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靖難之役是怎麼回事?

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對諸王勢大難制深感憂慮,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

不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以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余皆廢為庶人。

為圖朱棣,朱允炆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防燕措施。

建文元年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朱棣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為朱棣舊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隨即為備,七月,朱棣以計擒殺張昺、謝貴(裝瘋以麻痹二人),並命燕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遂據北平。後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朱棣軍先後下通州、薊州、懷柔等城,宋忠等戰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舊將耿炳文(擅長於防守)為大將軍,率師三十萬伐朱棣,先鋒抵雄縣,為朱棣所襲,九千人全部戰死,復戰於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敗。

朱允炆遂以勛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調兵五十萬伐燕,築壘九門,圍攻北平,十月,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執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相當於僱傭兵,均為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兵力驟增,李景隆乘虛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長子朱高熾鎮守,用冰凍住城牆,使李景隆無法破城)。

燕王師自大寧返回後,於鄭灞大破李景隆軍,朱允炆被迫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職,以緩燕師。

建文二年四月,雙方又戰於白溝河,李景隆再次戰敗,燕師乘勝圍攻濟南,山東參政鐵鉉固守濟南,以逸待勞,燕師久攻不下,敗還,九月,朝廷升鉉為山東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師與燕軍會戰於東昌(今山東聊城),燕師大敗,主將張玉戰死。

建文帝於三年復齊、黃職,二月,燕師再度南下;三月,敗盛庸於滹沱河,再敗吳傑等於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齊、黃為名,使其外出募師勤王,當時,朱棣雖多勝,但損失頗重,而朝廷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後又為朝廷兵所據。

同年底,有內臣自京師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虛可圖,決計改變戰略,於四年正月率師南下,四月,連破何福、平安師,五月克泗州、揚州。

建文帝遣慶成郡主至燕師,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許,六月,江防都督陳瑄以舟師降燕,燕師渡江,下鎮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南京城陷,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終。

朱棣攻下南京後,在拒絕了他的支持者們反覆幾天的勸進之後,於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繼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齊泰、黃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餘人,朱棣還令盡復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

靖難之役是明初圍繞皇權鬥爭日趨激化的必然結果,朱棣以強藩起兵奪取皇位後,北方不再有強藩存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建文帝出了哪些昏招,最後敗給燕王朱棣?
神助攻:朱棣靖難之役能打勝杖全靠沙塵暴
發生在靖難之役後的大明皇權之爭

TAG:怎麼 | 靖難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