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知識:第三集:天圓地方

古錢幣知識:第三集:天圓地方

西祠衚衕 > 收藏天下07-07-01 21:49

第三集:天圓地方

公元千前221年,隨著最後一個對手齊國的覆滅,雄心萬丈的秦始皇終於突現了他吞併天下的帝國夢,然而秦始皇知道,武力征服只是霸業的開始,真正的統一還有賴於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最終統一,於是秦始皇將大秦帝國的領土分為三十六郡,推行郡縣制,然後統一法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至於貨幣剛開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秦始皇下令,廢除戰國時期的紛繁複雜的六國幣值,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統一的貨幣制度,規定只有黃金和半兩銅錢才是法定貨幣,黃金為上幣,重要用於貴族之間的大額交易,銅錢為下幣,是一般日常生活經濟中,最長用的支付手段,而珠玉,龜,貝,銀,錫等貫通物品從此退出流通,不在擁有貨幣的功能。

「秦統一貨幣實際上是把戰國秦原來使用的貨幣推廣到全國,秦始皇統一中國的貨幣,並不是他臨時動意或少數人想出來的,而是經過長期的的實踐,,把戰國秦自己的貨幣推廣到全國」

早在公元336年,史書上就有秦惠文王出行錢的記載,,也許歷史並不在意,這個以擊瓦缽子為音樂的國度,能在錢幣形制上弄出什麼名堂來,然而他們創造了意味深刻的圜錢制度,這是商鞅變法統一斗桶權衡丈尺之後的必然結果,商鞅由魏進秦,將魏國鑄造的圜錢帶進秦國,一變而為較的一兩圜錢,這種圓形有孔的鑄幣脫胎於古代勞動工具紡綸的形狀,看上去又象璧環,圜錢的出現立即受到人們的歡迎,各地紛紛仿造,因為跟其他鑄幣相比較,這種錢不僅攜帶方便,而且擁有日月之象。

起初,秦國新鑄的一兩圜錢,魏國早期的共、恆字圜錢還十分相似,顯然借鑒了較早的富強起來的魏國幣制,後來,因變動而出現嶄新氣象的秦國,屏棄六國在錢文上記載地名的習慣,,對圜錢做了極具人文和經濟意義上的改造,他們將錢的重量由一兩減至半兩,不僅節省幣重還更有利於使用者隨身攜帶,在錢體的內外邊緣加上降起的郭,使標誌錢幣價值的錢文在頻繁的流通中不易磨損,又將外圓內方的錢幣形態固定下來並且加以推廣,形成歷史上著名的秦半兩。

為什麼中國古人最終將錢幣確定為外圓內方的形狀呢?

「方孔圓錢形成以後開始是由圜錢然後變成方孔圓錢,一方面是作為貨幣流通的需要,另外是圓形的圜錢比布幣、刀幣和其他形狀的貨幣使用起來方便,攜帶起來也方便,所以圓形後來逐步形成了貨幣的定式,在一個漫長的時期,不光是中國,而是在世界上都形成了貨幣是圓形的。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認為,這是出於製作工藝的要求,因為方孔圓錢便於打磨,現在人們在從考古發掘和鑄造實踐中找到了證據。

有了一個方孔以後,錢文就有了固定的位置,原來的圜錢,錢文是周圍一圈,究竟從哪裡開始讀,像秦國的貨幣「株重一兩十二」,也有人會讀「一株重一兩十二」,就是這個起始是從哪裡開始,因為它是圜錢就是一圈有了方孔以後文字就固定了,是兩個字還是四個字,是上下幣局還是左右幣局,中國人是講究對稱美的,,這樣就很嚴謹,那麼,當然方孔形成以後對後來的鑄造工藝,特別是到汗以後方孔圓錢要凈邊,鑄造完以後要把毛刺挫掉要凈邊如果說沒有了方孔以後就容易固定,所以這後來成為中國鑄錢的一個固定模式。

不過,人們相信,除了工藝學的原因之外,對於崇尚以象觀道的中國人來說,外圓內方一定還有更加深刻的意蘊。

那麼中國這個方孔,原來開始是圓孔,圓孔的來源有的說是紡綸,有的說是玉壁,那麼「壁」這個東西在學術界有很多說法,包括和壁相類同的其他一些玉器,其中有的可能是跟上蒼交流的一種工具,圜錢的形成,可能跟這種哲理思想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後來為什麼中間變成了方孔,這當然有一個天圓地方的哲理思想在裡頭」。

古人認為,外圓象天,內方象地,這被賦予了天圓地方宇宙觀的小小銅錢,竟然蘊涵了乾坤之象,也因此擁有了生生不息的靈魂,雖歷經千年百代,五朝興廢的風雨洗禮,而它外圓內方的獨特形態卻幾乎與中國漫長的封建相始終,知道兩千年後,清末民初機銅幣的出現,大告終結。然而秦朝是短命的王朝,秦王朝崩潰了,秦半兩卻延續了多年,對於剛剛奪得政權的西漢朝廷來說,秦代高度統一的鑄幣政策,成了一個難題,曾經飽受暴秦之苦的老百姓開始埋怨秦錢重,難用,朝廷又無力大規模鑄造錢幣,只好放開政策,允許民間自由去鑄。於是,原本重達十二株的半兩錢便被減至三株,甚至更輕,這種錢又輕又薄,形式榆美,被人們戲稱為莢錢,有的莢錢只有一株重,一時間,世面上的莢錢越來越多,導致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以致一萬枚銅錢只能買一石米,而一匹普通的馬竟然可以賣到一百金的價格。

推薦閱讀:

錢幣百科丨中國古錢幣種類及收藏要點
天眷堂館藏古錢幣圖錄--南宋第三卷【大宋-淳佑】
天眷堂館藏古錢幣圖錄--鄰國古錢--安南
古錢幣五十珍之第二十一珍——廣政通寶
古錢幣的價值,民國與清朝,不可估量的成交!

TAG:知識 | 錢幣 | 地方 | 古錢幣 | 古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