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口味重?提防結直腸癌

  專家提醒:大便帶血患者需弄清是患痔瘡還是腸癌

  華西都市報: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3日發表了《全球癌症報告2014》,研究稱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成都新世紀肛腸醫院劉軍主任介紹,因為川人口味重、好麻辣,導致結直腸癌在四川發病率較高。

  「這其實與四川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日前,劉軍醫生向記者介紹,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越高,運動量越小的人,其發病率也就越高。

  口味重 讓川人腸癌高發

  劉軍醫生表示,人們如果過多食入動物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會造成腸蠕動減慢,增加腸道對毒素的吸收,從而容易導致癌症發生。而少於運動的人,其腸道蠕動也會減緩,同樣會讓毒素長時間與腸內黏膜相接觸。加上川人口味重、好麻辣,麻辣的食物對消化道刺激比較大,容易引起慢性炎症,這些都是導致腸癌的誘因。

  劉軍表示,年過40歲以後的人群,誘發腸癌的途徑主要有兩條,就是腸道息肉和潰瘍。他建議:人一到40歲後,就應該做一次腸鏡。若結果顯示為陰性,日後沒有不適感,又不屬於高危人群的,可在三五年後再做一次。劉軍介紹,腸鏡檢查並不算複雜。目前新世紀採用的韓國無痛肛門鏡進行檢查,即可通過電子攝像探頭將腸黏膜的圖像放大數十倍,對黏膜病變的性質進行組織學定性分析,檢查全程只需 5-10分鐘。

  患腸癌 易被誤認為痔瘡

  「結直腸癌和痔瘡癥狀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大便帶血,但如果能掌握兩者一些基本特徵,還是能夠區別清楚的。」劉軍說。

  首先,結直腸癌的便血表現為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如果腫瘤離肛門越遠,便血發生率就越低。結直腸癌約80%有便血。但痔瘡便血常見的是鮮紅的血,不與糞便相混而是附於糞塊表面。也可表現為大便前後的滴血,嚴重的呈噴射狀,多在大便秘結時發生。

  除此以外,痔瘡不會引起排便困難,尤其是大便變細,即使是痔核脫出,也只表現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願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腫及炎症消退後,立即恢復正常。而結直腸癌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現排便困難,大便變細,伴有腹部膨脹,陣發性腹痛,有時甚至可感到腸子的叫鳴音,癥狀一旦出現,一般不會自行緩解,且常呈進行性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結直腸癌患者體內的腫塊往往不會縮小,只會逐漸長大,呈菜花樣,淡紅色,觸之易出血;而痔瘡水腫所出現的腫塊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紅色或暗紫色,觸之不易出血。最後,結直腸癌晚期有時會因為腫瘤侵犯了周圍組織而表現出相應的癥狀,如侵犯了膀胱,可引起尿頻,骶前神經被侵犯後會出現劇烈持續的疼痛,如移到肝臟,可出現肝腫大、黃疸,並有貧血等現象,而痔瘡就不會有這些表現。

  3類人 應定期檢查

  1、出現大便出血癥狀的患者應警惕

  結直腸癌高發年齡40歲及以上人群有消化道癥狀,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

  對於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或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腫塊等人群,最好到醫院做電子肛門鏡或無痛腸鏡查個清楚,很多病人誤以為便血都是痔瘡,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2、有結直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患者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結直腸癌或腺瘤的個人或家族史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高,通過普查與隨訪,儘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3、有結直腸癌及結直腸息肉家族史人群

  息肉就是腸壁上生長的凸向腸腔的增生物。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樣的息肉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防止病變成為大腸癌。專家表示,大腸長息肉是幾乎沒有任何癥狀,結直腸癌在早期階段也很少有癥狀,很多患者檢查的時候拒絕腸鏡檢查,而等到有癥狀再來醫院檢查大多已經到了中晚期。華西都市報記者 吳俊傑


推薦閱讀:

熱熱熱~只想喝有味道的水~這7款口味清爽的自製飲品適合你
和家裡人吃飯口味相差很大是種怎樣的體驗?
夫妻因飯菜口味不合要求離婚 婚姻需要學習
愛吃面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幾種口味,棒極了!
為什麼蘇錫常滬做菜愛放糖?

TAG:人口 | 直腸癌 | 口味 | 直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