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變遷:從自帶班底北上到重遇黃金時代

  原標題:香港電影變遷:從自帶班底北上到重遇黃金時代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道 港媒稱,1989年,香港導演張婉婷為她的電影《八兩金》第一次到內地,她見識到與香港非常不一樣的電影行業。部分內地製作人員要睡午覺,人群聚集圍觀電影拍攝的時候,她不得不叫警察來維持秩序。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5日報道,她說:「有些小貨車,他們收錢帶人去看拍電影,很多人從來沒都見過拍戲。有汽車追逐或者動作場面的時候,他們會鼓掌,這給我們錄音帶來了很多麻煩。」

  報道稱,當時是香港電影製作的黃金時代,香港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那時的香港影業培育除了大批人才,包括導演、攝影師和演員。而內地的影業則尚未發展起來,香港導演只有在劇本中有內地情節的時候才會北上。

  張婉婷說,她當時不得不帶著大批香港製作人員到內地,因為在內地沒有這樣的人才。

  「我們請了一些內地工作人員,但他們沒效率,有些人吃過午飯之後要睡午覺,這在當時的內地很常見。」

  二十幾年之後,張婉婷仍然時不時到內地拍電影,但現在,她可以請到專業而有效率的內地工作人員。

  報道稱,許多香港電影專業人士也在內地工作。由於當地投資者希望製作電影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內地影業正蓬勃興起。

  去年,香港只製作了51部電影,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一年製作大約300部電影。去年,全港只有47家影院,共3萬7420個座位,而在1993年,香港有119家影院,提供121885個座位。

  同期,內地一年製作了超過600部高預算電影,票房收入年均增長30%,市場規模預計2017年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因2000年電影《卧虎藏龍》而獲得奧斯卡的攝影師鮑德熹正在上海拍攝阿里影業投資、王家衛執導的一部電影。鮑德熹說,內地電影投資者喜歡用香港的製作人員。

  「香港電影製作專業人士在製作商業大片方面更有經驗,這正是內地觀眾現在喜歡看的。許多內地電影專業人士所受的都是藝術電影的製作訓練,他們的商業觸覺沒有香港的專業人士好。」

  鮑德熹說,香港的導演、編劇和攝影師可以在內地找到許多機會。「香港電影製作人員可能會發現在香港很難做電影,但他們可以在內地繼續發揮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製作影片。」「內地電影市場就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市場。很多投資者和公司都有興趣投資拍電影,票房每年都有大幅增長。」

  鮑德熹說,在西方國家也有機會,投資好萊塢電影的內地投資者也樂意聘用香港電影製作人士。「他們喜歡用香港專業人士來做好萊塢電影,因為香港人理解內地和西方的文化。我們可以作為兩邊的橋樑。」「我相信這個趨勢會持續,越來越多香港電影專業人士會到內地,或參與內地投資者有份投資的西方電影製作。」

  報道稱,但鮑德熹提醒,內地學習得很快,香港電影專業人士不能故步自封。

  「內地電影製作專業人士已經開始迎頭趕上。這就是為什麼香港電影專業人士要記得提升自己,否則就會落後。有些非常受歡迎的中國電影,是完全靠內地人員製作的。」

  張婉婷說,她在香港和內地都可以拍電影,「香港製作的電影還是有的,但通常都是低成本製作,耗資大約1000萬到2000萬港元(1港元=0.8348人民幣元——本網注),目標是香港的小票房。」

  「平均而言,要不賺不賠,票房收入要是投資的三倍。按此計算,如果投資者投資5000萬到1億港元拍一部電影,就要以比香港市場大得多的內地市場為目標。」

  

  【延伸閱讀】中國獨立電影人嶄露頭角 不再執著痛斥社會陰暗面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道 外媒稱,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繁榮,許多年輕的中國獨立電影人正試圖拍攝更有可能在中國影院放映的電影,這與他們的前輩們不同,後者的電影經常會挑戰審查者的極限。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4日報道,影片《心迷宮》10月在影院公映後取得了1000多萬元的票房,對於一部預算為170萬元且沒有明星出演的影片來說,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報道稱,在好萊塢,獨立影片一般是指基本或完全沒有大電影公司參與制作的影片。與此不同的是,許多中國獨立電影具有政治含義,包括對政府的公開批評,因此會被國內影院拒之門外。

  《心迷宮》的導演、31歲的忻鈺坤是環球影業《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粉絲。他說早就想為廣大中國觀眾拍一部獨立影片。

  報道稱,這部影片也獲得了重要認可。這部講述偏遠山村一起謀殺案的影片入選去年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並獲得了華沙國際電影節大獎。

  審查者確實提出了一些要求。忻鈺坤被要求對電影作出一些改動,包括明確指出壞人受到了懲罰;而最初的結局是開放性的。

  他還將電影的中文名字改為《心迷宮》,因為審查者和電影發行商都對他說,最初的名字《殯棺》對中國觀眾來說太不吉利了。

  最近在中國影院上映的另一部年輕獨立電影人的作品是《我的青春期》,講述了一個男孩的初戀。電影的導演、34歲的編劇郝傑憑藉獲獎處女作《光棍兒》贏得了聲譽。這部電影講述了郝傑出生的鄉村中老光棍的性苦悶。

  報道稱,這部電影最終獲准於中國的「光棍節」在全國上映,票房收入已經超過1200萬元。

  中國資深獨立電影導演、即所謂的「第六代」中國電影導演的作品通常會放大中國經濟繁榮背後的陰暗面。十年來,備受讚譽的中國導演賈樟柯的十多部作品中只有三部在中國公映。但是,越來越多年輕電影人的獨立電影獲得了中國官方的首肯,因為這些影片越來越關注個人生活或家庭問題。

  FIRST青年電影展遴選委員會委員王飛說:「過去兩年,我們發現年輕導演更願意用一種溫和的手法討論自我和自我成長,而不是痛斥社會陰暗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心迷宮》(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5-11-26 10:04:00)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2017年有望成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在全球票房收入中的份額預計將於2017年超過美國,早於此前估計的2018年。屆時,中國將成為最大電影市場。

  據英國《衛報》網站11月7日報道,《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電影協會亞太業務負責人邁克·埃利斯在一年一度的美中電影峰會上說,中國電影觀眾人數的增加比預期更迅速,預計今年的總收入將達到65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35%。美國同期票房收入預計將是創紀錄的110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6%。如果中國的票房收入保持目前增速,那麼它將於2017年底達到119億美元。

  埃利斯說:「過去10年,我們見證了中國國內票房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

  他還說,中國平均每天增加15塊左右的屏幕,明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0塊。這表明,多廳影城的增加以及具有一定購買力的新興中產階級的出現,有助於刺激觀影人數增加。

  好萊塢受益於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在中國今年10部最賣座電影中,4部是美國片,包括進賬3.909億美元的《速度與激情7》。

  然而,針對外國電影的嚴格配額制度迫使好萊塢電影公司尋找進一步打入中國市場的各種創造性辦法,包括合作拍片和建立合資企業等。

  另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1月5日報道,中國影視界領軍企業博納影業集團已達成協議,將向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的6部熱門影片投資2.35億美元,包括今年夏天上映的《火星救援》。目前,中國娛樂業發展迅猛,正在加快進軍好萊塢的步伐。

  億萬富豪郭廣昌參股的博納影業是中國最大的電影製片商與發行商之一。據博納影業投資者關係部的一位高管5日介紹,該公司同意與TSG娛樂金融公司攜手提供上述資金。這6部影片就是TSG挑選的。

  長期以來,TSG在電影融資方面一直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保持著合作關係。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企業紛紛開始投資好萊塢大片,以加深對面向全球觀眾的電影製作的了解。

  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已達成好幾項協議。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一家子公司參與了派拉蒙影片公司製作、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5》的投資;大連萬達集團一家子公司投資拍攝了傑克·吉倫哈爾主演的《鐵拳》;華誼兄弟則與STX娛樂公司達成了融資協議,首部影片為《禮物》。

  這種求愛是雙向的。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與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達成協議,開始在中國拍片。

  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該國仍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娛樂市場。

  博納影業首席執行官於冬本月表示,中國有望在2018年前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2014年,中國票房收入猛增34%,達48億美元;美國和加拿大的票房總收入卻降至104億美元,降幅5%。

  最先報道博納影業此次投資的是美國《綜藝》周刊。據美國票房網介紹,《火星救援》在過去五周中有四周位居北美票房榜第一名,目前全球累計票房4.35億美元。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6日報道,美國電影行業與中國政府達成了一項新的協議,以試圖確保好萊塢的電影製片公司更快、更準確地獲得影片票房收入。

  據一位了解這項協議情況的人士說,協議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訪美期間達成,採用了一種新的審計機制,此前一些電影製片公司一直抱怨它們有時不能及時地從中國發行的電影中獲得正確的票房分賬。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好萊塢一些公司高管9月初抱怨說,中國的國有發行方偽造票房數據,照顧一部官方支持的愛國影片,並賣票給實際觀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的《終結者:創世紀》等其他電影的觀眾。

  美國電影協會6日說:「我們感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影集團的領導,感謝他們承認中國和美國電影行業日益加強的夥伴關係的重要性。」

  中國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關鍵市場,好萊塢一直努力擴大其在中國的影響。今年前9個月,中國影院的票房達330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3%。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火星救援》電影海報。

  (2015-11-09 18:43:45)

  

  【延伸閱讀】英媒:中國兩年內將超美國 成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道 英媒稱,巨幕影院集團Imax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中國將在兩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8日報道,理查德·葛爾方(Richard Gelfond)稱,中國的票房收入和銀幕數量將在2017年超越美國。

  「我們在多廳影院開始蓬勃發展時進入中國市場,我們的票房收入年度複合增長達到50%,」他稱。

  近期登陸中國的好萊塢大片帶來了可與美國比肩的票房總收入。

  21世紀福克斯出品的《火星救援》在中國首映當周周末創下了5010萬美元的票房,其中450萬美元來自Imax場次。該片在美國首映當周周末的票房為5440萬美元。

  據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表示,2014年中國票房收入增長36%,達48億美元。

  Imax集團還報告,2014年,中國新增1015家影院和5397個銀幕,使銀幕總數達到23600個,而美國的銀幕數量約為39600個。

  最近的年度數據顯示,美國在票房收入上仍然明顯領先於中國。2014年,美國影院產生了103億美元的收入,同比下滑5%。

  但是,葛爾方稱,如果中國市場保持增長,它就會超越美國。他補充稱,儘管中國經濟降溫,但中國消費者對電影娛樂的需求仍然強勁。

  「來自出口和製造部門的低迷預測,似乎並不適用於消費者的自由支配支出,」他稱。

  Imax也開始在中國市場擴張,同韓國連鎖多廳影院運營商CJ CGV達成一項協議,計劃在中國新開25家Imax影院。該協議使Imax在中國的影院數量超過500家,其中275家已開始運營,245家簽訂了合同,將投入運營。

  Imax在全球擁有1008家影院,與CJ CGV的協議將把中國變成該公司在全球的最大市場。

  Imax的中國子公司——Imax中國不久前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籌資2.85億美元,使其能夠投資者籌集資金,用於進一步的地區擴張。

  中國其他娛樂集團也對好萊塢日益關注。

  博納影業集團(Bona Film Group)已達成一項協議,將對The Seelig Group投資2.35億美元,後者與21世紀福克斯(21st Century Fox)有合作安排,將共同出資拍攝一些電影。

  另一方面,擁有維亞康姆(Viacom)第二大投票權的股東馬里奧·加貝利(Mario Gabelli),已敦促雷石東(Sumner Redstone)的這家媒體集團把所持派拉蒙(Paramount)電影製片公司的部分股權出售給馬雲(Jack Ma)的阿里巴巴(Alibaba),以便獲得新資金並為該公司在中國製作更多電影鋪平道路。

  作為阿里巴巴的娛樂子公司,阿里影業(Ali Pictures)今年投資了維亞康姆的《碟中諜5:神秘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並成為該影片在中國發行的官方合作夥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5-12-08 09:07:00)

  

  【延伸閱讀】外媒看好中國電影市場:黃金周票房增七成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10月7日)期間,電影票房收入高速增長,估計黃金周期間的總票房收入達到19億,年比增長約70%;這一增長率高於市場預期,對中國電影相關的股票是一個利好。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13日報道,高質量的中國國內電影是票房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港囧》票房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另一部喜劇片《夏洛特煩惱》的票房也強勁增長,在七天時間裡,票房收入達5.4億元,該部電影每天的放映時間已經超過《港囧》,是目前最受歡迎的電影。

  報道稱,滙豐環球研究認為,整個電影產業鏈都將因繁榮的電影市場而受益,包括內容提供商、分銷商、電影院線等。在產業鏈的下游端,即電影院線和影院等受益更大。至於內容提供商、分銷商對市場將更為敏感。

  滙豐環球研究重申看好中國電影市場的觀點,首選股票為華策影視。他們認為,無論中國宏觀經濟前景如何,中國電影業表現將繼續好於預期。回顧歷史,即便2008年至2009年發生金融危機,中國電影票房收入依然高速增長。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夏洛特煩惱》(圖片源於網路)

  (2015-10-13 10:05:18)

  

  【延伸閱讀】韓媒:中國電影市場迅猛增長 2017年或超好萊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火爆的中國電影院(圖片來源:彭博社)

  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道 外媒稱,去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96.39億元,總觀影人數為8.3億人次。今年9月已經突破去年的收入和觀影人數。截止今年底,票房收入預計達到400億元。

  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10月19日報道,以銷售額為準,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已達世界老大美國的一半,但中國市場還在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相反北美卻陷入停滯或小幅萎縮。

  英國《經濟學家》說:「中國電影市場2017年將達到100億美元(人民幣636億元)(超越美國),躍升為世界最大規模。」

  報道稱,今年2月,中國最大節日春節長假的一個月期間,中國電影市場已一度超越美國。當時中國市場實現40.5億元票房收入,同期北美收入為44.6億元人民幣,除掉加拿大10%的比重,中國已領先美國。

  瑞士信貸集團在本月13日公布的《全球財富報告》中寫道「擁有5萬-50萬美元資產的中國中產層人口為1.09億人,超過了美國的9200萬人。」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產層,為旅遊、電影等休閑和生活打開錢包的時代,已在中國開啟。

  報道稱,隨著電影市場擴大,中國三大網路運營商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紛紛投身於電影業。他們進軍電影製作、投資、流通等領域,正在做大電影市場的蛋糕。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集團萬達,壓縮了多達99個百貨商店,卻同時擴張影院,旨在變身為文化娛樂集團。

  (2015-10-25 00:13:02)


推薦閱讀: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90頁
中國女裝幾千年來的演變,你更喜歡哪個時代的呢?
老字號改名的時代烙印
迎接二線藍籌和中盤股的低估時代

TAG:電影 | 香港 | 黃金 | 香港電影 | 時代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