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不餓的《舌尖3》:砸鍋賣鐵制口紅算什麼美食片 | 周知

《舌尖上的中國3》昨晚播出第五集人物篇,在「感動中國」的煽情色彩下,毫無意外的將該片評分拉出新底線。想必追看第三季的朋友們,也都忍不住查看了評分,不播還好,越播越低。觀眾總在期待下一集會重現經典,可評分卻不給力,每一集就是見證一路跌落的過程,從8.8分跌到目前的5.1分。這一季好比股票跌破發行價,目前毫無要跌停的趨勢,這個分數爛片無疑。

春節期間,翹首以盼的美食大片終於開播了,等待了四年,吃貨們本以為空虛胃終於久旱逢甘霖,迎來精神食糧,可是劇集播出過半,曾經的下飯菜,如今在飢餓的深夜,卻撩不起半點食慾。《舌尖》這盤菜怕是要涼了。

六年前,由「才子吃貨」陳曉卿導演的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憑藉對中國食物的深刻解讀、精緻的鏡頭展現和靈動的配樂,一舉拿下豆瓣9.3分的神級評分,成為當年最佳電視紀錄片。兩年後的第二季,雖然出現硬傷,評分跌至8.4,仍可稱得上是經典之作。

紅極一時的《舌尖1》讓人越看越餓,越餓越看;口碑回落的《舌尖2》只能緩解一半飢餓程度,開始著重描繪豐富的情感生活;槽點不斷的《舌尖3》畫風一轉,開啟科普養生模式,半點不覺得餓。倒也不是不想吃,是展現的有些東西,根本不能吃。

吃不上,是許多吃貨觀眾對《舌尖3》欲求不滿的最大原因,帶著「美食指南」光環開播後,引發的不是衚衕巷子里蒼蠅小館的排隊熱,而是砸鍋賣鐵的被搶斷貨,一檔口碑極好的美食紀錄片,到了第三季,愣是拍出了電視購物的感覺。

「舌尖」IP威力勢不可擋,第一集還未播完,章丘鐵鍋就上了熱搜榜,隨手一搜就是吆喝著要買鍋買菜刀的人。最強的戰鬥力是主婦的購買力,第一集開播幾十分鐘後,章丘鐵鍋兩千餘庫存被搶購一空,商家無奈放出斷貨通知,「同盛永」傳承人之一的劉紫木在朋友圈寫道:「舌尖後的中國——章丘無鍋。」並呼籲大家理性消費,不要讓傳承染上過多的金錢味道。

章丘鐵鍋一夜爆紅不止是賣斷貨,隨之而來的煩惱還有制鍋鐵匠的離巢。近日,同盛永經理劉紫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已經有匠人師傅撕毀合約,趁勢自立門戶和宣傳。匠心精神和契約精神在追名逐利面前,還不如章丘大蔥高。

本以為「歷經十二道工序,再過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後,終於可以踏踏實實看看這口鍋是如何製作美食的,可配合這口神鍋出現的菜肴是一盤清水炒蛋,大概導演也覺得實在沒什麼好展現的,短短10秒的鏡頭後,繼續切回對鍋的介紹。

另外兩道菜的出現,同樣作為配角襯托手打鐵鍋質量有多好,布景和動作,都像是擺拍,所有的菜都不重要,重頭戲是83歲的鐵匠王立芳和兒子王玉海,親自現身講述了山東手打鐵鍋被十幾塊成本的不粘鍋在市場上打敗的悲慘經歷,以及窮其一生對老手藝的堅持,大國工匠精神成為主旋律。

當大家都期待的美食紀錄片被資本「腐蝕」之後,剩下的只有差評和心酸了,曾經的中國美食導向標變成了「大國工匠」一樣的節目,你的美食,他的配菜。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個立意另闢蹊徑,器材為食物的源頭,但同集出現的銀杏木案板,連配菜的不上了,活像剪掉訂購電話的強勢硬廣。還有精美的同治大婚瓷,確定不是拿錯了隔壁《國家寶藏》的播放帶嗎?

這集花費巨大篇幅把器講好了,食的事卻忘得一乾二淨,不拍引人口水的饕餮美食,擺一堆鍋碗瓢盆,勉強也算跟食物能扯上關係,畢竟只有十個月的製作時間,不能難為臨危受命的導演。可到了第四集,居然拍攝自製口紅,還是中藥成分的,作為美食記錄片,是在呼籲大家吃口紅?

這段自製「中藥口紅」的片段,被網友質疑造假,通過對比,原材料疑似購置於三無賣家網店,連配的電子秤都是同款。舌尖上的三無化妝品,儘管沒有銷售僅是自用,也存在品控無法把握和嚴重質量問題。從內容上看,有專業背景的人製作「安全養生」的中藥口紅,怎麼看怎麼像微商廣告。同樣在本集中出現的中藥煲湯微信接單送外賣的網紅,也是微商一樣的存在,節目中也未播放她的正規執照。

當然,沒有哪個微商付得起《舌尖》的廣告費,所以,在內容把控上,團隊的不專業和沒走心顯而易見。央視大肆為此類內容背書,作為醫學生,生病不去醫院在家研究中藥養生已是誤導觀眾,「舌尖上的中藥」將觀眾的憤怒徹底點燃,不能吃,不合規,不知3·15晚會是否有興趣對自家欄目動手。

製作團隊的不走心不光從內容上,對比三季海報,便可看出水平高下。舌尖一的海報是陳曉卿朋友張發財免費設計的,這個海報極為巧思,山水畫藏於一片五花肉中,肉皮上浮著一葉扁舟,猛一看肉的線條是雲霧間的崇山峻岭,筷子夾起了一片臘肉,像是要揭開一段塵封地下的歷史,恍然大悟後,妙趣無窮。

美味的前世是如畫的風景。第二季海報,農人田梗耕作的景象化為竹簡里的密密文字,一眼看穿,沒有第一季海報那麼精妙。但細思之下,蘊涵著勤勞農人書寫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意蘊,體現了第二季除了美食之外更具人情味的特點。

到了第三季,群山峻岭和遼闊的土地,濃縮到一個小小的菜盤子里,最大的創意點是幾片白菜葉模擬出山峰之形,配上水墨字標題體現中國元素,當初那幅以肉花紋作山的畫報中的靈氣與意境,已然全無。格局小了,也少了田間的大氣磅礴。

與敷衍了事的海報一樣,內容正如大家所見,粗糙的攝影、剪切,致使食物美感全無,靈性全無。片中混淆概念,非專業的槽點一個接著一個,火鍋、麻辣燙、串串、缽缽雞、冒菜已讓導演傻傻分不清楚,錯將大口黑鱸當成花鱸還不切實際的冠以「太湖魚中之冠」等失誤早已被吐槽無數。還有隻放三片肉的「正宗」水盆羊肉,店鋪真的不會倒閉嗎?

《舌尖3》失去了舌尖應有的滋味,像是老師強迫你完成的家庭作業。導演劉鴻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舌尖3》「最大的挑戰是創新。從《舌尖1》到《舌尖3》,過去了將近六年時間,時代在變,觀眾的審美口味也在變,一個品牌的成長肯定需要不斷創新,這是一個規律」。但請不要忘記,觀眾還沒饞到飢不擇食的地步。

深夜刷《舌尖》不會被饞到撓牆,這是一個曾經備受吃貨喜愛的美食大IP最大的失敗,舌尖本意以食物為窗口,看人情,看風景,看中國,《舌尖3》正好將這個窗口封死。這一季的舌尖魂,恐怕只剩下那一句「愛,是最好的調味品」。聽到這一句,也更能深刻的領悟到,導演真的編不下去了。

《舌尖3》已成為春晚之後的剩菜剩飯,棄之可惜,食之又無味。像餐廳換了大廚,摻雜的調料多了,食物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吃貨真正想品味的美食紀錄片,請找吃貨來拍吧。

推薦閱讀:

荔枝蔥香雞,有多好吃?進來感受下
不用麵包機如何揉麵糰能揉出手套膜?
杯子蛋糕如何製作才好吃?
1個雞蛋,半杯牛奶,裹上吐司,做出來的美食一口一個
有哪些小吃是東北特有的?

TAG:美食 | 口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