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南瓜燈說起,養孩子就是拼爹拼媽拼老人 | 媽媽經
孩子一上幼兒園,你就會發現,只要一過節,不論大小,必有節目:新年有聯歡會,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重陽節邀請爺爺奶奶去表演節目,算上開放日、家長會、運動會、親子出遊……再加上時不常地配合老師的小工作,你要是具備犧牲精神,想參與個家委會什麼的,差不多就得一人全職干這事兒。
很感謝幼兒園製造了這些促進親子關係的活動,可是對於上班的媽媽而言,真心不易啊……
何況我有兩個孩子,經常搞得很穿越。就拿最近一次的萬聖節來說吧,弟弟幼兒園有兩項活動:一是每個家長做一個南瓜燈,參加評選。二是主題服裝親子走秀,俗稱cosplay。
因為哥哥,我也算經歷過三年幼兒園實戰演習,現在輪到弟弟,我已經變得淡定了很多。
為了完成南瓜作業,我29號中午去了趟寫字樓地下的超市,因對自己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所以只能高價(大概是早市的3.5倍)收了兩個,萬一刻壞了總要有個備份。
30號晚飯後才想起明日就是deadline,不抓緊恐怕交不了差,弟弟看我正在端詳南瓜,於是說:「我要個happy的!」這一聲令下,無專業工具的我,只能抄起一把還算順手的雙立人,嘁哩咔嚓,耗時一小時的切、磋、琢、磨,不時聽取弟弟在一旁的指指點點「嘴不要再大了,媽媽……」總算把這個洋節的南瓜搞出了喜感,別說,忙碌過後,我還真有那麼點兒小小的成就感……心靈手巧興許靠著幼兒園的課外作業就練成了,也未可知哈。
再說說我家另一小隻,小學二年級的哥哥。教委一聲令下的減負政策讓一二年級的孩子一下沒有了課後作業,看似輕鬆了,可是,經過一年級第一學期,我發現,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你可以放養,放了學就滿小區傻玩到天黑再回家。可事實是,不寫作業,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而言,無助於知識的及時掌握,到了期末,就要惡補。
一二年級還允許你惡補,可是上了三年級,當差距一下拉開時,你會發現再想追上就難了。倒不是我有多重視成績,但是在集體中,難免不去比較,當孩子發現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掌握而自己卻不理解時,你說他怎麼能不受打擊,還談什麼學習興趣。就像我大學時,作為文科生進了文理兼收的專業,一上高等數學,人家理科生很輕鬆,而我那叫一蒙圈,那種挫敗感,記憶猶新。何況是一個孩子,你讓他用什麼來承受這種挫敗。
所以,不能放養就勢必要投入精力,老師不留作業,就要家長費心按照孩子的程度安排適當的家庭作業,甚至投入課外輔導機構的懷抱。對家長而言,就是腦力與錢包的雙重考驗。
每天放學,我給哥哥留一頁字,隨課本進度,寫之前,讓他自己讀讀認認,有時也挑出幾個字,讓他組詞,再按照筆順來寫。現在很多孩子的倒插筆現象極其嚴重,就是因為寫得不夠,筆順是需要反覆寫才能記住的,中國的方塊字和西方字母不一樣,需要一個一個地單獨記憶,不是只記住基本字母然後排列組合就可以。多一筆少一筆的細微變化,都會變成另一個字,馬虎不得。
可能你會問,為什麼要寫字?以後是電腦的天下,會漢語拼音就行了。
寫字的意義可遠遠不是現代化的設備可以取代的。把字寫得漂亮,可以培養孩子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習慣。古人說:「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把一份工工整整的手寫文字遞出去,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寫好字的意義遠遠超過了識字本身,還可以讓孩子提升美與丑的鑒別能力。
當今的不少孩子容易急躁、缺乏耐性、做事獨斷專行。而寫字,因其是一個長期反覆,耐力持久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孩子主動性的過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約束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因而它對孩子陶情養性,免除性格上的一些壞毛病有一定的作用。
桌子平,人心靜。如果一天能寫10個字,一年就是3650個字,「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道理,從小就要讓孩子明白。這僅僅是針對哥哥放學後的一項家庭作業,我的思索過程而已。
兩個孩子的成長中,千頭萬緒,大事小情,都要思慮周全,不周全也是可以的,就是當你發現問題時,可能需要再花費幾倍於從前的精力去解決。累嗎,累!所以一個爸加一個媽是不夠的。放眼望去,中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能在養育第三代的問題上,孑然置身事外的那是少之又少。
我能把哥倆養到這麼大,也全是沾了雙方父母都在身邊的光。哥哥生病了,弟弟可以轉移到奶奶家,弟弟生病了,哥哥可以移步外婆家,要不,光想想兩個孩子同時咳嗽流鼻涕的畫風,就會吐血。外公外婆風雨無阻地接送哥哥去幼兒園整整三年,哥哥上小學後,爺爺每天下午接兩個孩子並把奶奶做的晚飯送來,周中還有一次要帶著弟弟送哥哥去上英語課。
兩周前的一個下午,接到一個電話,一聽是哥哥打來的:「媽媽,爺爺沒來接我!」我一看錶,當時距離接孩子已經過了五分鐘,我立刻致電爺爺,原來是爺爺記錯了時間,以為一小時後才接,帶著弟弟剛準備出門。這真的不能怪他,學校的放學時間是這樣的:平時有課外課,平時沒有課外課,周五有(沒有)課外課。三個時間的排列組合,因人而異,別說爺爺,我也經常暈頭轉向,臨時問同學家長几點接娃是常有的事兒。
要說老人,真不容易,接送孩子還屬於比較基本的技能,如果能輔導作業與時俱進,那真是神話。
某天早上送弟弟上幼兒園,下樓時聽到一位爺爺(or外公)問小男孩
:「what do you like?你回答什麼?」一大早,給人好勵志的趕腳,一出樓門又遇到一位奶奶(or外婆)低頭認真跟一個小女娃說:「不是cake嘛,哦對cake是蛋糕!」然後皺眉做拚命思索狀。我瞬間感慨,和娃娃們共同成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您們真是太拼了!
說到底,老人們能幫肯定會不遺餘力,但畢竟精力有限。這生養的重擔還是要爸媽挑著,作為主力軍的女同胞,當你決定養個孩子時,有沒有下定決心向全能媽媽加速邁進,就像安東尼·布朗在《我媽媽》繪本里描述的那樣:我媽媽真的很棒,她是手藝特好的大廚師、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全世界最強壯的女人、好心的仙子、歌聲甜美、像蝴蝶一樣美麗、像沙發一樣舒適的超人媽媽。
你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在現實中比比皆是。因為媽媽,是世界上最願意為孩子改變的那個人。
陪著孩子長大,其實是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走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乃至整個人生,這種時空的交錯,已知未知的交融,有時想想甚是美妙。
儘管很忙,很累,每天都像上了發條,情緒也偶有失控,但我依然覺得幸運,依然願意和孩子一起去拼一拼,突破自身的人生格局,依然會在教養孩子中去期待更好的自己,至少回頭看時,生命和生命重疊得最緊密的這些年能過得少有遺憾,就夠一輩子回憶了。
作者:ivy媽媽
本文是天才寶寶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理解「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還沒達到拼天賦的地步」這句話?
※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拼爹,而我只能為了孩子拚命
※對於職場中的「關係戶」你怎麼看待?
※拼爹時代父母對兒女鋪路會對兒女有什麼負面影響?
※富二代拼爹其實很公平?我的髒話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