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傳世花鳥名畫欣賞(二) - Qzone日誌
《墨松圖》 明 戴進 紙本水墨 縱29厘米 橫294.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1388—1462),錢塘人,浙派的開創者。字文進,又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宣德年間他被徵召入京,成為宮廷畫家。墨松是文人畫家喜繪的題材,作為職業畫家的戴進,很少創作這類畫。此作品基本繼承了宋元文人水墨畫的傳統,運用比較放逸的水墨寫意法,又不失物象之真。鱗紋斑剝的松干、俯仰交叉的松枝、鋒芒四射的松針,用粗細、剛柔、濃淡不同的筆墨,既真實刻畫出松樹的形態和質感,又充滿勁健飛動的力感。
《萬年松圖》 明 朱瞻基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朱元璋之曾孫,在位十年。自號長春真人。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此圖為橫卷形式構圖,粗細不同的松干松枝伸縮、曲直如蒼龍盤旋,枝頭一叢叢松針勁健有力,而纏繞在松干松枝上野藤又使得松樹剛中見柔,以水墨圈點而成的松樹皮則使松樹更顯圓潤充滿生機。松樹枝幹以水墨渲染,叢叢松針染以淡淡花青。
《瓜鼠圖》 明 朱瞻基 紙本淡設色 縱28.2厘米 橫3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列朝詩集》中說朱瞻基「點染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趙佶)爭勝」。他臨政時明畫院比較興盛。《瓜鼠圖》是一幅寫意小品畫,畫面右下角的大石之上,一小鼠踞石蹲伏,苦瓜藤條沿大石旁的竹枝攀繞而上,枝葉豐茂,苦瓜成熟肥厚,小鼠的目光正注視著苦瓜,急待攫食。整幅作品布局緊湊,虛實結合。用水墨粗筆點染瓜葉,淡墨虛筆寫出藤條,其根梢一直曲折地向外伸展開來,填補了半幅的空間。其畫法兼用沒骨和勾描,別開生面。
《玉兔爭清圖》 明 陳憲章 絹本設色 縱156.2厘米 橫73厘米 陳憲章,名錄,字憲章,以字行,號如隱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善畫墨梅、松竹、蘭蕙。筆意儒雅,與明朝畫梅名家王謙齊名。評者以為憲章筆力,實過王謙。《玉兔爭清圖》墨畫月下老梅一枝,枝幹筆法老勁,花頭圈點,全學王冕。自題款為:「會稽如隱居士陳憲章寫玉兔爭清」。陳憲章雖然畫梅學王冕,但其梅花不但清新,而且更富典雅之質。
《煙籠玉樹圖》 明 陳憲章 絹本墨筆 縱137.5厘米 橫65.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憲章是畫梅名家,此幅作品為一輪圓月下,老梅數枝,枝幹虯曲綿長,樹榦用墨稍重,舒展自然且極為挺秀。花朵頗為清新,以淡墨圈點輕染,繁密似錦,枝幹與花朵濃淡對比較強,顯現出梅花麗質,又與挺秀的枝幹一道創造了一種峭拔的視覺風格。 陳憲章畫梅花全學元朝畫家王冕,王冕畫梅,用筆簡練,墨色清淡,風格清絕。此圖水墨寫梅花,老乾新枝,風格勁秀。
《雙鉤竹圖》 明 金湜 絹本設色 縱151.3厘米 橫8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湜,字本清,號太瘦生,又號朽木居士。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生有異質,能詩歌,善寫竹石,尤工勾勒法。此圖畫雙勾風竹數枝,筆法勁挺凝厚。自題「萬木蕭然見此君,春風吹動碧氤氳,分明一段青鸞尾,留向山中掃白雲。朽木居士老筆」。刻畫的風竹,隨風勁擺,雖寥寥數株,卻也情態各具,雄奇中見華貴之感,使人感受到風竹的高風亮節之氣度。整幅作品法度謹嚴,意態瀟洒,勾勒勁健,氣勢不凡。
《臥遊圖》 明 沈周 紙本水墨、淡設色 每開縱27.8厘米 橫37.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冊開首作者自書「臥遊」兩字,圖17幅,依次為:仿雲林山水、杏花、蜀葵、秋柳鳴蟬、平坡散牧、梔子花、秋景山水、芙蓉、枇杷、秋山讀書、石榴、雛雞、秋江釣艇、菜花、江山坐話、仿米山水、雪江漁父。每幅均有自題詩詞。冊中所繪山水、花鳥,運用多種畫法,抒寫各自意趣,也集中反映了沈周多樣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冊中有山水7頁,其餘10頁均寫日常生活中習見的花卉、 禽畜等,清新、質樸,洋溢著自然天趣。畫法也隨意靈活,設色或水墨,或沒骨,或勾勒渲染,形簡神完。此選《秋柳鳴蟬》及《雛雞》兩幀。
《辛夷墨菜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和墨筆 縱35.3厘米 橫5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分兩段,後段繪折枝辛夷兩干,運沒骨法,淡墨與色彩相兼,狀物精微逼真。枝幹挺勁,樹葉鮮潤,花色紫綠黃相間,淡雅明麗,生動表現了迎春花的盎然生意。前段白菜,用水墨法,粗勁的墨線勾出菜莖,酣暢的濃墨渲染菜葉,真實而又洗鍊。作品的筆墨饒有特色。
《松石圖》 明 沈周 紙本墨筆 縱156.4厘米 橫72.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筆墨簡逸而又沉著,物象寫實而又生動,畫法兼具寫生、寫意之妙,誠如王世貞所評:「石田氏乃能以淺色淡墨作之,而神采更自翩翩,所謂妙而真也。」
《紅杏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80厘米 橫33.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在他的畫作中曾說:「苦憶雲林子,風流不可追」,「梅花庵里客,端的認吾師」等句,可知他對倪瓚、吳鎮的崇拜。的確,不獨他的山水畫,他的花鳥畫也能看出對元四家的承襲和推崇。《紅杏圖》構圖雖簡潔,筆力很雄厚,墨色明快。
《竹石圖》 明 姚綬 紙本墨筆 縱113.2厘米 橫3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姚綬不但善畫山水,對花鳥竹石也有很高的造詣。另外,他的書法蒼勁有力,行書、草書皆善,他不僅是一位繪畫高手,也不愧為一位書法大家。此圖繪迎風搖曳的寫意墨竹和潑墨山石,顯得簡率天真,逸氣四溢,與畫面畫家的行書題款相得益彰,體現了中國古代花鳥畫的形式美感和筆墨情趣。
《竹》 明 姚綬 紙本墨筆 縱83.9厘米 橫35.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竹》畫的也是竹石,風格與《竹石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構圖奇異突兀,也狀寫了修竹迎風的姿態和怪石雄奇的形狀,用筆大膽,用濃墨渲染,刻畫了一種竹石不畏嚴風的高貴品質。畫上有畫家的行書題款,並鈐有二印,還有清代皇室的收藏玉璽。
《鷹擊天鵝圖》 明 殷偕 絹本設色 縱158厘米 橫89.6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殷偕,其生卒年不詳,字汝同,金陵(今南京)人。殷善之子,花卉翎毛,能傳父藝。 此畫描繪的是鷹擊天鵝的瞬間。畫面上天鵝被襲,頓失平衡,翻滾下墜,猶作掙扎。在藝術表現上,這幅作品構圖新穎,畫面背景是茫茫湖水,但見蘆荻隱約,更顯出畫面的高遠凌虛之致和雄鷹搏擊天外的氣勢。整幅作品畫法工細,天鵝和雄鷹的羽毛先用淡墨勾出,再用白粉細描,柔毛茸茸,體現了明代院體畫的風格傳統。
《山茶白羽圖》 明 林良 絹本設色 縱152.3厘米 橫77.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林良,字以善,南海(今廣東省)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正統至弘治(約1436—1505)年間。授工部營繕所丞,後官至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他在明代宮殿畫家中地位比較顯耀,於永樂、宣德時期花鳥畫家邊景昭,先後蜚聲畫壇。《山茶白羽圖》是林良的早期作品,畫法工筆設色,工細精巧,有北宋院體畫的神韻。傳達出一種優美的自然情趣。是畫家早期工細風格的代表作品。
《蘆雁圖》 明 林良 絹本設色 縱138厘米 橫69.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林良以擅畫寫意花鳥著稱。早期所做設色花果翎毛,畫法工細精巧,後來師承南宋放縱簡括一路,變為水墨粗筆寫意,取得突出成就。在表現技法上,挺健豪爽的筆法,既有迅捷飛動之勢又比較沉重穩練;在運筆頓挫之間講究規矩法度。此圖描繪了兩隻向下飛翔的大雁,其身姿矯健嫵媚,羽翼豐滿,充滿活力。
《雙鷹圖》 明 王乾 絹本設色 縱172厘米 橫10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乾(15世紀前後),字一清,初號藏春,後更號天峰,浙江臨海人。他擅長畫花鳥,多以寫意法作寒塘野禽,輕墨淡彩,獨具風格。此圖描繪的是寒石之上,兩隻蒼鷹,傲然屹立在朔風峭厲的漫天大雪之中。在用筆上,作者運用草書的筆法入畫,掃出雙鷹身後的陡峭的山壁,腳下突兀的岩石,由此加重了畫面的力量感。作品在筆墨敷色上,墨韻色潤,富於層次、力度和節奏感。整個畫面,以簡筆粗放為主,構圖飽滿而有法度,氣勢雄渾不凡。
《梅茶雉雀圖》 明 呂紀 絹本設色 縱183.1厘米 橫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畫描繪的是著色雪景,寒意茫茫。坡石上,有白梅老乾攲曲,雙雉棲息幹上,一正一反,側首相互呼應,形態生動。樹根處,隱隱露出蘭葉叢草,梅枝虯曲凌空,花朵疏密散聚,氣勢飛動,更添無限寒意。數雀聚集棲於上部梅枝之上,山茶紅映其間,正如《無聲詩史》所評「設色鮮麗,生氣奕弈」。遠處崗阜覆雪,澗水曲流,冷壑荒寂。此畫屬於工筆重彩一體,色彩濃重妍麗,覆雪山石皴染結合,明暗對比強烈,造成雪景冷寒之意境。
《殘荷鷹鷺圖》 明 呂紀 絹本淡設色 縱190厘米 橫105.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的是荷塘楓葉,一隻鷙鷹正搏擊白鷺。鷹從畫面的右上方往左逆轉而下,強勁的雙翅微微收攏,頭頸有力地轉了過來,兩爪已經攥緊向下,銳利的眼睛緊緊地盯著獵物,正箭一般地沖向在殘荷與蘆葦間奔逃的白鷺,彷彿剎那間,白鷺就成為鷙鷹的口中之食。畫面的下方,白鷺在蘆葦與殘荷間倉皇奔逃,其它禽鳥也都恐怖驚避。幾片殘荷,數枝蘆花,點明了正值初秋季節,肅殺的秋景渲染了氣氛。
《鷹鵲圖》 明 呂紀 紙本水墨 縱120.7厘米 橫6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紀有一類花鳥畫純用水墨寫意法,所取物象也多為大自然中的野生花鳥和林木,亦富雄闊之氣勢和野逸之情。此圖即具有此種風格。畫面蒼鷹高居巨岩之巔,斂翅獨立,姿態雄健,然目光比較溫和,眼前飛鳴的蜜蜂,也未能擾亂他休息時的寧靜情致。岩下干枝上停棲著一隻喜鵲,他回首眺望時已發現蒼鷹,情不自禁地張嘴驚叫,並振翅欲飛,然棲息的雄鷹並未予以理會。作品著意營造平安相處的祥和氣氛,其情趣有別於林良。
《桂菊山禽圖》 明 呂紀 絹本重彩設色 縱190厘米 橫1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紀善畫花鳥,初學邊景昭,後研習唐宋諸家名作,略變南宋畫院體格。此圖畫一株高大的桂花樹斜立在土坡上,枝幹蒼勁,花葉繁茂,佔據了畫面的一半。在表現技法上花與葉勾勒填色,禽鳥羽毛暈染而成,用筆工細設色鮮麗屬於典型的工筆重彩畫法。用筆工細與粗放形成對比,兩相映襯,使畫面燦爛奪目。
|
推薦閱讀: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良渚文化
※24幅傳世經典油畫
※自然天成·傳世英倫風情——碧桂園·海昌天瀾
※傳世五帝錢 | 化五黃、橫樑、老虎口
※《傳世言》--枕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