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同樂新年品舊符

同樂新年品舊符作者:喬忠延 《光明日報》( 2015年02月13日13版)

郭素琴剪紙

春節鬧紅火 傅慶華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日日刷新的時光將馬年的春聯屑化為碎片,羊年的桃符就要掛在千家萬戶的門扉。每逢時序更替的年節,王安石的詩就會再度被激活:「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毫無疑問,布天地之新,布人寰之新,布時代之新是廣眾的意願。然而,除舊決不能那麼隨意,不能總把新桃換舊符,更不能把換下的舊符拋扔於垃圾堆中。倘若如此草率,說不定會留下將珠璣當魚目棄擲的遺憾。

俯身撿拾,往日的舊符堆里果然不乏耀眼的珠璣。不妨直至案幾,與君品賞。

守歲里的天倫之樂

蘇軾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越是難全,人們越是想全;越是離合,人們越是盼合。過年,就是全與合的家庭慶典。不論平日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都必須在除夕趕回故里,同家人歡聚一堂,守歲過年。

過年守歲,就是家庭和睦團圓的大聯歡。

大聯歡的內容很多,但是有三件事不可忽略。頭一件便是吃好大年夜的團圓飯。大江南北,塞外高原,地域不同,年夜飯各有千秋。南方人多吃米糰子和年糕,江浙閩粵等地吃元宵的大有人在。北方人吃餃子的居多,這固然因為餃子好吃,更重要的是餃子的形狀和發音不無美意。從外形看,餃子像是元寶,下在鍋里隨水翻騰,那可真是財源滾滾啊!發音里的蘊含更具象徵意味:一日的交替在半夜子時,一年的交替在除夕夜,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連和分的界線就是更歲交子。餃子,不就是交子的意思嗎?餃子還有意想不到的樂趣,那就是將一枚洗凈的硬幣隨肉餡包進去,煮好了一大盤端上來,老老少少歡歡喜喜一起吃,誰吃出了那個最具含金量的餃子,預兆著新一年鴻運當頭,萬事順遂,豈不樂哉!

這還只是吃香的,還要喝辣的。辣的自然是酒,是美酒,是平常捨不得喝的陳年佳釀。早早買好的30年老白汾,又珍藏過100天,就等這一日啟蓋。壇塞一開,香飄盈屋,趕緊滿上,滿上,祖孫三代、四代、五代全都滿上,共同舉杯,此時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在天倫之樂的團聚幸福中。

幾杯酒下肚,鬚髮銀白的老爺爺會開口說話,說的可能是: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語出《顏氏家訓》。可能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語出《朱子治家格言》。也可能既不是《顏氏家訓》,又不是《朱子治家格言》,不過就是一個隨心所欲的故事,那故事裡卻包含著做人的道理。我小時候,就聽爸爸講,十個愛熱鬧的老頭,每逢過年要一起喝十壺酒。其實就是每人帶一壺酒,倒在一起喝,喝個痛痛快快。這一年,有個老頭心想,酒混在一塊兒不分你我,我帶一壺水不就能白喝一頓酒么?豈料,十個老頭都不傻,都在這麼想,這麼做。結果,人人喝下一肚子水,還不敢對人說。故事不長,道理不深,我卻從童年銘記到了今天。梟雄曹操對酒當歌,凡夫俗子對酒說家訓,講故事,此乃守歲的第二件事也。

飯吃好了,酒喝好了,盼望的子時也就到了。一家之主帶著守歲的子孫去辦第三件大事:接神。接神也簡單,點燃預先掛好的爆竹,將神爺高高興興迎進來。要迎接的有天神爺、土地爺、藥王爺、財神爺……諸神多多,不可或缺,但是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臘月二十三送走的灶王爺。灶王爺還是敬在碗櫥上,從此刻開始,他老人家就虎視眈眈監視著全家的言談舉止。因而,說話不能帶髒字,做事不能有劣跡,持家不能不勤儉。誠可謂人在做,天在看,灶王爺就是頭上的天。善有善報,家業興旺;惡有惡報,天降災禍,弄不好就會天火燒房子,槽頭死騾子。誰都不願意遭受災禍,那就恭恭敬敬磕個頭,誠誠懇懇許個願,認認真真去踐行。

除夕夜這守歲,全家老小歡聚一堂,是在飽享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盛宴,複壯肢體,明凈心靈。

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夜已深,紅燭盡,人未睡,要聽雄雞報新春。

拜年裡的深意

誰家的孩童又炸響了一陣爆竹?按照正常的禮儀,接回神後沒有必要再放爆竹,可是喜歡找刺激的孩童止不住手癢,還是點燃葯捻炸響了。也好,又增添了一些喜慶的氣氛。一輪鮮紅的太陽隨著聲響升起,大地一片燦爛,像是拉開了新一年的帷幕。

帷幕一拉,大戶人家的祠堂里便跪滿了族人。依照長者在前,幼者隨後的規矩,按輩分祭拜先祖。拜畢,族長少不了還有一番訓教,話語仍是年年都講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延續香火,光門耀祖」「勤儉持家,忠厚待人」……實際是重複家訓、家規,真是桃符歲歲新,家風依舊傳。小戶人家沒有祠堂,但庭堂的正中會掛上寫著已逝先輩名字的神子,或者擺放上祖先的神主匣。先輩去世,裝屍體的棺材是靈柩,兒子端的牌位是靈位,而殯葬禮成往家裡安放的則是神位。神位放在神主匣里,平日神主匣擺在僻靜的屋子,以防攪擾先人安息。過年就請出來祭拜,先上香,再磕頭,延續香火的說辭就是這麼來的。一代一代的人就在繚繞的香火里成長,耳濡目染著傳宗接代的意義,光門耀祖的責任。

拜過逝去的先祖,就去拜在世的長輩,這可以統歸於拜年。拜年必須遵循次序,先從長輩拜起,輩分相同則按年齡大小去拜。拜完自己家族的人,再到鄰家拜年。雖然說的都是「新年幸福」「萬事如意」之類的客套話,但聽到的哪個也美滋滋的。一個村子裡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抬頭不見下地見,見多了誠如老輩人所言「勺子笊籬哪能沒磕碰」?平日磕碰紅了臉,破了口,怎麼和好?這過年就是個好機會,早些去低頭拱手問聲好,有理不怪上門客,相逢一笑泯恩仇,往後你幫我助又是好鄰友。用現在的話說,拜年是在聯絡感情,鋪排人緣廣場。是呀,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生活在一個村裡,一條衚衕,就是緣分,誰也離不開誰,誰也少不了要人幫。

這是大年初一,初二以後也是拜年,卻是走親戚拜年。岳父岳母、姥爺姥姥、姑姑姨姨,都要拜到,不能落下一家。磕過頭,長輩老人會從懷裡掏出一個早就預備好的紅包塞進孩童手裡,這就是現在還非常流行的壓歲錢。用當代眼光觀之,那壓歲錢如同一點兒發展基金,雖然不多,卻是長輩關愛晚輩的一點心意。我童年就深得壓歲錢的春暉沐浴,最多的一年我收到6塊錢,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過去買書需向父母要錢,有了自己能支配的錢那種感覺如同富翁。我先買了厚厚一本《蒲劇》書,裡面有近10個劇本。往日看戲,人小個矮擠不到前面,只能遠遠看著台上的人吹鬍子瞪眼,唱的什麼一句也聽不清楚。劇本在手,看懂了劇情,記住了台詞,再去看戲,一清二楚,情感與演員共鳴,時常還會流淚。我還花5毛錢給自己刻了一枚名章,凡買到新書,即工工整整蓋在扉頁。紅紅的名字出現在精美的書上,更令我愛不釋手。這麼開銷一番,僅耗去壓歲錢的一半,另一半開學時交了學費和書錢,能減輕父母的負擔也是一種愉快。每每回憶走向寫作的過程,就會想到劇本對我的陶冶,想起劇本也就想起那珍貴的壓歲錢。壓歲錢是把無形的慈愛化作了有形的助長,愛得實在,愛得實惠。

不過,對時下的壓歲錢我卻隱隱擔憂,長輩出手闊綽,孩童積蓄頗豐,有的竟然手持幾萬元、幾十萬元。有錢是好事,花錢是難事,花不好是壞事,這些出手大方的長輩想過嗎?什麼事都要有個度,愛也一樣,由愛滋生的壓歲錢也一樣,過度反而有害。

返回來再說吉利話,祭祖拜年,實際是教化人們擔當重任,和睦家庭,和諧鄰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年饃里的美意

我生活在北方,年饃是過年家家必備的食物,而且準備得很多,一直可以吃出初五,甚至吃過十五。為什麼?對農家來說,過年是最為隆重的節日,也是一年一度唯一的假日,自然該好好放鬆身心。尤其是女人,一年到頭從沒有閑歇的空隙,過年總該輕鬆幾日吧?完全應該。但是,家裡的老老少少也要張口吃飯啊,解決的辦法便是早早蒸好年饃,到時稍稍一熱,輕省快捷。年饃,很早很早就是過年的「速食麵」。

是這樣,卻又不如此簡單。那年饃猶如一部發黃的古書典籍,裝載著五千年的文明積澱。大年初一,敬獻灶王爺的是一個很大的棗山。棗山,由一個個裹著紅棗的白面卷層層加高,高成一座山,高高的頂端還挺立著一隻昂首啼鳴的大公雞。大公雞,大吉大利;大紅棗,早早高升,一年美好的願景都寄寓在了這棗山上頭。

棗山是敬祀灶神的,那敬奉老人用啥饃?棗糕。棗糕形如磨盤,是一層面,一層棗合成的。面中裹棗,是要老人的日子甜甜蜜蜜。稱之為糕,是要老輩人健康高壽。那棗糕為何酷似磨盤?不就是懷戀伏羲、女媧兄妹滾磨盤成婚的往事?是他們的成婚才繁衍出這眾多的後人啊!誰會想到一個不起眼的年饃上竟有如此深遠的文化意蘊?

晚輩敬奉老人,老人疼愛兒孫。禮尚往來是國人根深蒂固的習俗,收受了棗糕的老人回饋給晚輩的是花捲。別看花捲蒸著不複雜,白饃的層層紋理卻像盛開的一朵花,這是象徵年輕人風華正茂,願他們前程像鮮花一樣美好。倘若晚輩還是個孩童,那這饃就多了一份講究,形狀如同一個很大的玉佩,當中再綴上一朵牡丹花,如同在誇孩子可愛得如花似玉啊!熱情的讚譽,美好的祝願不言而喻,年饃溫暖著老老少少的心。

那麼,一家人飯桌上吃的又是什麼年饃?是卷子。那形狀頂圓底方,方可以站得端正,圓便於進退自如。該方則方,當圓則圓,方圓裡面濃縮著做人的規矩。這是勉勵,更是自律,年饃哺育的不只是肢體,還有情操。

過年的花饃上有古老的信仰,有民族的道德禮儀。年饃深廣了民以食為天的領地,隱含著仁愛,隱含著孝敬,隱含著長幼有序的道理。這年饃,不僅僅讓廣眾吃飽肚子,安定天下,而且,將高懸在頭頂的道德蒼穹融化進自己的心靈世界。家庭綱常,社會倫理,由年饃悄悄潛進人們的血脈神魂。

年饃,豈不是倉廩實而知禮節的立體畫卷?

眼睛看到的年味

仔細品鑒,驀然發現年味不光能嗅到,能嘗到,能感到,還能看到。這年味不等油鍋燒熱,不等餃子上桌,不等老酒開瓶,就已經蔓延在各家各戶。這年味不是別個,就是年畫和窗花。別追溯早先,日曆倒看50年,年畫還是過年的文化大餐。農家有話說,上集不買啥,也要去逛畫。看看,啥也不買,也要看看年畫,開開心。年畫是過年的精神補品啊!這一張是只大公雞,請回去圖個大吉大利;這一張是個大石榴,請回去圖個多子多福;這一張是岳母刺字,請回去圖個精忠報國;這一張是舜耕歷山,請回去圖個孝感天地……在那個年代,沒有電影,沒有電視,鮮艷的年畫就是大伙兒最愛看的,一看便是一年,一年都濡染在年畫放射的精神光芒里。

再聚焦一下窗花。早先無論城裡還是村裡,窗戶上都糊著麻紙。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會揭掉經過一年風吹日晒變灰泛黑的舊紙,糊上簇新的白紙。白紙一糊,頓見亮豁,再貼上紅艷艷、綠茵茵、紫溜溜的窗花,窗戶猶如文藝牆。

窗花就是至今還能看到的剪紙。窗戶的變化,使窗花失去了立身之地,可由於招人喜愛並沒有遭到遺棄。人們喜愛窗花是那上面寄寓著自個兒的願景。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人物、鳥獸、花草,哪一個不攜帶著深遠的歷史傳說,美好的祈求願望。一個婀娜多姿的嬌娘飛升而起,雙手卻高高捧起一塊石頭。那是華夏兒女的老祖母女媧,她是在補天,還給子孫一個溫馨如意的家園。一位英俊瀟洒的豪傑正在挽弓射箭,那是后羿,往昔十日並出,眾生乾渴欲死,他挺身而出,射掉九個,才使大地復又溫潤安詳。卻怎麼那斃命在武松拳頭下、李逵尖刀下的猛虎也出現在窗戶上了?莫要大驚小怪,早先教民稼穡的后稷,曾被丟棄在山野,他大難不死,全靠老虎守護。老虎曾是人們的好朋友,孩童頭戴虎頭帽、腳穿虎頭鞋、頭睡虎頭枕的風俗概源於此。這窗花看似尋常,實在不尋常,展示出人們的感恩之心。

一個感恩的人,才會知恩圖報,才會樂於助人;一個感恩的民族,才會崇德向善,才會興旺發達。看看,剛說到興旺發達,那窗花已把渴求興旺發達的心愿描畫出來了。一根樹枝,兩個碩大的石榴,名為榴開百子。別看石榴僅有兩個,可是每一個里都有密密麻麻的籽粒,這不就是興旺發達的寫真嘛!興旺發達是個虛詞,到底要發達到何種程度?父老鄉親不會窮奢極欲,只求豐衣足食,最好還能連年有餘。哈哈,一朵綻開的蓮花下面,游弋著一尾肥大的鯉魚,這不就是連年有餘嘛!連年有餘的好光景,離我們有多遠?不遠,不遠,盡在眼前。何以見得?請看那枝梅花,花朵繁盛不說,枝頭還有一隻嘰嘰喳喳的喜鵲。這不就是喜上眉梢嘛!既然喜上眉梢了,那連年有餘還會遠嗎?那興旺發達還會遠嗎?

多麼美妙的窗花,把男男女女美好的夢想,美好的企盼,惟妙惟肖地展示出來了。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無味勝有味,賞心悅目的窗花為大年增添了美景。

點睛妙筆看春聯

萬家門扉紅一聯,動人年景不須多。

必須聲明我不是詩人,上面的拙句由「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改頭換面而來。我不無衝動地評價春聯,確實是因為春聯燦亮了大年。春聯一貼,似乎新年就喜眉笑眼地瀟洒在大伙兒面前!

春聯,屬於對聯,貼在過年時喜迎新春,就被稱作春聯。緣於美妙無比的漢字,中國人對詞聯句早已年深日久。張貼春聯據說始自朱元璋那時,之前門扉不貼對聯,而是懸掛兩塊刻有神荼、鬱壘名字或畫像的桃木板。民間說,神荼和鬱壘是黃帝手下的大將,有掌控百鬼的法術,常在桃樹下懲治害人的惡鬼。後世百姓將他們刻在門上,嚇唬作惡的鬼怪,保護家宅的平安,這就是桃符。如此,才有王安石筆下「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

桃符里出現春聯的因素,要追尋到後蜀國君孟昶。有年除夕,他將學士辛寅遜寫下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作為桃符掛在宮室門側,這可以視作最早的春聯。春聯大規模普及,則始於朱元璋。他下令金陵人家過年,必須將對聯寫在紅紙上,張貼於門兩側。起初是強制推行,朱元璋還要沿街巡視。後來廣為流行,是因為紅艷艷的春聯既能扮靚門臉,還能夠抒寫自個兒的心志。

如何抒寫心志?我們不妨去民間看看:「門前仙浴河清流如畫院里梧桐樹洪福齊天」,將家宅的風光描繪了出來;「安汾村曾是唐朝古縣天閣樓本為衙府前門」,將遠去的歷史拉回眼前;「爆竹亮響響盈門喜氣年餃熱騰騰闔家歡顏」,將大年的快樂氛圍活畫出來;「人勤春早地生寶風調雨順糧滿倉」,將美好的願望寄託於未來。這些春聯每一副都意味深長,深長得讓大年也醇厚了好多,再配上「春臨人間」「福滿門庭」「人壽年豐」那樣的橫批,莫道是詩言志,春聯也言志啊!

令人讚賞的還不止這些,還有張貼在灶王爺、土地爺神龕兩側的春聯。獻給灶王爺的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獻給土地爺的是:「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好極了!尤其是這副土地聯,極其精練地道出了眾人對土地的尊重、仰慕,還有發自內心的敬畏。如此敬畏,哪還有保護不好基本農田的後顧之憂?

春聯不光貼在門扉,貼在神龕,即使牲口圈、小推車也不會疏漏。牲口圈貼的是:「牛馬個個矯豬羊只只肥」;小推車貼的是:「日行千里平安路夜歸十口幸福家」。這春聯不是虛幻的敬祈,而是在表達辛勤勞作的決心。說一千,道一萬,粒粒皆辛苦,好日子全靠自身的汗水澆灌滋養。

往昔的春聯還能展示不同的家庭風貌,誰家有個讀書人,可以自撰自寫,那春聯字體端正,內容貼切。一般人家只能請人代寫,那就是家家都能貼的普通聯。因此,大年時在村上行走一圈,從春聯就能把門風家境看個七七八八。有年除夕,當縣令的鄭板橋在街頭行走,看見這麼一副春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鄭板橋連忙叫隨從救濟這戶人家。隨從不解,他解釋,上聯沒一,下聯少十,是缺衣少食。橫批有南北,沒東西,這戶人家年難過啊!胸有文墨的窮人,遇見了富有文墨的縣令,得到了衣食,誠可謂一副春聯渡難關。這是趣話,卻是昔日世情的濃縮,春聯可以看門風,也可以看家境。

如今便不行了,春聯都是印刷的,紙張光鮮,金字耀眼,還有吉祥圖案,哪還能看出家庭間的貧富差異、文化高低?更無法培養揮毫潑墨的人才。千篇一律的春聯,好看是好看,卻用外在的精美,掩蓋了內在的萎縮。真是金無足赤,事難完美。惟願瑕不掩瑜,萬事遂願。

駿馬騰飛成壯舉,靈羊起步赴新程。

又一個新年來到了!新常態里過新年,需要創新路,登新程,邁新步,儘快自立於世界民族最前端。需要再把新桃換舊符,卻不能扔掉舊符換新桃,那舊符里有歷史淵源,有文化脈流,有道德傳統,有著民族興旺發達的心靈活色,精神動力。

讓我們團團圓圓過好年,歡歡樂樂過好年,為你為他為自己增加和諧進取的新能量!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


推薦閱讀:

2015羊年新年賀詞
新的一年,除了要努力,更要帶眼識人!
新年你馬上就該去做的20件事
新年不再被打臉!這樣制定2017理財小目標!
狗年大吉,招財進寶~

TAG: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