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沒想像的可怕,關鍵要做好這一點
在中國大陸地區,4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發病率為24.62%,全國約有1.4億患病人群;男性人群在各年齡段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均低於同年齡段女性。
骨質疏鬆症簡單來說,是一種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出現的骨骼退行性病變,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明顯升高。其中,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發病類型,約佔所有骨質疏鬆症的90%以上,主要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常見於51~65歲女性)和老年性骨質疏鬆(多在65歲以後發生)。
骨質疏鬆症的典型癥狀是全身性骨痛,以腰背痛最為常見,其次為膝關節、肩背部、前後臂等部位的疼痛;身高縮短或駝背也是繼腰背痛後出現的重要臨床體征,老年人骨質疏鬆容易並發骨折。
骨質疏鬆症,重在預防!
1、充足的鈣利於骨骼健康
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長期保持充足的鈣攝入,有助於成年前骨量的積累。建議每天攝入300—500克牛奶,增加豆製品和(深)綠葉蔬菜的攝入,同時注意限制鈉鹽和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日常飲食中鈣供給不足時,可適量補充鈣劑,但總鈣攝入量不超過2000毫克/天。
舉例:含鈣豐富的食物(單位:mg/100g)
針對烹調中某些蔬菜富含草酸(菠菜、冬筍、茭白等)的情況,建議可先將蔬菜在沸水中焯一下,使部分草酸溶於水後再烹調。
2、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在日照充足的條件下,應多與陽光接觸,但要注意減少和避免在紫外線較強的時間段外出;隔著玻璃曬太陽並不能補充維生素D。在日照較少的冬春季或長期空氣污染時,可通過補充純維生素D製劑來保證維生素D的攝入量,10微克/天。
3、蛋白質是合成骨基質的重要原料
奶類中的乳白蛋白、蛋類的白蛋白等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是合成骨基質的重要原料。蛋白質的攝入優先考慮魚禽肉、奶類、蛋類等。但動物性蛋白質要適量,過多攝入會造成含硫氨基酸攝入過多,加速骨骼中鈣的丟失,易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上述提及的幾點建議雖有助於降低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但總的來說,還是應趁早注意均衡飲食,不挑食不偏食,同時可適當多吃蔬果奶豆,較好的保證鈣、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素攝入;並積极參与運動,保證適量的戶外活動時間。
對孩子來說,這些建議有助於成年前骨量的積累,使成年期達到較好的峰值骨量;對成人來說,有助於減緩成年期骨量丟失的速度,降低發生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最後提醒,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吸煙、過量酗酒、藥物使用(如糖皮質激素、抗驚厥藥物)等多種因素可能會對骨量產生負面影響,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此相較於普通成年人,長期暴露於上述因素中的人群應該更加關注骨骼健康。
作者:
推薦閱讀:
※骨質疏鬆,做好預防和治療!
※婦女絕經後骨質疏鬆的防治
※【健康】身高「縮水」變矮?可能骨質疏鬆了!
※身高「縮水」警惕骨質疏鬆
※【用藥手冊】骨質疏鬆症如何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