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分享:馬一浮《夢覺說》
夢覺說
馬一浮
夢、覺一也,離心無前境,境由心生。
人寐時,前五識不行,第六識亦暫伏。其前塵昧略之影變現為夢,不假諸根,亦能攬境,故謂之夢中獨頭意識。今問何故起夢,起於取著前塵。若離前塵,安有夢邪?《信心銘》曰:「眼若不寐,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須知醒時取境與夢無差,但醒時與前五識俱,夢時不俱耳。《周禮·春官》有《占夢》,「佔六夢之吉凶: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雖名為六,總屬於思。《世說新語》:「衛玠問樂令夢,樂曰:『是想。』衛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搗韮噉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所言因者,即指嘗取著之前塵。是故,莊子雲「至人無夢」,以其心不附物,無所取著也。常人形體疲極亦無夢,只是氣昏睡眠,是五蓋之一,與安眠絕不同。安眠是身心輕安,已離昏掉,儒家謂之「宴息」。凡人睡夢醒來,正好自己勘驗,不唯醒時要作得主,夢時亦要作得主在,方有少分相應。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便悟死生之說。昔有人問死生何以能自由,古德答云:定慧力耳。圭峰云:作有義事是惺悟心,作無義事是狂亂心。狂亂隨情念,臨終被業牽;惺悟不由情,臨終能轉業。須知死生猶晝夜,夢覺猶死生。子路問「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今乃問夢,若據古人風規,應答曰:「未知覺,焉知夢?」只為慈悲之故,因有落草之談。且勿向夢裡尋求,須在醒時領取。
(註:本文原為馬一浮先生答張德鈞之書信,錄自《爾雅台答問》,本文標題為編者依其文意而加。)
作者簡介:
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生育成都,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儒家三聖」。
馬先生一生信古好思,窮究精微,不立門戶,涵容三教,貫通中西,於身心性命之學多有精微證悟。致用方面,力倡以六藝統攝世間諸種學問,驚世駭俗而學有所本。馬先生不僅學問精深,又擅長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豐子愷推崇其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同時,馬先生古詩精微絕妙,以詩為教,堪稱一絕。
馬先生修學多由自悟,亦由師友相互砥礪。其知名學友為:謝無量、弘一法師、熊十力,梁漱溟等。
馬先生一生精於自修自悟,不好著述,於日寇侵華之際,負責復性書院(國民政府主辦,蔣介石等人出錢),希望通過學習傳統,革除人心弊病,以期未來盛治;同時,馬先生窮其財力物力,甚至不惜出賣書法換錢財,刊刻古籍,志為中華文化留些種子,可敬可佩。
推薦閱讀: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二十集)
※4月21日精品建站代碼分享
※靖善風水分享大門風水禁忌十九點
※《大悲心陀羅尼經》分享 (十)
※『為婚姻立界線』讀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