既充分地掌握深奧的義理,又透徹地了解精微的學說;在當時很有名氣,在外國也享有崇高的聲望。南印度有一個外道,他探索隱晦深奧的問題,精通玄奧精妙的事理。聽說菩薩的名望很高,他產生了傲慢和強烈的嫉妒心,不顧山川的阻隔,前來擊鼓要求辯論,說:「我是南印度人。聽說大王國內有一個大論師,我雖然愚笨,還是希望與他辯論一番。」國王說:「是有一個,的確如你所說。」於是命令使臣去請菩薩說:「南印度有一個外道,不遠千里,前來要求辯論,我希望您光臨,前往辯論的會場。」菩薩聽到以後,就整理好衣服準備出發。他的徒弟戒賢,在晚輩當中是出類拔萃的一個,這時候上前請求菩薩說:「您為什麼走得這樣急呢?」菩薩說:「自從智慧的太陽把光輝潛藏以來,傳燈寂靜無聲地照著,外道像螞蟻那樣聚了起來,各種學派猶如蜂蟲那樣飛了出來,所以我現在要去駁倒他們的理論。」戒賢說:「我從旁聽到過您的一些議論,我敢於去駁倒外道。」菩薩知道他才德過人,因而答應了他的請求。這時候戒賢年僅三十,大家都認為他太年輕,擔心他一個人難以勝任。菩薩知道大家不放心,於是就解釋說:「提拔優秀的人才,不應該論資排輩。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他肯定能夠打敗對方。」到了集會辯論的那一天,遠近都搶著來了,老少全到齊。外道廣泛地闡明大道,論述得非常仔細;戒賢按照正理分析其內容,講得極為深刻。外道理屈詞窮,蒙受恥辱而退出論場。國王為了酬謝戒賢的恩德,把這座城封給他做食邑。論師推辭說:「出家人對於財物知足不貪,以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保持自身的節操,我要這食邑有什麼用處?」國王說:「法王已經離開人間,濟度眾生的智慧之船已經沉淪,如果不進行表彰不加以區別,就無以激勵後學。為了弘揚佛法,我希望您發發慈悲收下來。」論師推辭不了,接受了這個食邑。他隨後就建造寺廟,依照所有的規矩,用來自邑戶的收入,恭敬地去供養。
伽耶城與伽耶山。
從戒賢寺廟往西南走四五十里,渡過尼連禪河,到達伽耶城。很險固,居民少。只有一千多戶婆羅門,都是大仙人的後裔,國王不以他們為臣,百姓都很尊敬他們。城北三十多里,有清泉,印度相傳稱之為聖水,凡是喝了這泉水或者在泉水裡洗了澡的人,罪惡的污垢就會消除。
城西南五六里,到達伽耶山,溪長谷深,峰險崖高,印度各國習慣稱之為靈山。自古以來,君王們一旦繼承王位統治天下,教化潤澤了遠方,恩德超過了前代,無不登上這山頂築壇祭天,宣告成功。山頂上有一座石塔,高一百多尺,是無憂王所建造的;那裡有靈異的力量潛伏著,時常放出神光。從前如來在這裡演說《寶雲》等經。
伽耶山東南有一座塔,是迦葉波的故鄉。它的南邊有兩座塔,是伽耶迦葉波和捺地迦葉波舊譯那提迦葉,誤。至於那幾個迦葉,照例沒有波字,那是省略事火的地方。
前正覺山及佛成道故事。
從伽耶迦葉波事火的地方往東渡過大河,到達缽羅菩提山大唐語言是前正覺山。如來將要獲得正覺,先登此山,所以叫做前正覺。如來勤求了六年,未成正覺;後來放棄苦行,接受了牧女奉獻的奶粥,從東北方向走來,目光由近及遠地隨意仰觀此山,感到非常幽靜,便想獲得正覺。他從東北岡登到山頂,不但大地震動,而且山也搖晃。山神懷著恐懼的心情告訴菩薩:「這座山不是成佛的福地。要是在這裡入金剛定,地會震得陷下去,山也會翻過來。」菩薩從西南邊下山,停留在半山上;背著山岩、對著深澗有一個石窟,菩薩向它走去,在那裡盤腿打坐,於是地又震動,山又搖晃。這時候凈居天在空中喊道:「這裡不是如來成佛的地方。從這裡往西南十四五里,離修苦行的地方不遠,有一棵畢缽羅樹,樹下有金剛座,過去的和未來的諸佛都在這個座上成佛,希望菩薩到那裡去。」菩薩剛立起身,石窟中的龍對他說:「這個石窟清靜而佳勝,可以用來成聖。希望您大發慈悲,不要離開。」菩薩已經知道這裡不是成佛的地方,他為了使龍滿意,便給它留下身影而去。從前不論賢者還是愚人都能看見此影;到了現在,有的人還看得見。在天神們的引導下,他前往菩提樹。到了無憂王興起的時候,在菩薩上山下山經過的地方,都豎立標誌,建造寶塔;它們雖然大小不相同,但是顯起靈來沒有差別;有時候空中落下雨一般的花,有時候幽暗的山谷被神光照亮。每年停止雨安居的日子,各地的和尚和俗人都上山去朝拜供養,在那裡過一夜才回去。
菩提樹垣。
從前正覺山往西南走十四五里,到達菩提樹。磚壘的圍牆高峻險固,東西長,南北窄,方圓五百多步。珍奇的樹,名貴的花,蔭影連接著蔭影;纖細的莎草,其他奇異的草,又稠密又茂盛,布滿了大地。正門向東開,對著尼連禪河;南門與大花池相連;西邊地形險固,不能通行;北門與大寺廟相通。圍牆內聖跡相鄰,或者是塔,或者是精舍,全是贍部洲各國的君王、大臣和豪族為了紀念他們敬奉佛的遺教而建造的。
金剛座。
菩提樹圍牆內正中是金剛座。從前賢劫剛剛開始的時候,它與大地同時出現,位於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下至金輪,上至地面,由金剛構成,方圓一百多步。由於賢劫中的一千位佛都坐在這裡入金剛定,因此稱為金剛座;又因為是得道成佛的地方,所以也叫做道場;大地震動時,唯獨這裡紋絲不動。因此如來將要獲得正覺的時候,走遍周圍四角,地都震動,後來到了這裡,才安然無事。自從進入末劫以來,佛法日趨衰微,金剛座也因沙土覆蓋而看不見了。如來涅之後,諸國君王根據傳聞知道了佛所說的金剛座的大小,就用兩尊朝東而坐的觀自在菩薩像分別標明它的南界和北界。據老年人說:「一旦這兩尊菩薩像被沙土埋沒,佛法就會消滅。」如今南邊那尊菩薩像已經被沒過胸部了。
菩提樹及其事迹。
金剛座上的菩提樹,就是畢缽羅樹。從前佛在世的時候,它高達數百尺,經過多次砍伐,還有四五丈之高。因為佛坐在它下面獲得了等正覺,所以就稱之為菩提樹。莖幹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不變。每到如來涅的日子,樹葉全都凋落,不一會兒又恢復如故。這一天,各國的君王,各地的和尚和俗人,成千上萬的人們自發地聚集到這裡,用香水香乳來清洗灌澆。於是奏音樂,獻香花,點燃燈炬,夜以繼日地競相供養。如來涅之後,無憂王在開始繼位的時候,信奉邪道,破壞佛的遺迹,帶領士兵親自來砍伐。他把根、莖、枝、葉砍得粉碎,堆到西邊幾十步遠的地方,命令事火的婆羅門燒來祭祀天神。煙火還沒有滅,灰堆里忽然長出兩棵樹,在猛火之中,茂盛的樹葉像翡翠那樣明亮,因而稱它們為灰菩提樹。無憂王看見這神奇現象之後痛悔前非,他用香乳灌溉余根,到了天將亮的時候,樹長成了原來的樣子。國王看到這種神怪現象,深感慶幸;他親自去供養,高興得忘記了回宮。王妃素來相信外道,她暗中派人在夜裡重新把樹砍掉。清晨,無憂王前來禮拜的時候,只看見砍剩的樹樁,心裡非常難過;他懷著最真誠的心意祈禱請願,用香乳灌溉,不到一天工夫樹又長了出來。國王對此產生了莫大的敬意,他用石頭壘起一座十多尺高的圍牆,圍牆如今還在。近代的設賞迦王信奉外道,詆毀佛法,破壞寺廟,砍伐菩提樹,掘到泉水,仍然掘不盡樹根,於是放火焚燒,再用甘蔗汁澆灌,想把它燒焦漚爛,消滅遺芽。幾個月之後,摩揭陀國的補剌拿伐摩王大唐語言是滿胄王,也就是無憂王的末代孫子,聽到以後感嘆地說:「智慧的太陽已經隱沒,只剩下了佛樹,如今連它也遭到摧殘,生靈還能看見什麼?」他仆倒在地,傷心之狀能感動萬物。他用幾千頭牛的奶去灌溉,經過一夜樹又長出一丈多高。他唯恐以後再被剪伐,就在四周用石頭築起圍牆,高二丈四尺。所以現在菩提樹隱蔽在石壁後面高出二丈多。
菩提樹東,有一所精舍,高一百六七十尺,下邊的基座每面寬二十多步,用青磚壘成,用石灰塗抹。每層的神龕里都有金像,四壁的雕刻形制奇特,有的作連珠圖案,有的作天仙像,頂上安放著一個金光閃閃的銅製阿摩落迦果又名寶瓶,也叫寶壺。東面連接著樓閣,屋檐飛起三層;椽、柱、棟、梁,門扇窗戶都用雕刻好的金銀裝飾,用加工精細的珠玉鑲嵌;深邃的堂屋三層都互相連通。外門左右各有龕室,左邊是觀自在菩薩像,右邊是彌勒菩薩像,兩尊像都用白銀鑄成,高十多尺。
在精舍的舊地,無憂王先建造了一所小精舍,後來有一個婆羅門又把它擴建。當初,有一個婆羅門,他不信佛法,祭祀大自在天。聽說大神在雪山中,他就與弟弟一起前去求願。大神說:「無論什麼願望,有了功德才能得到滿足,既不是你所能祈求的,也不是我所能使它實現的。」婆羅門說:「修什麼功德可以實現心愿?」神說:「想要植善種,求得無上福田,菩提樹是獲得佛果的地方。你應該立即回去,前往菩提樹前,修建大精舍,開鑿大水池,興辦各種供養,你的願望就會實現。」婆羅門接受了神的命令,內心萌發了堅定的信仰。他們一起回去,哥哥修建精舍,弟弟開鑿水池,然後周到地進行供養,勤求心愿,結果都如願以償,做了國王的大臣,把所有的俸祿和賞賜全都用來施捨。
精舍建成以後,就招募工匠,來造一尊如來剛剛成佛時的像。經過許多年月,無人應招。很久以後,有一個婆羅門前來對和尚們說:「我擅長畫如來的妙相。」大家說:「你造起像來需要什麼?」婆羅門說:「只要香泥而已。應該放在精舍中,還要用一盞燈為我照明;我一進去,你們就把門關緊,六個月以後才可開門。」當時和尚們都依了他的吩咐。等到還剩四天不滿六個月的時候,大家感到十分驚奇,就去開門看他。和尚們看見精舍內有一尊佛像,莊重嚴肅,盤腿而坐,右腳在上,左手提起,右手下垂,向東而坐,可敬的姿態栩栩如生。座高四尺二寸,寬一丈二尺五寸,像高一丈一尺五寸,兩膝相距八尺八寸,兩肩之間六尺二寸。三十二大人相和八十種好無不具備,慈祥的容顏如同真人,只有右乳上面還沒有圖畫和打磨周到。由於看不見人,才證明這是神顯靈,和尚們驚嘆不已,迫切地想要知道神顯靈的原因。有一個心地淳樸的沙門,夢見那位婆羅門對他說:「我是彌勒菩薩,我怕工匠想像不出佛的聖容,所以親自前來畫佛像。右手下垂,是因為從前如來將要成佛的時候,天魔前來擾亂,地神們向如來報告天魔的到來,其中的一個首先跳出來助佛降魔,如來對那地神說:『你不要害怕,我憑堅持的力量,必能降伏魔王。』魔王說:『誰做證人?』於是如來垂手指地說:『這裡有證人。』這時候第二個地神就跳出來作證。所以如今佛像的手依照當初那樣下垂。」和尚們知道了神顯靈的原因,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於是他們就在尚未完工的乳上部分鑲嵌各種珍寶,還戴上珠纓寶冠,用奇珍異寶互相裝飾。設賞迦王砍伐菩提樹之後,想要毀掉這尊佛像,他見了那慈祥的容顏,內心不安於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便在回駕將返的時候,命令宰相說:「應該除掉這尊佛像,安放一尊大自在天的像。」接受了國王的命令,宰相恐懼地嘆息說:「我要是毀壞佛像,就會永世遭殃;我要是違抗王命,則會喪身滅族;左右為難到了如此地步,我該怎麼辦啊!」於是他把信佛的人叫來當差,就在佛像前橫著壘起一道磚牆;對於這幽暗他心裡感到慚愧,因此又放上一盞明燈;磚牆前面就畫上大自在[天]的像。事情完成以後,他向國王作了彙報。國王聽到之後內心非常恐懼,他全身長出水皰,皮開肉綻,不久便死了。於是宰相立即回去,把障壁拆除。歷時多日,燈仍未滅。佛像如今還在,超絕的工藝未受損傷。由於它處在深邃幽暗的房屋之中,所以燈火相繼不絕;想要看見那慈祥的容顏,仍然無法看得清楚,必須在早晨拿一面大而明亮的鏡子把陽光反射進去,才看得見佛的靈相;凡是見到的人,自然更增傷悲之感。
如來成道時日。
如來在印度的吠舍月後半月的第八天得道成佛,相當於這裡的三月八日。上座部則說是在吠舍月後半月的第十五天得道成佛,相當於這裡的三月十五日。這時候,如來已經三十歲了。有的人說,已經三十五歲了。
如來成道及諸奉佛遺迹。
菩提樹北,有佛散步的地方。如來成佛以後,沒有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而繼續入定七天。他起身以後,到菩提樹北散步七天,在東西之間往來行走十多步;隨著他的足跡,留下了十八處奇異的花紋。後人在這裡用磚壘起一座三尺多高的牆基。聽先前的記載說:這座標誌聖跡的牆基,能顯示人壽的長短。先發一個真誠的願望,然後才去度量,隨著發願者壽命的長短,它的數目也不相同。
在散步牆基以北,道路東邊,磐石上面的大精舍里,有一尊佛像,做抬頭仰望之狀。從前如來在這裡觀看菩提樹歷時七天,眼睛一刻也不往別處看。他為了報答菩提樹的恩惠,所以這樣瞻仰。
從菩提樹往西不遠,在一所大精舍中有一尊石佛像,裝飾著稀世珍寶,向東而立。前面有一塊青色的石頭,紋理和色彩都很奇異。從前如來剛剛成佛的時候,梵王為他修起七寶堂,帝釋為他建造七寶座,佛坐在上面沉思七天,身上放出神異的光輝,照著菩提樹。離聖人的時代已經遙遠,寶變成了石頭。
菩提樹南不遠,有一座塔,高一百多尺,是無憂王所建造的。菩薩在尼連禪那河裡沐浴以後,打算前往菩提樹,他獨自想道:「用什麼來做座位呢?」不一會兒,他就想出來了,應當用凈草。這時候,天帝釋化作割草人,挑著一擔凈草在趕路。菩薩對他說:「能把你挑的草給我一點嗎?」化人聽到命令,恭敬地把草獻給他。菩薩接受以後,就拿著草繼續往前走。
離接受凈草的地方不遠,有一座塔,那是在菩薩將要成佛的時候,青雀和群鹿呈祥的地方。在印度的吉兆當中,這是最好的一種。所以凈居天隨順世間的習慣,讓青雀成群地繞著菩薩飛行,來表現他的靈妙,顯示他的神聖。
菩提樹東,大路左右各有一座塔,是魔王擾亂菩薩的地方。菩薩將要成佛的時候,魔王鼓動他做轉輪王,用計勸說無效,終於懷著非常憂慮的心情回去。魔王的女兒們請求前去引誘菩薩,菩薩威嚴神聖的力量使她們的艷容媚態變得衰老。她們拖著瘦弱的身體,拄著拐杖,相互攙扶著一起走開。
菩提樹西北的精舍中,有一尊迦葉波佛像,它以靈妙神聖聞名,時常放出光輝。聽先前的記載說:誰要是誠心誠意地旋繞七周,就能對自己出生的地方獲得宿命智。
迦葉波佛精舍西北的兩間磚室里,各有一尊地神的像。從前如來將要成佛的時候,一個報告魔王的到來,一個為佛作證。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造像表彰他們的功德。
菩提樹圍牆西北不遠,有一座塔,名為鬱金香,高四十多尺,是漕矩吒國的商主建造的。從前,漕矩吒國有一個大商主,他敬奉天神,靠祭祀祈求福利,輕蔑佛法,不信因果報應。後來他領著一幫商人去做買賣,乘船在南海上航行,遇到大風,迷失方向,只好隨著波濤到處漂蕩。經過三年,儲備的糧食吃光了,再也沒有東西可以糊口。同船上的人都朝不保夕;他們同心協力地念所祭祀的天神,弄得心神疲勞,仍然得不到神的暗中救助。不一會兒,他們看見一座崇崖峻岭的大山,還有光芒相連的兩個太陽,好像日月同時照明。這時候,商人們互相安慰說:「我們有福,所以遇見這座大山,現在應該住到山上去,可以各自享受安樂。」商主對他們說:「這不是山,不過是一條摩羯魚而已。崇崖峻岭是它的須鬣;光芒相連的兩個太陽是它的眼光。」話音未落,船帆就向魚靠攏。於是商主告訴同伴們說:「我聽說觀自在菩薩能夠為受難的人們送來安樂;我們應該誠心誠意地念他的名字。」接著他們就異口同聲地念觀自在菩薩的名字,表示依。高山消失了,兩個太陽也看不見了。不一會兒,他們看見一位沙門神態威嚴,舉止儒雅,拄著錫杖,從空中前來拯救他們免於沉溺;不久他們就到達了本國。商人們因此心裡萌發堅定的信仰,不屈不撓地去追求功德,建一座塔,恭敬地去供養,用鬱金香泥塗抹周圍上下。商主產生信仰之後,領著志同道合的商人,親自去禮拜聖跡,瞻仰菩提樹;還沒有顧得上說回去,已經過了整整一個月。商人們在一起走著的時候,互相說道:「山河阻隔,祖國遙遠,先前建造的那座塔,如今我們在這裡,誰來洒掃?」說完以後,旋繞著到達這裡。忽然見到有一座塔,大家對它的出現大吃一驚,上前仰望觀察,原來就是在本國所建的那一座塔。所以現在印度就稱之為鬱金。
菩提樹圍牆東南角的尼拘律樹側的塔旁邊,有一所精舍,裡面是一尊佛的坐像。從前如來剛剛獲得佛果的時候,大梵天王在這裡請求他轉妙大法。
菩提樹的圍牆內,四個角上都有一座塔。從前如來接受了吉祥草前往菩提樹的時候,先到過四個角,每到一角,大地震動;至金剛座,才得安靜。樹的圍牆內,聖跡鱗次櫛比,難以備舉。
菩提樹垣附近諸跡。
菩提樹圍牆外,西南方有一座塔,是獻奶粥的二牧女的故居所在地。它旁邊的塔,是牧女煮粥的地方。再旁邊的塔,是如來接受粥的地方。
南門外遺迹。
菩提樹圍牆的南門外有一個大水池,方圓七百多步,微波清澈,澄如明鏡,有魚和龍潛居著,是婆羅門兄弟奉大自在天之命所開鑿的。南有一個水池,是從前如來剛剛成佛正要洗衣服和洗澡的時候由天帝釋為佛化成的。池西有一塊大石頭,是佛洗完衣服正要曝晒的時候由天帝釋從大雪山拿來的。它旁邊的塔是如來縫補舊衣服的地方。南邊林中的塔,是如來接受窮苦的老婦人施捨的舊衣服的地方。
帝釋化池東邊的樹林中,有目支鄰陀龍王池,其水清黑,其味甘美。池的西岸有小精舍,裡面是佛像。從前如來剛剛成佛的時候,在這裡靜坐,入定七天。那時候這龍王為了警衛如來,就用自己的身體繞佛七周,化出許多頭從上面垂下來作為蓋,所以水池東岸有它的住所在那裡。
目支鄰陀龍池東邊樹林中的精舍,有一尊佛瘦弱時的像。它旁邊有散步的地方,長七十多步,南北各有畢缽羅樹。過去和現在,照當地習慣,有病的人用香油塗像,多半能夠把病除掉。這裡是菩薩修苦行的地方。如來為了降伏外道,又接受了魔的請求,於是在這裡苦行六年,每天吃一粒芝麻和一粒麥子,弄得形容憔悴,膚體乾瘦,往來散步,必須扶著樹才站得起來。
菩薩苦行畢缽羅樹旁邊,有一座塔,是阿若陳如等五人的住處。當初,太子棄俗出家的時候,他彷徨于山澤,棲息於林泉;這時候凈飯王就命令五個人去跟隨著侍候他。太子修苦行以後,陳如等人也跟著修苦行。
陳如等人的住處東南有一座塔,是菩薩入尼連禪那河沐浴的地方。河側不遠,是菩薩接受奶粥的地方。它旁邊的塔,是兩位長者獻炒麥粉和蜜的地方。佛在一棵樹下盤腿打坐,靜默入定,享受解脫之樂,過了七天,才出定起身。這時候有兩個商主經過林外,而那樹林的神告訴商主:「釋迦族的太子如今正在這樹林中,他剛剛獲得佛果,一心專註於入定,已經有四十九天不吃東西。你們有什麼就向他獻上什麼,會獲得大好處。」這時候,兩個商主各自拿準備在路上吃的炒麥粉和蜜獻上,世尊領受了。
長者獻炒麥粉的地方旁邊,有一座塔,是四天王獻缽的地方。商主獻炒麥粉和蜜以後,世尊就考慮用什麼容器來接受。這時候四天王從四方前來,各自手捧金缽獻上。世尊保持著沉默,不予接受,以為出家人不宜使用這樣的東西。四天王捨棄金缽,獻上銀缽,以至於頗胝、琉璃、瑪瑙、東渠、珍珠等制的缽,世尊同樣都不予接受。四天王各自回宮取來紫青色半透明的石缽,重新獻上。為了不厚此薄彼,世尊把四個石缽統統收下,依次壘起,壓成一個,所以它的外面有四條邊。
四天王獻缽的地方附近,有一座塔,是如來為他的母親說法的地方。如來成佛以後,被稱為天神和人的導師;他的母親摩耶自天宮降到這裡,世尊按照她的根機,向她開示法門,教導佛法,給予她利益,使她喜歡。塔旁邊的涸池岸上,有一座塔,是從前如來顯示種種神變來化度有緣人的地方。
顯示神變的地方旁邊,有一座塔,是如來化度優婁頻螺迦葉波三兄弟及其一千個徒弟的地方。正當如來施以良好的教導、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降伏的時候,優婁頻螺迦葉波的五百徒弟請求去接受佛的教導。迦葉波說:「我也與你們一同改邪歸正。」於是一起來到佛那裡。如來告訴他們:「拋棄鹿皮做的衣服,扔掉祭火用的器具。」這時候,那些婆羅門恭敬地依照佛的教導,把衣服和用具投進了尼連禪那河。捺地迦葉波看見那些祭器在河裡漂流,就和他的徒弟們一起去看他哥哥的動靜;看見哥哥已經改邪歸正,他也跟著做了和尚。伽耶迦葉波與他的二百個徒弟聽說他哥哥拋棄了法,也到佛那裡,希望修習清凈無欲之行。
化度迦葉波兄弟的地方西北有一座塔,是如來降伏迦葉波所祭祀的火龍的地方。如來打算化度某人的時候,先降伏他的崇拜對象,於是住進了婆羅門所祭祀的火龍的洞室。天黑以後,龍噴煙霧吐火焰,已經入定的佛也放出火光,那洞室敞開著,猛烈的火焰燒得通亮。那些婆羅門師傅恐怕大火傷害了佛,無不奔赴現場,悲號憐惜。優婁頻螺迦葉波對他的徒弟們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未必是火。大概是沙門降伏火龍罷了。」天亮以後,如來就把火龍盛放在缽中,拿著給外道的徒弟們看。它旁邊的塔,是五百獨覺一起入涅的地方。
目支鄰陀龍池南邊那座塔,是如來溺水時迦葉波前來搭救的地方。迦葉波兄弟的神通受到當世的推崇,遠近都敬仰他們的德行,老百姓對他們心悅誠服。世尊正在引導迷途之輩,大力進行濟度眾生的工作;他興布密雲,降注暴雨,使自己的住地周圍獨獨無水。這時候迦葉波看見這雲雨,就對徒弟們說:「沙門住的地方會不被淹沒嗎?」當他們劃著船前來搭救的時候,才看見世尊踩在水上如同踩在地上,走到河的當中,水就分開,沙就出現。迦葉波看見以後,就心服地走開了。
東門外遺迹。
菩提樹圍牆東門外二三里,有盲龍的洞室。這條龍累世作孽,受了報應,天生瞎眼。如來自前正覺山想要到菩提樹去,他路過洞室旁邊的時候,龍的眼睛忽然復明,這才看見菩薩打算到菩提樹去。它對菩薩說:「您如今不久就會成佛。我的眼睛失明,到現在為時已久,每當有佛興世,我的眼睛就復明。賢劫中的過去三佛興世的時候,我已經恢復過視覺。如今您到了這裡,我的眼睛忽然睜開,所以我就知道您會成佛了。」
菩提樹圍牆東門旁邊有一座塔,是魔王恐嚇菩薩的地方。當初,魔王知道菩薩將要成佛,他引誘、擾亂都不能得逞,心中憂愁惶恐,悶悶不樂。他召集各種神兵,整頓魔軍,演習作戰,打算威脅菩薩。於是起狂風,降暴雨,雷電交加,天昏地暗;噴火吐煙,飛沙走石;矛盾、弓箭之類的兵器儲備使用,無所不用其極。於是菩薩入大慈定,所有的兵器都變成了蓮花。魔軍驚恐萬狀,紛紛逃跑。離這裡不遠有兩座塔,是帝釋及梵王建造的。
北門外摩訶菩提寺。
菩提樹北門外的摩訶菩提寺,是從前的僧伽羅國王建造的。庭院六進,樓閣三層,四周的圍牆高三四丈,工匠的技巧高超至極,繪畫的精彩無以復加。而佛像則是用金銀鑄成,所有的裝飾都鑲嵌珍寶。這些塔都高廣,裝飾奇妙,其中有如來的舍利。那骨舍利像手指節那麼大,光潤鮮白,呈半透明。那肉舍利像大珍珠,呈淺紫色。每逢如來顯示大神變月的滿月日也就是印度的十二月三十日,相當於這裡的正月十五日,舍利被拿出來給眾人看。這時候,或者放光,或者像下雨那樣從天上落下花來。和尚不到千人,學習大乘上座部法。教規嚴明,戒行端正。
從前,南海僧伽羅國的國王天生篤信佛法。他有一個出家的族弟因為思念佛的聖跡而遠遊印度,寄居各個寺廟,都看不起他的樸野固陋。於是返回本國,國王親身遠迎。沙門悲傷哽咽,好像說不出話來。國王說:「你受了什麼委屈,以至於這樣難過?」沙門說:「我依仗國威,雲遊四方,求學問道,寄跡於外國,飽受寒暑之苦,一舉一動都遭凌辱,一言一語都被譏笑;蒙受了這樣的辛苦和恥辱,怎麼還能高興得起來?」國王說:「這個樣子是因為什麼呢?」沙門說:「我真誠地希望大王為了樹福德,在五印度建造一所寺廟;這樣既能旌表聖跡,又會有崇高的名聲,使先王得福,使後代受恩。」國王說:「這件事很好,為什麼我聽到的晚呢?」於是他把國內的珍寶獻給印度王。印度王收下貢物以後,為了安撫遠方的國家,他對使臣說:「我現在應當用什麼來回報呢?」使臣說:「僧伽羅王謹向印度大吉祥王頂禮!大王的聲威和德澤震動了遙遠的地方,遠方的人民受到了您的恩惠。鄙國的沙門因為欽慕風化,冒昧地訪問了貴國,朝拜聖跡;他想寄居各個寺廟,卻沒有一個寺廟留他住宿,艱難辛苦達到極點,蒙受著恥辱回到本國。我個人作了一個長遠的計劃,想傳給後代效法,就是在印度建一所寺廟,使外國來訪的和尚有地方休息,使兩國相互友好,使者不絕。」印度王說:「如來用神力潛移默化,現在遺風尚存;在有聖跡的地方當中,請任取一所。」使臣把這番話報告了國王,大臣們都向國王跪拜祝賀。於是就召集沙門,商討建造寺廟的事情。沙門說:「菩提樹是過去和未來諸佛成道的地方。與其他的意見比較起來,沒有比這更好的地方。」
於是國王施捨國家的珍寶,建造了這所寺廟,用本國的和尚去供養。國王刻的銅牌銘文說:「無私地施捨,是諸佛的教導;濟助有緣人,是已往聖人的明訓。如今我繼承了偉大的王業,恭敬營建寺廟,用以旌表聖跡,使祖先得福,使百姓受到恩惠。我國的和尚可以自由出入,其他國家的人也與他們一樣。這個辦法要傳給後代,永遠無窮。」所以這個寺廟多半是執師子國的和尚。
安居月日。
菩提樹南,聖跡相鄰,難以備舉。每年比丘解散雨安居雨安居:或稱安居、夏安居。古印度佛教僧人在雨期的三個月中禁止外出,安坐在寺院內修學,就稱為雨安居。中國佛教僧人也有同樣的規定。但印度、中國以及其他地方的佛教僧人安居開始和結束的時間略不相同。以後的七天七夜,成千上萬的和尚和俗人從四面八方前來,拿著香花,奏著音樂,遍游林中,禮拜供養。印度的和尚依據佛的神聖教導,都在室羅伐拿月前半月的第一天開始雨安居,相當於這裡的五月十六日;在濕縛庾月後半月的第十五天解散雨安居,相當於這裡的八月十五日。印度月份的名稱是依據十二星次確定的,自古以來未曾改變,部派之間沒有差別。可能因為兩地的語言不通,傳譯有誤,在劃分季節計算月份的時候造成了這個差錯,所以我國在四月十六日入雨安居,七月十五日解散雨安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