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近期抑鬱症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社會飛速發展,人們不可避免遭遇種種壓力,長期的壓力得不到緩釋,導致人出現了種種軀體、精神方面的癥狀,抑鬱症應運而生。抑鬱症是有生理易感性基礎,與外界環境發生相互作用,反饋到自身從而表現出一系列我們稱之為「抑鬱狀態」的表現。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部分患者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目前這類患者逐漸增加,個體化差異比較大,精神科醫生迫切需要一些指南規範來指導它們的臨床診療。這裡梅斯小編整理了近期以來關於抑鬱的重要研究進展與大家一同分享。【1】瑜伽可以治療抑鬱症?抑鬱症患者應該每周至少參加兩次瑜伽和深呼吸課程,並在家練習可以明顯改善抑鬱癥狀。該發現發表在雜誌《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為瑜伽作為抑鬱症藥物的代替或補充治療提供了初步支持。這項研究使用艾揚格瑜伽,在姿勢與呼吸控制中強調細節、精準和對齊。MDD 患者被隨機分配到高劑量組,每周三次 90 分鐘課程和家庭練習,或低劑量組,每組兩次 90 分鐘課程和家庭練習。結果顯示兩組的癥狀均顯著較少,且依從性沒有顯著差異。儘管高劑量組中更多的患者具有較少的抑鬱癥狀,但研究人員認為每周參加兩次課程(加上家庭練習)可能對身體負擔較小但是仍然能夠有效的獲得積極情緒。【2】Exp Physiol:耶魯大學|血檢可診斷早期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近日,耶魯大學宣布開發出可以區分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血檢診斷工具。通過一種新的生物標誌物,可以在這兩種精神性疾病的任何發展階段進行檢測。該項研究結果發表在Experimental Physiology,詳細介紹了檢測的概念性驗證工作,以及開發成診斷產品的預期成功率。由於這兩種疾病很難通過簡單地行為觀察來早期發現,因此這種血檢方法很有應用價值。這項新的血液診斷針對的是一種稱為精氨酸血管加壓素(AVP)的激素,其水平在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存在差異。這種激素調控人體血管收縮和水瀦留,它受神經系統細胞信號通路NMDA調節。在研究中,Gunduz-Bruce博士分別檢測了7個精神分裂症患者,8個抑鬱症患者和10個對照成員的激素水平。結果顯示,NMDA受體在患有抑鬱症的人體內「過度活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功能失調」。抑鬱症組具有比精神分裂症組高3倍的AVP濃度,證明血液測試可以基於所選擇的生物標記物將兩種癥狀成功區分。

【3】JAMA Pediatr:產前使用抗抑鬱葯是否影響胎兒?近期,一項發表在雜誌JAMA Pediatr上的研究進行系統評價,並對已發表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以評估ASD與孕前及懷孕期間胎兒暴露於抗抑鬱葯之間的關係。研究者們收集了截至2016年5月的PubMed、EMBASE和PsycINFO資料庫中的觀察性研究。使用隨機效應模型在RevMan版本5.2上進行薈萃分析。選取的研究為評估ASD與產前接觸抗抑鬱葯之間的關聯的研究。此項分析最終確定了10個相關研究結果不一致。對於產前暴露,6例病例對照研究(117737例患者)的薈萃分析證實抗抑鬱葯暴露與ASD呈正相關。母親既往的精神疾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該相關性較弱。而妊娠期間暴露中也發現類似的模式。在整個懷孕期間或妊娠前三個月合併的2項隊列研究(772331例),沒有發現此關聯性。此外,與抗抑鬱葯相關的預期接觸與ASD的風險增加(母親疾病控制的OR1.77; 95%CI為1.49-2.09)顯著相關。【4】Plos One:雄激素與抑鬱癥狀有關么?近期,一項發表在雜誌Plos One上的研究使用波美拉尼亞健康研究的4,110名參與者的縱向數據來評估基線總體和遊離睾酮、雄烯二酮和性激素結合球蛋白與5年和10年隨訪中發生抑鬱癥狀和認知狀態的性別特異性關聯。此項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在基線時,抑鬱癥狀患病率存在性別差異(女性:17.4%,男性:8.1%),但是橫斷面分析顯示性激素與抑鬱癥狀無關。在經年齡調整的縱向分析中,總睾酮與事件抑鬱癥狀相關。類似地,年齡調整後的分析顯示性激素結合球蛋白與男性認知狀態呈正相關。在女性中,發現年齡調整的雄烯二酮與基線抑鬱癥狀相關。在多變數調整後,上述觀察到的相關性不存在。

【5】Mol Psychiatry:華中科大陳建國教授團隊揭示社會應激引起抑鬱行為的新機制近日,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神經精神病學頂尖雜誌《Molecular Psychiatry》在線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陳建國教授團隊關於抑鬱症發病機制的研究論文,研究揭示了抑鬱症發生的新機制——炎症信號分子caspase-1通過調控谷氨酸受體膜穩定性,將環境應激與抑鬱樣行為相偶聯,從新的角度闡明了社會壓力是如何導致抑鬱樣行為的。該研究採用基因敲除、行為學、電生理記錄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通過建立慢性社會挫敗性應激(CSDS)等小鼠抑鬱模型,發現應激可增加小鼠海馬腦區caspase-1水平,敲除caspase-1基因或外源性給予選擇性caspase-1抑製劑可逆轉小鼠抑鬱樣行為,過表達caspase-1基因或外源性給予IL-1β可引起小鼠抑鬱樣行為。但與傳統的炎症反應機制不同,該研究發現caspase-1/IL-1β信號通路異常激活通過減少海馬區AMPA受體的膜表達,損傷突觸功能,表明caspase-1活性增加介導的海馬區突觸功能異常是抑鬱症發生的重要環節,這一發現將抑鬱症「炎症假說」和「神經可塑性假說」相關聯,揭示了抑鬱症發生的新機制,並為抗抑鬱葯的研發提供了新靶點。【6】JAMA:孕期使用抗抑鬱葯比預想中更安全一項來自瑞典的大規模分析顯示,孕早期使用抗抑鬱葯的風險比以往所認為的更低,並未升高後代罹患孤獨症或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風險。研究僅僅發現,孕早期服用抗抑鬱葯時,早產(<37周)的風險稍有增加(OR 1.3)。在控制多個其他風險因素後,研究者未發現後代罹患孤獨症、ADHD及胎兒發育遲緩的風險有任何增加。研究所探討的抗抑鬱葯中,82%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其中常用的SSRIs包括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等。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不僅觀察了母親孕早期使用抗抑鬱葯的風險,還觀察了父親同時使用抗抑鬱葯的情況,以及母親孕前曾使用而在孕期內未使用抗抑鬱葯的情況。結果顯示,上述因素與後代罹患孤獨症、ADHD及胎兒生長遲緩風險的升高有關,提示更為複雜的家庭因素可能影響了轉歸,而非母親於孕期使用抗抑鬱葯本身。【7】Stroke:針灸能預防卒中後抑鬱嗎?近日,卒中領域權威雜誌Strok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調查卒中患者在出院後3個月期間內運用針灸治療能否降低卒中後抑鬱症風險。在這項隊列研究中,研究人員在2000年至2012年期間共納入了16046名年齡≥18歲首次腦卒中住院患者,這些患者來自於一個全員健康保險索賠資料庫。腦卒中患者出院後3個月內接受了針灸治療的患者被定義為針灸使用者(n=1714)。所有患者隨訪至2013年底,為了得到抑鬱症的發病率。在隨訪期間,針灸使用者和針灸非使用者中抑鬱症的發生率為每1000人每年分別有11.1人和9.7人。無論是多變數調整後的Cox模型,還是傾向得分匹配模型均沒有發現使用針灸治療與卒中後抑鬱症發病率之間存在相關性。

【8】BMJ:孕期使用抗抑鬱葯與後代發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近日,頂級雜誌BMJ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評估產前使用抗抑鬱葯與後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風險之間潛在的相關性。在190618名參與兒童中,1252名兒童其母親在妊娠期間使用了抗抑鬱藥物。5659名(3%)兒童被診斷為ADHD。妊娠期間孕婦抗抑鬱葯使用的粗略風險比為2.26(P<0.01),相比於未使用抗抑鬱葯的孕婦。調整潛在的混雜因素,包括孕產婦精神疾病和其他精神藥物的使用,調整後的風險比降低到了1.39。同樣,當比較那些在妊娠前使用過抗抑鬱葯的母親生出的孩子和從未使用過的母親生出的孩子也有類似的結果。母親患有精神障礙的兒童發生ADHD的風險比沒有精神疾病母親的孩子要高,即使母親從未使用過抗抑鬱葯。所有敏感性分析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同胞匹配分析確定了妊娠期間暴露於抗抑鬱葯的子代與妊娠期間沒有暴露的子代發生ADHS的風險沒有顯著差異。【9】Lancet:別孕烯醇酮可用於產後抑鬱的治療產後抑鬱症是圍產期女性因生殖激素波動引發了嚴重的情緒障礙。近日研究人員公布了brexanolone,γ-氨基丁酸(GABA)受體變構調節劑別孕烯醇酮靜脈注射液對產後抑鬱的治療II期研究結果。在這項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II期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產後6個月內的嚴重抑鬱患者(HAM-D分數≥26),隨機接受brexanolone或安慰劑,持續60小時。主要終點是60小時後17項HAM-D分數變化,對患者的隨訪持續30天。研究招募21名患者,其中brexanolone組10人,安慰劑組11人。治療完成後,brexanolone組HAM-D分數較基線平均減少21.0分,安慰劑組減少8.8分。無死亡及嚴重不良事件報道,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頭昏和嗜睡。


推薦閱讀:

盤點2016年心血管領域重要進展?網聚醫學的力量,源自中國醫學論壇報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
心力衰竭的最新臨床進展
【基因諮詢】液體活檢時代的來臨:循環腫瘤DNA的進展
EM菌應用研究進展

TAG:抑鬱症 | 抑鬱 | 盤點 | 重要 | 研究 | 一覽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