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春夏秋冬
春 芳節;青陽。 東回斗柄;北望素雲。 初行木德;始正農祥。 青鳥氏司啟;蒼龍帝迎晨。 二十四番花信;一百五日韶光。 孟 春 蟲啟蟄;魚上冰。 三陽開泰;萬物登明。 律中太簇;月號孟陬。 仲 春如月;發雷。 玄鳥至;倉庚鳴。 文昌誕日;釋迦生辰。 原荑綠柳;囿發紅桃。 山出寶鼎;律中夾鍾。 鬻蠶市傳之月望;撲蝶會盛於花朝。 季 春祈麥;賣花。 月為寎;日在婁。 燕酬鶯語;花雜絮飄。 鳴鳩拂羽;戴勝降桑。 夏朱明;長羸。 祝融作輔;炎帝持衡。 火取棗杏;俗薦麥瓜。 當階梅雨;滿院桐雲。 南郊迎氣;北窗納涼。 盛德在火;長日如年。 薰琴解慍;兵戟象陽。 孟 夏 五香沐沸;百寶成船。 仲呂協律;四月為余。 農忙蠶月;會集龍華。 物皆華實;氣尚清和。 王瓜生,麥秋至;螻蟈鳴,蚯蚓出。 仲 夏皋月;慶雲。 榴花照眼;萱草舒眉。 日在東井,律中蕤賓;農乃登黍,羞以含桃。 季 夏且月;炎辰。 瓜戰;榕蔭。 土潤潯暑;律中林鐘。 陳冰蠶錦;漬白龍皮。 伏 日麥瓜初熟;湯餅宜陳。 庚金斯伏;火德方炎。 賜紅綾扇;置碧筩杯。 雪檻冰盤,浮瓜沉李;寒泉白玉,平湖綠波。 秋素節;白藏。 鶴警露;蟲鳴秋。 蓐收執矩;少昊司晨。 火取楢柞;葉落梧桐。 孟 秋 月為相;火始流。 白燕集;寒蟬鳴。 涼風至;白露零。 律中夷則;斗指西方。 溽暑已闌蟬尚響;清商才到雁同來。 仲 秋是為壯月;快哉新涼。 律中南呂;職授東卿。 蟄蟲還戶;群鳥養羞。 雁來燕去;蘋白蓼紅。 季 秋玄月;暮秋。 霜始降;日在房。 樂頒大晟;律中無射。 芝生紫色;鞠有黃華。 冬水澄清月;草靄繁霜。 北郊候氣;南至書雲。 御以旨蓄;履此玄英。 盛德在水;急景凋年。 槐檀斯改;松柏後雕。 孟 冬地凍;歲陽。 良月;小春。 禮重烝祭;律中應鐘。 梅嶺先放;場谷畢登。 仲 冬暢月;寒辰。 荔挺出;芸始生。 黃鐘應律;白虎澄宵。 季 冬塗月;臘辰。 清祀;嘉平。 歲聿云暮;星回於天。 萱凌雪色;柳泄春光。 日窮次,月窮紀;雪中竹,風中梅。 閏 月 歲余為閏;月乃非常。 候占桐葉;數厄黃楊。 |
春天的氣候特點與保健: 「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宋代王安石的這首詩,把早春的氣候特點描繪得維妙維肖。春天乍暖還寒,是氣溫變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穩定且多風的季節。 春天的冷暖驟然變化,使人免疫與防禦功能下降。北風呼嘯產生的噪音不但對人中樞神經造成極不利的影響,而且導致氣候乾燥,使人口唇乾裂、鼻咽粘膜乾燥、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冬眠」後開始滋生繁殖的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會乘機肆虐,所以春天最易導致流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腮腺炎以及猩紅熱、水痘、風疹等病的發生與流行;這種冷暖無常、氣溫驟降或氣壓劇升的異常天氣,也容易造成機體交感神經失調,引起毛細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液粘稠度增高,從而容易誘發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發生。 春暖花開,繁花似錦的多風天氣,空氣中飄浮著各種花粉顆粒、楊柳絮、塵埃、塵蟎、真菌等,因此對過敏性體質之人最容易誘發變態反應,引起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蕁麻疹等。過敏性體質,尤其有上述病史者,要時刻注意遠離過敏源。 春天氣溫氣壓溫度多變的特點,使人的情緒活躍並隨之變化。易出現沮喪、抑鬱及不知所措的精神狀態。特別是有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史者,對這種天氣最為敏感,容易複發。據統計,每年3-5月份是精神病複發率最高的時期,故民間有「春天到,痴子鬧」之說。 春天機體代謝旺盛,胃納增強,胃酸等胃液分泌增加,加之春天情緒不穩易導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因而容易引起胃潰瘍等病複發。此外,春天還是鼻出血、流行性出血熱、結核病、甲肝的高發季節,均應重視預防和治療。總之,春天氣候多變,對人生理過程和心理過程影響較大,因此春季應特別重視順應自然適應氣候的變化。要隨時注意增減衣服,年老體弱多病之人不宜過早脫去冬衣,以免受寒;還應多參加室外活動,早睡早起,以適應春天生機勃發的特點,維護身心健康。 要注意科學飲食:一、飲食結構合理調配。營養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穀類製品外,還應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因為春季尤其是早春時節天氣仍較寒冷,人體為了禦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要養成在一天較早的時候攝取大部分熱量的習慣,理想的安排是:早餐攝入熱量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同時要少飲酒,因為濫飲會使人昏昏欲睡,干擾了正常的睡眠;酒精也是一種利尿劑,會引起脫水而影響體力。 二、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含鉀食物。氣候的變化會使人在春季感到疲乏,即所謂的「春困」。蛋白質中的酪氨酸是腦內產生警覺的化學物質的主要成分,可多攝入魚、雞、瘦肉、低脂奶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此外,蛋白質中的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的功能。鉀能幫助維持細胞水分,增強機體活力,應適當多攝入水果、豆類及海帶、紫菜、乾貝、瓜子等富含鉀的食物。 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春天是氣候由寒轉暖的季節,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所以,應多攝取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和柑橘等富含維生素C並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蔬菜和水果。此外,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可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芝麻、青色捲心菜、菜花等富含維生素E,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四、保持飲食的清淡。春季飲食調養,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因為油膩的菜肴會使人飯後體溫、血糖、情緒發生變化,產生疲軟現象。在做菜時可適當加入一些調味品,以刺激味覺神經,增加食慾。 夏季的氣候特點與保健: 從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其氣候特點是酷熱多雨。有首「夏日九九歌」總結了從夏至到中秋的氣候特點: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揩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避露水;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夜眠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基;九九加一九,已經過中秋。整個夏季,人體陽氣最易發泄,新陳代謝也極其旺盛。《理虛元鑒》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這是夏天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第一,要防止暑熱之邪傷人;第二,不要為了避暑而傷了人體陽氣,即還要注意養陽氣。 注意居室涼爽 夏天,一定要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傢具搬掉,從而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空氣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蓬,這樣能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面、天花板、窗帘、沙發套,可令人覺得清涼爽氣,這是因為冷色調的色彩,可使人心理滋生涼爽感。若在牆上掛一幅《冰山雪峰圖》或《秋山楓葉紅》的油畫,能達到心底生涼的效果。 重視飲食養生 首先,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要適當加量,也不能太多。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ml,清涼飲料溫度以10℃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慾。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第三,要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分別含有以上三種維生素0.5mg、0.3mg-0.5mg、150mg-200mg。最後,要多吃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臟、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慾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慾作用,可適當多吃。 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體內物質和能量一般消耗較大,因此,睡好覺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云:「能眠者,能食,能生長。」這一點在夏天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高溫作業下工作的人,尤其不能忽視。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面,是要節制性生活,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身體鍛煉講方法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為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游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這些活動的好處在於: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鬆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煉身體,確實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祖國醫學認為,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卧早起,無厭於日」,迎著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煉。若在夏季能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分鐘左右,所得的紫外線能使用一年。 防病保健 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疰夏、中暑。疰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疰夏的主要措施。要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曝晒。炎夏季節要預防「熱傷風」。大熱天,卻偏偏有人發生流涕、鼻堵、打噴嚏,甚至於發燒,同時又汗流浹背。這種現象俗稱「熱傷風」,其實就是感冒。感冒是一種通過呼吸道傳染的常見疾病。病毒與細菌是引起感冒的根源;受涼、人體抵抗力下降是造成感冒的條件。由於有的地區氣溫一日之間波動頗大,早、中、晚溫差可達10℃,所以易使人在夜間熟睡時受涼。又因炎熱影響休息,於是當身體處於疲勞、受涼狀態時,抵抗力相應減弱,感冒病毒或細菌即會「乘虛而入」。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雖然也經常接觸各種病菌,卻很少發病,說明感冒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弱強有重要的關係。因此,預防夏季感冒同樣需從增強機體抗病力入手。如適當鍛煉身體,多呼吸清新空氣;堅持冷水洗臉、擦身。還要避免體力過度消耗,應有足夠睡眠時間;衣著隨涼熱添減,不要睡在露天,以免受涼。少去人員密集場合;患有慢性鼻炎、咽喉炎的人易感冒,要認真進行治療。盛夏要特別預防中暑。中暑,俗稱發痧,是炎夏易發的疾病。輕者頭昏腦脹、心慌、噁心、嘔吐,重者突然昏倒、臉色青紫、出冷汗、脈快而弱、呼吸急促甚至停止。中暑是由於患者較長時間在日光下曝晒或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引起的。預防中暑的辦法是注意合理安排時間,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休息,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晒,不要在悶熱的環境下工作、學習。野外工作時,最好穿淺色或白色的衣服,戴草帽,勞動一段時間後到樹蔭或涼棚下適當休息一會。注意多喝清涼飲料、涼鹽開水、綠豆湯等,或者服些人丹、十滴水,也能起到預防作用。發現中暑者,應儘快把病人抬到陰涼的地方,解開衣扣和褲帶,把上身稍墊高,然後用溫水敷頭部及擦全身,或用酒精遍擦全身。同時給病人扇涼,按摩四肢及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散熱能力。也可針刺人中、曲池等穴位。重患者應儘快送醫院。 秋季的氣候特點與保健: 立秋之後,早晚涼風時至,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多事之秋,如不注意養生保健,易患多種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經炎夏消耗,入秋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道抗病能力減弱,若有不慎,即可發生腹瀉。秋季腹瀉主要有兩種,一是由菌痢、食物中毒、霍亂、傷寒等腸道傳染病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瀉,一是輪狀病毒所致的嬰幼兒腹瀉。前者可見於各個年齡段,而後者則主要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秋後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千萬不能麻痹大意。對嬰幼兒要加強養護,尤其是飲食調理,並注意氣候冷熱變化,加強體格鍛煉,增強體質。發生腹瀉之後,應及時就醫,腹瀉嚴重者,須立即救治。 秋涼之際,略顯溫熱潮濕的氣候,為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因而成為蚊媒性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由蚊子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瘧疾,均是由蚊子叮咬病人後,再次在健康人身上吸血造成的。乙腦主要侵犯兒童,若不及時救治,可危及生命,而且預後較差。瘧疾俗稱「打擺子」,發作時有典型的發冷發熱癥狀,但發作無規律的惡性瘧疾危害較大。此外,蚊子還能傳播絲蟲病及登革熱等,危害人體健康。預防蚊媒性傳染病,關鍵在於徹底消滅蚊子。進入秋天以後,要注意凈化周圍環境,搞好室內衛生,夜間在室內充分利用滅蚊器滅蚊同時亦要保護好皮膚,嚴防蚊子叮咬。 在秋高所爽、繁花似錦的黃金季節,還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性疾病,儘管發病率沒有春天高,但也不少見,如花粉症、支氣管哮喘等。這類發生在秋天的過敏性疾病,癥狀與春天發生者相同,均是由於接觸空氣中的各種過敏物質引起。在此時節,既往有上述過敏性疾病的患者,要多加小心,注意自身防護,避開致生敏源,避免吸入刺激性氣體及塵埃等,並留神氣候變化。一旦發生,應及時進行抗過敏治療。 深秋,特別是秋冬交接之時,氣候開始變冷,並常有寒流侵襲。寒冷刺激,尤其是強冷空氣,能影響氣管、支氣管以及心、腦血管的舒縮功能,從而誘發氣管、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對這「兩管」疾病要「雙管齊下」,嚴加防範。 秋風落葉,令人觸景生情,老年人容易引起垂暮的心態從而導致疾病。此時,應順應時令,重視養生,特別是要注意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秋練。秋練是指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要多進行體育活動,並讓身體多「凍」著點。俗話說:「春捂秋凍」,氣溫下降但不要急於添加過多的衣服,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運動要因人而異。如散步。打球。做操。打太極拳。氣功。慢跑等。二是堅持秋防。秋防是指預防秋季易於感染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如感冒、氣管炎、胃炎。關節炎等。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不受凍,防止舊病複發。三是堅持秋養。秋養指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國醫藥著作《素問》中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 冬季的氣候特點及保健:冬季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從自然界萬物生長規律來看,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自然界是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因此,冬季保健就顯得更為重要。 冬季的飲食原則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高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的供給量以佔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象更為突出。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咸,即可補充。 冬季保健的誤區 冬季,有不少有礙健康的生活習慣,常被一些人誤認為是正確的。戴口罩防冷: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煉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蒙頭睡覺:把頭蒙在被窩裡,感覺上暖和一些,但被窩裡的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故蒙頭大睡的人醒後會感到昏昏沉沉、疲乏無力;熱水洗臉:冬天人的面部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遇上熱水時迅速擴張,熱量散發後又恢復低溫時的狀態,樣一張一縮,容易使人的面部產生皺紋;飲酒禦寒:飲酒後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原有熱能的結果,酒勁過後,因大量熱能散出體外,反而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導致酒後寒;手腳冰凍用火烤:冬天手腳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縮力,出現動脈瘀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局部性瘀血,輕的形成凍瘡,重的造成組織壞死,所以,冰凍的手腳只能輕輕揉擦,使其慢慢恢復正常溫度;皮膚髮癢用手抓:冬天因乾燥感到渾身發癢時,切不可用手抓撓,否則易抓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飲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勤洗澡,勤換內衣,瘙癢嚴重者,可服用撲爾敏、非那根等藥物,也可塗些爐甘石洗劑或塗搽膚輕鬆軟膏治療。 冬季的科學進補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祖國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蔘酒或黃芪酒1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有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脾胃功效。陽氣不足的老人,可將羊肉與蘿蔔同煮,然後去掉蘿蔔(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
推薦閱讀:
※今天海軍節,一起向海軍致敬!
※頂禮阿彌陀佛節日!願一切見聞法布施者,廣做功德,積福積慧!法喜充滿!皆成佛道!
※明日母親節,祝願全天下的母親節日快樂,越快打開越好!
※元宵記
※中國春天有什麼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