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祿堂武學體系技擊打法概述

如果討論人之間的搏鬥,最激烈的就是戰場廝殺了,因為是性命相搏,傳武的技擊實戰就立根於此。首先要提高身體的強度,也就是抗擊打能力。外家是通過常年的排打,並衍生出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硬氣功,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提高肌腱骨骼的強度而已。這是通過外部的力量和硬度刺激,促進身體被動產生生理上的適應,比如骨膜增厚、肌肉強度增加等等,但弊病是容易傷及內腑。還有就是堅持跑步,通過多年長距離奔跑使關節、筋腱的強度數倍於常人。如果身邊有專業運動員的朋友會有體會,你碰人家一下會覺得邦邦硬,就是人家的身體強度太大了,包括肌肉的密度等等。所以咱們不說專業的搏擊運動員,就是專業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也不是一般人能抗衡的了的。梅惠志先生說八十年代一群武術大佬與國家散打隊切磋,基本沒有能扛過一分鐘的,特別是重拳重腿基本防不住,人家說的是真話。但這不意味著傳武就沒這本事,而是這幾十年傳武缺乏高水平對抗,已經沒人願意下這麼大功夫了。

清末滄州有個專門練鐵布衫的楊春林,從小到大都睡在一張布滿了碎瓷片的床上。許世友回憶在少林寺當雜役每天練功,要睡在四根橫插進牆壁的木樁上。每天打沙袋、插鐵砂,到了晚年一盆水還可以一掌就拍沒。老將軍還說他的功夫不到,少林寺有功夫大的能拍飛一缸水。許世友可是上陣殺敵能一次砍幾十顆人頭的猛將。八極拳每天靠大樹,俗稱鐵山靠,胳臂腿腳手掌都要打大樹,十幾年功夫下來的硬度怎麼可以去想像。只是如今的人下不到這麼大功夫而已。過去練武的人從早到晚就是練,所謂窮文富武,現在的人要上班,每天三四個小時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遑論蜻蜓點水的「玩家」?我18歲練武時還在上學,每天12點睡覺3點起來接著練,每天練到8個小時,以至於荒廢了學業,等上了班每天有2個小時就不錯了。好在這麼多年我堅持了下來,有多少人因為事業婚姻就荒廢了呢?

內家拳就不練排打了,而是走的內壯的路子。內家拳練法合道,通過逆生長使身體再次發育,不斷提高身體的強壯程度,面對技擊時就是大人打小孩。同時通過實戰時內勁發動氣血灌滿,好像輪胎打滿氣一樣不怕打。這兩點是最基本的。當然也有輔助手段,一是跑步,二是適當的硬功。內家拳也不是不練硬功的,而是作為內功的輔助,一定是身體強壯到一定程度之後再輔助以外部的硬功,給自己裝上猛獸的牙齒和爪子。說起這個氣血灌滿挺神秘的,其實就是人的正常生理本能。人要是急眼的時候,比如有人當眾打你老娘,擱誰都得急眼,管你多少人眼睛一紅就衝上去了,這時候就算有人拿啤酒瓶子開你腦袋也不覺得疼,什麼時候打完了這口氣泄了才會發現怎麼腦袋疼?一摸可能還有血,當時是不知道疼,渾然不覺。一般人這口氣泄了身體也軟了,這是普通人把本能調出來後的情況,作為練內家拳的人得說用就用。

這是說提高身體硬度的事。因為實戰技擊首先你得扛得住別人打,不可能只是你打別人而別人不打你。專業搏擊遠動員的一個重拳就足以把人打抽過去,一個鞭腿能把人腿掃斷,最起碼也是腿部失去運動能力。所以千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自己不含糊能接得住,就算是會鐵布衫金鐘罩你還得運上氣,可實戰中就是零點幾秒的接觸時間,能不能接得住全在身體本能素質和反應,所以沒有日積月累地正確訓練,談技擊實戰太奢侈了。不僅是散打搏擊,傳武也是如此。搏擊好歹有裁判有規則戴手套不至於傷身喪命,傳武裡頭真遇上手黑的給你來一下可能會留下病根,那就是一輩子的事了。孫祿堂傳下來的形意拳有專門的五行單操手訓練對抗時身體的接觸強度,練起來也是非常辛苦的。武術最大的誤區是以為怎麼練就怎麼打,這樣認知的真動起手來就會茫然失措,手腳失據最後都是王八拳。練功是做大本錢,套路招式都是方法原則,還要結合到具體實戰中轉化為戰鬥力才行。真打起來就是一招半式,拳擊也就是直擺勾,這都是千錘百鍊出來的,不會再有第四個。當年八極拳界兩個「狠子」,大狠子李書文,二狠子馬英圖,都是出手見紅要人命的主。馬英圖從滄州剛出師來天津找師兄李書文,那時候還不太會打,為此請教李書文,李書文的回答是「找自己最順手的招只管練,對景了出手就是」。所以套路招數雖多,也要都練的明白,但真正動手打人就是那一招半式。尚雲祥說:拳不打人功打人。

未學打先學挨,說的就是這個。還要提高自身攻擊力,這是各門練功的主要方向,就不用多說了。通過我對散打搏擊的觀察,其實他們也主要是通過理順身體的傳力結構來提高拳或者腳的攻擊力的,這和形意拳如出一轍。搏擊是通過蹬地後的重力反作用力傳導到腰胯,再通過腰胯的瞬間擰轉與反作用力結合,順著脊椎骨送肩送肘送拳,這一系列的傳導過程使身體內耗降到最低程度,瞬間發出的衝擊力就很驚人了。其實這和絕對力量關係不太大,就是平時顯得力量不大的人,經過專業訓練理順了傳力結構也能發出氣勢驚人的重拳。對於這個我是做過實驗的。我有一個五十斤的鐵砂袋,沒事就站個馬步左右手凌空倒著玩一玩。常來我這的專業隊搏擊運動員玩這個就不如我了,但不妨礙人家重拳重腿的威力。形意拳要明三節用腰胯,其實也是理順發力結構,但二者最大的區別,搏擊是利用半邊身子擰轉的掄擊,像是抽辮子;而形意拳或者傳統武術是整體的衝擊,像是坦克。不過MMA鐵籠的戰鬥一開始那種衝擊,和形意拳就很像了。

打鐵還得自身硬,功夫大了不講理,你能扛得住打,自己拳腳又硬,具備了一拳KO對手的本事,下一步就還要掌握具體的打法,這在拳擊或者搏擊中涉及到具體的技術,好像泰森某次KO對手,賽後擂台採訪,他還憤憤不平地說,如此低劣的技術也來和我打?所以技擊實戰不僅僅只是練得硬那麼簡單。孫存周曾經有句話,你力氣再大打不到別人身上也是白扯。這話絕對是真理,所以武術不講究體重量級,講究身法速度,誰先打上就是誰的。體格壯力氣大不掌握技術,遇見體重輕力量小但技術優先的,基本上會被人家耍,掄著王八拳暈頭轉向找不到對手,最後自己被累得夠嗆人後被人KO 掉。散打搏擊由於其擂台競技的特殊性,所以有很多適合擂台比賽的技術,因為畢竟是兩個人面對面,突然性和隱蔽性就微乎其微了,那麼講究距離、時間、角度等等,相對於平地上打架就複雜或者豐富得多。如果落實到打架或者戰場廝殺其實也沒這麼複雜,就是一個對撞的事,但是對撞也有技術方法,不是你想撞人家就能撞上的。比如薛顛的五法,除了飛法是直勁,其它的雲搖晃旋都是橫勁。形意拳講究起手橫拳,起為橫落為順,身法一動就是橫力,所以覺得傳統武術簡單的那真是沒見到過真東西。

簡單講講形意拳的打法。傳武技擊肯定是講究突然性和隱蔽性,就是兩人面對面有人喊開始,也是功夫大的先到,這就涉及到先天層面的反應問題。其實這也不是傳武特有的,就是散打搏擊練到一定程度也是這個。你來我往的可能是後天刻意設計,但KO對手那一下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習慣養成的自然本能,往往是不經意而發,順著本能反應出去的,把人打倒了自己還不知道。有興趣的可以去觀察搏擊頻道的擂台比賽,但凡KO的沒有說是設計好了的,都是在不經意間一下解決問題。而傳統武術其實自始至終都是練這一下,追求的也是這一下,只是如此這一下很少見到了,多數都練到後天故意上去了,所以遇見打法高明的就束手束腳不知所措任人宰割了。形意拳的打法分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瞬間打上,不給對手反應的時間。其次是半渡而擊之,就是自己沒掌握到隱蔽性和突然性,失去了先發制人的契機,對方已經啟動了,那麼在中途攔截對手,李小龍悟到的就是這個,所以把自己的功夫體系取名為「截拳道」。但李小龍基本都是截擊對方膝蓋遲緩對方攻勢,然後再快速踢擊對手,還是走的國外搏擊的路子。形意拳是全身而上,講究七星,周身上下都是武器,所謂「打人如親嘴」就是這個層次。對方剛一動手我就要迎上去,所謂「寧思一寸進不思一寸退」。一般功夫體系本能反應都是後退的,只是這一退就失去了進攻的先機,就永遠被動了。形意拳則反其道而行之,所謂「道者反之動」,越是對方想不到的就越是形意拳的真東西。這時候就體現了形意拳打顧一體的本色了。

一般的技擊都是兩下,也即先防守後攻擊,搏擊也是如此。但形意拳攻防是一體的,只有一下沒有兩下,顧上就打上。比如左手防同時右手打,以此類推。五行拳設置都是如此,但凡從五行拳里悟出來的都明白打顧一體是怎麼回事。那麼在這個層次上,對方已經啟動放出勁了,但只是半渡走了一半,我反其道而攻之,對方就是一驚;同時打顧一體,粘上對手的同時也已經打上,對方基本防無可防,這就是形意拳戰術體系的高明之處。某年有個武術愛好者來訪,手法很快,我出一個手他瞬間兩個手把我出手按住,此時我的另一個手還在休息,我看他沒明白,笑笑打個哈哈就過去了。這種層次的高明之處在於對方勁力使到一半,尚未完全施展還沒有形成攻擊力,但又收不回來了,看似兇猛實際是最脆弱的時候。這時候你要是退步,就成全了他,自己反受其害。當然了,退步的也不是打不了人,太極拳就是要退要順,但前提是你的身法要快於對手,實際是給對手設陷阱。

我們再談談形意拳技擊的第三個層次,說起來是最低的層次,但也是最難的。就是自己的身法啟動完全慢於對手,連第二個層次也沒有了怎辦?就是如此形意拳也不退,退了就挨打了,這是形意拳的大原則。此時對方的進攻已經完全展開,勁力已經完全施展,馬上就要打到自己身上了,這時候形意拳是是用身體去接化,接上對方的勁用橫力化去一部分,但自己也實實在在受了一部分,在接力的瞬間我同時發起攻擊,這也是打顧一體的另一種形式,只是此時的顧變成了接化。在這個層次中,躲閃也是接化的一部分,能躲開當然好,躲不開就拿身體去接,接住同時打。說到最難,是因為第三個層次必須掌握了橫勁使用、卸力打力、打顧一體,才能說得上得心應手,不然在瞬間對接的零點幾秒內,依然擺脫不了被對方打倒的命運。

講完了進,再講講退。所謂「不知進退枉學藝」,形意拳的打法里到底有沒有退?不是退步就要挨打嗎?退是有的,但是以退為進的退,而不是擋不住對方衝擊被動的退。形意拳如果是擋不住對手的衝擊會走大邊到側面去,而不是一味後退。形意拳的退步就是陷阱,最典型的就是退步崩拳,比如右拳左腿在前,那麼左腿往回退步,成剪子股,也就是左膝蓋頂在右膝蓋窩裡,右拳收回左拳出擊。我說過,拳法招數都是原則,把技擊的意義都涵蓋在裡頭,明白了原則之後落實到具體應用要懂得通變。形意拳的退步崩拳看似簡單,但是裡頭東西很深。最主要的是這個退步,其實只是前腳回撤而後腳依然在那裡,只是退了半步而已,但給人的心裡感覺上退了一步,這就迷惑了對手,心裡距離錯位了。對方連續攻擊的時候,我往回退這一步,對手必然要乘勝追擊,但是他算錯了雙方距離,這一下就正好迎在我的後手拳上。那麼剪子股呢?只是練拳時為了身法嚴謹勁力充沛,實戰時你站起來不就行了,而且前腳還有個暗腳藏在那裡。這一招用得好的過去有個胡鳳山,現在有個方便。胡鳳山是參加杭州國術擂台賽,那個老和尚臨時報名挑戰胡,一路窮追猛打,胡鳳山就是一個退步崩拳把老和尚顱骨都打塌陷了。方便則經常使用這招,但他用的是擺拳,特別是擊倒馬庫斯的那一戰,身法一退馬庫斯追擊,卻沒想到方便地左手擺拳在那裡等著,結果一下就挨上了。方便用這招打過不少人了,不知道被他打倒的人至今是否明白。

簡單講了講形意拳的打法,相對於形意拳的整個戰術體系,我說出來的只是最基本的一二三而已。再說說太極拳的技擊,其實太極拳是最高明,如果套用形意拳的三個層次,太極拳的技擊就是最高明的第一個層次,是完全不給對手機會的,直接就打上,倒了還不知道怎麼回事。說白了就是猝然一擊,不管對方起沒起殺心,我預先感知則一擊必殺。那麼就要有感知的能力和出手見紅的本事。因為張三丰當年創太極拳的時候,已經是站在極高的層次上。太極拳從張三丰時一路傳到清末民國,中間歷經多少世事人事的消磨,怎麼可能會保持其原汁原味?我們現在看到的太極拳,不管這個正宗那個正宗,也不過是繼承了三豐原始太極拳的一部分實質而又發揮而已。說太極拳舉手發人丈外,軟如棉硬如鐵出手見紅,現在既然看不到這麼高的技擊功夫,也就說明其脫離本色久矣。到了孫公祿堂那裡,孫公體會出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的太極拳本質,從源頭上算是回歸了其原始本真。其實招數招法只是外在形式,內在的本質只有一個,就是太極。區別真假太極拳,只要看他有沒有練出一氣就能區分了。一氣者,金丹也,內勁也!太極拳就是直接練內勁的拳,這個出來了用任何招數配合,或者直擺勾打人,也是太極拳!

推薦閱讀:

從武學中看丹道的蹤跡
武學資料集錦
拳術武學
孫祿堂的五大武學貢獻 (2)

TAG:武學 |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