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結腸炎患者的十個認識誤區

1、亂補營養和飽食

得了慢性結腸炎時間長後,病人一般會逐漸消瘦,並有神疲乏力等癥狀,很多患者擔心自己的身體營養不良,因而有意識地補充營養與能量,除了吃各種營養品外,還有意識地多吃些飯菜。

初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深究一下,不盡合理。首先是一些所謂「營養品」,其批准文號多是食品、保健食品、保健品(有的甚至無批號),營養價值很有限,更無治療作用,有的充其量是一種食品而已。第二,即使是營養食品,食物性質與病的性質要適合才對人體有益,如熱性病要食寒性或平性的食物,寒性病要食熱性的食物,不然還會加重病情。同時,食物中的某些成份或添加劑,對結腸炎患者並不合適。如牛奶成份對很多結腸炎患者並不合適,往往會導致結腸炎發生或加重,防腐劑尤其是經常超標的防腐劑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對結腸炎病人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大。第三,慢性結腸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過量的飲食與「營養品」並不能都得到消化、吸收,反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加重病情。

筆者注意到有些結腸炎病人的屁較多,通過減少飯菜的量後屁就明顯減少了,而稍多吃一些飯菜後屁就明顯增多了,這時候的屁可以說是觀察胃腸道負擔是否過重的一個指標。因此,結腸炎病人切不可盲目進補和多吃,相反在飲食的量上要適當減少,一般吃到八分飽,以減少飯量後身體並不消瘦、精神較好為度。

 2、多吃素食,不敢吃葷腥

有的結腸炎病人因為害怕魚肉葷腥等不容易消化,所以長年吃素食或稀飯、爛麵條。由於素食中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相對不足,時間長後病人一般多較消瘦,有的會出現貧血、血漿蛋白低下,抗病能力也下降,導致病體更難恢復。同時,素食含纖維素較多,可促進胃腸蠕動,可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對腹瀉、大便稀溏為主的結腸炎患者並不合適;過多、較硬的纖維素還會對結腸炎的炎症、潰瘍病變處有較大的刺激,反而不利於腸道病變的恢復。

筆者為此建議以腹瀉為主的結腸炎患者(1)應少吃纖維素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竹筍等,葉菜類也應適當控制,必要時可採用咀嚼後喝汁液吐渣的方法。(2)飲食中適當增加瘦肉、魚、蛋、蕈類等,只要不過多,不太油膩,增加葷食時慢慢增加,用不著擔心消化不良等。(3)豆製品類也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補充來源,但在消化過程中產氣較多,容易引起腹脹,據說有在製作時加入滑石粉等以增加硬度的,衛生條件也堪憂,這樣的豆腐對身體反而不好。因此個人認為結腸炎患者少食豆製品為好。

 3、喝酒能殺死腸中的細菌

曾在門診遇到有些慢性結腸炎病人,不但不注意飲食,而且還繼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回答說:「我想我的結腸中是因為腸子中有許多細菌和蟲子引起的,我要讓腸中的這些細菌和蟲子辣死、醉死。」這種樸素的想法,在外人看來有些可笑,在長期受慢性結腸炎折磨並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患者中,有這種想法或類似想法的人也許不在少數。

雖然目前對慢性結腸炎的病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與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無明顯關係,不是什麼腸中「有細菌、有蟲子」的說法,採用喝酒、吃辣的方法去「殺菌、殺蟲」是毫無根據的,不但無益,而且有害。因為喝酒、吃辣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胃腸道充血、蠕動加快、分泌增加,因此會加重膿血便、黏液便、腹瀉、腹痛等癥狀,影響疾病的恢復。

 4、認為慢性結腸炎肯定有腹瀉癥狀

有的患者認為結腸炎患者一定有腹瀉癥狀,自己大便乾結難解,肯定不會是「慢性結腸炎」。因此不理解自己大便乾結、排便困難卻被診斷為「慢性結腸炎」。

原來「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是一種病理診斷,主要依據是結腸的某一段或全部黏膜層和黏膜下層有輕度至重度炎症。雖然大部分「慢性結腸炎」患者可見到腹瀉、大便稀溏等癥狀,但有個別患者卻表現為大便乾結或大便困難。因此,大便乾結與「慢性結腸炎」的診斷並不矛盾。

 5、把「慢性結腸炎」當作「便秘」治

慢性結腸炎的患者中有不少肛門墜脹、有里急後重、排便後便意不盡的患者。這些患者的大便往往並不幹,多為稀溏,甚至每日大便2-3次。因為排便困難,而當作便秘服用通便藥,雖然服通便藥後大便會變得暢快些,但停葯後癥狀依舊,甚至排便更加困難,時間長了還會形成對通便藥的依賴性,治療更加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所謂的「便秘」多發生在肛管或直腸炎症的情況下,因為腸壁炎症的刺激,造成墜脹、便意感。這種便意感,並不能因排便而消失,所以病人感到排便困難,排便後便意仍不消失。但通過治療肛管、直腸的炎症,肛管直腸的炎症消退後,這種排便不暢的感覺就會逐漸消失。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治療重點應當在「慢性結腸炎」上,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6、將大便中的粘液當作「腸黏膜」

常有患者在訴述病史時,說大便中有很多「腸黏膜」,神情十分緊張。「請您下次把排出的『腸黏膜』帶來看看好嗎?」醫生只能這樣回答。

百聞不如一見,看過後才知道原來所謂的「腸黏膜」是團黏液。「黏膜」和「黏液」雖為一字之差,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黏膜是覆蓋在人體與外界相通的管腔表面的一層組織,有細胞腺體、血管等;黏液是由黏膜分泌的產物,就像鼻涕是由鼻腔黏膜所分泌的一樣。在炎症情況下,腸道一般不會排出黏膜,但炎症能刺激黏膜分泌更多黏液。黏膜和黏液在外觀上是可以區別的。黏膜是有結構的組織,薄薄一片呈肉色,仔細觀察可發現樹枝樣分布的毛細血管;黏液無色透明,有時呈蛋清樣半透明,成堆或成團,沒有組織結構。除了腸道發炎以外,排出黏液的情況還有腸易激綜合征、大腸腫瘤等。

 7、認為灌腸是治療慢性結腸炎的最好方法

由於受某些廣告的宣傳,很多慢性結腸炎患者常問起「灌腸不是治療結腸炎的最好辦法嗎?我的病能不能用灌腸的方法治療?」

跟其他疾病一樣,在不同的病型和不同的階段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沒有絕對最好的方法。據觀察,灌腸療法對膿血便和直腸癥狀頗有療效,一般用藥後數天即可見癥狀明顯緩解。但由於直腸粘膜對藥物吸收和灌腸療法本身的局限性,並不是任何藥物都可採用灌腸的方法給葯的,相當多的病例單獨採用灌腸療法其療效並不明顯,且癥狀緩解後容易複發。所以,灌腸療法不能完全代替其它的治療。對大部分結腸炎患者,灌腸療法只能作為輔助療法。

 8、到處找醫生看病或到處買葯吃,幻想有醫生或有藥物將疾病一次性根治

由於慢性結腸炎十分難治,久治不愈,患者求治的心情十分迫切,就會出現「病急亂投醫」、「病急亂服藥」的情況。有的病人只要聽說哪兒治療結腸炎好就往哪兒跑,吃遍了所有廣播中、報紙上介紹能治結腸炎的藥物,結果是醫生看了不少,葯吃了不少,錢花了很多,病還沒有治好。

出現這種情況,既與患者求醫心切,幻想有醫生或有藥物將本病一次性根治有關;又與患者對本病治療的難度、治療的長期性認識不足有關;也與某些宣傳與廣告誇大療效與功效以欺騙患者獲取利益有關。

由於慢性結腸炎的病因與發病機理尚不明了,治療的手段很有限,治療藥物也很少,療效也不高,這就決定了本病的治療難度,有的書中甚至說本病是不能被治癒的。再說本病作為一種慢性病,其恢復需要一個過程,決不是幾天或幾周就能治癒。另外,任何一種藥物,都有適應症,不是什麼類型的病症都能治療並取得較好的療效,用得不好(如與自己的病情相反)時,效果會適得其反。

因此患者在治療時一方面要有耐心、有恆心,另一方面也要多掌握一些有關本病的知識,在一些非營利性大醫院醫生的指導下治療、服藥,注意飲食等方面的調養,才是正確的途徑。千萬不要再到宣稱有外地來的所謂「專家」、有特效藥、有特效療法的醫院(一般都是小醫院或營利性醫院)去就診。

 9、把「胃」與「腸」的疾病分開來找不同的醫生看

慢性結腸炎患者中,「胃」與「腸」都有病症的人不在少數,如既有腹痛、腹瀉、粘液便的癥狀,又有噯氣、吐酸水、胃脘隱痛等癥狀,但不少病人將胃與腸的疾病分開來看,在門診上或只對醫生說「胃」的病症,或只對醫生說「腸」的病症,在醫生的追問下才會將癥狀較全面訴述下來。尤其在專科看病時這種情況比較多見,這主要與患者對專科的理解錯誤有關。

中醫學十分重視整體觀念,強調要把人身上的病變都綜合起來看,綜合分析後進行診斷、治療。因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尤其胃、腸同屬消化器官,是上下相連的,兩者的疾病也會互相影響,胃有病對食物的消化不好,會加重腸的負擔,而腸的病變也會反過來影響食慾與胃的消化等。兩種疾病在治療上也並不矛盾,在治療時互相兼顧,互相考慮才能起到較全面、較好的療效。因此,慢性結腸炎患者在就診時一定要將自己的病痛全面、客觀地陳述。

10、因懼怕而拒絕做結腸鏡檢查

懼怕做結腸鏡檢查而拒絕做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絕不在少數。主要原因在於對結腸鏡檢查的不了解,懼怕檢查過程中的痛苦,懼怕檢查前禁食與腸道準備。因不做結腸鏡檢查而貽誤病情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教訓十分深刻。

作為醫生,我們認為(1)該做的檢查是一定要做的,不管這種檢查方法有多少痛苦。如能結腸鏡檢查明確診斷,及時發現、治療一些疾病尤其是息肉和腫瘤,解除患者的精神顧慮,檢查時的一點點痛苦又算得了什麼?(2)雖然結腸鏡檢查確實會帶來一些痛苦,但在肉眼直觀能觀察到病變,並可取病理組織檢查,對息肉等進行治療等方面,目前尚沒有可以完全可以替代它的檢查方法,因此目前尚必須接受這種有些痛苦的檢查方法。(3)結腸鏡檢查是相當安全的,雖然檢查過程中會有腹脹、腹痛等不適,但一般都在可忍受的程度之內,特別是手法熟練的醫生檢查時痛苦更輕。(4)對慢性結腸炎患者建議每隔1-2年作一次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或治療後還要定期複查。

結腸鏡檢查時結腸鏡由細長可彎曲的導光纖維管構成,可由肛門送入直腸,沿腸道逆行,經乙狀結腸、降結腸、脾曲、橫結腸、肝曲、升結腸、盲腸到達迴腸末端。按照成像和圖像傳送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纖維結腸鏡和電子結腸鏡。

當結腸炎患者(1)反覆腹瀉、便秘或大便帶膿、帶血、帶粘液時。(2)不明原因的腹痛、貧血或身體消瘦時。(4)大便習慣突然改變或排便困難時。(5)氣鋇灌腸或胃腸造影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檢查結腸或明確病變性質時。(6)已發現結腸病變,考慮經結腸鏡治療時。(7)大腸息肉治療後複查時,都有必要作結腸鏡檢查,而且十分重要。


推薦閱讀:

胃腸有慢性疾病最不該吃什麼
急慢性腎炎、小兒急性腎炎、尿蛋白33方
老中醫13個養生偏方治療慢性咽炎
慢性毒性肝炎
急性腎炎 慢性腎炎

TAG:誤區 | 認識 | 慢性 | 患者 | 結腸炎 | 腸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