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居士修學指南(附應讀書單)
修學的次第怎麼安排呢?有些人問我這功課怎麼排?我想應該常規的來說要分四步驟。四步驟的話,那麼戒、定、慧都在其中了,成就的次第也就在其中了。
首先應該要增強對三寶的信心,樹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可以學習幾種經。
可以學習:《隨念三寶經》、《增一阿含經》裡面的《三寶品》、《地藏經》、《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加上《如何做個快樂修行人》。這是第一步應該要做的。
其中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隨念三寶經》和《增一阿含經》的《三寶品》,是幫助我們認識三寶的甚深功德。然後透過對三寶功德的了解和憶念來強化皈依之心,來向佛菩薩靠攏,學習佛菩薩的品質。
第二類就是《普賢行願品》和《地藏經》,這是闡述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他們因地修行的宏深誓願力和廣大的行持。這個是我們為佛弟子應該培養的基本的信念。
《如何做個快樂修行人》,其實就是講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與佛法相應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之中修佛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這樣子的世出世間圓融無礙。
這個應該是第一步,最基本的了。
第二步是要學習修持佛弟子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的正見和行儀,指導我們如法地去持戒,去止惡修善。
相關的經論有,比較重要的一些應該是:《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學處品》和《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藥師經》、《優婆塞戒經》、《賢愚因緣經》、《百業經》、《華嚴經·凈行品》和《文殊五字真言》,這一些。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學處品》和《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這些都是詳細地說明五戒。《優婆塞戒經》是講居士菩薩戒。《藥師經》是講色法、心法、息法,講如何達到身、心、靈的健康。身體健康無病苦,心靈健康無煩惱,靈性健康消業障。這樣子來學習。你看我們有些佛弟子,學佛很多年身體都轉不過來,可能比以前還更差。這個是說明學佛沒有真正地了解佛法,沒有真正地相應,雖然時間久,但是沒有相應。
《華嚴經》的《凈行品》是講如何用智慧,善用其心,其實就是講一百四十一種生活瑜伽。這個我們應該下個月就會在武漢講。這些應該都是屬於第二步要學習的。
《賢愚因緣經》和《百業經》是讓我們了解緣起因果,樹立世俗正見,業果如理取捨。正見有兩種:世俗正見是業果如理取捨,因果取捨非常清晰,不會錯亂;出世間的正見是中觀空性智慧。
第二步要學習的經論,這個幾種應該也是分為這三大類:一類是講戒的,講五戒,講菩薩戒;一類是講如何在飲食、呼吸、睡眠之中和生活之中修行的,《藥師經》、《凈行品》都是講這個;還有一類就是講世俗正見,業果如理取捨了。這是第二步。
第三步應該要奠定相應的教理基礎,明白成佛的次第,並且發菩提心。
應該學習的內容就是比較多,大概有十三種比較精要的,應該學習《菩提道次第略論》、《掌中解脫》、《入菩薩行》、《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定道資糧頌》、《舍利弗阿毗曇論·禪定品》、《廣五蘊論》、《大佛頂首楞嚴經》、《辨中邊論》、《入中論》、《中觀四百論》、《金剛經》、《因明釋量論》,這個十三種。
第三步裡面大概也是可以分為這麼幾類:
第一類是應該要學習《菩提道次第略論》和《掌中解脫》這個兩種。《菩提道次第略論》有一個堪布昂旺朗吉講解的是非常好,上面有很多修行的馬車,可以照這個來實修。帕綳喀仁波切所講的《掌中解脫》。這個兩種都可以說,一個形象的比方就是告訴我們,就是給我們一張什麼?成佛的地圖。他提供了由學佛到成佛的完整的綱要,能夠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掌握佛法要領,在菩提道上穩步前進,不會走偏了,不會走錯路,穩步前進。
第二類是修習禪定和身心轉化的。應該是四種:一種是《定道資糧頌》;第二是《舍利弗阿毗曇論·禪定品》,這個都是講禪定的實修方法和竅訣的;《廣五蘊論》是講身體的地、水、火、風、空,五大的轉化次第,和具體轉化的竅訣和方法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是講二十五聖修證圓通和五十種陰魔,都是我們修行之道上身心轉化過程之中必然要遇到的。所以這些都是一定要學的。
第三類是《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和《入菩薩行》,這是講菩提心的實修法。《菩薩地》是講從菩薩的發心到行果,全面闡述菩薩道的修學內容。《入菩薩行》有一種很好的解釋就是堪布索達吉的廣釋。
《入菩薩行》詳細地說明菩提心的修習的前行,受持的儀軌,以及如何依六度圓滿菩提心的過程,她的可操作性非常強。並且堪布索達吉有他的很多的一些自己實修的心要在其中。
第四類就應該是在知見上面,在中觀正見上面下功夫了,就包括了《辨中邊論》、《入中論》、《中觀四百論》、《金剛經》和《因明釋量論》這麼幾種。《辨中邊論》是彌勒菩薩的慈氏五論之一,是唯識宗重要的典籍,依三性來建立唯識中道見,為我們闡述了何為中道,何為邊見的根本問題,對樹立佛法的正見有非常重大的指導意義。
如果有些人智慧比較廣,希望學得廣泛一點呢,那麼可以學慈氏學二十論,除了這個慈氏五論,這個《辨中邊論》以外,我們所說的《寶性論》、《辨法法性論》、《現觀莊嚴論》、《大乘經莊嚴論》,這個慈氏五論都可以學。包括無著菩薩的七論,世親菩薩的八論,合起來就是慈氏學二十論。那你這個二十論通達了,那麼整個的廣行派你都懂了。
如果是沒有那麼多時間,或者智慧不夠呢,把這個《辨中邊論》學一學是好的。
然後是深觀派的《入中論》和《中觀四百論》,龍樹菩薩的《中論》,根本上是沒辦法看得懂的,你能夠直接看懂,那你是菩薩了。那應該從《入中論》和《中觀四百論》上下手。
佛陀示現般涅盤以後,弘揚佛法的分為兩大派:深觀派和廣行派。彌勒菩薩他以《現觀莊嚴論》(也稱為《現證莊嚴論》)為宗綱,開廣大行派,以比較隱說般若,比較隱義的方式來宣說般若。顯說的是法相修證次第,由凡夫到成佛的修證次第;隱說的是般若。無著菩薩、世親菩薩跟著來弘揚,這是廣行派。
龍樹菩薩開創深觀派,以《中論》為根本論,直接開顯般若空性義理。那麼對這個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來闡揚她的密意:第一個是月稱菩薩造《入中論》,來抉擇中觀正見,顯明龍樹菩薩的深義;第二是提婆菩薩,又稱為聖天菩薩,他的父母親在這個天神面前祈禱才懷孕的,才懷上他的,他以會集修行竅訣的方式來作了一本《中觀四百論》。那麼我們要修持了悟般若空性,對於《中觀四百論》是不可不學,她的竅訣都在其中了。那麼《入中論》是偏重於理論,《四百論》是偏重於實修。
《金剛經》就是般若系的重要的典籍了,以發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和究竟菩提來闡明解脫道、方便道的修行次第,來闡述空、無相、無願。
《因明釋量論》是因明學的根本典籍。我們對於法義要不籠統,要很明確、很微細都通達的話,對於《釋量論》要能夠學會。如果《釋量論》看不懂的話,可以先學《因明入正理論》,商羯羅主菩薩所說的,那個就比較淺了,講那個因明三支:宗、因、喻。但是一般來說,如果有指導的話,《釋量論》也是可以學,不是很難。這個應該是第三步了。
第四步就是入佛知見,開顯成佛修行的捷徑。
相關的經論有《六祖壇經》、《觀無量壽經》、《密集金剛五次第明燈論》和《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密宗道次第廣論》。
《壇經》是禪宗的根本典籍了,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滿至高的見地來開顯成佛修行的捷徑。
《觀無量壽經》是凈土宗的根本典籍之一。闡明凈土宗的根本理論: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且圓滿地包含了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持名念佛都包含在其中了。這個我們應該也講過了。
《密集五次第》她其實就已經包含了成佛之前的那些修持,大威德金剛和勝樂金剛,和密集金剛的修持。以大威德金剛來摧破那些微細的無明惑業,然後以勝樂來成就光明,然後密集成就幻身,光明幻身雙運,入金剛喻定,圓滿成佛。
那麼《密宗道次第廣論》就講四續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四續部的修證次第。
其實第一步應該是四本,第二步是八本,第三步是十三本,第四步是五本。合起來應該是三十本。那麼我們快速成佛之道就在其中了。如果能夠都通達的話,整個的修行成佛都非常明了了。
其實我們這個《隨念三寶經》把這些內容都包含在其中了。因為什麼?我們前面講過,不管你修什麼法,都是對於三寶功德的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解釋;都是由淺至深的皈依三寶的過程;都是為了成就諸佛菩薩的品質。
節選自大願法師《隨念三寶經講記》
[責編/小禪君]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QQ空間 更多 0推薦閱讀:
※讀書的十種境界(精美圖文)
※雪峰讀書的婚慶祝辭
※讀書系列:讀書與閱世--gmz88的blog
※【讀書筆記】道氏理論(十八)
※書和茶:讀書消得潑茶香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