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推拿書

中醫推拿書

第一節;推拿治療的基本原理

推拿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它通過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目的。

第二節;推拿對傷筋的治療原理

凡是人體各個關節,筋絡,肌肉受外來暴力撞擊,強力扭轉,跌仆閃挫,或體虛,勞累過度及持續活動,經久積勞等因素所引起的損傷,而無骨折,脫位或皮肉破損的均稱為傷筋。中醫認為損傷後,由於血離經脈,經絡受阻,氣血流行不通;不通則痛。治療的關健在於;通,通則不痛。

一;舒筋通絡,損傷後,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害的軟組織,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形成惡性疼痛環。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

舒筋通絡,可使緊張痙攣的肌肉放鬆,氣血得以暢通,血液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因此可以說是松則通,通則不痛。

二;理筋整復,在軟組織損傷部位,通過手指細心觸摸,拈捺忖度,從摸得的形態,位置變化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損傷的性質。手法總論說:筋歪,筋斷,筋翻,筋轉,筋走等各種病理變化。古人對檢查的重視的豐富診斷經驗的積累。

才能有利於肌肉痙攣的緩解和關節功的恢復。由此可見,理筋整復可使經絡關節通順,即順則通,但必須清楚盲目推拿不但終無裨益,而且有加重斷裂,錯位等病變之弊。要注意:只有;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

三;活血祛瘀,一是促進肢體組織的活動;二是促進氣血的流動;三是肢體關節的被動運動。適當的手法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損傷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灌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通則不通,的理論,在傷筋的推拿治療中可具體衍化為「松則通」,「順則通」,「動則通」,三個方面。這三者不能絕對分割的。松,中有,順,順,中有,松,而,動,也是為了軟組織的「松」,「和」,「順」,這三者總合起來可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第二節;推拿的基本方法

推拿治療作用亦有,溫,補,通,瀉,汗,和,散,清,等。八法。

一;溫法:是適用於虛寒證的一種療法,它使用擺動,摩擦,擠壓等手法,用較緩慢而柔和的節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療部位或穴位連續作用,時間稍長,病人有較深沉的溫熱等刺激感。溫法有補益陽氣的作用,適用於陰寒虛冷的病證。如:按,摩,揉中脘,氣海,關元,擦腎俞,命門,有溫補腎陽,健脾和胃,扶助正氣,散寒止痛等作用。例如,對五更泄瀉者,可按,摩其中脘,關元以溫中散寒;一指禪推,擦腎俞,命門以溫腎壯陽,從而達到溫補命門,健運脾胃的目的。

二;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滯之作用。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葯。按摩能治療經絡不通所引起的病證。治法時手法要剛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於四肢,則能調通經絡,拿肩井則有通氣機,行氣血之作用;點,按背部腧穴可暢臟腑之氣血。說:按能通血脈。又日:按也最能通氣。故凡經絡不通之病宜用通法。

三;補法,補即滋補,是補氣血津液之不足,臟腑機能之衰弱。虛則補之,和,扶正祛邪,的意思。如氣血兩虧,脾胃虛弱,虛熱盜汗,遺精等,均可用補法。通常以一禪推,摩,揉,擦等法為主,但手法要輕柔,不宜過重刺激。

1;補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所謂補脾胃,就是增強脾胃的正常功能。常用一指禪推法,摩法,揉法在腹部作補法治療,重點在中脘,天樞,氣海,關元穴。再用按法,揉法,擦法在背部膀胱經治療,重點在脾,胃俞。這樣可調整脾胃功能,起到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2;補腰腎,腰為腎之腑,而腎又為陰陽之原,五臟六腑精氣所藏,故腎虧則陰陽失固而虛,治療時可在命門,腎俞,志室用一指禪推法或擦法。再用摩法,揉法,按法治療腹部的關元,氣海,從而起培補元氣經壯命門之火的作用。

四;瀉法:一般用於下焦實證。由於結滯實熱,引起下腹脹滿或脹痛,食積火盛,二便不通等,這也是推拿瀉法之所長。一般可用擺動,摩擦,擠壓類手法治療。手法力量要稍重,手法則可由慢而逐漸加快。雖然本法刺激稍強,手法對內臟功能的調節作用,而達到瀉實的目的,故一般無無副作用。如食積便秘,可用一指禪推,摩神厥,天樞兩穴,再揉長強,以通腑瀉實。陰虛火盛,津液不足,大便秘結者,用摩法在腹部作瀉法治療,則可起通便而傷陰的作用。

五;汗法:是發汗,發散的意思,可使病邪從表而解。用於風寒外感和風熱外感兩類病證。對風寒外感,用先輕後重的拿法加強刺激,步步深入,因重則增溫,使全身汗透,達到祛風散寒的目的。風熱外感,則用輕拿法,宜柔和輕快,使腠理疏鬆。汗法多注重於拿法,按法,一指禪推法等,如一指禪推,拿頸項部之風池,風府,能疏散風邪;摟,拿手部之合谷,外關,可驅一切表邪;大椎為諸陽之會,用一指禪推,按揉等法治之,有發散熱邪通三陽經氣之作用;一指禪推,按,揉風門,肺俞,可祛風邪,宣肺氣。肺主皮毛,拿,按肩井穴,則可開通氣血。

六;和法:即和解之法,含有調和之意。凡病在半表半里,在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況下,可應用和解之法。手法應平穩柔和,頻率稍緩,可用振動類及摩擦類手法治療,以調脈氣,和經血。氣血不和,經絡不暢所引起的肝胃氣痛,月經不通,脾胃不和,周身脹痛等證。通過

七;散法:即消散,疏散之意。消法治療有餘的實證,與瀉法相似而有區別,瀉則急而消導緩。推拿的散法有其獨到之處,其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能使結聚疏通。不論有形或無形的積滯,散法都可使用。如飲食過度,脾不運化所致的胸腹脹滿,痞悶,可用散法治之,一般以擺動及摩擦類手法為主,手法要求輕快柔和。

八:清法:是運用剛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的穴位,達到清熱除煩的目的。病在表裡當治以清熱解表,在里且屬氣分大熱者當清其氣分之邪熱,在血分者當治清熱涼血,實則清瀉實熱,虛則滋陰清火。

推拿雜病要穴

印堂治一切驚風不語 頰車治牙關緊瞳子 治眼閉 迎香治口眼俱閉。

少海治驚風(俱宜以掐代針) 推外關間使。止轉筋吐瀉。

掐陽池止頭痛。清補腎水開大小便閉塞。又能發汗。

掐總筋過天河水。清心經治口瘡潮熱。夜啼。四肢常掣掐外勞宮。治遍身潮熱。肚起青筋揉之效。揉勞宮動心火發汗。不可輕用。後溪推上為瀉。主利小便。推下為補腎。

腕骨穴止瀉。往下推拂。

合谷穴在虎口上兩骨合縫處。定驚。兩手各一焦。

中廉治筋抽。掐之即揉 解 內吊驚往後仰揉掐之。膝上鬼眼穴若身後仰。掐住身即正。(此即膝眼共四穴)委中治驚時往前仆。向下掐住便直。

仆參治腳掣跳口咬 左轉揉之止吐。右轉揉之止瀉。又驚。又吐。又瀉。掐此穴及腳中趾效。

大敦。驚來若急拿之。或鞋帶穴對拿(鞋帶穴。一作仆參夏氏曰即崑崙穴灸三壯。治小兒發癇螈 )湧泉治驚吐瀉。掐之男左轉揉之止吐。右轉揉之止瀉。左轉不揉主吐。右轉不揉主瀉。

推驚總法

推法。開天門二十四下(從眉心推上髮際)分陰陽九下(用兩大指推從眉心。分推至太陽。此不論寒熱虛實皆用)如感寒。在太陽上重揉發汗。體弱感寒亦揉太陽發汗。並揉太陰以留汗。使發汗在皮里膜外之間。庶免汗失亡陽。更加虛弱之□(女則揉太陰發汗。揉太陽止汗)隨向天庭。眉心。山根。準頭。人中承漿。各穴掐一下以代針法。男在左手三關推上三十。退六腑五六十。以應之又將我兩手握兒左手掌向上。於總筋穴分推六七下。又在左手掌上運八卦從艮宮推往坎宮二三十回。曲兒左手小指重揉外勞宮名曰黃蜂入洞三十下即於五指節。逐一揉兩次。在左腳委中穴往下捋三十下。以上男女各推左手左腳。

第三節;推 拿 手 法

如推,拿,揉,捏,按,壓,摩,擦等。都是人們在日常活動中經常使用的動作。

熟練的手法技術應具備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

持久:是指手法能持續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不能斷斷續續。

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治療對象,病症虛實,施治部鎂和手法性質而定。

均勻:是指手法動作的節秦性和用力的平穩性。動作不能時快時慢,用力不能時輕時重。

柔和:是指手法動作的穩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所以柔和並不是軟弱無力,而是不能用滯勁蠻力或突發暴力。以上四方面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調的動作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剛柔相兼。

手法技巧是關健,兩者必須兼有,缺一不可。體力充沛,能使手法技術得到充分發揮,運用起來得心應手。

反之,如果體力不足,即使手法技術掌握得很好,但運用起來免有力不從心之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勻柔和,達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乃柔相濟的程度,必然要經過一定時期,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1;垂直用力,如按,壓,點,掐,一指禪推,滾,踩橋等法,都是由上往下施加不同的力;

2;平面用力,如摩,擦,平推,直推,旋推等法,都是在體表作上下,左右,前後或盤旋往返施力。

3;對稱合力,如拿,捏,擰,擠,搓,捻等法,都是從手《或兩指》同時相對施力。

4;對抗用力,如拔伸,牽引,斜板等法,都是作反方向用力;

5;旋轉,屈伸運動關凶,則是屬於被動運動性質,如搖,板,背,脊柱旋轉等法,這些手法都是綜合動作。

下面將手法分為:推法類,一指禪推法類,拿法類,按法類,摩法類,滾法類,擦法類,搖法類,扳法類,拉法類,振法類,擊法類,理法類,其它類等十四類別。

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著力,

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著力,

推法

在一定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運動,稱為推法。操作時指、掌、肘等要緊貼體表,緩慢運動,力量均勻、滲透。

作用:具有消積導滯、解痙鎮痛、消瘀散結、通經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興奮性,促進血液循環。

第一節;推 法 類

一;平扒法,是推法是著力較重的一種,推的時候需用一定的壓力,動作要領應掌握:用力要穩,推進速要緩慢。分為四種。

1;拇指平推法,用拇指面著力,其餘四指分開助力,按經絡循行或肌纖維平行方向推進。適用肩背,胸腹,腰臀及四指部。治療風濕痹痛,筋肉拘急等軟組織疾患。

2;掌平推法,用掌著力,以掌根部為重點向一定方向推進,需要增大壓力,可用另一手重疊推進。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大腿部等,治療腰背酸痛,胸腹脹痛等證。

3;拳平推法,握拳,以食,中,環,小四指的指間關節突起處著力向一定推進。刺激較強的一種手法,適用腰背四肢部的勞損。

4;肘平推法,屈肘,用鷹嘴突部著力向一定方向推進。刺激最強的一種,僅在體形較胖,肌肉厚實或覺遲鈍的患者使用。多用於腰背脊柱兩側膀胱及臀部。

二;直推法,用拇指橈側緣或食,中兩指羅紋面在一部位或穴位上作直線

單方向移動稱為直推法。

三;旋推法,用拇指羅面在穴位上作螺旋形推動稱為旋推法,說:旋推為補。說:脾土,曲指左轉為補,直推為瀉。凡小兒虛證多用旋推法。

四;分推法,用從手拇指的羅紋面自穴中分別向不同方向推開稱為分推法,多用於小兒。要求兩手用力均勻,動作柔和協調一致。有調和陰陽,分理氣血之作用。若用於成人腹部,也可以用從手自中脘或神闕穴分別向兩旁推開,有消積導滯作用。

五;合推法,用從手拇指羅紋面自穴兩旁向穴中合攏稱為合推法,也稱合法或和法。說:和陰陽,從兩下合之,理氣血行之。

六;扶法,用拇指羅紋面緊貼皮膚,作上下左右或弧形曲往返推動稱為扶法,可謂是直推,旋推,分推,和合推的綜合動作。用於頭面部及掌指部,對頭痛頭暈,指掌酸麻等症配合治療。具有開竅鎮靜,清醒頭目和擴張血管等作用。

七;鉤法,食,中兩指併攏微屈成鉤狀,以食指第二和第三節的橈側緣著力緊貼皮膚作連續的推扶稱為鉤法。從手張開,拇指按在枕骨兩側,食,中兩指併攏微屈,以食指的第二,三節橈側緣著力,分別從兩側太陽穴起向後沿耳上方作弧形推扶至枕骨兩側。

第二節;一 指 禪 推 法 類

一指禪推拿,流派中的主要手法,這種推法的動作比較特殊,它的動作難度大,技巧性強,要運用手臂各部的協調動作,使功力集中於一個手指以防治疾病,這確非易事。

一;一指禪推法,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蓋住拳眼,《使拇指位於食指第二節處》用大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著力於一定部位經絡穴位上,沉肩垂肘,手腕懸屈,運用腕部的擺動帶動拇指關節的屈伸活動,使所產生的功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經絡穴位上,稱為一指禪推法。動作要領應掌握:沉肩,垂肘,懸腕,指頭,掌虛。沉肩和垂肘的意思是肩部和手臂都要放鬆,不可聳肩抬時,懸腕的意思是手腕要自然垂屈,不可將關節用力屈曲;指實的意思是拇指端要著實吸住一點,不能離開或來回摩擦;演唱虛的意思是除大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及手掌都要放鬆,不能挺勁。說:整個動作者?串著一個,松;字。只有將肩,肘,腕,掌各部者放鬆,才能使功力集中於拇指,做到蓄力於掌,發力於指,動作靈活,力量沉著,剛柔相兼,柔和有力,這才稱得上為一指禪功。

由於接觸面積小,壓強就大,加上對經絡穴位持續不斷的柔和而有力的刺激,更加強了它的深透作用。

二;屈指推法,將拇指屈曲,以拇指指間關節著力稱為屈指推,也稱背屈推或跪推,這種推法著力較穩,剛勁有力,治療項強酸痛,掌指《或足背》酸麻等症。

一指禪推法

手法:以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為著力點,

一指禪法

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屈伸活動,稱一指禪推法。肩、肘、腕、指各關節必須自然放鬆,拇指要吸定在皮膚上,不能摩擦及跳躍。力量均勻深透,保持一定的壓力、頻率及擺動幅度,頻率每分鐘120160次。總的來說本法的操作要領在於一個字,只有將肩、肘、腕、掌各部位都放鬆才能使功力集中於拇指,做到蓄力於掌,發力於指,著力於羅紋,使手法動作靈活,力量沉著,刺激柔和有力,剛柔相濟才稱得上一指禪功

作用:本法具有調和營衛、行氣活血、健脾和胃、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

一指禪推法

手法:以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為著力點,

一指禪法

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屈伸活動,稱一指禪推法。肩、肘、腕、指各關節必須自然放鬆,拇指要吸定在皮膚上,不能摩擦及跳躍。力量均勻深透,保持一定的壓力、頻率及擺動幅度,頻率每分鐘120160次。總的來說本法的操作要領在於一個字,只有將肩、肘、腕、掌各部位都放鬆才能使功力集中於拇指,做到蓄力於掌,發力於指,著力於羅紋,使手法動作靈活,力量沉著,刺激柔和有力,剛柔相濟才稱得上一指禪功

作用:本法具有調和營衛、行氣活血、健脾和胃、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

第三節;拿 法 類

一拿法,手法之一,以拇指與食,中指相對,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內收,並作持續的捏動作,稱為拿法。動作要領,腕要放鬆靈活,用指面著力,揉捏動作要連綿不斷,用勁由輕到重由重到輕。由於拿的部位和手法的差異,又可分為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三種,拿法的刺激較強,常配合其它手法應用於頸項,肩部和四肢部穴位,治療頭痛,項強,四肢關節及肌肉酸痛等症。

手法有:抓法,捏法,提法,握法,《理法,縷法》挪法,擠法,擰法,《揪法,扯法》扭法,捻法,攏法,彈筋法等。

二;挪法,把手掌平放地治療部位,隨即滿把將該部肌肉拿住,稍停,再放手前移拿住前方肌肉,如此不斷向前移動,稱為挪法。適用於背部和腹部,有活血散瘀,消除積聚等作用。

三;攏法,用兩手掌尺側面相對夾住治療部位的肌肉,一夾一放,反覆操作。也可將肌肉夾起後搖動幾下再放,多用於腹部,有消積導滯作用。

四;擠法,又稱挾按法。 用單手或雙手在治療部位上作對稱用力向當中擠壓,稱為擠法。有消散筋結的作用,多用於治療健鞘囊腫。

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

拿法

或用大拇指和其餘四指作相對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進行一緊一松的捏提,稱為拿法。力量應由輕而重,連續而有節奏,緩和而連貫,接觸點在指腹而不應在指尖,腕部放鬆。

作用: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法用於頸項、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風散寒、舒筋通絡、緩解痙攣、消除肌肉酸脹和精神疲勞的作用,在頸椎按摩中應用較多。

第四節;按 法 類

手法之一。按壓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輕到重,穩而持續,使刺激充分透達到機體組織的深部。由於本法的刺激較強,與揉法結合使用,組成按揉複合手法,既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深激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使手法剛中兼柔,既有力而不柔和。一般常用的以指按法與掌按法為多。與按法動作相似的有壓法,鉤點法,掐法,蝶轉法,捫法,抵法,拔法等。

一;指按法,用拇指或食,中,環三指指面按壓體表的一種手法,單手指力不足時,可用另一手拇指重疊按壓。將拇指伸直,用指面按壓經絡穴位,其餘四指張開起支持作用,協同助力,在穴位上按時,拇指不要移動,只是按壓的力有所增減,但在經絡途經上按壓時,則要循經絡線進行緩慢的螺旋形的移動。特點是接觸面較小,刺激的強弱容易控制調節,對全身各部的經絡穴位都可應用。

二;掌按法,是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體表的一種手法,單掌或雙掌交叉重疊按壓均可,治療面積又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在腰背部使用時,按壓的力要貫足,按壓到一定深信工時可作緩緩揉動,也可邊按揉,邊循著肌纖維平行方向慢慢移動,在腹部應用時,按壓有力就不能太大;同時手掌要隨著患者的呼吸而起伏。

三;壓支,如,指按法,掌按法,稱為:指壓法,掌壓法,兩面三刀者連起來稱為按壓法的。如用肘部按壓治療部位,一般稱為肘壓法,困壓力大,刺激強,所以僅適用於肌肉發達厚實的部位如腰臀部等,治療腰肌強硬,頑固性腰腳痛等話患。

四;點法,從按法演化而來,其著力點比按法要小,刺激較強。

1;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用指端點按某一穴位。

2;用拇指或食指的第一指間關節屈曲突起部分著力,點取某一穴位,若用於骨縫處的穴位《如手背和足背》治療手足酸麻等症。

五;拳頂法,手握實拳,用各指近端的指間關節的背面著力按壓穴位或部位,用於肩腰臀及大腿外側面,治療肩背酸痛及腰腿痛等症。

六;蝶轉法,是從掌按法演化出來的一種手法。著力點依照小魚際,掌根,大魚際,四指端的次序反覆周旋,如一隻碟子在檯面上盤轉之狀,故稱蝶轉法,適用於腕腹部,有溫通氣血,緩解脘腹疼痛等作用。

按法

手法:用指、掌、肘等按壓體表

按法

,稱按法。力量應由輕而重,穩而持續,垂直向下,不可使用暴力。著力點應固定不移。

作用:按法是一種較強刺激的手法,有鎮靜止痛、開通閉塞、放鬆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於腰背及下肢部;肘按法壓力最大,多用於腰背、臀部和大腿部。

第五節;摩 法 類

一;摩法,手法之一,主要分為指摩法和掌法,用食,中,無名指指面或手掌面附著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環形而節秦的撫摩稱為掌摩法,摩托車法是手法中最輕柔的一種,動作要領應掌握肘關節微屈,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輕放在體表的一部位上,然後連動前臂作緩和協調的環旋撫摩。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均可,摩法不宜急,不宜緩,不宜輕,不宜重,以中和之義施之。緩摩為補,急摩為瀉,《因其手法輕柔緩和》。治療胸脅脹滿,脘腹疼痛,泄瀉,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患。具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腸胃蠕動等功能。相類手法有:撫法,拭法,揉法,搓法等。

二;揉法,用手掌大魚際,掌根部分或手指羅紋機部分著力吸定於一定總位或某一穴位上,作輕柔緩和的環旋轉動,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稱為揉法,1;掌揉法,用大魚際或掌跟部著力。手腕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小幅度的迴旋活動,壓力要輕柔,每公鍾120-160次。治療脘腹脹痛,

胸悶脅痛,便秘泄瀉等腸胃道疾患以及因外傷引起的組織紅腫疼痛等症。

2;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面或食,中,無名指指面輕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輕柔的小幅度的環旋揉動為指揉法。治男,揉太陽穴發汗,若發汗太過,揉太陽穴數下以止之。治女,揉太陽穴反止汗。

三;搓法,用兩手掌面挾住肢體的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方向相反的來回快速搓揉,即從掌對揉的動作,稱不搓法。用於四肢及脅肋部,其主要作用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放鬆肌肉。

第六節;滾 法 類

一;滾法,手握空拳,以食,中,環,小四指的第一指間關節突起部著力附著在體表一定部位上,腕部放鬆作均勻的前後住返擺動,使拳作來回滾動狀稱為滾法。動作要領,1;著力點必須緊貼體表,不可離開或摩擦。2;滾動幅度控制在約90度左右,即拳在滾動時前後均為45度左右。3;壓力要均勻,擺動靈活,每分鐘約為160次左右。滾法可用於頭部,肩背,腰骶用四關節處,治療頭痛,偏癱,關節酸痛等症。

二;滾法,用手背近小指側總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屈伸外旋的連續往返活動,使產生的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治療部位上,稱為滾法。1;肩臂不要過分緊張,肘關節屈曲120-140角。2;手腕要放鬆,滾動時掌背尺側部緊貼體表,不可跳動或使手背拖來拖去摩擦。3;手背滾動幅度控制在120度左右,即當腕關節屈曲時向外滾動 約80左右,腕關節伸展時向內滾動約40度左右。4;壓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不可忽快忽慢或時輕時重。一般每分鐘滾動140次左右。

磙法

手法: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帶動空拳滾動,

磙法

在頸椎按摩中,分為側掌磙法、握拳磙法兩種。

側掌磙法:肩、肘、腕關節自然放鬆,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為著力點,吸定於治療部位,不應拖動和跳躍,保持一定的壓力、頻率和擺動幅度。

握拳磙法:手握空拳,用食、中、無名、小指四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突出部分著力,附著於體表一定部位,腕部放鬆,通過腕關節做均勻的屈伸和前臂的前後往返擺動,使拳做小幅度的來回滾動,滾動幅度應控制在60°左右。作用:磙法壓力較大,接觸面較廣,適用於肩背、腰及四肢等肌肉豐厚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緩解肌肉和韌帶痙攣、增加肌筋活力、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

第七節;擦 法 類

手法之一,用手掌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並作上下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的熱量,稱為擦法。

一;掌擦法,手掌伸直,用掌面緊貼皮膚,作上下或左右方向的連續不斷的直線往返摩擦。接觸面較大,適用於肩背,胸腹等面積較大而又較不平坦的部位。

二;魚際擦法,掌指併攏微屈成虛掌,用大魚際及掌根部緊貼皮膚,作直線往返摩擦。接觸面較掌擦法為小,適用於四肢部,尤以上肢部為多用。

三;側擦法,手掌伸直,用小魚際部緊貼皮膚,作直線來回摩擦。接觸面較小,如在腰骶部摩擦《命門,腰俞,腰陽關,八髎等》,常可使溫熱透達少腹或至下肢。方塊字用於肩背腰骶及下肢部,治療腰背風濕痹痛,筋脈拘急以及脾腎陽虛等症。有溫經散寒,祛風活血,溫腎壯陽等功能。

第八節『搖法類

手法之一,其性質屬於被動活動,防治各部關節酸痛或運動功能礙等症。

特別是脊柱以及四肢關節的酸脹痛,關節功能障礙等。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搖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迴旋的轉動,稱為搖法,搖轉幅度要由小到大,動作必須緩和,用力要穩。

一;搖頸,頸項放鬆。用一手扶住其頭頂,另一手托住下頦,從手以相反方向緩緩地使頭搖轉,左右各數次,常駐用落枕,頸椎病,頸項部軟組織勞損,項強酸痛,活動不利等症。

二;搖肩關節,肩部放鬆,屈肘。用一手扶住其肩關節上部,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作緩緩的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運轉。

三;搖腰,腰部放鬆。用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住對側肩部,兩手協調使勁將腰部搖動,合其作緩和旋轉。

四;搖髖關節,用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跟部,兩手協同調其髖關節屈曲至90度角,然後作順時針逆時針方向運轉。

五;搖踝關節,用一手托起足跟,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用力作拔伸牽引,並在拔伸的同時作環轉搖動。

第九節;扳法類

其性質同搖法一樣,也是屬於被動運動。用一塌胡塗治療四肢關節功能障礙及脊椎小關節錯縫等症。是一種正骨手法,用從手向同一方或相反方向用力,使關節伸展或旋轉,稱為扳法。

一;頸椎扳法,又稱:頸椎旋轉複位法。用一手扶住其頭頂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頦部,兩手協同動作使作頭向左或向右慢慢旋轉。當旋轉到一定幅度《即有阻力》時,稍為停頓一下,隨即用勁再作一個有控制的增大幅度《5-10》的快速扳動,皮時常可聽到,嗒嗒,響聲。一達到目的,隨即鬆手。常駐用於落枕,項強酸痛等症。

二;腰椎扳法,又稱斜扳法,病人側卧位,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兩手,或兩肘分別扶按病人的肩前部及臀部,作相反方向的緩緩用力扳動,使腰部被動扭轉。當扭轉到有阻力時,再施一個增大幅度的猛推,此時常可聽到,喀喀,響聲,表示手法成功。

按 摩 歌

頭面部

先開印堂再展眉,魚腰絲竹太陽墜;

舒腮去皺櫻桃口,鼻正順氣地倉香;

順睫去眥刮淨淚,清障增光復重陽;

發際上星至百會,斜刺囟門去風良;

盤箍頭顱拉玉枕,顱囟角孫百會商;

中食夾耳搓至熱,四開有痛壓風忙;

勞氣通咽須閉目,抬手輕呼功作完。

     軀幹部

推頸展肩揉氣戶,順至大包回期中;

天突疾行下腕闕,橫繞扁扁手拍合;

單刀抵住劍下鼓,松帶氣關蓋中極;

反背雙行膂之上,諸俞攔阻一掃平;

捏提雙肩至兩臀;回鉤梨肉皮見紅;

婦搓童捏男錘點,通背無漏三遍成。

     上肢部

一手牽來一手迎,順著肩顒奔二肱;

穿透皮肉力至骨,點點盤旋至關頭;

肩曲關穀不可丟,調順橈尺氣不留;

舒順十指運八卦,十宣四縫勞氣收;

整臂震動垂吊手,逆掐步步逼肩周。

     下肢部

下肢按摩順逆行,裏陰外陽要擺平;

三裏專應腹部疾,犢鼻膝眼髕骨正;

兔跳陽山不可忘,揉按過點熱氣沖。

     足底部

足底按摩類手掌,不同之處用力猛;

足心足跟全做遍,推舟扶跟通四縫;

手指無力關節頂,順著紋理往下行;

圍著踝關盤搖點,上聯六經為一程。


推薦閱讀:

中醫辨證治療黃褐斑
關於中醫針灸推拿
學中醫書館----20170723
中醫針灸推拿(8)

TAG:中醫 | 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