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炮系統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15-03-26 12:56:46 中華網論壇艦炮與陸軍使用的野戰火炮有很大分別。戰艦上的火炮本身不需要作機動,所以就炮本身而言有較為充裕的空間和重量指標,可以用於安裝複雜的裝填機構、冷卻系統、彈藥庫等附屬設備;同時安裝在大中型艦艇上的火炮,可以承受比同等級地炮更大的後坐力。因此,在同時代、同口徑的火炮中,艦炮的射速明顯快於野戰炮,射程也更遠,彈丸重量更大。1座"旅大"級驅逐艦上的130毫米雙聯裝艦炮,火力效率相當於2個M-46式130亳米加農炮炮兵連。另一方面,艦艇始終處於運動狀態,而地面壓制火炮可以在基本靜止狀態進行瞄準和射擊,因此,艦炮需要有比地炮更強大的火控系統和火炮穩定機構,才能實現精確射擊。此外,作為戰艦各武器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艦炮與戰艦上各火力配系之間必須要解決設備的兼容性問題。人民海軍中口徑艦炮的發展,經歷了從接收、引進到自行研製的歷程。解放初期接收的國民黨海軍艦炮,由於艦艇及火炮老化,加之口徑龐雜,性能低劣,因此很快退出現役。在50年代初期,人民海軍從蘇聯引進了4艘"鞍山"級驅逐艦,這一級建造於30年代後期的艦隊驅逐艦,主要武器是4門130毫米/50倍徑M1936式單管艦炮。M1936式艦炮射程遠,彈丸威力大,在列裝部隊後,有力地壓制了對岸國民黨海軍的美援"弗萊徹"級驅逐艦。但該炮人力裝彈的裝填方式以及半敞開式炮塔,使得該炮的射速低,防護能力差,戰鬥中易因為人員傷亡而喪失作戰能力。在這一時期,我國還隨蘇援護衛艦引進了蘇制單管100毫米/51倍徑艦炮。(一)61式雙管25毫米艦炮
61式25毫米雙管艦炮是一種小口徑半自動艦炮,用於對空、對海和對岸上目標射擊。1959年,根據當時海軍裝備的需要,提出了仿製蘇聯雙聯裝25毫米艦炮的任務。在試製中遇到不少的困難,這對當時中國薄弱的工業基礎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在中國工人的努力下,這些問題均得到較好的解決。1964年,該炮被命名為1961式25毫米雙管艦炮,隨之大量裝備在"黃埔"級、"上海"級、"海南"級、"湖州"級、"河谷"級、"黃蜂"級、6610級、"榆林"級等快艇上。61式結構可靠,火控系統較為簡陋,但火力密集,射速800多發/分,有效射程約2800米,對空、對海近距離作戰均有良好效果。61式25毫米雙管艦炮剛剛定型後不到一年,就趕上1965年著名的"八六"海戰。這次海戰結果是年輕的人民海軍取勝。61式25毫米雙管艦炮的威力也得到考驗。在這一時期,我國還研製了66式57毫米雙管艦炮,該炮在提供基本的低空防空能力的同時,近距離對岸火力支援能力較強,安裝於"海南"級、"玉坎"級、"玉亭"級登陸艦。(二)61式雙管37毫米艦炮
61式37毫米雙管艦炮於1958年開始研製,仿製對象是蘇聯的B-11型雙管37毫米艦,是一種小口徑全自動火炮,可攔截低空飛機和早期反艦導彈。61式雙聯裝37毫米高炮曾是中國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艦載防空火炮,主要裝備"江湖"I、Ⅱ、Ⅲ型護衛艦上。第一代雙37毫米艦炮武器系統是一款性能良好的多功能艦炮武器系統,它可高平兩用,結構重量小,射速高,在660-3000米的作戰距離上能夠構成有效的的防空火力;採用穿甲燃燒彈則可以實施對海攻擊,非常適合於安裝在各種中小型艦艇上。對於當時中國艦艇防空火力不足的情況,37毫米雙管艦炮武器系統作為副炮能有效地彌補中國水面艦艇中近程防空火力的空白;對輕型水面艦艇和各種輔助艦艇來說,它解決了對海上小型目標的攻擊武器問題,以及輔助艦艇對空防禦和自衛的需要,成為了一型用途廣泛,性能良好的艦炮武器系統。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安裝雙37毫米炮的我海軍快艇,在近距離以密集火力有效壓制了越軍4艘千噸級護衛艦,取得了小艇擊沉大艦的輝煌戰果。(三)61式單管100毫米艦炮
61式100毫米艦炮,屬於前蘇聯B-34型100毫米艦炮的仿製型,56倍口徑,是一型人工手動操作的艦炮,人工裝填炮彈。彈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較可觀,但是自動化程度很低,戰鬥中水兵們必須在甲板上手動操作,實戰效能並不是很強。不過在對岸上目標轟擊等方面,該炮還是可以發揮一定作用的。該炮由一座裝設在指揮台後上方的光學測距儀提供目標參數。射速:12發/分射程:(對海)22.5千米(對空)14千米仰角:85度彈重:15.9千克炮口初速:895m/s(四)66式雙管57毫米艦炮
66式雙57毫米艦炮,1963年開始研製,1983年生產定型,以蘇聯的AK725-57mm炮為參考藍本設計,裝備艦艇:海南級獵潛艇(037曾參加西沙海戰雙57的兇猛火力表現被海軍各級指戰員所認可)、玉康級、玉亭級、鄭和號。初速:1000米/秒射速:210-240發/分最大射程:12000米最大射高:8800米高低射界:-10-85方向射界:左右各178全重:8000公斤炮手人數:8人57mm口徑艦炮在國際上比較冷門,只有蘇聯和瑞典曾研製過這一口徑,歐美各國則主要以76mm口徑為主,主要是因為雖然蘇聯和瑞典的57mm理論射速很高分別能達到240和180發/發,但是都是使用人工彈夾供彈所以實戰時的持續火力運比使用自動裝填的歐美76mm炮要弱,而且57mm口徑在射程和威力上也比76mm遜色不少,所以57mm在我國海軍經歷一段輝煌後就逐漸退出了海軍裝備序列,(五)69式雙管30毫米艦炮
我國仿製前蘇聯KJI302式艦炮的產品,1973年定型。用於對付低空、超低空飛機、直升機、反艦導彈、海上艦艇和陸上目標。火炮為單管轉膛式自動炮,4個彈膛對稱布置,自動機採用短炮身後坐式,炮重1800千克,彈箱容量2X500發。69A式雙30毫米自動艦炮是我國60年代中後期依據前蘇聯小口徑艦炮所仿製的第一種艦用小口徑艦炮,主要用於裝在噸位在500噸以下的小型艦艇,作為主炮或副炮使用。該炮為全自動、遙控型艦炮,可自動完成裝彈、指向、發射等一系列動作,全封閉式炮塔可有效地防護海水、鹽霧對火炮的損害。火炮最大射程為5.5千米,有效射程為3千米,最大射速為2000發(雙管),火炮高低射界為-12~87度,方向射界90度,初速870米/秒。炮塔下方設有彈庫,每個彈庫內可存放1700發殺傷爆破彈,火炮全重為1.8噸,可很方便地裝在小噸位的艦艇上,不會對艦艇產生任何影響。(六)76式雙管130毫米艦炮
隨著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需求不斷上升,我國開始仿製蘇制導彈護衛艦和導彈驅逐艦,因此從60年代中期開始,國家重點安排了自行研製雙聯裝100毫米艦炮和雙聯裝130毫米艦炮的任務。其中,在蘇聯提供有限圖紙條件下仿製用於"旅大"級驅逐艦上的130毫米火炮系統是其中的核心課題。76式130毫米雙管艦炮是中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配套的火炮武器系統,是在66式130毫米雙管岸炮基礎上研製的旅大級驅逐艦的主炮。1966年開始研製,1968年開始進行艦炮及其隨動系統的設計,由第一重型機器廠負責生產。艦炮系統最初採用數字式指揮儀,隨後,改進的炮指--IA型指揮儀採用了多微機分散式控制系統,使其主要參數都以表頁顯示,並配以720所設計的343炮瞄雷達。1975年和1980年,76式130毫米雙管艦炮的陸上實驗和海上定型試驗基本完成,1987年11月經國家批準定型,命名為76式雙130毫米艦炮系統。後來又進行部分改進,性能有較大提高。從總體上看,76式雙130毫米艦炮系統是一種相當可靠的火力系統。該炮的威力十分驚人,6枚130毫米炮彈基本上可使一艘3000噸級的艦艇失去戰鬥力。同時,該炮實現微機化控制,有較好的自動化能力和精度,在電子系統失效後還可以應用人工射擊。但是從外形上看,該炮有明顯的蘇式痕迹,炮塔體積龐大,隱形性能差,防護能力弱。指揮雷達:黃蜂頭(343)炮瞄雷達裝備艦艇:旅大級(七)79式雙管100毫米艦炮
雙聯裝100毫米艦炮系統作為我國的第一代導彈護衛艦配套武器系統,於1970年開始研製。1973年6月完成首批樣炮的試製工作,其中2座於1974年裝在首制導彈護衛艦上試用。1982年和1983年,又相繼完成陸上聯調試驗和海上系統定型試驗。1985年6月,批准設計定型,命名為79式100毫米艦炮系統。由於該級別艦炮沒有相應的蘇製成熟產品可供參考,因此研製周期長,但通過研製100毫米艦炮系統,我國也相應培養了一支過硬的科研隊伍。79式100毫米艦炮與國外同口徑艦炮相比,優勢是初速度大、射程遠,差距主要是與國外頂尖100毫米火炮相比,全系統重量過大。79式100艦炮的彈藥從下部彈藥庫到選彈、提升、上膛,全面實現了自動化,炮塔無人操作。這在國外同時代的中口徑艦炮中也是不多見的。雙100火炮採用先進的火控計算機和343型"黃蜂頭"炮瞄雷達,電子系統性能跨入了世界先進水平。雙100毫米艦炮主要裝備於"江湖"級和"江衛"級護衛艦上,是我國海軍中裝備門數最多的中口徑艦炮。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海軍對岸支援作戰思想的變化,原先的130艦炮停止發展,100毫米雙聯裝艦炮則相對活躍。國產100毫米雙管艦炮武器系統的研製起點較高,性能比較先進,配套齊全,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不僅裝備我國海軍的各新型護衛艦,新建的導彈驅逐艦也採用100毫米艦炮作為主炮。在這樣的趨勢下,79式100毫米艦炮系統也在不斷進行改進,提升作戰性能。79A式雙聯裝100毫米艦炮系統是79式的緊湊型可說是我國第一款的隱身外形設計艦炮,在戰鬥射速不降低、火炮威力不變的基礎上,降低了系統重量,縮小了炮塔體積,從而節省了艦上空間。同時該炮的電子系統也有了較大改進,火控計算機實現了集成電路化。79A艦炮安裝於90年代後建造的我國新型護衛艦、驅逐艦。(八)法T100C緊湊型單管100毫米自動艦炮
我國海軍於80年代引進了法制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其中一門安裝於544號反潛護衛艦上。法制緊湊型100毫米炮為單管,全系統重量不到雙100艦炮的三分之一,但最大戰鬥射速高達90發/分,單炮射速大於79/79A雙管射速之和。法制火炮性能非常優異,跟毛子的比起來不但結構簡單重量也輕一個數量級,法T100C引進以後給了我國科研人員很大的啟發,由此啟動了新型單100毫米艦炮的研製。在提高射速、降低系統重量的同時,還對炮塔外形進行了隱身化設計。新型單100毫米艦炮於90年代後期研製成功,安裝在我國海軍112等新型導彈驅逐艦、護衛艦上。(九)AK630型6管30毫米自動炮
前蘇聯開始生產的AK-630型6管30毫米炮這型炮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022導彈艇前部甲板上安裝的就是我國仿製改進的型,1970年服役,該炮與控測、火控設備組成世界上第一套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發射率3千發/分,射程3800米。該系統已裝備在「基輔」級航母及「現代」級驅逐艦等艦艇上。AK-630制全自動海軍艦載六管30毫米加特林機炮。安裝在雷達、閉路電視導控的全自動封閉式炮塔內。是俄國的艦載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主要是為打擊反艦導彈設計,亦可用於打擊水面艦艇、空防以及兩棲登陸岸轟支援以及掃雷等多元目標。AK-630是由一門AO-18六管30毫米加特林機炮、MR-123-02火控雷達系統、SP-521電子光學追蹤器組成。MP-123火控雷達系統可以同時控制兩組AK-630(俄國艦艇通常每艦安裝2-6組AK-630),追蹤4km以外的空中目標或是5km以外的海上目標。P-521電子光學追蹤器可以於7km以外偵測到類似MiG-21大小的空中目標或是70km以外類似魚雷艇大小的海上目標。AK-630目前普遍安裝於俄國各式船艦上。AK-630是全自動電腦操作機炮,也可以由炮手遙控操作。它的射速高於荷蘭製造的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Goalkeeper)與美國的Phalanx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我國在原有AK-630的基礎上實現了該武器系統的改進,並增加了隱身設計。我國海軍裝備的054型導彈護衛艦後部也裝有4座國產AK-630型近防炮。(十)76A式雙管37毫米高炮
76A式雙聯裝37毫米高炮是37毫米艦炮家族的重大改進型,採用全封閉結構,裝彈和火炮旋轉、俯仰射擊均實現自動化,是中國新一代艦艇的標準火炮。該炮1978年開始預先研究工作。1983年進行射擊試驗,1985年完成定型炮試製任務,1987年設計定型。76A式雙管37毫米艦炮是世界上最早採用"雙重命中"體制的防空炮之一,可以有效攔截80年代水平的亞音速反艦導彈。76A式37毫米雙管艦炮裝備"紅星"級、"紅箭"級、"江衛"級、"旅大"Ⅲ型、"旅滬"級等艦艇。在76A雙37艦炮系統的基礎上,海軍還研製裝備了76F式37毫米輕便火炮系統。該炮是76A的簡化型,仍舊採用全自動封閉炮塔,但在作戰系統上做了簡化,取消了複雜昂貴的炮瞄雷達系統,改用光電綜合瞄準系統,主要裝備輕型艦艇和登陸艦。(十一)76F式雙管37毫米艦炮
76F式37毫米雙管艦炮由76A式改進而來,性能與76A式基本相同,全封閉結構,採用光電制導,主要裝備輕型艦艇和登陸艦。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雙聯裝37毫米艦炮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高平兩用近程艦炮系統,既可攻擊水面目標,也可實施對空射擊。它具有可自動瞄準、自動供彈、發射速率高、彈庫容量大、炮火威力猛的特點。整個艦炮系統配有雷達、指揮儀、自動供彈和電氣隨動系統,火炮重約5噸。它採用了彈鏈供彈方式,火炮的發射速率高於國外的推測,達到了每座炮每分鐘800發。第一代雙37毫米艦炮的身管比我國仿蘇雙37毫米艦炮的身管長出了約70毫米,為30毫米,因而射程也較遠,最大射程為9400米。雙37毫米艦炮設計有自動循環水冷裝置和炮彈容量為1600發的一體式艦載彈艙,以及可顯示彈藥數量的余彈計數裝置。首先是火炮不密封,易受海水、雨水的腐蝕;二是立靶精度與隨動下拐點精度也比較落後;三是不能遙控,與國外同類型艦炮相比差距較大。第二代雙37毫米艦炮把這些不足全都解決了。我國雙37毫米艦炮與義大利布雷達公司研製的雙40毫米艦炮十分相似。二者的區別是:我國雙37毫米艦炮採用的是彈鏈供彈,而義大利得雙40毫米艦炮則是利用彈夾供彈。從火炮發射速率的角度來看,我國的雙37毫米艦炮比義大利海軍裝備在現役護衛艦上的"布雷達"雙40毫米艦炮快25%。雖然"布雷達"雙40毫米艦炮的射速是每分鐘發射300發炮彈,但它的對海射程比較遠,對海最大射程達到了12.5千米,而它的對空射程只有4千米,比我們的雙37毫米艦炮要近一些。俄羅斯研製的小口徑艦炮以30毫米口徑為重點,如AK-630型艦炮的發射速率就比較高,每分鐘可發射近5000發炮彈。與俄羅斯的這型艦炮相比,我國的雙37毫米艦炮還有一定差距。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展了第三代雙37毫米自動艦炮的研製工作,就是想縮小這個差距。裝備的相關艦艇:888撫仙湖號、886千島湖號、887微山湖號、072A型大型登陸艦、073A型中型登陸艦、072Ⅲ型(玉亭級)大型登陸艦。(十二)AK730型多管30毫米近程武器系統
該系統是上個世紀90年代研製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艦載近程防空反導武器系統,表明了中國艦炮的設計思路開始朝艦載武器立體多層次防禦體系的重大轉變。從外形上看,該系統綜合借鑒了荷蘭的"守門員"近程防禦系統的特點,自行設計發展而來。該系統為7管30毫米、模塊化多位一體共架結構,採用了光電跟蹤和雷達綜合火控系統,使得火控通道可獨立運行,具有很強的反掠海攻擊導彈和其他低空飛行器能力,整體性能超過了目前各國海軍普遍使用的"密集陣"、"守門員"等近程防禦系統,為中國海軍艦艇提供了一種先進可靠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十三)AK130雙管130毫米艦炮
AK-130型艦炮,為130毫米口徑的雙管全自動艦炮,是蘇聯(俄羅斯)在20世紀80年代由聖彼德堡的阿美第斯特設計局和弗倫澤軍火設計局設計的主力艦炮。該系統包含一套帶電視和電子瞄準裝置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火炮可由雷達控制系統控制實施全自動射擊,也可在自主控制模式下由艦員使用炮塔上的康丹瑟光學瞄準具實施射擊,還可使用全手動模式射擊。我國隨」現代」級一同引進,能夠執行反艦、防空、對岸火力支援等多種任務。該炮體積龐大,隱形效果差;採用鋼鐵鑄成的炮底使其重量極大,因此只能裝備在大型軍艦上。(十四)PJ26型單管76毫米隱身艦炮
PJ26型單管76毫米隱身艦炮,基於俄羅斯艦艇上的AK176單管76.2毫米艦炮的隱身改型。2000年初確定由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713)出任總師單位,進而負責研製總承包,陳汀峰擔任總設計師,並於2003年完成。性能參數(俄羅斯AK176型):全重:16.5噸(含下甲板裝彈機)射程:11.5~15.5km射速:60~120發/分儲備彈藥:152發炮身俯仰範圍:-15~+85度水平迴旋範圍:左右各175度(十五).新型單管30毫米艦炮
新型國產30毫米單管自動艦炮系統,裝有光電探測系統。一艘大型戰艦可以安裝數座,去亞丁灣的885綜合輔給艦上就裝有3門國產30毫米單管隱身自動艦炮,前部2門,後部一門,也可以做為主炮安裝到小型艦艇上,適裝性好,是海軍對付海上小型目標的新利器。
推薦閱讀:
※糖尿病的治療過程如同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內、外兩方面因素兼備,患者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心血管系統難病診治
※二維碼門禁系統讓我手機在手,天下我有!
※?注意:美國EVUS系統正式上線,持中國護照十年美簽者開始接受登記
※宋瓷中的官窯系統
TAG: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