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年夜飯的記憶

按照民間的規矩,一過正月十五,春節就正式結束了。我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仔細算來,已經過了六十二個「年」了,幼時過年的種種情景,不時浮現在眼前。從我記事開始,就記得父母非常重視過年,每年冬至一過,父母就開始過年的各種準備工作了,我家的自製年貨工作是每年相同的,有:做鹹肉——買蹄胖、豬肉,用鹽、花椒腌起來,再取出晾乾;做爆魚——買青魚切段,油炸後用自調製的醬油浸漬;做醉雞,將自養的閹公雞殺了煮熟後用紹酒、鹽、姜、蔥腌漬起來,雞血是萬萬不可浪費的,一定把它蒸熟放起來以待後用;春節將臨前把夏天吃西瓜、南瓜時留存下來的瓜子用鹽炒熟,還要炒花生、炒蠶豆,以備春節期間待客和我們小孩享用,其他各種過年的食品也一樣一樣買起來,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則似乎一年都為那幾天的節日在準備著,如有什麼土產、食品,包括有時買到的「處理品」的罐頭,都會考慮存起來「過年吃」。那時到春節也有一份年貨,每戶憑戶口本可買一隻雞,一條魚,一包「冰蛋」,還有二塊糖年糕、一小包金針菜木耳、一包花生米……等等,太少了,主要還是自己到菜場排隊買,那時父母親幾乎天天半夜就起來到菜場去,「為了買幾棵黃芽菜,有時排了半夜,排到又沒有買到,氣得眼淚也掉下來」。 到了除夕前那幾天,年夜飯的準備進入最後衝刺,父母披掛「上陣」,殺雞,殺魚,宰蹄胖,切肉片、肉絲, 做肉丸、魚丸,蛋餃……煤爐上整天就是煮啊、蒸啊、炒啊……,日夜不停。這時候,鄰居們也都準備著年夜飯的菜肴,各顯神通,一邊還相互交流著買菜、做菜的經驗,五家合用的公用廚房裡充滿著「嗒嗒嗒嗒」「察察察察」的砧板聲、煮湯的「咕嘟咕嘟」聲和談笑聲,瀰漫著一股菜肴的香味。除夕晚上,準備了多日的一桌年夜飯終於亮相了,我家的年夜飯桌上常出現的菜,冷盤有白切肉、紅腸、醉雞,白肚、肝,皮蛋,拌海蜇,煎帶魚塊,鹹菜炒百葉絲黃豆芽(稱為如意菜,祈求在新的一年裡事事如意),這都是父母親那天一早起來精心加工準備的,擺在一個個粗瓷大碗里的。熱炒菜不多,有炒肉片,炒魷魚,地力炒雞雜,冬筍炒塌菜,芹菜炒香乾,水筍燒肉,紅燒黃魚等等,整桌菜中整條紅燒魚是萬萬不可動的,說是留待明年吃,這叫年年有餘。湯則永遠是一個放了肉丸、魚丸、蛋餃、魚塊、雞血塊、粉絲、黃芽菜等燒的什錦砂鍋,我不怎麼喜歡。吃飯時,父母親照例要說幾句對我們幾個孩子的新年希望:「又大一歲了,你們要更懂事啊!」 吃完了年夜飯,收拾了桌子,父親好像完成了一項重大的工程,滿意地泡上一杯茶,聽著半導體收音機里的迎新年特別節目休息了,母親則要我們幾個幫忙做一件事——搓糯米圓子——那是我家初一早上必吃的點心。而為年夜飯準備的食品,鹹肉、肉丸,蛋餃、醉雞,煎帶魚等,我們可以吃好多天(並非東西多的吃不了,而實在是父母捨不得一下吃完,對我們每餐都是限量供應的),春節期間如有客人上門,則還要留著招待客人,有時過了正月十五還在吃呢。


推薦閱讀:

學幾道好冷盤 年夜飯上露一手
你們的年夜飯都比我強!
家在哪裡,胃最清楚|能把你帶回家的味道是什麼?
年夜飯,何止吃一頓飯那麼簡單?
史上最悲劇的吹牛版烏龍年夜飯,5張照片換5天刑拘

TAG:年夜飯 | 記憶 |