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3黃河十年行紀事之十三

2013黃河十年行紀事之十三收藏到手機 轉發(2) 評論(11) 08月14日 22:18

2013黃河十年行紀事之十三

——在黃河源拍野生動物

汪永晨徐海亮文圖

2013年8月6日早晨,昨天差點就因高原反應被我們送回低海拔的北京電台主持人芳華精精神神地站在車前說:我沒事了,頭也不疼了。

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讓你不能不覺得在它面前你的渺小,它在你面前的偉大。然而能認識到此的也並不容易。

雄鷹與我們同行

比翼

對話

領路

「黃河十年行」從第一年開始大家就都習慣了我們車上的大巴課堂。專家們可在車上給記者們講他們認知的江河自然,和江河的文化及江河的風土人情。其實,在大 巴課堂上,每一個都是老師,每一個人也都是學生。這種與車窗外的黃河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同行,是加入「黃河十年行」的每一位共同營造出的一種特殊的氛圍,也 讓每一位都十分享受。

可是今天一上車我們就宣布:今天大巴課堂不開課,我們只用眼睛、用耳朵、用鏡頭去追尋野生動物。

2012年在河源時,我們看到的藏野驢是一群一群的;我們看到藏原羚的白屁股一顛一顛跑時的樣子,至今還在眼前浮現;還有各種猛禽起飛的,翱翔的,撲下來 抓鼠兔的。去年當地農林局局長朵華本就有些遺憾地說,現在禁牧了,野生動物是多了,可那麼好的草場不讓牧民們放牧也是挺可惜的。

高原的鷗

瑪多人用的電是從這裡發的,可這兒卻從黃河源頭就截住了魚的通道

喇嘛也成了導遊,前兩年他也帶我們走過黃河源,因要價太高我們不再找他了

高原的勇者

那我們今年來,野生動物會更多了嗎?我們就是要親眼見證黃河源十年中的變化。

高原的今天是陰天

列隊不是歡迎

在銀色水中行

準備

2011年的「黃河十年行」是10月底11月初。和今年幾個月的差別,這次水中的鳥明顯要比去年多。高原特有的棕頭鷗、赤麻鴨、斑頭雁列隊的列隊,低空飛關翔的低空飛翔,讓我們感受著在鳥的王國里它們有多麼自由,多麼歡暢。

河源的水成了這樣

等待

牧童

河源人家

2013年8月,黃河源的各種水鳥真不少,可是它們和我們的安全距離是非常明顯的。本來它們肥肥地身軀還在湖邊的濕里吃食,可我們的車只要一停,它們就扭達扭達地走向湖中,或游,或飛了。

就在我們地專心致志地看高源湖中的各種水鳥時,這三匹藏野驢突然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從它們悠閑地在湖邊漫步,到它們被我們驚擾了後的狂奔,我都拍了下來。

湖邊漫步

看見了我們

越跑越快

跑到了山坡上

跑遠了

當然,我們平時在電視中看到的那些拍到的野生動物可不是我們這樣邊開車就能邊拍下來。那是要等在那找最佳時機,最佳拍攝角度的。「黃河十年行」拍野生動物 並不是我們的重點,而且多時候只是在車上掃拍,就能拍到大自然中我們的另類朋友,這還是讓我們很是激動,或說很是感嘆野生動物的樂園裡妙趣橫生的。

路遇

同行

又遇

又同行

對視

去比賽

8月6日的黃河源區一天都是陰天,我們還趕上了一場「雪彈子」就是小冰雹。它們很快就把地下白了。

可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在高原上,我們只是拐了一個小彎,就看到了天邊的「大戲」,落日把整個天炫染的轟轟烈烈。這不能不再次讓我們感嘆大自然對我們恩賜是那麼慷慨。

河源的日落

又低了一些的太陽

離開地平線

旁邊的「火」還在燃燒

過河

天邊的這線火紅一直跟隨我們到了我們要到的黃河源第一小學。因為河源電話不通,我們還是前些天,小學校長在麻多鄉時和他聯繫過。路上我們一度以為今天晚上如果找不到他們,我們可能要住在車上。一向做事嚴謹的李一方甚至想了很多如果,如果,如果怎麼辦。

可是,我們的車晚上十點多鐘的時候,終於找到了黃河源第一小學過草原節的帳篷時,學校的老師和鄉里的一些領導,竟然手捧哈達在等著我們。

我們被迎進了帳篷,美酒,歌聲隨之端起,唱起。

敬酒

唱歌

祝福

2013「黃河十年行」我們把前幾年來拍的照片挑了一起放大送給我們採訪的人家。黃河源第一小學,也是我們要跟蹤十年採訪的「家」。

今年是我五次來這所小學校。小學的老師們包括鄉里的一些領導的熱情再次讓我們感動。當然我們深深感覺到的還有「黃河十年行」在他們心中的位置。那一杯杯酒,一首首歌曲還在加深著我們之間的情誼。

這個是我

去年的照片今年的驚喜

是我

第四次在一起

在他們給我敬酒時,我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淚水,並不能不向他們表示著我的敬意。我說:當我們母親河的身軀傷痕纍纍的時候,源頭除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外,你們不離不棄地以自己對母親的敬畏守護著她,呵護著她,延續著她,我知道你們不僅是為了今天,更為了明天。

今天特意穿上自己在西藏買的藏式服裝的張柳還被當地人送了一個藏族名字格桑美朵。

今天,第一次走進河源的人抬頭望著河源的星星,它們的更大,更亮,是錯覺,是偏愛,還是什麼呢?

在我們帶著對今天河源人給我們的感動,帶著對明天就能再次看到母親河最初的「乳汁」是如果流出來的期待中,我們睡在了黃河源小學的師生為我們準備的裡面三新的,厚厚的被子里,真暖和,真舒服,感覺真好。

明年再來

就在我要結束這篇文章的寫作時,我收到2013「黃河十年行」的黃河史專家徐海亮先生寫來的「黃河的生成、黃河的源頭和尾閭」一文。雖然徐先生回北京已經幾天了,但他對「黃河十年行」的認真還在繼續著。

我就把他寫黃河源的部分抄在這吧,希望朋友們和我們一起對母親河能有更多的了解。這也不僅是為了今天,還有明天。

黃河的生成、黃河的源頭和尾閭

2013年我們這個團隊多數人最關心的地域是黃河河源,這是大多數人第一次要去的神秘和最神聖地方。青海省瑪多縣多石峽以上地區為河源區,面積為2.28 萬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屬湖盆寬谷帶,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勢雄渾,西有雅拉達澤山,東有阿尼瑪卿山(又稱積石山),北有布爾汗 布達山,南以巴顏喀拉山與長江流域為界。湖盆西端的約古宗列,是黃河發源地。

最早有關黃河源的記載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之說。一般所指「積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距河源尚有相當的 距離。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與李道宗奉命征擊吐谷渾,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達柏海(即扎陵湖)望積石山,觀覽河源。唐穆宗長慶元年 (公元821年)劉元鼎奉使入蕃,途經河源區,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顏喀拉山)。

朝廷正式派員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榮祿公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尋河源,歷時4個月,查明兩大湖的位置(元史稱「二巨澤」,合稱「阿刺腦兒」),並上溯到星宿海,之後繪出黃河源地區最早的地圖。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錫、舒蘭探河源。探源後他們繪有《星宿河源圖》,並撰有《河源記》,指出「源出三支河」東流入扎陵湖,均可當作黃河 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遣喇嘛楚爾沁藏布、蘭木占巴等前往河源測圖。乾隆年間齊召南撰寫的《水道提綱》中指出:黃河上源三條河,中間一條叫阿爾 坦河(即瑪曲)是黃河的「本源」。

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黃河河源查勘隊,確認歷史上所指的瑪曲是黃河正源。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軍區邀請有關單位組成考察組,進行實地 考察,提出卡日曲作為河源的建議。1985年黃委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東經 95o59'24",北緯35o01'18"處,樹立了河源標誌。1999年10月,水利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及黃河水利委員會在瑪曲曲果豎立了由江澤民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題寫的「黃河源」碑。

河源當地稱瑪曲。「瑪」即瑪夏,藏語意為孔雀,「曲」是河,「瑪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於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窮山的瑪曲曲果日(意即黃河源頭 山),山坡前有眾多的泉群,泉群彙集成東、中、西三股泉流,東股最大,冬季不結冰不斷流,當地藏民稱它是瑪曲曲果(黃河源頭),其地理位置為東經 95o59'24"及北緯35o01'18"。三股泉流匯合後,串聯許多大小水泊,逐漸形成了一條6-9米寬的小河,緩緩東北流入約古宗列。約古宗列是 一個海拔4500米左右的盆地,東西長20餘公里,南北寬約13公里,盆地西部是雅拉達澤山,北部是扎尕喀州山,東南部是洋咯拉折山,盆地內散布著眾多的 濕地、水泊,水泊間為水草豐美的沼澤草甸,歷來就是當地牧民的冬季牧場。每當春回大地,盆地里碧草如茵,百花吐艷,景色更加絢麗,所以,藏族同胞親切地稱 這個盆地叫約古宗列,意即「炒青裸的淺鍋」。

穿行在約古宗列盆地的河段,又稱約古宗列曲,它串聯大小水泊,蜿蜒東北行,穿過第一個峽谷——茫尕峽(長18公里)進入瑪涌。瑪涌即黃河灘,自茫尕峽出口 至扎陵湖,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黃河灘的西半部分就是著名的星宿海。星宿海實際並不是海,東西長20多公里,南北寬10多公里,是一片遼闊 的草灘和沼澤。灘面海拔高程4350米左右。灘內有大小各異的水泊密布,大的數千平方米,小的只有幾平方米,水泊水深一般1米左右,四周生長茂密的雜草, 夏秋百花盛開,藏語稱它為「錯岔」,意思是花海子,水泊在夕陽照耀下,燦若群星,星宿海即由此而得名。

黃河流經星宿海,先後接納西北方向流來的扎曲和西南方向流來的卡日曲,水量大增,繼續東行約20公里,穿過一段低矮的谷地和沼澤草甸,進入扎陵湖和鄂陵 湖。這兩個湖泊海拔高程在4260米以上,是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扎陵湖當地藏民稱「錯扎陵」,意思是灰白色的長湖,位居上游,湖水面高程約4293 米,周長123公里,面積54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米,湖心偏北東部,最大水深13.1米,蓄水量47億立方米。鄂陵湖當地藏民稱「錯鄂陵」,意思是青 藍色長湖。位於扎陵湖以東約9公里,湖水高程4269米,周長153公里,面積6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30.7米, 蓄水量達108億立方米。

出鄂陵湖東行65公里流經黃河上游第一座縣城瑪多,瑪多高程4200多米。瑪多歷史上就是青藏通道的必經之地,是進藏大道的驛站和渡口,故稱「黃河沿」, 黃河幹流上第一座水文站——黃河沿水文站即設於此地。黃河沿以上流域面積2萬多平方公里,年水量5億立方米,平時河面寬30~40米,儼然已是一條大河 了。

但是,2013年的「黃河十年行」的路程,卻是從山東東營的黃河河口溯源而行。

清咸豐五年(1855年)六月十九日黃河在蘭考銅瓦廂改道奪山東大清河,於利津鐵門關北肖神廟以下二河蓋牡蠣嘴入海。黃河在三角洲範圍內決口改道頻繁,迄 今決口改道共50餘次,其中改道9次,1855~1938年6次,1947~1976年3次。在1855年7月~1999年12月的144.4年中,在三 角洲上實際行水110年。我們現在看到的黃河河口,是1976年7月認為改道以來的現行河道出口。

分享到: 編輯 刪除 閱讀(8737) 轉發(2) 評論(11) 來自我的搜狐 在博客中查看 分類:暫無分類 該日誌已被搜狐博客錄用:http://blog.sohu.com/green/ 下一篇: 2013黃河十年行紀事之十二
推薦閱讀:

回首五十年來的真女神(中)
未來十年鴻運當頭,越來越富的3大生肖
二十年之後
明亡清興六十年41  總督降清
六十年前鐵鍬挖出第一抔土,深埋百餘年皇陵的秘密與震撼隨之揭開

TAG:黃河 | 十年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