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修行更易契悟佛法?

修行的法門很多,可略分為三種:感應法門、方便法門、究竟法門。無論出家或在家,如果不知道這些道理,這一生就不容易契悟佛法。

什麼是感應法門?最初開始修行學佛時,希望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與庇佑,得到一些感應,乃至於得神通。例如,觀音有三十二應身,有滴水觀音、馬頭觀音、送子觀音、水月觀音……哪一尊觀音靈感,就信仰哪一尊,祈求家庭平安,事業順利,或祈求能得到什麼,這就是感應法門。

什麼是方便法門?如持咒、誦經、禮佛、念佛等種種加行,或為將來生凈土而修行,無論生東方凈土、西方凈土或兜率凈土,都屬於方便法門。一般人都喜歡念佛求生西方凈土、生極樂世界。假使不知道今世就可以了生死,只知道念佛以求臨終往生外在的西方凈土,就是一種方便法門。

什麼是究竟法門?佛法中的解脫分為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三乘。但最究竟的解脫,還是中道實相──無念、無住、無相。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道,每一個人都能成佛、成菩薩。修行是為了究竟脫離生老病死苦,所以要了解「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理,一方面自覺,二方面覺他,直至覺行圓滿,證得無上菩提。所以,靜坐的目的也在於解脫,透過靜坐達到定心、凈心、明心,契悟本心。本心就是道、就是佛、就是解脫。這一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照一如,有止有觀,有定有慧,定慧不二。從這個地方去用功,這一生就能了生死、得解脫、證菩提,屬於究竟法門。

我們可以反觀自己屬於哪一種心境,是用感應法門、方便法門、還是究竟法門來修行學佛?

一般人不敢肯定自己的佛性,認為「即心即佛」的究竟法門要靠自力,還不如靠他力一念佛求生西方才妥當,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敢走這條大路,這樣的觀念就失之偏頗。譬如我們在社會上找工作,若智慧不豐富,缺乏專業知識、熟練的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即使可以透過親友介紹、關照,都不是長久之計,也都靠不住,因為因緣是變化無常的。假使沒有實力和強健的身體,即使職位再好,也無法勝任愉快。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

一般人對自己也沒有信心,不肯定自己的努力,只相信外面的加持。既然如此,也不妨礙相信三寶的功德力,借著仰仗三寶的前方便,不斷地修加行,等到業障逐漸消除,善根、福德增長,本具的定慧現前了,自然就會有信心。

學禪、靜坐達到一念不生,為的是能夠究竟解脫。若認為自己根機、因緣不好,短時間不容易做到,也可以配合修方便法門——例如念觀世音菩薩,或是誦大悲咒、觀音靈感真言、准提神咒。但一次只宜修一個咒,修太多種咒,心容易雜亂,不會有感應。認真持誦,精進不懈,心自然就會定下來,心清凈就有感應。

修方便法門也是一樣,要相信《佛說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以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生凈土需具備的三個條件:「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相信這就是因,因就是要去實行、努力。有凈土的因,將來一定感凈土的果報。

修感應法門也要有信心,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求觀音菩薩,就要相信觀音菩薩有大慈悲、大神通,相信佛力、菩薩力不可思議,無所不在,則有求必應。不但要有信心,還要具備智慧。沒有智慧的信,就成了迷信。所以,信與智慧,二者都不可缺少。

只有信心,沒有智慧也是問題。很多人信仰佛教十年、二十年,心裡的煩惱仍然很多,因為他是情感的信仰,並非智慧的信仰,因而禁不起考驗。一段時間之後,甚至認為學佛這麼久,事業還是不順,身體也不健康,覺得佛菩薩沒有保佑,心當中就起了無明和煩惱,這就是有信無慧。修行學佛,信心、智慧都要具備,如同鳥之雙翼,缺少一隻翅膀,就沒有辦法在空中翱翔。作者:惟覺長老
推薦閱讀:

請問是否可以自己一個人修道,沒有師父的話是否就很難(幾乎不)成功?
不渡眾生是否也能成佛?破六道跟渡眾生有沒有必然關係?
在歲月中跋涉,在年輪中修行
田沁鑫談《青蛇》:出軌只是慾望 白頭偕老是修行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三三集)

TAG:修行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